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为特长深埋隧洞,起点位于冲江河右岸石鼓镇,终点位于洱海边的长育村,此前已对该段进行东、中、西等多方向的较大范围线路比选[1]。通过已有地质资料进行线路对比,提出了8条比选线路,从各线路长度和形态,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隧洞地质、施工条件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最终选定中4线为推荐方案。论文简要介绍了隧洞线路选线方案、比选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云博 《地下水》2011,(4):100-101,128
烟岗水电站引水洞属深埋长隧洞,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地貌类型属侵蚀、切割高山区,线路勘察难度极大,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复杂。依据线路所处实际情况,通过切实可靠的工作方法和大量艰苦的工作,基本查清了引水线路的基本地质条件,揭示了引水线路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断层活动性及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边缘地带,海拔3 500 m以上,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密集分布,褶皱强烈发育,构造活动频繁.通过ETM卫星影像和野外考察分析了工程引水隧洞线路区断层的空间分布及活动特征.工程区以桑日麻断裂、鲜水河断裂和甘德南断裂等对工程的影响最大,是潜在的发震断裂.深埋长引水隧洞在较高地应力作用下,软弱围岩及宽大断层带物质易产生大变形和长期流变.引水线路区褶皱、断层构造发育,有利于地下水富集、运移.在静、动水压力下,引水隧洞穿过断层及破碎带时易发生涌水、碎屑流和坍塌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4.
杨虎 《地下水》2019,(1):222-223,241
以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中的极软岩隧洞施工过程为例,对隧洞掘进方式进行探讨,对爆破开挖(钻爆法)和机械开挖对两种开挖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中隧洞围岩类别多为Ⅳ、Ⅴ类,Ⅳ、Ⅴ类围岩以软岩~极软岩为主,机械开挖应用较为广泛。为以后在极软围岩隧洞掘进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据《荆楚网》报道:南水北调工程中,加余座引水跨越山谷和江河的渡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引水渡槽。由武汉大学王长德教授和他的课题组完成的“大型渡槽结构优化设计及动力分析”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成功地解决了在我国建设世界最大渡槽的技术难关。王长德告诉记者,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全长1200余公里。水位落差不到100m。渡槽是用钢筋水泥搭建的引水桥梁。主要用于引水跨越途中的山谷和江河,要在南水北调中线引水上建造。均是世界流量和体形最大的渡槽,国际上尚无设计先例。很难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进行设计。因落差小,流经渡槽的水速很慢。而渡槽体形巨大,槽底的承重性能成为整个中线工程中的一道难关。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词水工程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9,(6)
输水明渠是传统典型的水工建筑物,被广泛运用于引水工程、灌溉渠系,沿河两岸修建输水明渠引水灌溉和发电,给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然而随着我们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输水明渠的水动力效能也在不断降低。在山区和山前修建明渠往往会配套无压隧洞,穿越山脊塬卯缩短输水距离,但是无压隧洞和进口过渡段直接影响着输水明渠水动力性能,因此要深入研究输水明渠的无压隧洞及进口过度段水动力性能,为设计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输水明渠整体水动力性能,以此来确保输水明渠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白晔 《地下水》2014,(5):180-181
分析引红济石工程的地质条件和特点,结合监理工程过程中对相关施工问题的处理方案,提出该工程地质条件下有效对策,对类似的小断面、长引水隧洞处理同类工程地质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深埋特长隧洞是指埋深超过400m、长度10km以上的隧洞。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深埋长隧洞大量出现,单洞长度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0余km发展到现在的80余km。隧洞工程地质条件日趋复杂,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已成为工程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勘察、认识与评价这些问题以及采取正确的工程对策十分重要。本文以四川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为工程背景,基于引水隧洞埋深大、水压大、涌水多、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提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1987年我队承担了某电站引水工程的施工任务。该工程包括沉沙池一个,原设计为明渠双隔式沉沙池,与取水大坝的距离仅200m。由于沉沙池紧靠河床,需从河床边缘底部进行浆砌,混凝土工程量大。沉沙池上口有45m明渠,与取水隧洞Ⅰ相接,渠顶高程低于20年前洪水水位2.5m,与常年洪水水位接近。沉沙地下口正位于断裂冲沟处,紧接隧洞Ⅱ,顶部距公路路面的埋深仅0.5m(如图1b)。若采用上述施工方案,那么雨季山洪对工程的破坏性大,工程使用年限难以保证,后期的维护保养费用亦高,同时,施工亦将影响矿山公路的运输。鉴于  相似文献   

10.
引硫济金引水隧洞出口段施工地质简况引硫济金工程为跨流域调水工程。从青海省的硫磺沟建坝引水,穿越祁连山冷龙岭引入甘肃省西大河支流小平羌沟,经西大河、金川峡两水库调节,为解决金昌市工农业和民用长期缺水问题。引水隧洞全长8866m,采用半圆拱直墙无压明流洞...  相似文献   

11.
1958年,为了解决甘肃中部地区连年干旱缺水问题、扭转粮食颗粒无收的困难局面,改变该地区贫穷落后面貌及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甘肃省政府决定动员全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兴建“天上运河”——引洮工程,灌溉陇中干旱地区(榆中、定西、陇西、渭源、临洮、榆中、会宁、静宁、西峰、庆阳等10个县(市)。工程起点位于岷县古城,终点到达庆阳市董志塬。规划引水长度1400km,引水流量150m^3/s,沿途拟建15座梯级水电站,探索以水养水的经营摸式。该工程曾多次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2.
马永国 《地下水》2009,31(6):161-163
介绍了引红济石工程长输水隧洞施工防排水方案,参照国内类似工程和结合秦岭Ⅱ线平导洞施工经验,通过对隧洞涌水的分析,提出了长输水隧洞施工的抽排水措施、封堵措施和抽排水设备。  相似文献   

13.
姜子南 《地下水》2020,(1):226-227
特长小段面引水隧洞开挖施工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安全高效完工,在实际施工中应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对之做出防护。以辽宁省境内某特长小段面引水隧洞开挖施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组织方案制定,安全措施具体应用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特长小段面引水隧洞相比一般隧洞开挖施工更加复杂,为充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需在施工建设之初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加强施工风险评估,制订有效安全保障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风险。研究结果希望能够对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隧洞总长占线路总长的80%。为了分析隧洞施工及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地质调查、地应力测量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引水工程北部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圆形隧洞、城门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围岩的应力分布结果。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得到了隧洞围岩的强度/应力比值,进而对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隧洞埋深小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圆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埋深大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城门形隧洞。这项研究成果为引水工程深埋隧洞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铁铮 《地下水》2009,31(1):6-8
深埋隧洞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日益增多,但长距离深埋隧洞工程较少,而引红济石工程不但属长距离深埋隧洞,而且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其中最为突出的地质问题是施工期隧洞涌水量较难预测。对其计算预测,将直接影响该工程的工程造价、施工安全、处理方案。就“引红济石工程”中隧洞水文地质条件,采用三维渗流理论计算作了介绍,对今后类似工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线路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隧洞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圆形隧洞、城门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围岩的应力数值和等值线图.利用库仑一纳维尔强度准则,对花岗岩区及灰岩区隧洞围岩的剪切破坏进行分析;利用三种岩爆应力判别指标,对岩爆进行初步预测;进而对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引水工程隧洞设计中截面形态的选择给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吉沙水电站低压引水隧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端,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通过勘查,对工程区的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有了基本了解,对引水隧洞区存在的上覆岩体厚度问题,围岩稳定及施工涌水问题.隧洞外水压力问题以及岩体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工程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建斌  贺志军 《新疆地质》2005,23(3):311-313
在“引额济克”引水工程中,运用地质雷达方法,查明隧洞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厚度及变化情况,是否达到工程设计要求;查明洞内混凝土,灌浆与地层围岩间的接触紧密程度,是否存在疏松,脱空和裂缝:探测隧洞顶上方塌方处理时.地层中灌浆固结质量,足否存住局部疏松,密实欠佳及脱落形成空间等隐患.  相似文献   

19.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水电隧洞工程地质灾害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剑  白宜诚 《矿产与地质》2006,20(4):560-563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构造、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勘测,具有勘探深度大与分辨率高的特点,从而为水电隧洞工程勘察和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及依据。通过在吉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勘测中对地质灾害准确预报的实例说明,该系统是在特殊景观条件下先进的工程地质勘探手段。  相似文献   

20.
深埋长隧洞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已建成的各种不同用途的隧洞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常因发生不同程度的塌方、涌水、碎屑流、离地温、高地应力及岩爆、高瓦斯等地质灾害,考虑到我国近期有一系列深埋长隧洞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大伙房调水工程、锦屏二级水电站超深埋引水隧洞等急待建设工程,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可预见的地质灾害,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以减少投资风险.而提高预报的成功率则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