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自治区环境地质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及其组合具有相应的区域性特征.藏南高山峡谷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且规模大、危害大;藏东高山峡谷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土壤侵蚀较发育;藏中高山宽谷区,泥石流、河道变迁、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较发育;藏北内流湖盆区,则冻胀融沉、土地盐渍化和土地沙化较发育;藏南内流湖盆区,土地盐渍化、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2.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秦岭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地区,科学认识这些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对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科学防御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对西秦岭地区的断裂构造格架和活动特征及其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和发育强度研究表明,虽然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复杂耦合作用之结果,但区域断裂构造格架和活动特征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空间和强度分布具有主导控制作用,其主要表现在:1)滑坡、崩塌、泥石流多沿区域断裂带呈带状发育,断裂构造活动强的地段是地质灾害发育强烈的区域 2)断裂带的长期活动造成的岩体破坏和复杂的构造结构面体系不仅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物源条件,而且提供了地质结构条件 3)断裂构造突发活动,即地震活动是诱发大规模区域滑坡群和崩塌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研究,不应孤立地探讨其中单一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而应把它们放在区域地质构造环境演化过程中统一认识,尤其是应把区域断裂格架、断裂带结构和断裂活动性作为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至汶川公路两侧地质灾害尤为发育,先后多次完全中断震中生命线的交通,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安全运行和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通过汶川地震前后都江堰-汶川公路边坡现场调查资料对比分析,研究了该地段边坡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破坏模式、易发性分区和防治建议。研究表明破坏类型主要为碎屑流式、碎裂滑移崩塌,剪断-溃滑型、拉裂-溃滑型、顺层溃滑型滑坡和沟谷型泥石流。都汶公路两侧的边坡灾害以崩塌为主,滑坡、泥石流次之。地震使区内泥石流暴发的频率和规模增大,特大型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地震烈度较高区域。防治此类地质灾害,应以治理为主,预防和避让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在资料搜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雅西高速冕宁段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减少和预防高速公路遭受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的危害.研究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泥石流,且以泥石流为主,具有分布广、密度大、危害性大等特点,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群发性和集中诱发的特征;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地层岩性是导致雅西高速冕宁段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的内在影响因素,降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是最为重要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云南山区公路水毁类型及发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水毁是在气候,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公路沿线产生的一系列对公路工程的破坏和工程披破坏的过程,通过在云南山区公路水毁的调查研究,其主要类型有沿公路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毁桥涵,水毁路基,水毁路面,路基沉陷和路面翻浆等8类,重点探讨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路基沉陷和路面翻浆5类的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论述了区内地震、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地方病等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分析了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对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地面变形等问题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主要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着重论述了三门块市地震、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地方病等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分析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对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地面变形等问题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主要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尽叙述了新疆干旱区突发性较强的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以及具牵延性特点的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活动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根据灾害强度,进行了灾害等级区域划分,结合新疆干旱区特点,提出了减轻新疆地质灾害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质灾害调查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北川县巨大的破坏,导致上万人死亡,整个北川县城变为废墟。现场地震科考分析显示,造成北川县城区建筑物和道路严重损毁,以及人员重大伤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为:①强地震产生的振动破坏效应;②活断层错动产生的地表破裂效应;③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了北川县城区上千人死亡、大量房屋被埋、多处路段被毁。在分析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对地震引发的北川县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次生地质进行了现场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特征,初步分析了王家岩滑坡和景家山崩塌的地震地质灾害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0.
2012年8月18日汶川震区的银厂沟区域暴发群发性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公路、房屋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这场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汶川地震极震区内,是地震与强降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因此研究其成灾机制和灾害特征对于进一步认识强震区泥石流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方法,分析银厂沟区域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强震条件下崩塌、滑坡等产生的松散固体物质,是泥石流活动的物质基础; 沟道受松散岩土体堵塞,有利于泥石流规模放大; 快速激发型的雨量特征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动力。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泥石流起动、运动和堆积过程,总结了泥石流活动特征,发现泥石流沿发震断裂呈带状分布,成因组合上属于降雨控制型,尚处于青年期,且在成灾模式上满足致承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具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形成条件大致相近,周期性变化规律,其诱发因素主要是地震和降雨,本文采用统计法和标准点密度法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了分析,并根据地质背景条件及气象周期,地震活动规律预测了灾害的多发部位和多发时段。  相似文献   

12.
川藏区公路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多以压扭性断裂为主,一般具有逆冲和逆掩性质,沿线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通过遥感解译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彩红外航空像片,确定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的解译标志,解析了其稳定性以及对公路的危害程度,为藏区公路灾害整治工程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石玲  王涛  辛鹏 《地质力学学报》2013,19(4):351-363
根据近7年来陕西省宝鸡市12区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总结宝鸡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性。研究结果显示,宝鸡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4类,总体发育特征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周期性和链生性。其中,滑坡和崩塌数量多、危害大,泥石流相对发育较少,不稳定斜坡多与崩塌相伴生,大多发展为崩塌灾害。每年汛期在强降雨作用下,都可能诱发表层小型滑坡和崩塌,特别是城镇居民房前屋后的小型黄土滑坡和崩塌,以及山区公路切坡导致的残坡积层滑坡崩塌频繁发生,是宝鸡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减灾防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云南公路的环境地质灾害及工程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论述了云南公路建设中的环境地质灾害,主要包括自然原因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毁、岩溶和特殊性土灾害以及人为原因所产生的地质灾害:截断含水层、降低地下水位、破坏边坡稳定、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淤积和侵蚀等,并提出了防治公路环境地质灾害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5.
川藏铁路加查至朗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危害严重。在资料收集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对川藏铁路加查—朗县段的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在铁路线两侧各5 km约780 km2范围内发现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共139处,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新发现拉岗村高速远程滑坡和日阿莫大型滑坡,并研究了该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调查结果表明:在雅鲁藏布江断裂对区域地貌和岩体结构控制作用下,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密集分布是该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主要特征之一,约有53%的崩塌滑坡滑动方向垂直于断裂走向,30%的崩塌滑坡与断裂带走向近于平行;在地壳强烈隆升和河流侵蚀作用下,雅鲁藏布江宽谷段和峡谷段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断裂活动特别是断裂剧烈活动诱发地震导致该区具有高速远程滑坡发生的背景,如拉岗村高速远程滑坡;在断裂活动、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该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更加复杂,部分滑坡稳定性差且多次发生活动,给该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云南省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省内一些新生代盆地的第四系岩相分析资料,从早更新世至全新世的各时期地层中均可找到泥石流相堆积物的踪迹。本世纪以来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频度显示出波状上升规律。其空间分...  相似文献   

17.
殷志强  赵无忌  褚宏亮  孙巍 《地质学报》2014,88(6):1145-1156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30.3°N,103.0°E)发生了Ms7.0级强烈地震,其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特大地震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又一次破坏性地震。文章分析了"4·20"芦山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典型案例,并与"5·12"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次地震地质灾害集中区断裂带活动性质、地貌特征、地形坡度、地震烈度等对崩塌滑坡的影响,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①芦山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滚石)、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四类,与汶川地震诱发灾害相比数量少,规模小,主要以中小型浅表层滑坡崩塌为主,且主要集中在高陡边坡和高山峡谷区;②芦山地震区宝兴县冷木沟和校场沟泥石流和2010年甘肃舟曲三眼峪、罗家峪泥石流灾害具有极为相似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孕灾条件;③芦山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机制主要有:拉裂-崩滑-碰撞-铲刮-碎屑流、拉裂-崩落、震动-降雨-崩塌(滑动)-泥石流、震动-抛掷(滚动)四种,震后地质灾害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耦合叠加的结果;④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因其震级、断裂带性质及破碎程度、地形地貌等差异诱发的地质灾害存在明显的异同点,灾害类型基本相同,而方量、数量、危害等方面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汶川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双  成余粮  姚鑫  王军  吴树仁  王猛 《地质通报》2013,32(12):1900-1910
2008年“5·12”汶川Ms 8.0级地震之后,地震灾区表现出显著的强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地震造成山体分水岭及山脊部位产生大量的崩塌和滑坡,崩滑体大多散落在山体的中上部,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松散堆积物沿陡峻的沟道汇聚、加速,形成破坏性极大的高位泥石流,从而构成典型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在回顾汶川地震灾区同震地质灾害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震后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6种表现形式,将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孕育阶段、地震同震滑坡阶段、震后滑坡-泥石流发育阶段、高位泥石流的动态演化阶段,提出高位泥石流的判识指标,并探讨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宝鸡市地质灾害频发,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主要原因是地形地貌稳定性差,其新构造活动、地震是产生各类灾害的内在因素,大气降水、地下水、地表水、人类生产活动等是其产生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参阅研究"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的公路地震灾害现场调查及已有相关文献资料,对地震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主要次生地质灾害对山区公路的危害模式进行了归纳、剖析和探讨,阐述了地震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对位于地震区的山区公路在规划建设、在建、已建公路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次生地质灾害的防灾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