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锡铁山铅锌矿床深部生产勘探发展,3062米中段以下矿体比地质勘探时控制的形态复杂,普遍向北东位移。在无矿段和深部发现品位较富的盲矿体,使矿石储量增加73.73%,铅锌品位分别提高60.9%和7.49%。依矿体与大理岩之关系。矿体分为四种类型赋存于大理岩中的矿体为主矿体。矿床具分带性,为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变质改造叠加型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2.
铜峪铜矿是陕西地矿局第八地质队1972-1979年勘查探明的一个火山岩型的小型铜矿床,探明铜矿石量1047.88万吨,金属量65064.64吨,平均品位0.62%。共圈铜矿体73条,其中主矿体9条,主矿体储量占总储量77%,矿石量803万吨,金属量49778吨,平均品位0.62%。最大的主矿体7号矿体(盲矿体),矿石量185万吨,金属量13826吨,平均品位0.75%。矿体分布集中,多为扁、鸡窝状,尖灭再现明显,矿体与围岩属渐变过渡关系,没有明显界线,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开发利用发现矿体厚〈3m时,开采贫化率〉50%,无法开采利用(以往勘查最小可采厚度≥0.8m)。根据这一情况,按照最小可采厚度≥3m,重新对主矿体进行了圈定,开采矿体厚度≥3m的矿体或矿体中厚度≥3m的部分,有效的把矿石的贫化率控制在30~35%之间,实现了矿山规模化生产、保证了矿石入选品位。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东部高品级天然沸石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牡丹江东部天然沸石矿床敦化-密山深大断裂带中段,含矿层位为下白垩统东大岭组(K1d),矿化原岩为流纹质火山熔岩,沸石类型为丝光石和斜发沸石,已查证有7个主要矿体均由高品级石矿组成,矿体平均品位为75.26%-84.02%,NH^ 4交换容量为1640.6-1831.7mmol/kgK^ 交换容量为8.03-16.28mg/g,热失重值为12.4%-15.35%,热稳定性>900℃,耐盐酸性>12mol/L,比辐射率为0.82-0.91等,矿石品位达尖端技术级,且综合物理化学性能优异,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龙头山金矿的主要矿体受火山机构构造、断裂构造和雏形断裂构造三种成矿构造控制。火山机构构造控制了产于火山与围岩的接触带部位的火山岩型金矿,该类金矿以Ⅸ号矿体最为典型,表现为矿体围绕火山机构引起的塌陷式断裂产出,矿体的形态和品位变化受火山机构构造发育程度的影响;断裂构造控制了产于泥盆系砂岩中的断裂裂隙充填型金矿,以Ⅰ号矿体最为典型,表现为矿体沿NW向断裂分布,其产状与断裂一致,向SE方向侧伏明显;雏形断裂控制了矿区南部含金富矿体的就位,表现为矿区花岗斑岩南部的富矿体沿近EW向断续展布。矿体的形成与定位都离不开这三种控矿构造,因此在靠近火山机构一定范围内,向SE方向的深部及在已知富矿体的东西两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山东莒县棋山钛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奎  于学峰  杨永波 《地质学报》2010,84(7):1041-10488
莒县棋山钛铁矿是山东评价的首个大型钛铁矿矿床。矿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中段的汞丹山凸起上,其成矿母岩和矿体均为褐绿色中细粒含钛磁铁矿辉石角闪石岩。在发现的五个矿体中,对Ⅰ、Ⅱ、Ⅲ号矿体进行了工程控制。其中Ⅰ号矿体长1600m,平均宽180m,控制深204m,平均品位TiO28.68%、TFe18.46%。Ⅱ号矿体长880m,平均宽160m,控制深120m,平均品位TiO28.33%、TFe17.07%。Ⅲ号矿体矿体长1600m,宽25~67m,控制深170m,平均品位TiO28.86%、TFe20.13%。矿体品位变化系数7.06%~42.0%,属品位稳定的矿体。该矿床具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易于开采之特点。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早期分异型钛铁矿床,其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6.
喀拉沙特金矿产于构造破碎蚀变带中。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2个金矿体和1个金矿化体,I号金矿体产状25。<84。,长80m,水平厚度0.12~2.40m,倾向延深111.40m。品位1.63×10“~2.98×10-^6,平均品位1.62×10一^6。Ⅱ号金矿体产状168。么82。,长80m,水平厚度0.80~1.02m,平均厚度0.91m,倾向延深115.27m,品位1.72X10一^6~4.44×10一^6,平均品位2.83X10一^6。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沉积一变质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筒状矿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区16号、32号勘探线剖面上主成矿元素以及其他常微量元素矿化分布规律的分析,指出在16线ZK1620~ZK1618之间存在筒状钼铜矿体,其角岩中矿体最大厚度491.38 m,铜平均品位0.21%,钼平均品位0.046%,矿化中心位于ZK1616附近;同时,在林布宗组与多底沟组层间构造带中产出巨厚的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厚度最大达252.2 m,铜平均品位0.75%,钼平均品位0.10%,金平均品位0.24 g/t,银平均品位12.26 g/t。在32线ZK3212~ZK3220范围内也存在筒状钼铜矿体,角岩型矿体最大厚度826 m,铜平均品位0.24%,钼平均品位0.054%,矿化中心位于ZK3216附近;角岩矿体下部为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最厚处超过127.9 m,铜平均品位0.72%,钼平均品位0.053%,金平均品位0.11g/t,银平均品位7.02 g/t。研究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存在一个以ZK1616~ZK3216一带为矿化中心的筒状矿体(角岩+矽卡岩型矿体),在筒状矿体的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含矿斑岩体。  相似文献   

8.
于守南 《西北地质》1992,13(1):42-46
桦树沟铜矿位于北祁连褶皱带西段,与桦树沟铁矿共生,形成一共生铁铜矿床。铜矿直接产于桦树沟铁矿V号铁矿下盘围岩中,含矿岩系为震旦系镜铁山群下亚群一套巨厚浅变质的杂色千枚岩,其中含较丰富的火山物质(如碧玉)与铜矿形成含铜碧玉岩。目前已控制3条铜矿体,其中最大一条长700m、厚2—49.24m、延深500m,Cu平均品位2.05×10~2。矿区向斜褶皱严格控制着矿体形态。根据含矿岩系特征、构造与矿体的关系以及其他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该矿床基本属于火山成因-火山沉积变质-气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根据矿体、围岩及盖层的磁性、电性差异特征,选用磁法测量和激电测量,在苍山县王埝沟铁矿区寻找隐伏铁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求得铁矿石资源量14601.7万t,平均品位TFe31.48%,mFe18.77%,说明磁法测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铁 《地质与勘探》2015,51(2):275-283
博故图金矿床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其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石英钠长斑岩及辉绿岩中。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与金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泥化、绿泥石化。依据火试金分析结果圈定金矿体42条,矿体长45~1050 m,斜深34~670 m,平均厚度1.31~9.49 m,最大35.2 m,平均品位1.2~3.46×10-6,最高品位40×10-6,矿床平均品位2.01×10-6,金资源量(控制+探明+推测)达大型,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金矿带上发育金、砷、银、钼等元素异常,矿体位于激电高极化率异常梯度带上,物、化探综合勘查成果显示Ⅰ号金矿带及其外围仍有很大找金潜力。  相似文献   

11.
陆相火山沉积岩系非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有 《现代地质》2005,19(3):361-368
为讨论陆相火山岩系中由火山岩与沉积岩交互堆积的火山沉积岩系与非金属矿床成因的关系,采用宏观(野外地质观察研究及东南沿海7省非金属矿床地质调查)与微观(岩矿显微镜研究与相关的测试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研究了大量地质详查和勘探成果,总结了陆相火山岩系非金属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条件。研究表明火山沉积类型非金属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为: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厚度、品位变化较稳定;蚀变微弱;矿区内断裂及浅成侵入岩体均未见矿化;含矿火山沉积岩系的韵律旋回明显,含矿构造与火山机构关系密切;含矿岩石主要为沉火山碎屑岩,它与陆地堆积的“干式”火山碎屑岩在不同碎屑块度中的形态和成分不同,如出现石英晶屑的炸裂、玻屑中的撕裂状构造等,物质成分也有改变;其控矿地质条件为成矿温度在50~100 ℃,低压(1×105~n×105 Pa),由于酸碱度不同,从酸性→碱性可形成明矾石、高岭石、叶蜡石、伊利石(近于中性)至碱性的膨润土和沸石等矿床。  相似文献   

12.
金永新  吴波  董军 《地质与资源》2010,19(4):296-301
东北地区珍珠岩矿床分布于中生代陆相盆地中,含矿层位主要为中生代早期的中酸性火山岩,沿北北东向展布.矿体形态多为似层状.矿床类型属于大陆边缘岛弧型.矿床系酸性岩浆大量释放挥发组分,经温度、压力突降后岩浆固结形成.找矿方向主要为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北北东向分布的一系列断陷火山盆地为找矿主要靶区.珍珠岩与球泡流纹岩、气孔流纹岩、凝灰岩、球珠岩紧密共生,系良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对赋存在震旦纪大绀山组的矿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最新矿产勘查成果及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厚度大与围岩界线平整清晰等,认为黄铁矿、铅锌银矿主要来源于地幔,并随海底火山喷流(气)作用运移至海底有利部位聚集成矿,经后期构造改造进一步富集成为富矿。其矿床成因应为沉积岩容矿的喷流(气)沉积型矿床,而非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佛子冲火山岩区隐伏铜锌矿床的类型归属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佛子冲铅锌成矿带包括两种矿床类型,即佛子冲式夕卡岩型矿床和牛卫式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这两类矿床矿体产状,围岩蚀变,矿物组合,以及单矿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等方面区别明显,但硫化矿物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相同,并且均表现出强烈的均一化的特点,反映出两者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方式虽然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物源-燕山期钙碱性火山岩系,在佛子冲矿带南部火山岩覆盖区,铅锌矿化组合空间展布呈“三层楼”结构,并且构造控矿作用明显:矿点主要分布于佛子冲隐伏背斜的轴部(“龙脊”),特别是在隐伏背斜被NE向断裂切割部位,火山岩铅锌矿化大多属于佛子冲式矿床类型,即佛子冲矿带内主要的矿床类型,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北祁连山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山系由厚层海相火山岩系和沉积建造组成。其内已经发现数十个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Cu(Fe)型(或红沟型)、Cu-Zn型(或蛇绿岩套型)及Cu-Pb-Zn型(或白艰厂型)。不同类型矿床分别形成于不同地质环境且趋向于在特定时-空范围产出:Cu(Fe)型矿床集中分布在南部达坂山成矿带,成矿与晚奥陶世双峰态细碧角斑岩系有关,矿床形成于弧间或弧后盆地环境;Cu-Zn型矿床分布在北部九个泉—错沟、猪嘴哑吧一银硐沟矿带,与早—中奥陶世蛇绿岩套有关,矿床形成于大洋扩张构造环境;Cu-Pb-Zn型矿床集中分布在祁连、白银成矿区,矿床产出与中寒武世中酸性石英角斑凝灰岩有关,形成于优地槽发展早期阶段裂谷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6.
马山式黄铁矿是玢岩铁硫矿床早期成矿阶段的产物。矿石矿物成分简单,品位低,规模大,埋藏浅,伴生组分Co、Ni、Ga、Se、Te 等可综合利用。矿体产于宁芜早白垩世大王山组火山隆起构造的爆破角砾岩简附近,分上、中、下3个矿带,分别对应一套特征的蚀变岩蒂。从黄铁矿标型特征、测温数据、硫同位素及Co/Ni 比值等判断,矿床属火山喷气热液成因。形成于宁芜玢岩铁矿主体之前,找矿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7.
猫场式黄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朝勋 《矿床地质》1985,4(2):51-57
在川滇黔交界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被边缘地带,广泛分布着猫场式黄铁矿矿床(图1)。这一类型矿床具有典型特征,其成矿与峨眉山期火山岩密切相关,展布稳定,厚度大,品位较高,为我国西南硫矿带中佼佼者,颇具经济意义和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邹平铜矿处于齐河-广饶深大断裂带南部的邹平火山岩盆地中,形成于破火山口火山通道充填的石英正长闪长岩岩颈中央上部,包括伟晶岩型铜矿和细脉浸染状斑铜矿床两种类型。前者矿体较小,但品位高;后者品位较低,但规模中等。含矿石英正长闪长岩等密度小、磁性弱,故在火山岩系中呈现高背景重力场上的重力低和杂乱高磁场背景中的低负异常,即“重磁同低”,且高极化。重磁同低异常区和高极化率异常带,是本区寻找铜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9.
Most ore-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shan-Zha'ertaishan hydrothermal exhalation belt, which consists of the Dongshengmiao, Huogeqi, Tanyaokou and Jiashengpan large-superlarge Zn-Pb-Cu-Fe sulfide deposits, are most similar to those of Mesoproterozoic SEDEX-type provinces of the world. Th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1) All deposits of this type in the belt occur in third-order fault-basins in the Langshan-Zha'ertaishan aulacogen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2) these deposits with all their orebodies hosted in the Mesoproterozoic impure dolomite-marble and carbonaceous phyllite (or schists) have an apparent stratabound nature; ores display laminated and banded structures, showing clear depositional features; (3) there is some evidence of syn-sedimentary faulting,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accounts for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orebodies in all deposit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trabed conglomerates and breccias; (4) they show lateral and verti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