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气象》2021,(7)
2020年是顾震潮先生诞辰百年。顾震潮先生是现代中国天气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创建人之一,对中国天气学研究和现代天气预报业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有着深厚的天气学研究理论基础,善于从复杂的天气现象中抓住本质,并洞悉当时气象科学的世界前沿与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方向,在洋为中用的同时立足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的天气学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不少有创见的观点和事实。他还将科研成果进一步应用于业务预报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文章从七个方面回顾和梳理了顾震潮先生在中国天气学方面的卓著贡献,以此纪念和缅怀。  相似文献   

2.
黄士松先生出生于1920年10月27日,系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和气象教育家、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从事气象科学研究六十余载,始终面向世界气象科学前沿,立足中国天气气候实际,围绕大气环流与灾害性天气气候问题,在大气环流成因、副热带高压变动规律、平流层与对流层环流联系、南北半球环流联系、东亚夏季风体系结构和暴雨台风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等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开创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成果。他提出了诸多新发现、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均具有重大学术与实践指导意义,为丰富天气学、气候学及提高中国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水平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值此黄士松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本文从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东亚夏季风及暴雨和台风4个方面对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进行了回顾,以此纪念和缅怀他对气象科学的重要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3.
序言     
正2016年2月是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先生的百年诞辰。为纪念叶笃正先生对我国和国际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展的重大贡献,我们特此出版《叶笃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刊》。叶笃正先生的一生是为现代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努力奋斗的一生。他在国际上首先创立了大气长波的频散理论和东亚大气环流理论,不仅为大气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为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大气运动适应过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2016年2月是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先生的百年诞辰.为纪念叶笃正先生对我国和国际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展的重大贡献,我们特此出版《叶笃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刊》. 叶笃正先生的一生是为现代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努力奋斗的一生.他在国际上首先创立了大气长波的频散理论和东亚大气环流理论,不仅为大气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为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大气运动适应过程的尺度理论,推动了大气中大尺度环流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开辟了中、小尺度环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新途径;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特别是东亚季风)产生和变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从而奠定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基础,开辟了青藏高原气象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5.
天气学和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气团、锋面、梅雨、寒潮、阻高、副高、暴雨、高低空急流、亚澳季风区内涡旋和对流等现象的天气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在短中期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领域在模式发展和改进以及在数值模拟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同时指出模式发展和预测在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气象》2021,(7)
顾震潮先生1920年出生于上海,1976年去世。早年师从赵九章教授,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院毕业,1947年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气象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气象学家C.G.罗斯贝。由于祖国气象事业的迫切需要,1950年5月提前回国。被任命为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主任,后又出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他为国家、为人民努力工作,奉献了毕生精力。作为优秀的科学家,他对我国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青藏高原气象学、云和降水物理学、人工影响天气和大气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主要的先驱和创始人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和高尚品格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现在和将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7.
陶诗言(1919~),中国气象学家。1942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地理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员。1978~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8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为院土),1982年被选为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1986年被选为理事长,1990年聘为名誉理事长。陶诗言先生在50年代初,任中央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时,培养了一批天气预报骨干,为开展中国天气预报业务作出了贡献。50年代中期,他划分入侵中国的寒潮路径。指出寒潮过程是大型天气过程急剧调整的结果。在研究梅雨方…  相似文献   

8.
杨萍 《气象学报》2016,74(4):646-652
罗伯特·菲茨罗伊(Robert FitzRoy,1805—1865)是英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作为天气预报业务的创始人,首次创造了"天气预报"这一气象专用术语,于1863年撰写的《The weather book(天气学手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其在气象学研究方面的多年研究成果,是一本可以让大众阅读的气象学实用指南。文中简要介绍了菲茨罗伊的人生经历,并以菲茨罗伊的代表作《天气学手册》为重点,梳理了菲茨罗伊在气象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菲茨罗伊在气象仪器、全球气候特征、天气预报等方面的认识,并围绕菲茨罗伊的科学研究成果浅谈了其对气象学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丁一汇  周秀骥 《气象学报》2007,65(5):663-664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谢义炳先生诞辰90周年。谢义炳先生的一生,是富于创新和奉献的一生,他为我国的气象教育与人才培养,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业务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老一辈气象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建国初期,谢义炳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建设,以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他学贯中西,远见卓识,敏锐地发现和抓住学科生长点和新的机会,不断创新。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发现东亚上空多层锋区、急流分支和副热带高空急流。这一发现把对东亚大气环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气象局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大气科学综合研究基地,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立50年来,始终面向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大气科学前沿,在大气探测、中尺度气象学、气候学、极地和高原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学、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云雾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雷电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开展了东亚季风、台风、暴雨、高原气象、极地气象等方面的综合科学试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气象科研与业务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高原气象》2001,20(2):113-114
我国著名的气候学家和青藏高原气象学家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高由禧先生不幸于 2 0 0 1年 3月 3日在兰州逝世 ,享年 82岁。他的去世是我所和我国大气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全所职工和大气科学界都深切怀念高由禧先生。怀念高先生以事业为重 ,以天下为己任 ,潜心治学 ,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 ;怀念他在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所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所创建和成长过程中 ,以及在组织领导 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等我国重大科研项目中卓有成效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对发展我国大气科学事业的重要贡献 ;也怀念他虚怀若谷 ,严以律已 ,平易近人的为人风范…  相似文献   

12.
陈受钧  陶祖钰 《气象学报》2007,65(5):663-672
对谢义炳在大气环流系统方面所做出的科学贡献作了简要的全面回顾。其中包括:(1)北美切断低压的生命史;(2)东亚高空锋和急流的多层结构;(3)中国降水系统的结构和演变规律(包括梅雨锋、西南低涡等),热带和中纬度扰动相互作用在暴雨过程中的重要性;(4)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形成在ITCZ(赤道辐合带)/季风槽中;印度西南季风的低频变化;(5)降水系统的湿斜压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6)大气环流的中期变化理论。谢义炳的这些贡献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环流系统并改善了中国的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13.
重点介绍王鹏飞先生在气象学分科之一的中国气象史志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尤其是在理论研究的深化和专业研究的推进两个方面的重要建树。王鹏飞先生是中国气象史志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的辛勤努力将中国气象史志研究推向了新高度。尽管所回顾的是王鹏飞先生多年前的工作,但对今天日益繁荣的气象史志研究仍然有具体指导作用。2020年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周年校庆,王鹏飞先生作为学校早期主要建校骨干之一,为学校今日的双一流学科做出了显著贡献。今年也是王鹏飞先生诞辰100周年,此文也表达了对王鹏飞先生的诚挚纪念。  相似文献   

14.
1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天气学研究及天气预报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预报业务手段与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天气预报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天气预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预报的准确与否一直是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季节天气预报始于本世纪20年代,60年代开始发布官方的季节天气预报。经过苏联气象学者近70年的努力,季节天气预报方法由最早的天气学方法。大尺度环流型方法发展成天气学方法、大尺度环流方法、统计学方法、天气——统计学方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季节天气预报方法,季节预报要素除最早的温度距平和降水量预报外,增加了旱涝预报、解冻与严寒预报、春秋气温经过0℃和±5℃预报等多种季节气象要素的预报业务。一、苏联季节天气预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下旬包头地区高温天气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MICAPS中常规天气资料,利用天气学原理,分析了2010年7月下旬发生在包头地区的高温天气环流特征,从中寻求一些高温天气预报指标,为高温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全球大气科学界隆重纪念数值天气预报成功和业务应用50年的时候,回首半个世纪我们走过的路,在20世纪中叶,在欧美发展数值天气预报的第一代先驱中间,一位后起之秀的名字——查尼令人难以忘怀。他杰出的贡献和优雅的风度,总能让人想起“天气预报是一门艺术”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今年是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在纪念他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感慨万千。近百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是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国;民国初期是军阀混战,接着国民党统治了中国;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抗战胜利后,又有数年的内战;到1949年才建立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开始大规模建设新中国。竺先生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大动荡、大变革中度过的。竺先生的一生之所以辉煌,就在于他不管是在风风雨雨的军阀混战时期,还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蹂躏中国的时期,或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时期,他都始终如一地艰苦奋斗,为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尤其是为中国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是中国近代气象和地理科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国气象界曾流传着“天气学面临危机”一说,即随着中、短期数值预报的发展,MOS和PPM方法以及具有初级人工智能的各种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日益广泛应用,天气学不再具有重要作用了。这种论调在70年代的美国亦曾一度流行;然而如今,在那里的风已往另一边吹了,一些有见识的国外学者如今正在强调开展观测研究,一些新的天气学杂志正在  相似文献   

20.
前言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05,29(1):F006-F009
叶笃正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气象学家,是中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他在罗斯贝波的能量频散、大气运动的适应过程、东亚大气环流变化、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热力效应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及其适应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系统而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