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遥感在流域综合管理与流域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点阐述了流域遥感的内涵、进展与面临的挑战,系统总结了相关的流域遥感数据产品。流域遥感研究流域下垫面、水循环、水资源、水灾害、流域生态的遥感解析能力并提供相关的遥感数据产品。流域遥感数据产品正逐步成为不断更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了流域管理监测信息及时性、完整性、连续性和高精度的要求。流域遥感与云计算的结合,可降低流域遥感数据产品生成的技术瓶颈;与云服务结合,可降低流域遥感数据产品的应用难度和成本,将是流域遥感走向实用的主流方向,从而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2.
流域遥感:内涵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遥感在流域综合管理与流域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点阐述了流域遥感的内涵、进展与面临的挑战,系统总结了相关的流域遥感数据产品。流域遥感研究流域下垫面、水循环、水资源、水灾害、流域生态的遥感解析能力并提供相关的遥感数据产品。流域遥感数据产品正逐步成为不断更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了流域管理监测信息及时性、完整性、连续性和高精度的要求。流域遥感与云计算的结合,可降低流域遥感数据产品生成的技术瓶颈;与云服务结合,可降低流域遥感数据产品的应用难度和成本,将是流域遥感走向实用的主流方向,从而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3.
SPOT-5图像在西藏亚东县康布曲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藏亚东县为例,借助ERDASimagine、PCIGeomatic、Arc/INFO、MiCrostation等软件,研究了SPOT-5遥感数据在康布曲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运用了数字图像融合方法和图像增强技术,制作该区1:1万假彩色图像,并在此基础上对康布曲流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植被类型、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等进行了遥感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该区综合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79,自引:11,他引:68  
徐中民 《冰川冻土》1999,21(2):99-106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结构特点,在传统多目标分析决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黑河流域的具体情况,阐述了一种新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框架-情景分析。在承载力分析决定过程,情景分析主要扮演2个角色:提供供决策者决策分析的情景;帮助不同的利益团体在决策过程中辨潜在的折衷解。相比传统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情景分析方法更注重基础模型(后台情景)的建立和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偏好的反映。详细介绍了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情景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前兆  钱鞠  高雅玉  王鹏  张钰 《水文》2011,31(1):59-65,80
通过对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水循环、水资源形成与消耗的特点,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水环境保护等问题分析,论述了开展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近期典型流域治理恢复成效,提出内陆河流域综合整治的第二步生态恢复目标。根据内陆河流域的治理实践,参照干旱区供水集水和保水技术,总结了改善下游绿洲水分生态平衡、控制中上游用水与保护河道水环境,防治河道水质盐化与农田排水再利用等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最后,为了实现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提出了现阶段要加强水环境监测保护和生态补偿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研究的方法与出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谈戈  夏军  李新 《冰川冻土》2004,26(2):192-196
无资料地区的水文研究是最近国际上水资源水环境研究的热点.总结了中国过去在流域洪水预报和设计洪水计算中针对无资料地区研究所取得的相关成果,指出现代水文学应该充分运用新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依靠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手段,在水文数值模拟方向上寻找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的新出路.对无资料地区的水文研究要从有充分实测资料的流域开始,人为隐去部分站点的实测数据以检验依靠剩余少量数据而建成的水文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最后分析了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空间插值、四维同化技术等方法在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价巢湖水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湖是合肥市及其沿湖地区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兼有蓄洪,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功能。为了准确地掌握巢湖的水质变化状况,本文根据忠庙,巢湖闸,裕溪闸不同监测断面1991-1995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目前的巢湖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其方法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8.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及多卫星遥感数据融合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以其特有的成像机理和对地物信息的属性描述及其全天时、全天候作业能力,形成了对传统多光谱遥感数据的互补。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可以优化遥感信息资源,实现多卫星遥感数据的优势互补,使遥感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为地学研究中的各种模型方法和决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信息的抽象程度不同,融合可分为原始数据融合、目标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三个层次。在不同的层次具有相对应的信息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30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之一,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基于多时相的TM影像数据,从流域尺度研究了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79~2008年间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锐减和建设用地激增;经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人口增加是造成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研究了巢湖的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现状,水污染原因,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的情况,以及水利工程在改善巢湖水环境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了防治巢湖水污染的途径,为有关部门全面治理巢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矿山遥感监测主要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四川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构建了“遥感数据源选取—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图件制作”相对完整且较为成熟的矿山开发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以卫星光学遥感数据为主、航空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为辅,并采用无人机遥感图像; 在正射纠正、几何配准、数据融合等图像预处理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建立矿山开采面、矿山建筑、排土场、尾矿库、选矿厂、滑坡和泥石流的遥感解译标志; 采取以目视解译为主、计算机自动提取与目视解译相结合、辅以野外验证的方法进行遥感解译; 建立以遥感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GIS定量评价方法,实现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采用矿山遥感监测与传统地质环境调查技术相结合方法,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区划研究。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包括: ①首次建立了省域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本底数据库,为实现矿山开发环境动态监测和国土资源空间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②监测成果已在矿产卫片执法、矿山环境治理和矿产资源规划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四川省矿政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③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探索,形成了适应川西南山区的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将Google Earth应用于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归档系统中,是一种新的遥感资料归档方法,能将归档的成果文件整合,克服了传统归档方式不能快速查看数据效果、位置、属性信息的缺点,很好地适应了信息化工作程序对图像数据库的快速响应的要求.ARCGIS补充了Google Earth薄弱的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再联合EXCLE表件,方...  相似文献   

13.
典型地物波谱知识库建库与波谱服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地物波谱知识库的建立旨在满足应用需求。为达到数据的共享,波谱知识库应对遥感实验测量的波谱数据和相关信息如观测规范、实验环境有清楚的说明,即要有完备的元数据让用户知道波谱知识库中是什么样的数据。为弥补地面测量数据与用户需要数据的时间空间尺度差异,用于外延观测数据的遥感物理模型必不可少;这要求收集分析遥感物理模型,评价其适用条件并创建模型元数据,使用户了解在其工作条件下有何适用的模型,模型的依据是什么;同时波谱库使用遥感物理解析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完成植被参数的时间扩展和沿叶片-冠层-像元 3个层次的观测尺度空间扩展,从而产生像元尺度可见光到热红外波段的参考波谱。为实现因特网上的波谱知识共享,需要研究如何组织波谱数据和模型,让用户方便地远程检索实测的典型地物波谱数据,并可以实时获取由遥感物理模型外延的波谱数据。从上述 3个方面归纳了波谱库建设和服务需要解决的 6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遥感数据大气校正是进行定量遥感的前提,大气校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定量分析、信息提取和遥感应用.选择长白山地区2008年8月30日的多角度高光谱CHRIS/Proba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多角度高光谱CHRIS数据植被模式的特点,利用滤波进行条带噪声去除;根据MODTRAN模型原理进行多角度高光谱CHRIS/Proba...  相似文献   

15.
以ETM、SPOT5和Quickbird为主要信息源,在哈拉阿拉特山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填图,对该地区的地层单元、中—小规模地质体(如岩脉、小岩体和火山口)和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地遥感解译分析,并开展了大量的遥感野外地质调查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彩色空间HSV变换融合法将SPOT5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与ETM图像数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数据源的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方红  赵崇广 《福建地质》2000,19(4):209-213
介绍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福建省国土资源特点和技术优势,建立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平台选型、数据库设计及系统功能实现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Land use change     
R.D. Hill 《Geoforum》1984,15(3):457-461
Despite decades of interest by geographers in patterns and processes of land use change, the data base for such studies is at best fragmentary. In the absence of an adequate land inventory, it is difficult to see how an effective land planning and allocation system can be devised to meet future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needs. It is argued that a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 for monitoring land use change is required, and the role and accuracy of remote sensing in providing a land use survey base is assessed.  相似文献   

18.
2013年黑龙江大洪水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伶俐  陈德清 《水文》2014,34(5):31-35
2013年汛期,黑龙江流域发生自1984年以来最大洪水,下游发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干流萝北至同江河段多处堤防出现险情。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2013年黑龙江大洪水汛情和灾情进行了持续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准确、及时、全面地跟踪了整个流域洪水的演进过程及发展变化趋势,特别是解决了无观测资料情况下对洪灾的监测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19.
Ground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modeling and management are hampered considerably by a lack of data, especially in semi-arid and arid environments with a weak observation infrastructure. Usually,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point measurements are available, while groundwater models nee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input and calibration data. If such data are not available, models cannot play their proper role in decision support as they are notoriously underdetermined and uncertai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remote sensing have opened new sources for distributed spatial data. As the relevant entities such as water fluxes, heads or transmissivities cannot be observed directly by remote sensing, ways have to be found to link the observable quantities to input data required by the model. An overview of the possibilities for employing remote-sensing observations in groundwater modeling is given, supported by examples in Botswana and China. The main possibilities are: (1) use of remote-sensing data to create some of the spatially distributed input parameter sets for a model, and (2) constraining of models during calibration by spatially distributed data derived from remote sensing. In both, models can be improved conceptually and quantitatively.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斗导航定位、遥感卫星以及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承载与综合显示平台而建立的野外地质调查作业管理与安全保障系统,采用组件化、平台化的系统体系结构,具备强大且灵活的可扩展性和可集成性。该系统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基础遥感影像、GIS和DEM数据等的分层显示、北斗通讯和导航信息的实时显示、通讯历史记录和定位信息的查询、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通讯与定位等;同时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与各级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管理部门对野外作业人员的作业态势、作业进度可进行综合查询,对野外作业人员的外勤安全、遇险救援提供决策支撑。该系统在部分野外地质调查示范单位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