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斌  过惠平 《铀矿地质》1998,14(5):302-307
本文对求解土壤或岩石中氡浓度及其表面析出率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探讨。以空气中无穷远处氡浓度为零(空气中无氡源)的自然边界条件代替空气与土壤或岩石交界面氡浓度为零的边界条件,给出了土壤和岩石中氡浓度及其表面析出率的具体表达式。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该式中增加了一项,表面氡析出率缩小了一个倍数。通过对土壤、岩石的具体计算.表明两种边界条件的计算结果有相当的偏差。同时,文中还讨论了在两类边界条件下对流对土壤或岩石中氡浓度及其表面析出率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四平市区土壤中氡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对测量天然条件下城市土壤中氡还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利用静态活性炭吸附法,对四平市区土壤中氡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四平土壤中氡的分布规律。区内土壤中氡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1-46.7Bq/l,个别点测值高出世界土壤中氡浓度平均值(7.4Bq/l)的8.6倍。根据土壤中镭的含量计算了空气中氡的变化规律,在距地表1m高的空气中氡浓度平均值为3.54Bq/l,此值在世界正常值范围(1-10Bq/l)内。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环境氡浓度分布规律与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庆成  陈昌礼 《现代地质》1998,12(1):134-137
通过研究青岛市环境氡的分布规律,认为青岛虽然处在崂山花岗岩上,但由于土壤层不厚,土壤储气条件不好以及氡浓度很低的海风作用,青岛土壤氡浓度和空气氡浓度都不高。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壤氡浓度预测方法,即利用现有地质资料中铀的含量评价环境氡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4.
土壤氡浓度日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壤氡可以反映地下深部的水文、地质、矿产、热源等信息,但土壤氡浓度有年变和日变的特点。为了研究土壤氡浓度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α能谱测氡仪对土壤氡进行连续测量。结果表明:土壤氡浓度呈单峰型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9:00~22:00,最小值出现在11:00~14:00,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氡浓度的关键因子,土壤氡浓度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降雨对土壤氡浓度有显著的影响,降雨后土壤氡浓度出现双峰型日变化特征,其变化与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等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台山市某地块环境放射性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测量了广东省台山市某地块的现场地面γ强度、空气氡浓度、土壤氡浓度、水中氡浓度,以及水中微量元素。结果表明,测区内大部分区域地面γ强度为256.1-522nGy/h,个别地段的地面γ强度大于522nGy/h;测区内水中氡浓度一般为0.28-5.31kBq/m^3,个别大于10kBq/m^3,测区内土壤中氡浓度较高,分析表明,测区内地面γ强度和氡浓度偏高的原因除了与地质因素有关外,还与地形等因素有关,最后对该地块放射性水平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氡的环境地质调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青岛花岗岩岩性、放射性元素、构造特征、空气氡和土壤氡浓度定量测定,取得了青岛市区32km2土壤氡环境地质调查成果,得出青岛市环境氡为低水平城市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环境中氡运移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庆成  程业勋  章晔 《物探与化探》1998,22(2):149-152,138
本文根据氡运移的扩散与对流理论建立了任意形状介质中氡运移方程、大地岩石、土壤中氡的运移方程和大地—大气氡交换理论模型。通过模型实验研究了介质中氡运移规律并验证所建立的氡运移的理论公式。运用大地—大气氡交换模型计算了江西临川市某住宅区空气中氡浓度,取得了初步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氡是气态的放射性物质,它广泛存在于岩石和土壤的孔隙中、地下水中和空气中。近年来,由于认识到氡被吸入人体后所产生的内辐射是导致肺癌的原因之一,因而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介绍了部分煤矿氡浓度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矿井氡浓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监测方法和评价意见,从而有利于对矿井氡的监测与治理,并为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值得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介质中氡运移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氡的运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前人作了许多模型实验,探讨氡的运移问题,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设计了一氡运移模型,并用氡运移的扩散、对流理论检验实验结果,证明近地表岩石、土壤和空气中氡的运移,可用扩散与对流理论描述。  相似文献   

10.
《国外铀金地质》2001,18(2):110-114
研究了匈牙利东北部地区地下水中氡浓度的变化,该区特殊的地质特征造成井水(在100-350Bq.L^-1之间)和住宅空气中(有时可高达10000Bq.m^-3)高氡浓度,井水中观测到的氡浓度显示出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法预测的变化特征,在相邻的井中,浓度值的变化可能达10倍,在一些井中,一年中可测到3-6倍(在20-180Bq.L^-1之间)的浓度值变化,观测的目的是探明壤中气的氡浓度,水中的氡浓度和气象参数(即,大气压、温度、风速和空气湿度)之间的相关性,获得了壤中气氡浓度和气压之间的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k=-0.84)。  相似文献   

11.
氡的迁移富集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氡(Rn)是镭(Ra)放射性衰变的中间产物,属于放射性惰性气体,经常溶解于水中或释放在空气中,过量则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地下水富集氡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岩石中镭的含量和岩石的射气作用,铀矿区和含放射性元素偏高的岩石分布区,地下水氡浓度较高。地下水的运动是氡运移到地表的主要途径,空气的氡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蒸发和含氡地下水的释放作用;在使用氡浓度高地下水的室内,空气的氡浓度与氡源距离和空气对流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综合相关文献研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土壤中氡气浓度的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不同土壤中氡浓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土壤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中氡气浓度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表层土壤,孔隙度不同,所含氡气浓度也不同。当表层土壤为房渣土、填土时,土质夯实,孔隙率低,氡浓度含量较低;表层土壤为粉土、粉质粘土时,土质较均匀,土层较疏松,孔隙度略大,土壤氡浓度大于前者;表层土壤为粉砂、细砂时,土层更为疏松,土壤中孔隙度再次增大,氡在土壤中有大量的存储空间,所含的氡浓度最大。因此,土壤的孔隙度大小影响氡从地下向地表渗透析出的难易程度,孔隙度越大氡越容易渗透其中,浓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3.
在佳木斯城区地下热水调查中,运用了水中氡活度浓度测量和土壤氡活度浓度测量综合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城市地热地质调查中的不利因素。通过对水中氡活度浓度及土壤氡活度浓度测量值的正态化变换以及原始氡活度浓度异常分析,明确了氡活度浓度异常对地下热水控制构造的指示作用。通过对氡活度浓度测量值的趋势分析,提取局部异常,综合各种异常信息,确定了城区地下热水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对南方某核设施退役治理后的辐射环境进行了现场监测,并对当地辐射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空气中γ辐射吸收剂量率、氡及其子体浓度都低于国家管理限值水平,治理后土壤中氡析出率明显下降,土壤及地表水中放射性核素铀、镭含量较低,治理效果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在珠海地区测量土壤氡浓度和对应的表层土壤样品中的铀含量,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分析了氡与铀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氡浓度和铀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氡浓度大于20000Bq/m3的概率和铀含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土壤氡浓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测定值不稳定,故以其超标概率来表征更为科学.根据关系模型和风险分级标准,就可以快速进行区域土壤氡的危害评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处理温家梁地区土壤氡放射性活度浓度测量数据,划分出土壤氡放射性活度浓度异常范围,在测区内重点成矿预测区圈定了2条EW向土壤氡放射性活度浓度异常带:边家渠—徐家梁—先锋3队—温家湾—皮匠壕和农胜4队—色连3队异常带。证明区域土壤氡放射性活度浓度测量可实现快速评价北方中新生代盆地寻找砂岩型铀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空气中氡浓度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它与肺癌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环境氡的研究工作;氡的母体元素铀、镭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与空气中的氡浓度水平有密切关系,通过研究地质环境中铀、镭的分布资料,就能快速定性地评价空气中氡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超 《铀矿地质》2011,27(2):120-122
通过对土壤氡浓度测量校正模型的应用和分析,初步建立了根据残留气体的土壤氡浓度校正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论证了方法的可参考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论述土壤和空气中氧的动态,分析和讨论了土壤对空气中氧浓度的影响,建立了土壤 中铀含量与空气中氧浓度的关系式,按该式利用现有放射肚物探资料快速定性她评价辛气中氧 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隐伏断裂发育,NW及NE向断裂相互交汇,成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构造.为了研究活动断裂与土壤氡浓度的响应关系,本次对北京平原区NW和NE向2条剖面进行了氡浓度测量.通过测试分析,基本查明了隐伏构造与土壤氡浓度的对应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氡浓度的相关地质因素.研究表明,活动断裂存在的区域氡浓度明显高于周边区域,且在构造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