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OAA发布2004年美国渔业情报年度报告2005年9月1日,NOAA向美国国会发布了2004年美国渔业情报的年度报告。与先前的资源评估相比,这份报告体现了以下几点变化:一种渔业资源已被完全恢复;6种资源已停止过度捕捞;3种资源不再有过度捕捞的危险;5种资源正在被过度捕捞;还有3种资源已  相似文献   

2.
根据长山群岛 1965-2016 年渔业统计资料,分析长山群岛海域主要捕捞渔获物产量、平均营养级 (Mean trophic level, MTL)、渔业均衡指数 (Fishing in balance index,FiB) 年际变化,探讨其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52年来渔获物 MTL 周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1) 长山群岛捕捞产量、MTL 和 FiB 指数呈阶段性变化; (2) 长山群岛渔业资源开发经历初期开发、扩张捕捞、过度捕捞、资源破坏等四个阶段,渔业资源环境正在逐渐恶化;(3) 受人类捕捞活动影响,MTL 在 15~19 年和 24~34 年两种时间尺度下呈周期波动,30 年为第一主周期,17 年为第二主周期。长山群岛渔业资源破坏日益严重,未来几年平均营养级将呈下降趋势。为防止渔业资源进一步衰退,应加强捕捞活动管理力度,落实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完善预警机制,构建海洋渔业资源监测系统;同时应积极调整长山群岛渔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3.
世界沿岸海域拥有最丰富的渔业资源,其200海里之内的渔获量占全世界的95%。海洋渔业资源曾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的,然而现已表明,这种资源正受到过度捕捞的危胁。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大约1/3的鱼类在它们的回游过程中受到过度捕捞的威胁,有的鱼类甚至面临枯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8,(6):4-4
一项对全球21种海洋浮游鲨鱼的研究表明,由于过度的捕捞,鲨鱼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政府应该重视这一现象并采取措施,这些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最新一期《水生动物保护: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海域鱼类资源状况,指出由于过度捕捞造成了海洋鱼类资源衰退,并就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渔业资源增殖业的发展和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景耀 《海洋科学》1995,19(4):21-24
近几年来我国渔业总产量持续增加,1993年已经超过1800x104t,养殖生产迅速发展,海水养殖产量增幅最大,养殖产量首次过半,超过捕捞业的产量。捕捞产量近几年虽然也有明显增长,单位产量却大幅度下降。尽管外海和远洋渔业的产量有较大增长,但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渔获物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较大,经济价值和营养层次较高的种类为个体小、营养层次较低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所代替,经济鱼类的幼鱼占有很大的比例;湖泊水库渔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加剧,过度捕捞导致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鱼…  相似文献   

7.
东海区海洋捕捞渔获物的营养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海区主要海洋渔业公司1950~1995年分品种渔获物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东海区渔获物营养级的变化过程,用平均营养级指数来评估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经过几十年的捕捞开发,东海区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已从1965年的3.5下降到1990年的2.8,自1974年后海区的产量主要依靠捕捞低营养级品种如马面鲍等而获得。东海区海洋捕捞渔获物营养级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1974年后捕捞主要在低营养级品种内进行。另外还描述了东海区带鱼等品种的种群内部结构小型化、低龄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石莉  李雪 《海洋信息》2006,(1):30-31
2005年8月18日,NOAA发布美国珊瑚礁生态系统国家研究报告。根据美国浅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状况新的全国评价,美国国家珊瑚礁系统依然承受着来自自然和人类的种利压力,包括:过度捕捞、病害、污染和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金希 《海洋世界》2012,(9):44-45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世界捕鱼业已经借助大量高科技技术,让捕捉鱼儿变得更容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着沿海地区捕捞过度,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沿海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林光纪 《海洋科学》1986,10(4):25-30
渔获群体组成分析是水产资源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渔获群体组成变化是衡量资源变动的一个重要指标。众所周知,我们常常分析年序渔获群体组成是否小型化并以此作为该渔获对象资源是否利用过度或资源衰退的指数。如带鱼渔获个体小型化反映了带鱼资源利用过度,大黄鱼渔获个体小型化反映了捕捞力量大于最适捕捞力量、单位努力渔获量及群体资源量下降等等。但是,目前大都是利用生物学统计方法,从均值(平均体重、体长)变化、“小型鱼”体长或体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拖网渔船捕捞成本不断上升,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捕捞成本和收益成为渔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依据2018年荣成、象山和北海的调研数据,对3个海区拖网渔船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成本结构方面,油、冰、水支出占比最大,其次是雇工支出;在收益结构方面,捕捞生产收入占了绝大部分比重;在经济效益方面,利润由高到低依次为象山、荣成和北海,但总体来看利润都较低;在盈亏平衡和敏感性分析中,荣成拖网渔船捕捞风险最高,而北海拖网渔船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弱。基于此,拖网渔业渔船通过渔业合作社集中购买柴油的方式,以及使用现代捕捞设备等途径来降低成本,提高捕捞效益。渔业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应的补贴政策,同时也要重视对渔民捕捞技术的培训,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加强对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东南太平洋茎柔鱼是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鱿钓船的主要捕捞对象。在多方共同开发的情况下,协调经济、生态、社会因素,才能维护资源不受过度开发的危害。本文从理论上设计了三种管理方案,模拟估算出各种方案下2个船队短期(5年)、中期(10年)和长期(20年)对应的捕捞努力量、资源量状况、产量及利润的动态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在各个方案下总体资源量、各船队的产量及利润变化趋势都相同。以方案3(中国大陆捕捞努力量为49.70万次、中国台湾捕捞努力量为12.42万次)为管理目标开发资源时,资源量保持较好且两船队都有较高利润,在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下,推荐方案3作为管理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长尾大眼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世纪60年代及9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本文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长尾大眼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29.4cm,K=0.65.τo=-0.42;体重的生长拐点为1.27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3.72,1.19和2.53。当前开发率为0.68。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4.
连续Schaefer产量模型在三种模拟渔业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剩余产量模型具有形式简单和所需数据少的特点,使其在许多渔业资源评估中已经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工具。本文主要分析了连续Shaefer产量模型在三种模拟渔业中的应用效果。蒙特卡罗模拟分析表明:模型对在高产量和低产量之间波动的渔业三的评估效果好于其他两种模拟渔业。这可能由于渔业三经历了过度捕捞和恢复两个阶段,所以其数据中含有更多的信息,而其他两种渔业仅仅经历了其中的一个阶段。当白色噪音小于10%时,估计的产量接近于观测产量,误差百分比小于5%;当白色噪音大于30%时,误差百分比接近40%。  相似文献   

15.
使用ASPIC与CEDA软件对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的产量和标准化的CPUE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环境容量K、可捕系数q和内禀增长率r的点估计。以此作为3个参数的先验信息,应用MCMC算法计算3个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根据种群参数的后验概率,设定不同的捕捞策略,对该群体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985—2005年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经历了轻度的过度捕捞,2005年之后开始恢复,目前这个群体的资源状态较好,仍需加强管理使其可持续发展。建议产量控制在27 970t以内,捕捞死亡率控制在0.15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东北大西洋北海渔场鱼类群落结构年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爽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19,41(6):64-75
根据2001-2015年东北大西洋北海渔场进行的国际底拖网调查渔获数据,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该海域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并利用格局转变贯序t检验的方法研究鱼类种群的转变规律,结合环境因素与捕捞因素分析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2001-2015年北海渔场共出现280种渔业资源,其中鱼类有222种,资源丰度波动较大;物种多样性整体呈上升趋势。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表明,研究期间大致分为2001-2003年、2004-2011年和2012-2015年3个阶段。大西洋鲱分别在2004年和2014年种群结构发生格局转变,格局转变指数(RSI)分别为-0.45和0.41;黑线鳕在2003年和2012年格局发生转变,RSI值分别为-0.58和-0.66;黍鲱在2014年格局发生转变,RSI值为2。通过对环境因素与捕捞因素的分析发现,北海渔场群落格局第一次发生转变主要受捕捞因素影响,第二次发生转变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渤海西部的毛虾(Acetes chihensis),是渤海的重要水产资源之一,成为河北、天津、山东惠民、昌潍地区的转网、樯张网等定置网具的主要捕捞对象。解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其资源发生过很大变化。从产量看,分为三个变动时期,前后渔获量高,中间渔获量低,呈马鞍形。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渤海里近十多年来,除对虾进行人为保护外,其它多数经济鱼类因扑捞过度而衰退,唯独渤海西部毛虾资源仍处较稳定上升的趋势。上升的原因何在?有  相似文献   

18.
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海域辽阔 ,海岸线漫长 ,海洋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据有关专家统计 ,现有记录物种20278种 ,隶属于44门。其中 ,海洋鱼类约有3048种 ,占世界总数的22%[1]。但由于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剧 ,海洋生物多样性已经受到各种威胁 :如过度捕捞引起的生境破坏、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生态入侵和海水养殖以及养殖品种的单一化等。这些轻则使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 ,许多珍稀海洋生物被毒死或受到伤害 ,重则导致其基因突变或因被排挤而消失 ,最终导致种质同质化 ,从而引起经济性状衰退 ,资源遭到严重破…  相似文献   

19.
蓝色增长研究进展及在近海渔业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业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海洋资源,是人类食物和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目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的状态,传统经济种类资源出现衰退。为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遏制过度捕捞。蓝色增长作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共同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理念,为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通过介绍蓝色增长等基本理论,归纳蓝色增长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并为我国渔业资源实现蓝色增长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近海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出台了许多海洋捕捞相关政策。文章从投入控制制度、产出控制制度和技术控制制度3个角度出发,以捕捞许可制度、捕捞限额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等政策为重点,通过整理1980—2017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的相关资料,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海洋捕捞产量、渔业劳动力数量变化3个方面,深入分析浙江省海洋捕捞现状,提出了完善现有的海洋捕捞政策、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力量、加强普法宣传、建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帮助捕捞从业人员转产转业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