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加拿大阿尔伯达省西部上泥盆统凯恩组白云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振奎 Spen.  RJ 《地质论评》1993,39(6):529-534
加拿大阿尔伯达省西部上泥盆统凯恩组主要由粉晶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另外还常见一种充填溶蚀孔洞的亮晶白云石。粉晶白云岩纹理、泥裂和鸟眼等构造发育,其δ^13C为+1.0‰-+3.0‰,δ^18O为-6.0‰--4.3‰,为潮坪上混合水白云化形成。细晶白云岩分布于假整合面之下,其δ^13C为+0.2‰-+2.9‰,δ^18O为-6.9‰--4.6‰,也是混合水白云化的产物。亮晶白云石洁净明亮、晶粒粗  相似文献   

2.
白云岩成因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塔里木盆地塔东低隆起古城低凸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发育厚层白云岩。为研究这些白云岩的成因,在岩心、薄片观测基础上,按照晶体粒度大小将白云岩分为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并对各类白云岩及缝洞充填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类白云岩及缝洞充填物稀土元素NASC配分模式分为6种类型:δCe弱正异常δEu正异常型、δCe负异常δEu强正异常型、δCe强负异常型、微右倾型、微左倾型和平坦型。分析上述6种白云岩及缝洞充填物的成因为:前2种类型形成于两期热液或不同演化阶段的同一期热液环境;第3种类型形成于蒸发泵模式;第4和第5种形成于两种性质不同的埋藏白云化流体;第6种则由渗透回流作用形成。古城地区鹰山组白云岩的成因非常复杂,成因模式多样,包括蒸发泵模式、渗透回流模式、埋藏白云化模式、热液白云化模式4种。  相似文献   

3.
郭颖  杜晓峰  杨波  黄振  王军  李志强 《地球科学》2023,(12):4558-4574
扬子地台上震旦统-下古生界白云岩广泛发育,是最重要的碳酸盐岩储集层.目前对下扬子地区白云岩的研究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对该区白云岩储层性能的深化认识和油气勘探工作.研究以南京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区上震旦统-下古生界白云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学、主量和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确定了白云岩的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泥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4种白云岩类型.上震旦统泥晶白云岩具有较高的Mg含量和较低的Fe、Mn、Sr元素含量,δ18O平均值高达0.2‰,形成温度近于地表温度,盐度指数明显高于海水,∑REE值约为28×10-6,δCe和δEu呈负异常,平均分别为0.867和0.917,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海相灰岩类似,为近地表强蒸发浓缩海水流体环境下准同生白云石化成因;中寒武统粉-细晶白云岩晶体具有雾心亮边和环边状结构,Mg、Fe、Mn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与泥晶白云岩类似,盐度指数较高,说明有相似的海水流体性质,δ18O值介于-2.5‰~-6.5‰,为浅埋藏环境下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成因;上寒武统...  相似文献   

4.
川东-渝北地区黄龙组白云岩储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内容提要:石炭系黄龙组白云岩储层是川东-渝北地区天然气藏最重要的储集岩类型之一,依据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相及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川东-渝北地区石炭系广泛发育的白云岩划分为准同生白云岩、成岩埋藏白云岩、古表生期淡水白云石和深埋藏热液异形白云石四种成因类型,其中具备储集意义的仅为交代成因的成岩期交代成因的埋藏白云岩和古表生期形成的岩溶岩,岩性主要为颗粒和晶粒白云岩及白云质岩溶角砾岩。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为:①弱溶蚀、强溶蚀准同生和成岩埋藏白云岩分别都具有相似的ΣREE值、ΣLREE/ΣHREE比、REE配分模式和δCe、δEu负异常,但弱溶蚀白云岩各参数值相对较低;②淡水白云石具有很低的ΣREE值、弱Ce负异常和中等-较强的Eu负异常;③热液异形白云石ΣREE、REE配分模式和δCe特征与淡水白云石相似,而δEu最高。上述特征进一步表明各成因类型白云岩的稀土元素各项参数和配分模式差异明显,与较晚期次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特点为:准同生期和早-中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受表生期岩溶作用影响较大,而深埋藏期热液异形白云石明显叠加有深部热液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内容提要:石炭系黄龙组白云岩储层是川东-渝北地区天然气藏最重要的储集岩类型之一,依据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相及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川东-渝北地区石炭系广泛发育的白云岩划分为准同生白云岩、成岩埋藏白云岩、古表生期淡水白云石和深埋藏热液异形白云石四种成因类型,其中具备储集意义的仅为交代成因的成岩期交代成因的埋藏白云岩和古表生期形成的岩溶岩,岩性主要为颗粒和晶粒白云岩及白云质岩溶角砾岩。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为:①弱溶蚀、强溶蚀准同生和成岩埋藏白云岩分别都具有相似的ΣREE值、ΣLREE/ΣHREE比、REE配分模式和δCe、δEu负异常,但弱溶蚀白云岩各参数值相对较低;②淡水白云石具有很低的ΣREE值、弱Ce负异常和中等-较强的Eu负异常;③热液异形白云石ΣREE、REE配分模式和δCe特征与淡水白云石相似,而δEu最高。上述特征进一步表明各成因类型白云岩的稀土元素各项参数和配分模式差异明显,与较晚期次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特点为:准同生期和早-中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受表生期岩溶作用影响较大,而深埋藏期热液异形白云石明显叠加有深部热液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以岩石结构与白云石Mg/Ca比值和有序度分析为基础,结合Sr,Fe,Mn微量元素和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白云岩有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成因类型,储层只是埋藏白云岩化作用的产物,其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成岩阶段,各成岩阶段埋藏白云岩化流体都来自于上覆地层飞仙关组的高盐度海源地层水,证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埋藏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明显地有别于准同生白云岩;②长兴组各类白云岩的Sr,Fe,Mn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埋藏白云岩作用发生在无大气水影响的封闭体系中;③白云岩的C,O同位素组成特征符合埋藏白云岩的δ13C和δ18O分布区间;④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埋藏白云岩的Sr,Fe,Mn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白云鄂博矿床稀土矿物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涛  裘愉卓 《矿床地质》1997,16(1):31-40
稀土元素是白云鄂博矿床最有特色的矿产。本文在详细讨论了稀土矿物氧、碳同位素制样方法的基础上,对矿床中晚期脉、白云石型矿石、萤石型矿石中的主要稀土矿物进行了系统的氧、碳同位素分析。其中,晚期脉中的氟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同位素值较低,具有幔源热液结晶的特点;白云岩型矿石中氟碳铈矿δ13C在-1.1‰~-3.4‰,δ18O在8.6‰~12.0‰;独居石δ18O在5.7‰~11.4‰,磷灰石δ18O在6.3‰~9.4‰;萤石型矿石中氟碳铈矿δ13C在-5.2‰~-5.8‰,δ18O在3.6‰~5.5‰;独居石δ18O在3.5‰~4.5‰。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矿区萤石型矿石和晚期脉的形成可能与深源热液有关;而白云岩中的稀土矿化作用则表现出多源多期次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梁茹  苏中堂  马慧  方继瑶  林良彪 《沉积学报》2021,39(6):1506-1516
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及其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热事件关系颇有争论。在野外剖面、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岩石学、全岩及矿物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其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石)可分为残余砂屑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以及鞍状白云石、脉体充填白云石四类。残余砂屑白云岩与晶粒白云岩均呈块状,阴极发光较暗,稀土配分模式与泥微晶灰岩相似,δ13C、87Sr/86Sr多处于同期海水范围内,δ18O略偏负,Ce负异常,残余砂屑白云岩Eu呈负异常,而晶粒白云岩Eu多为正异常。微区δ13C、δ18O分析显示,残余砂屑白云岩的白云石雾心与亮边内δ13C均处于同期海水范围内,δ18O亮边较雾心偏负;晶粒白云岩中不同大小的晶粒白云石微区δ13C、δ18O显示相近特征,表明这两类白云岩均为海水浅埋藏成因,但受到后期热流体叠加改造。曲面他形粗晶鞍状白云石充填于裂隙与溶蚀孔洞内,镜下具波状消光特征,发亮红色光,δ13C与二叠纪海水相近,δ18O明显负偏,Eu呈正异常,指示鞍状白云石为热液成因。脉体白云石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晚期埋藏成因。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主体为浅埋藏成因,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热液对其叠加改造,仅西南地区充填裂隙与溶洞的鞍形白云石为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9.
在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本文将龙门山泥盆纪白云岩划分为层序界面上的、低水位和高水位的3种产状类型、各类白云岩岩石学、矿物学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各不相同,分别具蒸发泵、埋藏、混合水和大气水淋滤--重结晶改造白云岩石化模式,发育条件均受海平面升降水和大气水淋滤--重结晶改造白云岩石化模式,发育条件均受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与沉积,成岩环境的演化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各类白云岩的成因特征可作为识别层序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下奥陶统桐梓组白云岩的成因研究较少,模式存在多样性,尚未达成共识.通过系统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在四川盆地桐梓组识别出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含石英白云岩及含白云质石英砂岩等与白云石相关的岩石类型.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不同类型白云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白云石化机理,晶粒白云岩的MgO含量与CaO含量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具有相对高的δ18OPDB值、δ13CPDB值、Sr值及较高的Mg/Ca比值,Fe、Mn含量较低,为准同生期蒸发泵白云石化成因;A类含石英白云岩及含白云质石英砂岩具有与晶粒白云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也主要为准同生期白云石化成因;颗粒白云岩的MgO含量与CaO含量表现出弱负相关性,δ13CPDB值和δ18OPDB值与同期海水碳、氧同位素值分布范围基本一致,Sr含量相对较高,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成因;B类含石英白云岩及含白云质石英砂岩只在研究区靠近物源的局部地区发育,其MgO含量与CaO含量呈正相关,δ13CPDB值和δ18OPDB值表现为明显负偏,与其他两类白云岩相比具有较高的Al2O3、Fe、Mn含量和相对较低的Sr含量,且受到陆源碎屑混入的影响,认为是混合水白云石化成因.四川盆地桐梓组具有3种白云石化机理共存的特征,总体继承了上寒武统白云石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白云岩作为优质的油气储层,其成因一直是沉积学研究热点,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其流体性质是探究白云岩成因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川西南中二叠统典型剖面和钻井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岩石学、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特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石灰岩、泥微晶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和鞍形白云石4种。(2)研究区白云岩锶同位素比值(平均值0.709 77)明显高于石灰岩和同期海水,接近全球壳源锶同位素平均比值,显示白云岩化流体是热液来源,同时部分泥微晶白云岩显示海水锶同位素特征。(3)研究区碳酸盐岩相较于同期海相沉积物有较高的δCe值(平均值0.86),显示其开放的成岩环境。(4)3种类型的白云岩相较于石灰岩有较高的δEu值(平均值0.99)和显著不同的稀土总量特征,显示研究区白云岩与石灰岩成岩流体性质不同且白云岩受到高温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川西南地区白云岩主要是受构造控制的热液白云岩,部分为被岩浆和热液加热的海水改造的热对流白云岩。   相似文献   

12.
白云鄂博含矿碱性火山岩建造及其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云鄂博矿床历经几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区H8岩性段矿化白云岩成因的认识,许多研究显示含矿白云岩是岩浆碳酸岩,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进一步分析其属于火山喷发环境形成的火山碳酸熔岩。H8含矿白云岩段和H9板岩段作为一套含矿岩系主要由含矿白云岩、霓闪钠长岩、钾长板岩3类岩石组成,白云岩和霓闪钠长岩都具有的碎屑结构及角砾状构造、条带构造,显示为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特征,而钾长板岩则主要显示致密微晶火山熔岩特征。工业矿物主要是磁铁矿、赤铁矿、稀土矿物和铌铁矿物,其重要特征是出现大量原生赤铁矿,反映岩石氧化系数高,与火山喷发环境一致。霓闪钠长岩、钾长板岩岩石化学显示碱性特征,稀土元素与CaO、F相关系数在0.7以上,并与Fe2O3高氧化物相关,而与硅酸盐矿物组分反相关,表示碳酸岩与稀土成矿密切相关,并显示为表生氧化环境形成。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白云岩∑REE最高,钾长板岩∑REE最低,相应的岩脉∑REE低于喷发岩。各种岩石均表现为明显的轻重稀土分异,但是以白云岩LREE/HREE比值最大,霓闪钠长岩LREE/HREE比值最小,而纯钠长石岩脉和含稀土磁铁矿LREE/HREE明显高于其他岩石。白云岩和霓闪钠长岩均表现出不同的铕、铈负异常,但是碳酸岩脉和钾长板岩则显示弱正铈异常,霓闪钠长岩和钾长板岩铕异常不明显。矿化白云岩和碳酸岩脉的δ18O、δ13C值介于沉积灰岩与已知碳酸岩的δ18O、δ13C值之间,碳酸岩中白云石的δ18O低于方解石的δ18O,而δ13C高于方解石的δ13C,稀土矿物的δ13C、δ18O与碳酸岩脉δ13C、δ18O接近。归纳这些特征,含矿白云岩与霓闪钠长岩、钾长板岩是碱性火山岩组合,与一系列同期的碳酸岩、霓闪钠长岩碱性岩脉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碱性火山岩系。  相似文献   

13.
鄂西南恩施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为碳酸盐岩沉积,发育石灰岩与白云岩的互层,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表明,嘉二段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白云岩,即泥晶-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在沉积环境和岩石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和阴极发光等技术,对白云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泥晶-粉晶白云岩发育有鸟眼构造、窗格构造和石膏假晶等暴露沉积特征,有序度低,白云石发红色光、紫红色光,与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有关;砂屑白云岩有序度高、Mn和Fe含量高、Na含量和Mn/Sr小,具有较负的δ18 O值和较正的δ13 C值,形成于受大气淡水影响的氧化环境,砂屑发紫红色光,与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有关;同时,部分砂屑白云岩的Sr含量异常也揭示了其叠加了埋藏白云岩化作用,白云岩化流体来自其上覆和/或下伏泥晶-粉晶白云岩中的富Mg2+卤水。  相似文献   

14.
以野外剖面测量及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分析了贵州毕节长树田中上寒武统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认为该区白云岩普遍具有交代残余结构和ΣREE较高的特点,且以下部含灰泥质白云岩ΣREE含量最高。该区白云岩下部REE高含量主要来自陆源碎屑注入和粘土矿物的吸附作用,而白云岩整体ΣREE含量较高,与沉积时高咸度卤水在早期埋藏作用中渗透回流交代有着密切的关系。δEu和δCe相比,δCe值较大,反映出弱氧化和高碱度沉积环境,Ce具弱富集特征,与其沉积时处于局限台地环境,水体较浅,易于氧化,且水体较咸,处于碱性沉积环境,沉积了石膏、岩盐等盐类矿物等地质事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以系统的剖面测制及室内综合研究为基础,系统总结了隆额尼—昂达而错古油藏白云岩的矿物学、晶体学、岩石组构、沉积相、碳和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特征,在该区白云岩中发现了完整的交代鲕粒结构。该区白云岩的典型组构为交代残余结构、雾心亮边结构、等厚环边胶结及世代生长结构,白云岩化集中在台地边缘浅滩、潮坪及台地边缘藻丘礁;白云石晶体有序度总体较高,白云岩δ13C和δ18O值较伴生灰岩偏高,白云岩形成时盐度低于正常海水盐度,温度t高于地表平均温度;白云岩中包裹体含量少而小,均一温度均从白云岩中后期充填方解石脉中获取,其均一温度的两个区间与该区两次大的构造运动及油气生成、运聚过程吻合,白云岩形成于油气注入之前。各种特征均反映出该区白云岩为混合水交代成因,研究丰富了对该古油藏白云岩特征及白云岩成因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剖面实测、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对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王庙组自下而上发育灰岩—过渡岩性—白云岩,以颗粒结构为主,白云石主要为泥—粉晶,呈它形—半自形晶,阴极发光呈昏暗光—暗红光。样品的MgO与CaO呈负相关,白云岩Mg2+/Ca2+较低,高Na含量,低Sr、Fe、Mn含量,白云石有序度较低,各岩性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平行一致分布,δCe无异常,δEu负异常,灰岩δ13C偏正、δ18O处于同期海水内,白云岩δ13C、δ18O偏正,87Sr/86Sr高于同期海水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研究区白云石化流体为高盐度蒸发海水,研究区白云岩为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次针对川南地区下奥陶统桐梓组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川南地区下奥陶统桐梓组发育泥微晶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两种白云岩类型。白云岩多具有泥晶、粉晶结构,有序度值0.40~0.97,总体较低,说明白云石化时间较早,为准同生期。各类白云岩稀土配分曲线整体上平缓,此外Ce轻微负异常,Eu异常不明显异常,与研究区桐梓组泥晶灰岩相似,泥微晶白云岩的δ~(13)C为-3.80‰~-0.36‰,δ~(18)O为-7.60‰~-5.62‰;粉细晶白云岩的δ~(13)C为-1.15‰~-0.12‰,δ~(18)O为-8.62‰~-5.60‰,大部分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成因白云岩相近,阴极发光主要为暗红光,平均盐度指数120.7及Na元素平均含量838.23×10~(-6)则指示成岩环境盐度较高,表明白云石化流体主要为同期轻微或中等浓缩的海水。综上述特征,川南地区下奥陶统桐梓组白云岩成因主要为准同生期蒸发海水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同时泥微晶白云岩具有较高含量的Fe和SiO_2,平均含量分别为5 103.90×10~(-6),19.10%,且镜下可见石英等陆源矿物,指示出该类白云岩在沉积过程中受陆源碎屑物质混入的影响。粉细晶白云岩Fe,Mn含量偏高,平均含量分别为6 147.48×10~(-6),628.30×10~(-6),有序度值较高(0.66~0.97)而Sr含量较低,δ~(18)O值更偏负,阴极发光显微镜下可见次生加大边和环带结构,重结晶作用显著,具有准同生期渗透回流形成,后期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叠加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多年来,马家沟组白云岩的成因问题一直是地质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话题.对马五段白云岩的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表明,孔洞充填的白云石(含鞍状白云石)和白云岩的δ13C、δ18O值极其近似,且白云岩的δ18OPDB值比奥陶纪海水值要偏负1.752‰~4.395‰(平均2.911‰);成岩流体(水)的占δ18OSMOW平均值为+8‰,比当时海水值偏正;87Sr/86Sr比值比奥陶纪海水87Sr/86Sr比值要高.从C、O同位素数据上看,形成白云岩和沉淀于孔洞中的白云石(含鞍状白云石)的流体为同源流体;造成白云岩的δ18O值偏负的原因主要是埋藏条件的"温度效应";87Sr/86Sr比值偏高可能是交代流体来自或流经了富含放射成因Sr的铝硅酸盐基底或硅质碎屑岩.这些特征表明马五段白云岩很可能形成于埋藏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以系统的岩石学及沉积相分析为基础,深入探讨了隆额尼—昂达尔错古油藏白云岩及其伴生灰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灰岩及白云岩∑REE仍受沉积相带及沉积过程的控制,且具∑REE较低的总体特征,白云岩中HREE比LREE更具贫化的特点,这些特征均系淡水淋漓作用的结果;灰岩及白云岩在配分模式上,均为相对平坦的页岩配分模式。其中灰岩在配分模式上,在∑REE较高的情况下表现出起伏较大的特点,而白云岩在∑REE较低的情况下,表现出较为平坦的特征,白云岩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有贫化和均一的趋势;灰岩与白云岩相比,灰岩δEu值较高,而白云岩δCe较高,反映出灰岩形成于水体较深的还原环境,而白云岩形成于古地理相对高点的氧化环境。该区白云岩为混合水交代成因。  相似文献   

20.
白云鄂博白云岩氧、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讨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刘铁庚 《地质论评》1986,32(2):150-159
本文除概略地举出白云鄂博白云岩的地质产状、地球化学特征、围岩与海西期花岗岩的关系以及稳定同位素特征等内生成因证据外,着重从本区白云岩(包括作者和前人的计38件样品)的δ~(18)O值和δ~(13)C值特征,据此与受热液改造或未受改造的沉积碳酸盐岩的δ~(18)O值和δ~(13)C进行对比、讨论,并结合世界上一些著名火成碳酸盐岩产地中该类岩石的氧、碳同位素值特征,讨论了本区白云岩并非沉积成因,应属内生成因的火成白云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