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莎士比亚曾经说:"生活没有书籍,就像失去了阳光。智慧没有书籍,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生命因书而精彩,生活因书而充实,人生因悦读而改变。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宁愿做读书的穷人也不愿做不读书的富有国王,可见阅读对他而言的重要性。如果他没有在仔细考察历史古迹的同时饱览历史巨作,能了解历史吗?能更好地发现文物古迹吗?能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吗?显然阅读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他的人生。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99年7月高考名落孙  相似文献   

2.
<正>壮族人无论走到哪里,在一个约定俗成的日子,一定会以各种方式祭祀自己的祖先。祖先血脉除了流传给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外,还有亲情的温暖。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三月三"期间的重要活动是万人公祭骆越始祖大典,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东盟跨境贝侬大联欢等文体活动。"贝侬"在骆越民族后裔的壮民族语言中是"兄弟姐妹"或者"亲友"的意思。大联欢时,来自宁明县和周边县市、还有越南等东盟国家  相似文献   

3.
正郝晓光的新版世界地图是由4张组成的一个系统,现在出版的只是其中一张,而且还将其中一张通用的政区图改成了地势图。因此,郝晓光前面的路还很长,民间那些有可能走"郝晓光之路"的人,你们要做好准备哟。郝晓光新版世界地图的经历让我感慨在中国创新之难。新版世界地图的创新之处显而易见,人人可知,它不仅促进了社会发展(民航国际航线的正确表示、南极科学考察船航行路线的表示等),而且保护了国家安全(对北斗卫星覆盖范围北扩的贡献)。这样一个益处明显,害处全无,不影响任何部门、任何团体利益的创新,却需十几年的奔波,几百次的北京之行,才能得到承认。  相似文献   

4.
过年     
<正>还没有到农历小年,走在街上,却到处是浓浓的年味。不知什么时候,街道上的人多了起来,三五成群的乡下人从四面八方拥进县城,顿时每条街都热闹起来。女人们最喜欢去的是全县最大的商贸街,过年了,该为全家老小挑几件时兴的衣服。男人则去集市上置办些酒肉、新鲜蔬菜或干菜,罢了,车子上驮着媳妇和年货满载而归……我离开老家十多年了,想到过年,也没有印象很深的事情。只有儿时那些过年的情景,倒是印在了脑海。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8月,他在广西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讨论会上谈了个人体会:"我按要求,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这本书,对其中几句话体会很深,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位语  相似文献   

6.
冬日暖阳     
<正>虽是冬日,但天气晴好,小城一片暖阳。阳光明媚的日子,喜欢和不足半岁的儿子在阳台上晒太阳,喜欢在温暖的阳光下,伺弄家里的花花草草,喜欢在明媚的阳光下心情被晒亮的感觉。喜欢在寒冷的冬日煲粥,小米粥中加南瓜,用小火慢慢熬,看切块后的南瓜熬成丝丝缕缕,小米粥因南瓜的加入,颜色变得更加金黄,让人倍觉温暖。一锅好粥,凝聚着时间和爱。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奉献唱响地质赞歌>. 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繁华都市,告别温暖家庭,头顶烈日,脚踏寒露,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然而,正是他们改写了新中国"贫矿国"的历史,为共和国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说到这儿,大家不难猜出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正>大学毕业那年,得知一个还没走出校门的同学报名参加"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可惜最后没有被选上。我问她失望吗,她说不会,因为这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小插曲,路还很长,行走从未停下。她的回答让我一时很惊讶,印象里这同学是一个大大咧咧,俗称"神经大条"的女孩,突然冒出这些话着实让我吃惊,自然也引起了我  相似文献   

9.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奉献唱响地质赞歌》。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繁华都市,告别温暖家庭,头顶烈日,脚踏寒露,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  相似文献   

10.
从春天出发     
冬去春来,和风拂面,阳光格外温暖。兔年的春天在鞭炮声中欢呼雀跃而来,带着希望、畅想和憧憬。2010年渐行渐远,2011年扑面而来,我们从"十一五"跨进了"十二五"。驻足回望,过去的五年,《青海国土经略》杂志因为有大家的关爱与支持已经逐渐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1.
北国之冬,寒意袭人。然而,当你步入绥化市国土资源局政务大厅的时候,一股融融的暖意扑面而来——灿烂的阳光透过玻璃窗亲吻着你的脸颊;工作人员和蔼的话语温暖着你的心扉;周到的服务、快捷的效率,让人如沐春风,温暖惬意。  相似文献   

12.
<正>17年前,一位纯情美丽的姑娘,从河南省农业学校毕业到鄢陵县国土资源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她先后在基层国土所、土地储备中心、办公室等多个岗位工作过,始终秉承这样的人生准则: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17年来,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耀眼夺目的荣誉。然而,她却把一颗滚烫的心奉献给国土,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倾注到鄢陵县的国土事业上。她就是鄢陵县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苏可喜。"有领导的关爱以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我  相似文献   

13.
<正>7月中旬,一名女同志来到陕县大营国土资源所,将一个灰色的档案袋交给所长王少伟说:"王所长,还得麻烦你一下,帮我看看办理用地手续的资料对不对。"王少伟笑着说:"没问题,能帮到你们,帮助老人早日住进养老中心,是我们应该做的。"女同志高兴地说:"如果手续能批下来,我要代表那些老人谢谢你们了!"国土所?帮助老人?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6月初的一起违法占地举报说起。6月初,陕县大营国土资源所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  相似文献   

14.
过年     
正还没有到农历小年,走在街上,却到处是浓浓的年味。不知什么时候,街道上的人多了起来,三五成群的乡下人从四面八方拥进县城,顿时每条街都热闹起来。女人们最喜欢去的是全县最大的商贸街,过年了,该为全家老小挑几件时兴的衣服。男人则去集市上置办些酒肉、新鲜蔬菜或干菜,罢了,车子上驮着媳妇和年货满载而归……我离开老家十多年了,想到过年,也没有印象很深的事情。只有儿时那些过年的情景,倒是印在了脑海。  相似文献   

15.
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最让群众安心的"定心丸"。前不久,云南普宁发生的征地冲突事件,再度说明征地矛盾无不与补偿标准低、程序不规范有很大关系。"遮蔽阳光"的征地,难免引发人们的猜忌和忧虑。因此,要减少因征地引发的矛盾,必须以全面及时公开征地信息为前提,让征地工作最大程度地运行在阳光之下。近年来,中央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征地信息公开政策,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制度。然而这些政策措施还亟待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真正树立主体责  相似文献   

16.
春节回乡下老家过年,与父母一起做做菜、聊聊事,与亲友一起喝喝米酒、晒晒太阳,无奢华排场,无复杂人际,无烦无恼中享受亲情,简简单单中享受生活,回味起来,真是幸福。有一位领导这样说过,"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水平到现在这种程度,幸福就是两个简单:物质生活简单、人际关系简单。"细细体会"两个简单",觉得颇有道理。家有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一升;家有华屋千间,夜眠不过五尺。说物质生活简单,就是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过多的要求,少些多上加多、有上加有、好上加好,吃穿住行用,一切随意,够了就行。"够了"以外就是多余,为这些多余的东西拼命奔波,却忽略了大自然的美丽、身边的爱,错过了能让你心灵丰满的机会,怎能幸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在地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儿时的记忆中家里经常只有妈妈和我,而爸爸总像隐形人一样,每隔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出现在我们娘俩面前。爸爸每次回来把大事小事过问一遍后,最不会忘的就是我的学习。每到这时候,贪玩粗心的我就有些心惊胆战,特别不愿意站到他身边,生怕被他"揪住小尾巴"狠狠揍一顿。所以,还没等爸爸在家呆个两三天,我就迫  相似文献   

18.
<正>9月20日,在陕县西张村国土资源所里,大家为了非法采矿的事情争论着。工作人员小侯急切地说:"矿山被破坏,我们应该及时向上级汇报,让他们派人来调查。"副所长任春娥接着说:"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把事情弄清楚,如果上级领导问起来,我们怎么回答?"所长薛江波想了一下,说:"这样吧,我们今天晚上埋伏在矿山的必经之路,看看到底是谁在非法采矿。"事情还得从9月17日说起。那天,所长薛江波带着小  相似文献   

19.
正有这样一群年轻人,统一的着装,规范的服务,兢兢业业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她们虽然忙碌,但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笑容,及时为每一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使她们倍感欣慰。她们如春风般温暖着百姓的心田,百姓心中没有记住她们每一个名字,却记住了"拱墅国土窗口"这个响当当的服务品牌。自2017年4月"最多跑一次"三部门设立联合窗口以来,为了保  相似文献   

20.
冬日的后山岗上很静,也很冷,冷得连平日里清脆的鸟鸣声都听不到了。唯有风,呜咽着穿过那些光秃秃的栗树枝桠扑面而来。地上的松针很厚,踏在上面软软的,薄薄的阳光下发出一层金黄色的光芒,让我的心间似乎多了一丝暖融融的感觉。那些落了叶子的树木和枯萎的杂草在阳光下显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风中吹来的那份凛冬的气息与脚下的柔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记得以前在山岗上面望下去,都能看到老屋的瓦片,尤其是在地里干活时,会时不时去看屋顶上有没有升起炊烟。炊烟弯了,母亲快做好饭了,那种无声的信号,就像我与土地之间保持的某种默契。如今,我望着山下的村庄,望着稀稀疏疏的炊烟,望着连片的树木与竹子,脑子里浮荡着木柴在灶膛里燃烧时发出的亮堂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