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豆荚状铬铁矿床成因的认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周美付 《矿床地质》1994,13(3):242-249
文章提出豆荚状铬铁矿床不是上地幔局部溶融后的残余物,而是亏损地幔又经部分溶融形成的溶体发生液相不混溶,导致硅酸盐岩浆和富铬矿浆的形成。当比重不同高度分馏的溶体在上升过程发生了分离,轻熔体上升侵入于岩浆房、重熔体和铬铁矿浆,就地堆积或贯入围岩形成豆荚状铬铁矿床。豆荚状铬铁矿的伴生围岩纯橄岩,不是高度亏损的上地幔残余,可能是与铬铁矿浆伴随的一种硅酸盐熔体 。与大量纯橄岩脉伴随的基性岩、超基性岩脉,也属  相似文献   

2.
萨尔托海铬铁矿是我国大型铬矿床之一。本文论述了该区超基性岩与地表、浅部和深部铬铁矿床的地质特征。根据岩体产状、内部构造、岩石矿物学、岩石组构及通过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的分析对比、矿物包裹体的研究结果等,提出萨尔托海超基性岩体是岩浆成因的,是在造山带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成岩、成矿与变形、变质的。该区铬铁矿主要产于纯橄岩申,其次为斜辉辉橄岩,而橄榄岩仅有少量矿化。主要成矿地段的岩相均有自上而下由偏酸性到偏基性的垂直分带现象,工业矿体赋存于中下部纯橄岩—辉橄岩杂岩带的纯橄岩内或偏基性的辉橄岩中,其构造位置处在岩体基底凹槽之上;地表矿体则多是由形成浅部或中深部矿床的矿浆派生、沿裂隙贯入的脉状矿体。在造矿铬尖晶石中发现了原生硅酸盐熔体包裹体;肯定了褪色岩石富含Cl、B、S等挥发组分,岩石发生蚀变褪色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铬矿成矿作用有关;并从岩相、构造、地球化学及矿床特征等方面探讨了岩浆分异及铬矿床的形成作用。超基性岩及铬铁矿结晶温度介于1300—700℃之间。  相似文献   

3.
玉石沟铬铁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石沟铬铁矿床产于北祁连蛇绿岩型超镁铁岩中,可分为产于堆积超镁铁岩中的堆积铬铁矿床和产于地幔橄榄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两种类型。堆积铬铁矿床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位于辉长岩下约20m处的纯橄岩或辉石岩中;豆荚状铬铁矿床由地幔岩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产于地幔橄榄岩上部或顶部基性程度最高的纯橄岩或纯橄岩-斜辉辉橄岩杂岩带,位于堆积杂岩下约200~1700m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松树沟超基性岩体位于北秦岭东段南侧商丹深断裂带的北侧,侵入于太古界斜长角闪片岩中.岩体主要由蛇纹石化细粒纯橄岩组成,内含中粗粒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分异体.岩相呈环带状构造,中部岩相内中粗粒纯橄岩分异体很少,边部岩相则含有较多的中粗粒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分异体.铬矿体即主要赋生于边部岩相中粗粒纯橄岩分异体中.另外,还有晚期透辉岩脉沿两个岩相界面及其两侧断续分布.  相似文献   

5.
王泽文 《矿物岩石》1991,11(4):66-73
西藏铬铁矿分布于两个基性超基性岩带上,受板块结合带控制。赋存铬铁矿的岩体无根、与围岩呈断层接触、是板块构造侵位的残体。铬铁矿及赋矿岩石在上地幔形成。成岩成矿机制为地幔岩的局熔改造作用,故属地幔成因。  相似文献   

6.
郝梓国 《地球学报》1991,12(2):73-83
本文将西准噶尔地区蛇绿岩分为两类:一类是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组合(简称PPG系列),它们遵循富Ca的演化趋势,发育冶金型铬铁矿床;另一类是变质橄榄岩+橄长岩+辉长岩组合(简称PTG系列),它们遵循富Al的演化趋势,发育耐火型铬铁矿床。两类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成因机制是上地幔岩的部分熔融,而铬铁矿及纯橄岩的出现则是高度熔融的残余;堆积杂岩中出现辉石岩+辉长岩和橄长岩+辉长岩的不同组合则与岩浆房的出露深度和氧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库地蛇绿岩中纯橄岩相为铬铁矿主要含矿岩相,基性-超基性岩与区内Cr,Ni,Co元素组合异常对应好,铬铁矿化纯橄岩和铬铁矿体出露部位Cr,Ni,Co元素值较高。F,B元素与Cr,Ni,Co元素异常值在铬铁矿体中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Cr,Ni,Co元素组合异常为铬铁矿化直接指示标志,F,B元素异常为铬铁矿找矿间接标志。对库地铬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进行总结,以期为该区通过地球化学方法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矿床地质概况本区超基性岩体侵入于晚石炭世地层中,被早二迭世地层所覆盖,属海西中期产物。由北而南可以分为三个岩体带。北带的分异岩相有:单輝輝橄岩相、二輝輝橄岩相和斜輝輝橄岩相。諸超基性岩,普遍遭受强烈的蛇紋岩化,橄欖石和輝石分別变成蛇紋石和絹石,深至地下600米处之岩石亦然。含矿超基性岩,主要由純橄欖岩及斜輝輝橄  相似文献   

9.
对大道尔吉铬铁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道尔吉岩体为一肢解的蛇绿岩残片,由两个单元组成,一为堆晶杂岩,另一为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包括三个岩浆旋回,每一旋回均表现出由超镁铁质向镁铁质演化的特点。工业铬铁矿产于堆晶杂岩第三旋回底部的纯橄岩-含辉纯橄岩中,而产于地幔橄榄岩中的铬铁矿为数甚微。矿体主要由各种浸染状的铬铁矿石组成。矿体的围岩为纯橄岩且两者逐渐过渡。副矿物铬尖晶石与造矿铬尖晶石的成分相似。上述特征表明大道尔吉铬铁矿床系堆积成因,明显地区别于地幔橄榄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大道尔吉铬铁矿床为我国一个与蛇绿岩堆晶杂岩有关的典型铬铁矿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藏山南地区泽当岩体中的金鲁西铬铁矿进行了野外勘查和室内研究,依据野外调查对工作区内超基性岩体初步划分为堆晶杂岩和纯橄岩—斜辉辉橄岩两个岩相带,并对矿化较好的地区做了小面积的高精度磁法测量和对比解译,探讨下一步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成矿区带:中祁连成矿带(Ⅲ-22)。建造构造:奥陶纪形成的野人沟、大道尔吉和小道尔吉3个超基性岩体群呈透镜状挤入蓟县系大理岩之断裂带中。大道尔吉岩体分为:变质地幔橄榄岩带,由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m/f为10.16~11.14)组成;堆晶杂岩带由纯橄岩-含辉纯橄岩(m/f为7.34~9.11)、透辉岩-易剥橄榄岩-辉长岩组成(m/f为3.16~  相似文献   

12.
铬铁矿床成因可分为两大类:岩浆铬铁矿床和地幔变质橄榄岩残、滞留铬铁矿床。后者直接受上地幔岩熔融程度所制约。而岩浆铬铁矿床的形成除决定于上地幔岩熔融岩浆总成分外,还受岩浆分异结晶作用,岩浆就位的地质条件和规模所决定的结晶速度和状态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辽宁复县地区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对辽宁复县地区50号金伯利岩管的研究,根据金伯利岩的地球化学和其中地幔矿物及深源捕虏体特征初步推测,复县地区古生代的上地幔反映了该区自早古生代以来上地幔的各种深部事件。它的岩石圈地幔组成与南非金伯利岩发育地区不完全相同。本区是由二辉橄榄岩、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少量云母石榴长石岩以及金伯利岩的早期堆积物——各种金云母岩所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金刚石平衡共存的是含石榴石及铬铁矿的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而南非地区与金刚石平衡共存的只是方辉橄榄岩,它是该区在克拉通化过程中通过岩石圈垫底作用增生于其底部的岩石类型。复县地区上地幔中部分橄揽岩仍保留有早期地幔熔体结晶时的火成结构,方辉橄揽岩为提取苦橄质玄武岩-玄武质科马提岩的难熔残余。17亿年本区转变为稳定克拉通后,11亿年(或更晚一些)有交代作用发生,使上地幔富集不相容元素,为熔融金伯利岩准备了源区条件。50号岩管的金伯利岩相当于南非Ⅰ型与Ⅱ型金伯利岩的过渡类型,表明上地幔富集程度较高。复县地区古生代岩石圈厚度至少为170km,其下部上地幔温度为1130℃左右,fo_2接近WM缓冲反应线,与西伯利亚和西非加纳金刚石结晶时的氧逸度相似。  相似文献   

14.
库地蛇绿岩属于西昆仑早古生代蛇绿岩带,主要由变质橄榄岩、堆晶橄榄岩、基性火山岩和石英岩等组成。库地蛇绿岩体具有较好的岩相分带,其中纯橄岩相与辉橄岩相中产出豆荚状铬铁矿。与其他岩相对比,铬铁矿具有最高的Cr2O3含量、最大的Mg#值和最小的Fe#值,表明铬铁矿形成于富Mg的环境,且经历了更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利用铬铁矿(铬尖晶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得出铬尖晶石的结晶温度为1366~1404℃,平均1379℃;压力为2.98~3.03GPa,平均3.00GPa;地幔部分熔融程度F为17.33%~18.84%,平均18.28%。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推测库地蛇绿岩的基底橄榄岩单元源区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对应的大地构造位置为消减带之上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5.
作者研究发现山东胜利1号、辽宁50号、51号及42号岩体中,见有纯橄岩、石榴二辉橄榄岩、尖晶二辉橄榄岩及云母橄榄岩包体;河北涉县及山东红旗2号金伯利岩中见有榴辉岩包体。包体形态为浑圆状、椭圆状,其大小为1-15cm。纯橄岩和石榴二辉橄榄岩比其寄主金伯利岩富含Cr_2O_3、NiO_3、贫CaO、CO_2、K_2O、Na_2O、TiO_2和Al_2O_3,其稀土配分模式为LREE富集型。根据深源岩石包体的温度、压力条件的估算,认为纯橄岩和石榴二辉橄榄岩来自上地幔深处,为上地幔局部熔融的残余物,而河北涉县金伯利岩中榴辉岩包体来自下地壳,云母橄榄岩类为软流圈顶部的地幔交代作用带上的岩石,尖晶二辉橄榄岩是来自上地幔较浅部位,它们为金伯利岩浆的偶然捕虏体。  相似文献   

16.
熊庆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1,40(5):前插1-前插3,999-1011
大洋岩石圈形成演化的关键过程是熔体如何从软流圈地幔中抽取、迁移汇集并最终形成洋壳.蛇绿岩可能为揭示上述过程提供关键对象.前人研究发现,熔体在地幔中主要通过网脉状纯橄岩通道发生迁移汇聚,这种地幔通道与壳幔过渡带和洋壳内的岩浆体系共同构成大洋扩张中心的巨型熔体抽取系统.地幔深部来源的熔体在通过纯橄岩通道时,会发生复杂的熔岩相互作用,使得熔体和地幔的组成均发生变化,形成大洋岩石圈壳-幔组成解耦现象.在不同的大洋扩张中心,地幔内熔体迁移方式和过程是多样的,导致大洋岩石圈的结构和组成复杂多变.我国西藏雅江带蛇绿岩形成于多种构造体制(洋中脊、俯冲带等),其地幔内发育较为新鲜的纯橄岩通道样品,如纯橄岩、铬铁矿岩、辉石岩等.这些样品能够为深入研究地幔纯橄岩通道的成因、熔体在通道内的反应迁移过程,以及不同构造体制下大洋岩石圈壳-幔组成解耦与否的原因,提供新的窗口,同时有助于进一步认知大洋扩张中心巨型岩浆-动力系统、壳幔圈层分异和地球物质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7.
铬铁矿预富集和上地幔部分熔融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振民 Bai  Q 《地质论评》1996,42(5):424-429
用合成地幔岩为原始材料,在温度1225℃和严格控制氧分压10^-5-10^12atm条件下,对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与铬铁矿预富集关系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在达到稳态熔融结构时5%-8%的玄武质硅酸盐熔体主要存在矿物三联点之间,它为铬元素从地幔岩中萃取运移和预富集提供了先决条件;(2)在部分熔融过程中原岩的尖晶石和辉石提供的铬元素相结合,形成了富铬尖晶石和铬铁矿。  相似文献   

18.
也谈铙钹寨超镁铁岩体的成因和构造类型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铙钹寨岩体是一个遭受角闪岩相一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改造的超镁铁岩体。由于其变质程度的不均一性,一部分仍保留着原地幔橄榄岩的基本特征(如粗粒,具三联点结构和熔融残余结构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另一部分则表现明显的重结现象,原地幔橄榄岩类的基本特征已部分或全部消失,形成以出现不同数量的新生矿物组合为特征的变橄榄岩类(以细粒变纯橄岩和似斑状角闪方辉橄榄岩为代表)。恢复其原岩,该岩体由纯橄岩(极少)、方辉橄榄岩(为主)和二辉橄榄岩组成。但在纯橄岩一方辉橄榄岩组合与二辉橄榄岩组合两者之间在成分上显示一个明显的间断。前者以贫Al(Al2O3含量〈1%)、Ca(CaO含量〈1%)、Ti(TiO,含量〈0.05%)和富Mg(Mg^#=92—93)为特征。其主要矿物Ol和Opx均属富镁橄榄石(Fo92-93)和顽火辉石(En92~93)。后者则相对富Al(Al2O3含量由3.36%~3.75%)、Ca(CaO含量由2.07%-3.15%)、Ti(TiO2 0.1%~0.12%)和相对低镁(Mg^#=89—90)为特征。其主要造岩矿物Ol和Opx属相对低Mg的镁橄榄石(F090)和顽火辉石(En89~90)。副矿物尖晶石具有多期熔融的复杂成因,但其成分区及趋势显示蛇绿岩地幔橄榄岩所常见的双频分布(bimodal distribution)特征。综合研究表明该两套地幔岩原岩组合代表了不同亏损程度和不同构造环境下多期熔融的地幔残余。以方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为代表,并伴有豆荚状铬铁矿化及其特征的瘤状矿石的产出背景,标志其遭受较高的部分熔融程度,可能代表产于洋内俯冲带之上(Supra—Subduetion zone)亲弧环境的上地幔残余,带有SSZ型蛇绿岩的某些印记。二辉橄榄岩可能代表来自MOR环境下,弱亏损的上地幔残余岩片。故该岩体超镁铁岩不具有大陆地幔橄榄岩的成因性质。  相似文献   

19.
鲁西中生代侵入岩依次生成辉长岩系列、二辉石闪长岩系列、角闪闪长岩系列、二长岩系列和正长岩系列(林景仟等,1989)。近年来,我们在属于二辉石闪长岩系列的莱芜铁铜沟岩体、矿山岩体和邹平茶叶山岩体中发现了大量不同成因类型的橄榄岩类包体。这些包体为认识鲁西地区中生代岩浆起源、岩石圈结构及上地幔中的超镁铁质岩浆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1.包体成因类型及岩石学特征所发现的橄榄岩类包体的主要岩石类型有纯橄岩、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橄辉岩;以前两类为主,与二辉岩、单辉辉石岩、辉闪岩和角闪岩包体相伴生。根据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特征,这些包体可划分为亏损型上地幔纯橄榄岩、方辉  相似文献   

20.
洪俊  姚文光  张晶  张辉善  吕鹏瑞  杨博 《地质学报》2015,89(9):1618-1628
新特提斯缝合带中的铬铁矿带是全球最重要的豆荚状铬铁矿成矿带之一,尤其是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即穆斯林巴赫-科希斯坦-雅鲁藏布江一带,自东向西发育罗布莎、马拉坎德、穆斯林巴赫等若干大型铬铁矿床。本文系统总结和梳理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蛇绿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典型豆荚状铬铁矿的矿床特征、赋存规律和控矿因素。研究表明,蛇绿岩形成时代主体为中侏罗世—晚白垩世,自东向西大致呈逐渐变新的趋势,构造侵位的时代相近,为古新世—始新世;马拉坎德、瓦济里斯坦、穆斯林巴赫及贝拉铬铁矿,与罗布莎矿床相似,均属于富铬型铬铁矿,产于SSZ相关构造背景下,显示良好的岩相分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是针对成矿条件优越的蛇绿岩,解析层序剖面,识别纯橄岩与方辉橄榄岩的岩相分带,确定有利赋矿岩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