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地图是测绘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在服务政府公共管理、社会经济发展、公众日常生活和维护国家权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地图管理工作,加强地图市场统一监管,积极提供地图公共服务,规范地图市场秩序,促进地图市场健康发展,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履行政府职能、服务科学发展、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繁荣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各方面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的需求日益旺盛,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已直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近年来,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已有测绘资质单位近500家。随之而来的市场监管与市场放开、成果保密与成果应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测绘地理信息统一监管面临新的挑战。面临新形势,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巧用"加  相似文献   

3.
测绘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1],有赖于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了部署。本文以"十一五"以来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指出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为指导思想,提出了深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吹响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作为一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在认真仔细研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决定}16个部分的内容,直接或间接涉及国土资源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之际,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工作座谈会召开。这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跨部门、跨地区的共享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中央已经明确深化国土资源领域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年初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对此作了总体部署。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明确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重点和要求,对于全面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格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全国城市每年有数以百万亩的土地通过市场出让使用权,用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等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举措。2017年,在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关心指导下,江苏省测绘工程院积极配合江苏省审计厅,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专业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明确了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改革重点和方向。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未来中国发展道路上如何深化改革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国土资源部党组中心组在深入学习、交流《决定》精神中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1.
李黎  胡晓波  李剑 《测绘工程》2006,15(2):60-63
城市勘测单位在保证传统业务领域的同时,应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介绍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政务平台、专题勘测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和导航位置服务三种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省级市场主体信息的管理和服务需求,基于天地图平台,设计并实现了省级市场主体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市场主体空间信息采集与匹配,基于电子地图的分类别分区域展示,查询定位、统计分析,为政府宏观决策、产业发展、工商管理、企业及个人提供了直观、便捷的市场主体信息服务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任锦华 《测绘科学》2003,28(1):12-16
以从事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基础 ,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内容包括 :信息关系和信息控制、信息分类、数据库结构、软件系统开发思路、电子政务的工作目标、服务对象、服务模式、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分析党中央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从购买主体、承接主体以及业务范围等内容出发,分析了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事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格的智能信息服务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出发,剖析了基于网格的智能信息服务出现的必然性。介绍了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的概念以及网格与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由数据服务节点、功能服务节点、管理节点和门户节点组成的网格空间信息智能服务框架;提出了实现基于网格的空间信息智能服务所涉及的空间数据服务生成、数据服务封装、服务注册、服务组合与工作流建模等关键技术。最后,基于Microsoft VisualStudio2005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6.
政务地理信息共享交换新模式——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仕虎  袁超 《测绘科学》2010,35(1):189-191
随着地理空间信息在政府各行业应用的开展,地理基础底图不统一,重复建设明显,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方式等问题逐步暴露。建立统一的支撑各部门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中心,提供脱离专业GIS软件平台的服务模式,实现GIS应用的"非专业化"成为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新的需求。本文以重庆市为例,探讨了政务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思路,提出了基于共享交换平台的政务地理信息共享交换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以城市为单位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面临机遇与挑战.目前获取数据的手段依然匮乏,政府部门是大数据的实际掌握者.本文研究了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的模式及策略,提出了文档资料、数据库、服务接口、空间文件4种共享模式以及"宽进严出"的共享策略,设计了综合市情共享交换平台的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以SuperMap GEO-ESB技术为核心,实现了数据从共享、发布、应用到运维管理的全流程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万冉冉  李婷 《测绘通报》2021,(4):136-140
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行业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数与地理信息存在关联,其地理信息主要通过地址字段存放。但各部门由于收集口径、采集时间、采集标准等不同,对于地址信息的表述不一致,因此不同部门的政务信息难以汇聚至统一的地理位置,或者信息汇聚后,由于汇聚类型单一无法开展多数据源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因此,本文以智慧新余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建设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地名地址匹配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方法,其不仅提高了政务信息的整合效率和共享开发水平,而且与地理实体进行融合挂接后,政务信息可做到“以图规划、以图分析、以图成文”,促进了跨层级、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5G/6G、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本文探讨万物互联时代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五大特点:定位技术从GNSS和地面测量走向无所不在的定位导航定时(PNT)服务体系;遥感技术从孤立的遥感卫星走向空天地传感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从地图数据库为主走向真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3S集成从移动测量发展到智能机器人服务;学科研究范围从对地观测走向物联监测和对人类活动的感知。笔者基于这些特点进一步剖析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新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发展亟待解决的三大科学技术问题:测绘学科如何服务人与机器人的共同需求?遥感影像解译的机理是什么和如何突破实现技术的瓶颈?如何利用时空大数据挖掘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空间感知走向空间认知?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必须且完全可能为万物互联的数字地球和智慧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   总被引:95,自引:9,他引:95  
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了技术集成所面临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集成的体系结构,归纳总结了其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