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杂油气田在油气勘探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复杂油气田分为四类,即复杂断块油气田;复杂岩性油气田;复杂地层油气田和复杂裂缝油气田。以陆相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石油地质勘探新理论为基础,建立适合于复杂油气田勘探的新程序,划分预探、初探、早期滚动勘探开发和晚期滚动勘探开发四个阶段。运用控制论思想控制勘探系统工程诸环节,充分有效地综合利用勘探新技术。最终实现以提高复杂油气田勘探效益为目的的最优化勘探。  相似文献   

2.
油气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因勘探、开发和利用油气资源的工程活动而诱发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油气田地质灾害具有诱发性、突发性、成因多样性、可预防性和日趋显著性等特征。对油气田地质灾害分类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可按灾害的载体和外在表现、空间分布状况、分布范围及动力作用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油气田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构造动力形成机制及非构造动力形成机制两大类。油气田地质灾害受地应力、油气地质环境及工程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和制约。对其防治应遵循油气田勘探开发与灾害防治并重等原则,深化地质研究,采取适当监测手段,并制定合理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案,将油气田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同时还应对油气田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预测预报以及恰当评估。  相似文献   

3.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新一轮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研究,以解决塔里木油气勘探中的技术难关为主攻方向,其主要内容包括塔里木盆地地层沉积、构造演化、控油规律和勘探靶区的选择与评价,深井钻探、固井、测试工艺和寻找非背斜油气藏的方法技术等.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1997~1998年)目标是评价并提供一批可进行勘探的大油气田目标区,力争发现若干大中型油气田或油气田群,新增一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第二阶段(1999~2000年),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塔里木盆地油气富集成藏规律和理论,提出21世纪初期在该盆地进一步勘探的…  相似文献   

4.
千米桥潜山凝析油气田发现于1998年10月,于1999年6月产油气。它是渤海湾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低位潜山油气田,油气藏为新生古储式,潜山北、南两侧的古近系生油凹陷为其油气来源,油气主力产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面积为57.1km2,探明油气当量达394.68×108m3。该油气田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东北倾没端,是一个受裂缝和岩溶洞穴共同控制的复杂油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本文回顾了油田的勘探和发现历程。在论述潜山油气田地质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取得油气勘探突破的实践和认识,分析了此类潜山勘探的成败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越来越多的花岗岩、变质岩等结晶岩石区发现石油天然气藏,据统计世界上产于结晶基岩中的油气田有157个,石油储量5048×108t,天然气储量2681×108m3。在已发现的工业性结晶基岩油气田中,大多数属于花岗岩基岩油气田,占40%,储量占75%;基性、超基性岩油气田占3%,其次是火山岩和变质岩石油气田。花岗岩型油气田常见,如:美国中陆盆地阿马里洛隆起中潘汉德花岗岩油气田,石油储量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自晚古生代以来多期叠合的含油气盆地,发育多套配置良好的成藏组合,已找到大量油气田。2000年以来在中部发现以白垩系和侏罗系为储层的一批油气田和油气藏,预示中部地区油气勘探有广阔前景。中部钻井岩芯资料对认识侏罗—白垩系沉积环境的发育演化特征和生储盖层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对油气勘探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永  赵首云 《物探与化探》1992,16(2):155-157
1985年至今,本中心已在8个地区开展了以寻找油气田为目的的面积性、大比例尺航磁、伽玛能谱测量工作。测量结果不仅为非地震找油气方法提供了证据,而且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批新的远景区。测量结果表明,航空γ能谱异常与油气田关系密切,并已初步取得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 特大型油气田是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自然奇迹,但这一奇特现象仍无令人满意的解释,尽管对特大型油气田形成的必要条件作过一些阐述,没有这些条件,要形成特大型油气藏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与普通的油气田相比,特大型油气田服从另外的法则。有利于形成特大型油气田的环境条件应当包括:(1)用之不竭的合成烃类所必需的原始物质来源;(2)其动力学环境应类似于长期运行的流通式反应器;  相似文献   

9.
统计与数据     
<正>我国十大油气田新排名,长庆产量居首位中国石油报、《国际石油经济》等媒体,根据我国各油气田2014年油气产量的总当量,排出了中国十大油气田,其中,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5544万吨,成为中国第一大油气田。位列第二至第十的油气田分别为:大庆油田(4279万吨);胜利油田(2826万吨);塔里木油田(2466万吨);渤海油田(2132万吨);新疆油田(1438万吨);延长油田(1324万吨);西南油气田(1110万吨);辽河油田(1076万吨);中原油田(893万吨)。  相似文献   

10.
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国平 《古地理学报》2006,8(2):241-250
到2002年底,全球共发现877个大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田188个,碳酸盐岩大气田95个,这些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油气可采储量达1330×108t油当量,占大油气田可采总储量的47.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集中分布于波斯湾盆地、扎格罗斯盆地、南墨西哥湾盆地、二叠盆地和苏尔特盆地等。碳酸盐岩大油田和大气田的主要储集层层位不一致,石油大部分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而天然气大部分储于三叠系和二叠系。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展布受控于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地层时代、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有利的储盖组合、运移通道和圈闭等。中国的碳酸盐岩油气田勘探既要借鉴国外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经验,更要结合中国碳酸盐岩层系自身的特征,建立适合我国碳酸盐岩的油气地质理论并研发相关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地面和航空放射性钍归一化数据与地下油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铁华 Saund.  D 《世界地质》1994,13(4):112-116
运用地面和航空伽马射线谱测量寻找赋存在地层和构造圈闭中的石油矿产这一新的勘探方法已研究成功。使用钍归一化处理方法对钾和铀数据进行改正可压制岩性和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干扰。在油田上方,归一化钾显示出低值特征,而归一化铀相对于钾而言则在油田上显示出高值特征,在油田之外显示低伍特征。笔者把异常形成的原因归结为微生物吸收微渗透碳氢化合物的结果。对涉及美国6个州和706个油气田的航空伽马射线谱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中72.7%的油气田上有归一化钾和铀异常显示。同时,在研究区2600km ̄2范围内新发现27个未经证实的类似异常。在美国,包括阿拉斯加和澳大利亚大量的潜在油气田区都有航空伽马射线谱测量数据。对澳大利亚两个盆地的初步试验也表明,放射性异常区与已知油气田有正相关关系。自从1988年以来,笔者对地表放射性数据的研究配合土壤碳氢化合物和土壤磁化率测量在得克萨斯州Concho县发现了4个油气田。  相似文献   

12.
钟幔 《海相油气地质》2004,9(1):116-116
世界上油气分布与超压有着密切关系,超压油气田约占全球油气田的1/3左右。但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和油气运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全球很多地区已经发现了低压(也称负压)油气田的存在,这种油气田中作用于孔隙流体上的地层压力低于静水压力。  相似文献   

13.
预测一个地区油气田的规模分布和数量,为经济分析和勘探决策提供定量依据,是油气资源评价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目前对成藏体系中油气田规模分布形式存在不同的看法,建立一个可信的母体分布模型是预测油气田规模分布的基础。为研究成藏体系油气田母体的规模的分布形式,本文收集了世界范围内近六十个成藏体系和含油气盆地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分布的资料,以此分析油气田母体的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4.
应用油气化探方法 ,在柴达木盆地冷湖、涩北、南八仙油气田上进行了有效性试验 ,烃、△ C、Hg、Ks等指标在油气田上方都有很好的异常反应 ,且异常组合各有其特点 ,初步总结了油田、气田、油气田上的化探模式 ,为该地区化探异常评价和油气预测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藏)规模序列法是油气资源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不但可以给出总的资源量,而且还可以给出各油气田(藏)的规模和序列,不足是其预测结果带有多解性。在多年的资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求取规模序列中关键参数的科学方法:依据其他方法(成因法等)求取的资源量来约束规模序列法求取的地质资源量;依据高勘探区地质资源量与最大单一油气田(藏)规模统计关系来约束评价区最大单一油气田(藏)规模;根据预测单元可能存在的圈闭数(包含隐蔽圈闭)来限制预测的油气田(藏)个数。通过采用总量约束、最大单一规模约束和油气田(藏)个数约束,获得的结果克服了原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符合地质实际。以该方法在黄河口凹陷等地区的应用实例证明了评价结果与勘探认识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袁学诚 《中国地质》2012,39(5):1117-1124
本文是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北肩利用现代无机生油假说寻找油气田的一个成功范例。第聂伯—顿涅茨盆地是一个晚泥盆世裂谷盆地,堆积石炭纪到早二叠世裂谷后沉积。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内可识别包含整个连续沉积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石油岩系。但其北肩长达45年的研究,都认为无论从沉积、变质及岩浆岩对找油都是不利的。它缺乏"源岩",并出现活动的强对流承压水。用深部源无机生油的观点重新研究获得了数十个油气田。本文还讨论了这个实例对中国利用无机生油假说寻找油气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形成大油气田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4年9月地矿部在塔北沙参2井奥陶系油气勘探首次取得重大突破后,又在塔北、塔中、塔西南相继获得发现或突破,形成了第一轮以奥陶系为重点的油气勘探热潮。虽在1991~1995年由于认识上的影响一度出现油气勘探低谷,但从1996年开始又迎来了新一轮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勘探的新高潮。多年油气勘探实践和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资源潜力相当巨大,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是塔里木盆地今后寻找大油气田的主要层位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南海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与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表明,南海以气为主,其油、气探明储量分别占总探明储量的38%和62%。总探明储量中:碎屑岩储层油气田所占比例最高,占57%;其次为生物礁碳酸盐岩储层油气田,占36%;前第三系基岩裂缝型储层油气田,占7%。碎屑岩储层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近物源区域,生物礁储层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远离物源的台地区,基岩裂缝型储层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南海西部走滑带控制的盆地中。油气主要分布于中中新统,其次为下中新统与前第三系基岩,它们分别占总探明储量的51%、17%和11%。高地温梯度与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决定了南海油气资源以气为主,盆地类型的差异决定了南海南部油气资源较北部丰富。盆地构造演化史和周边古水系控制了南海油气田储集类型和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9.
主要论述了用于直接寻找油气田的土壤综合物性勘探的机理和方法技术,包括土壤磁性(磁化率、天然剩磁、原生剩磁)、电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放射性等综合参数的利用。该方法成本低廉、野外施工简单、快捷,物性参数可在野外和实验室测定,属无源和非破坏性的勘探技术,为直接寻找油气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油气分布与超压有着密切关系,超压油气田约占全球油气田的1/3左右.但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和油气运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全球很多地区已经发现了低压(也称负压)油气田的存在,这种油气田中作用于孔隙流体上的地层压力低于静水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