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GIS的巴东新县城滑坡灾害风险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的滑坡灾害风险预测系统流程。并将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与GIS技术先进的图形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建立了巴东县新县城区滑坡灾害风险预测系统。系统由信息管理子系统、危险性预测子系统、易损性预测子系统、风险预测子系统四大子系统构成。系统在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存贮、检索和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物元模型、BP模型等专业预测模型,实现了滑坡灾害危险性、易损性评价,最终取得了滑坡灾害风险分布图,为三峡库区内各县的滑坡灾害信息管理和风险预测提供了新途径。预测成果可为研究区的国土规划和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关键理论与技术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滑坡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包括滑坡敏感性分析、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估3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但是,滑坡地质灾害本身的复杂性和滑坡强度的确定、滑坡发生的时空概率估算、承灾体的易损性时空概率分析等难点问题的存在,无疑阻碍了滑坡风险定量评估的推广和应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技术体系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不同层次滑坡灾害的研究内容和相应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实现滑坡风险有效评价涉及到的难点问题,并结合降雨和地震诱发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国内外的实践,提出了中国未来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滑坡风险评价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滑坡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滑坡风险管理体系。国内的滑坡风险研究则起步较晚,滑坡风险评价的关键支撑技术体系尚未建立。本文对滑坡风险评价中的关键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阐述了国际滑坡风险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流程,介绍了国内外滑坡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的最新进展,评述了滑坡易发性评价、扩展范围预测、频率分析以及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的主要方法,阐明了现阶段滑坡风险评价的重点领域和前沿科学问题,并对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价提出了三点展望。  相似文献   

4.
按照灾害风险评价的一般框架,定性定量相结合,运用破坏概率、滑坡强度、承灾因子、遭遇特征与易损程度等5项指标,尝试提出单体滑坡灾害风险简易评价模型,并结合防治规划,提出了滑坡灾害风险管理对策建议。采用云南新平县滑坡灾害调查数据,开展了实例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反映了滑坡灾害的相对风险水平,可为现阶段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分级依据。同时,以期抛砖引玉,讨论险情调查与风险调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从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出发,综合分析不确定性与灾害以及灾害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明确区分了“灾害体”、“灾害事件”和“灾害现象”三种含义,界定了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的内涵.然后从这些明确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危险性和易损性的数学表达形式,由此构建了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滑坡泥石流风险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区域滑坡灾害人口易损性及人口伤亡风险预测研究是区域滑坡灾害预警预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研究对提高预警预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关键作用.在对浙江省永嘉县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区人口年龄结构、居民对滑坡灾害风险的防范意识、政府对滑坡灾害的重视程度及滑坡灾害预警预报体系的完善程度4个方面评价了研究区人口易损性,并给出了计算人口易损性的公式,据此得到了永嘉县人口易损性分布图.根据永嘉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耕地人口密度的概念.综合人口易损性分布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和滑坡灾害易发性预测图得到了研究区受威胁人口伤亡风险预测图,为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实施滑坡灾害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滑坡风险管理是国际上广泛应用于滑坡灾害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信息系统(County Landslides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CLRMIS)研发及应用为研究目标,在简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特征与需求,设计了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与功能模块,详细论述了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的技术流程、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完成了CLRMIS软件的开发。选择陕西省宁强县为应用研究区,基于CLRMIS平台,在对宁强县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数据管理的基础上,采用信息量方法和要素权重叠加方法分别进行了区域(县域)滑坡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研究,采用专家打分方法进行了单体滑坡灾害危险性和危害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风险矩阵分析方法进行了区域(县域)及单体滑坡灾害广义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和基于降雨量的动态风险评价与预报预警。应用结果表明,CLRMIS能够在滑坡信息管理、风险分析与评价、预报预警等方面提供较为有效的支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滑坡灾害区划系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滑坡灾害区划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减灾的关键在于从区域上做好预防研究的观点,并阐述了滑坡灾害与风险术语统一化的重要性,由此提出滑坡灾害区划的核心是灾害、易损性和风险三要素的综合分析。文章进一步提出了灾害区划研究的两种基本途径,破坏概率法和信息分析法,把传统的滑坡单体稳定性分析延伸到以Monte-  相似文献   

9.
李松 《甘肃地质》2022,(1):63-71
甘肃省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面对如此严峻的地质灾害防灾形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已成为热门学科,是防灾减灾的一项有力的非工程措施。针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较多,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流程,而对于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以宕昌县城关镇而信滑坡为例,利用已有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体系,阐述了大比例尺下的单体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价过程,得出了相应受险区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0.
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是滑坡灾害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过去10多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降雨与地质环境的结合方面。文章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滑坡灾害预测预报、预警和风险管理研究现状,认为把滑坡灾害预警预报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是减灾防灾的需要,也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区域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时间预警预报的角度提出了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的分类和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pGIS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WebGIS的滑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和实时预警发布系统。以2004年"云娜"台风期间浙江省永嘉县滑坡灾害预警预报为例,进行了滑坡危险性预测、人口易损性预测、经济易损性预测到风险预测的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四川古蔺县蒿枝湾滑坡灾毁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查四川省古蔺县近年来滑坡灾毁土地情况和特征的基础上,以蒿枝湾滑坡为例,分析蒿枝湾滑坡基本特征和灾毁土地现状,并从滑坡潜在稳定性、工程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探讨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Garhwal Himalayas are seismically very active and simultaneously suffering from landslide hazards. Landslides are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natural hazards in Himalayas causing damages worth more than one billion US$ and around 200 deaths every year. Thus, i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identify the landslide causative factors to study them carefully and rank them as per their influence on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The difference image of GIS-derived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zonation maps prepared for pre- and post-Chamoli earthquake shows the effect of seismic shaking on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in the Garhwal Himalaya.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incorporate seismic shaking parameters in terms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with other static landslide causative factors to produc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zonation map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calculat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values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 for estimating seismic shaking conditions in the study area. Further, these values are used as one of the causative factors of landslid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it is observed that it refines the preparation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zonation map in seismically active areas like Garhwal Himalayas.  相似文献   

13.
张桂荣  殷坤龙  陈丽霞 《岩土力学》2006,27(Z2):389-393
基于GIS技术,利用信息量模型开展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预测研究,编制滑坡灾害易发分区图,为滑坡灾害的风险预测及实时预警预报提供基础资料。以浙江省永嘉县为例,利用MAPGIS二次开发得到的信息量专业模块,结合永嘉县历史滑坡灾害和2004年以来新发生的灾害点,分别评价了研究区的历史滑坡灾害危险性和现状滑坡灾害危险性;提出用历史滑坡灾害危险性图件结合新发生的灾害点来验证评价模型;将历史灾害点和新灾害点结合生成滑坡灾害危险性预测图件的预测过程;研究成果经在永嘉县的实际验证分析,2004年后3次台风期间(2004年的“云娜” 台风,2005年的“海棠”和“麦莎”台风)发生的有准确地点的滑坡灾害点全部位于滑坡灾害易发区内,表明采用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采用历史统计和快速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危险性等级的划分,克服了前人研究工作中人为划分易发区的缺陷,更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14.
滑坡是沙溪流域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开展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通过沙溪流域生态地质调查,分析了滑坡灾害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选取岩性建造、地貌、坡度、坡向、降雨量、距河流距离和距断层距离7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开展沙溪流域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 沙溪流域滑坡易发性影响因子依次为岩性建造、多年年均降水量、地形地貌、坡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和坡向; 沙溪流域滑坡灾害易发性与坡度、岩性建造、年均降水量表现出明显正相关,即坡度越大、岩性建造性质越软弱、越易风化,年均降水量越多,越易引发滑坡灾害; 滑坡灾害易发性与断裂构造、河流距离与滑坡灾害易发性呈负相关,即距离越近越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流域整体以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为主,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沙溪流域中南部、东部及东北部地区。这为沙溪流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概要介绍了边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主要内容涉及边坡岩土特性与参数、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与模拟、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监测及预测、边坡分析、管理与决策以及边坡灾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6.
GPS PPP技术用于滑坡监测的试验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  张勤  黄观文  涂锐  张双成 《岩土力学》2014,35(7):2118-2124
为了研究全球定位系统(GPS)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时可能达到的精度和可靠性等问题,结合某类滑坡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在滑坡体上布设了若干GPS监测点进行连续实时动态监测,利用PPP技术对该滑坡从稳定、开始滑动直至产生破坏的全过程监测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并与GPS单历元差分定位、载波相位实时差分定位技术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GPS PPP技术监测结果的内符合精度约为10 mm,外符合精度约为40 mm,且GPS PPP技术具有一些差分GPS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无需基准站支持、作业成本低、效率高、可直接获取监测点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下的绝对坐标等。该技术完全可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7.
王云龙  文宝萍 《中国地质》2011,38(6):1593-1598
兰州是中国省会城市中地质灾害较为频发的地区之一,其地质灾害主要受地质、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兰州市区滑坡发育的控制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采用专业数理统计软件SPSS中的逻辑回归模型(Binary Logistic)计算评价区内各单元格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通过GIS平台和SPSS软件之间数据格式的交换,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兰州市滑坡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区划。研究结果与滑坡分布规律一致,对兰州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Tropical mountain regions are prone to landslide hazards. Given the current land pressure with increasing occupation of steep uplands, landslide hazards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in the near future.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control landslide hazards is therefore essential. Rare event logistic regression allows us to perform a robust detection of landslide controlling factors. This technique is here applied to the tropical Ande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dynamic land cover changes on landslide occurrences. Land cover change trajectories (i.e. dynamic evolution of land cover through time) were specifically included in the probabilistic landslide analysis. While natural physical processes such as slope undercutting by rivers and failure of oversteepened slopes are important in this tropical mountainous site, landslides are increasingly associated with human activities. The data show that land cover trajectories are associated with landslide patterns. In this humid mountainous site, forest degradation does not lead to a measurable increase in landslide occurrence. However, few years after forests are converted to pastures, a rapid decline of slope stability is observed. Land cover conversion from forest to pasture permanently reduces slope stability. It is assumed that major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and hydrology induced by the vegetation conversion play a role in accelerating landslide haza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