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利用和合理选用起算数据,按照技术要求,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四等水准测量方式布设控制网和RTK动态测量技术、全站仪进行地形和管线测量,以及内外业一体化成图方式进行方案设计,并对作业中的技术指标及注意事项作了阐述,从而有效指导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快了作业进度,提高了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2.
史文治 《甘肃地质》2008,17(1):85-87
RTK测量有着实时、快捷、全天候等优点,在测量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RTK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方面的实践运用,对其作业方法、作业组织及成果精度作了初步研究。RTK测量的实质是将WGS84坐标系上的高精度三维成果以一定的转换参数,通过实时数据链进行计算转换,最终得到国家或工程独立坐标系的成果,本文亦对其转换参数的求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吴金贵 《四川地质学报》2011,(4):474-475,488
通过对利用GPS定位技术测量平面控制点,数字化电子水准仪测量高程等内容的论述和分析,说明该技术作业效率高,测量成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RTK作业的精度和可靠性,选择具有GPS静态控制网成果的平地、丘陵和山地三个测区作为试验区,根据不同参数转换和高程拟合方法测定的成果,与已知的GPS静态成果和水准高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平地、丘陵、山地三种地貌条件下,使用相同的参数转换方式和高程平面拟合方式,其成果差别不大;存储方式对观测精度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平滑存储成果的可靠性高于一般存储成果;使用四参数转换的成果较七参数转换的成果平面精度要高;使用平面拟合的高程精度略高于使用曲面拟合的高程。根据对测量精度及可靠性的分析结论,提出在勘探工程中RTK的作业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95年8月261大队测量队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和常规EDM测量技术,完成了广昌县城的基础控制测量,这种GPS技术的应用同EDM导线相结合,建立城市控制网的实践,在华东地质局尚属首次。本文分析了Trimble4000SSE测量系统在局部控制网的实施效果,介绍了该测区GPS控制网的布设,作业方案,数据处理及其成果精度,并对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级EDM导线网成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GPS-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TK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在很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GPS—RTK技术对公路测量的作业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测绘精度。本文从公路测量工程的几个关键过程阐述了应用GPS-RTK技术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GPS-RTK测量技术具有较高速度和精度。电台模式和CORS模式是RTK测量比较常用两种模式,而常规的RTK作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测站周围地形地物和无线电都会对RTK的测量精度造成一定影响。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电台模式和CORS模式这两种较常用的模式从工作原理、设备配置、作业流程与误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此外并对GPS技术在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载POS系统和数字航空摄影技术应用于海岸带地形测量,水线曲折、水域面积广阔、滩涂陡缓不一、具有潮汐变化等多因素给海岸带航空摄影质量控制带来诸多问题。因此,为了得到优质的调查结果,需对获取的航空摄影资料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分析航空摄影作业过程及获取成果的类别,从中选取能够全面衡量航空摄影质量的指标元素,对这些元素加以预先控制以提高最终成果质量; 基于专家经验法和数学统计法对各指标元素赋予权重,提出了全要素直接参与的加权法对航空摄影数据质量进行评价; 归纳了在获取与处理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子元素间的相关性,可利用该特点在今后的作业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或控制,达到提高成果精度的目的。对渤海海岸带航空摄影数据的评价结果显示,整体质量优秀,与实际的制图结果吻合,成果精度满足海岸带地质调查需求,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结合成功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顶管施工技术中的土压平衡式顶管方式施工要点,包括顶推力计算、导轨及工具管安装、触变泥浆减阻技术、施工测量、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最后提出质量保证措施要求。  相似文献   

10.
《山东地质》2008,(7):37-37
2008年5月31日,省、市第二次城镇土地调查办公室组成验收组,对东明县城区第二次城镇土地调查项目控制测量、权属调查阶段成果进行了验收。验收组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方式,听取了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查报告,实地抽查检视了部分城区D级、E级GPS控制点。验收组一致认为:东明县提交的验收成果资料基本完整,齐全,技术设计方案合理,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能反映整个工作过程的组织、计划、统计情况;质量控制措施严密,检查项目齐全,格式规范;控制测量成果符合技术设计书要求,技术路线正确,工作流程合理,GPS控制网布测方案能满足城区地籍调查和相应精度分级的要求,点位选择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为使虹吸排水技术在黄土地区边坡应用中取得更好效果,考虑黄土各向异性进行虹吸排水孔间距设计,基于Neuman理论,利用土质渗透系数差异程度考虑黄土各向异性渗流规律,引用拦截比的概念,并结合降深与影响半径的关系,推导出了一种适合各向异性土体的虹吸排水间距解析解。结果表明:虹吸排水孔间距不仅与渗透系数和降深相关,还与竖向渗透系数与水平渗透系数之比有着较大的关系。在黑方台黄土地区的实际工程案例中,0.4 m为虹吸排水孔的最优间距。数值模拟及解析计算表明,单排排水孔间距在0.4 m的情况下拦截比为49.7%,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消除或减少尾矿库的安全风险,重要措施就是降低尾矿库坝体内的浸润线,而排渗工程技术方法是其主要手段。本文结合部分岩土工程技术在尾矿库排渗工程中的运用,并通过多项工程实践,系统讨论与总结尾矿库排渗工程技术方法中的盲沟排渗法、水平孔排渗法、辐射井排渗法、井点管抽水法、其它联合排渗措施的原理特点、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3.
刘会 《探矿工程》2008,35(10):52-54
从混凝土管材的选定、工作坑的设计及施工、顶管顶进中若干关键问题入手,介绍了手掘式顶管施工技术在成都市中心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G标段管道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排水顶管工程施工工艺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北京市西北四环路-学院路立交桥排水管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和工艺,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湾电站高边坡系统锚固与排水的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小湾电站地下厂房进水口开挖高边坡的岩体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采用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随机楔体稳定分析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三维分析。进一步运用风险分析理论对边坡系统锚杆与预应力锚索的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运用结构面网络模拟理论对排水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岩体中裂隙较多且地下水发育的区域修造建筑或道路时,渗水是影响施工的主要因素,特别在雨季降雨量较大时,没有完善的地下排水设施,将直接影响建筑及路面的使用性能,减少其使用寿命,严重影响运营安全。以无锡地铁某停车场为研究对象,从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场内渗流区域排水设施的解决方案,分别提出库体结构基础和路基不同的预防技术措施,并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了强调。对于多裂隙山体附近大规模建筑的地下排水系统设计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路军  李锐  卢永金 《岩土力学》2012,33(Z1):129-135
在工程实践中,排水垫层厚度、渗透系数等设计参数高度依赖经验,建筑规范[1]认为粉细砂不宜用于排水垫层。结合上海某围垦工程粉细砂排水垫层的实践与原位观测成果,借助于非线性有限元,对粉细砂排水垫层的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垫层渗透系数、厚度、长度以及堤身相对透水性等主要因素对地基固结排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导水系数作为垫层设计控制参数,并提出可以考虑以上几个主要因素的垫层设计公式,可为粉细砂取代中粗砂用于垫层设计及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淤泥地基上利用粉细砂充填土工管袋作为排水垫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绘制水系网及汇水盆地的计算机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流向最陡方向的基本原理编制了计算水系网及汇水盆地的程序,实际计算了某地区的水系网及汇水盆地网,计算结果可方便地进入GIS。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甘肃省玛曲县格尔珂金矿尾矿坝体土石碾压部位的地质基本特征和排水孔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经过技术经济论证,优选了尾矿坝仰斜式排水孔施工方案。将夯管锤非开挖技术成功应用于仰斜式排水孔工程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多煤层发育地区,各煤层组之间发育低渗透岩层,使得上下煤组之间形成独立的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根据相对独立含气系统理论对西山煤田南部赤峪地区的多煤层进行了含气系统的划分,并对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COMET3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单层排采、合层排采和递进排采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单层排采产量低,经济可采时间短,且成本较高;合层排采比单层排采产量高,经济可采时间长,但各含气系统之间由于相互干扰,贡献不一,使资源浪费;递进排采产气量和稳产时间均优于前两者。可根据产气压力来确定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排采次序,首先排采产气压力最高的含气系统,当压力降至压力低的系统时再合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