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地球动力学利用空间与地面观测手段 ,监测和研究地球整体与各圈层的物质运动以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这都离不开广义相对论涉及的时间与空间。随着空间对地观测精度的提高 ,为了充分利用高精度观测提供的信息 ,在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中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所涉及的相对论效应包括 :( 1 )相对论参考系的建立 ,( 2 )在恰当的参考系中对观测者和被观测对象的相对论运动方程 (平动和自转 )的描述 ,( 3 )观测者和被观测对象间的电磁信号传播 ,( 4 )依赖于坐标选择的结果与具有物理意义的可观测量间的转换 ,( 5)某些基本概念与定义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的重新确认。本文对天文地球动力学中的这些相对论效应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空间VLBI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小工 《天文学进展》1998,16(3):177-186
介绍了空间VLBI的精密定轨及其在天文地球动力学应用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指出因为空间VLBI的时延和时延率观测量同时涉及到射电参考系、动力学参考系和地固参考系,所以特别适合于参考系的直接连接工作.对为评价参考系连接的精度而发展的协方差分析理论也作了介绍,还分析了将时延和时延率资料用于精密定轨时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1991年和2000年分别通过了关于相对论天文参考系的重要决议。特别是2000年的决议,以两个互相等价的相对论N体多参考系理论:Brumberg-Kopeikin体系和Damour-Soffel-Xu体系为基础,构造了严格且自洽的一阶后牛顿(1PN)的局部参考系和全局参考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坐标变换规则。IAU2000决议发表后的10多年里,已经开始应用在一些高精度的天体测量数据处理模型中,但是其工程化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实现,特别是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天文观测或者空间探测计划中。因此有必要对IAU的相对论天文参考系理论做一个系统的解读。首先介绍了IAU在1991年给出的一个简单的相对论参考系决议;随后在第3章和第4章详细讨论了Brumberg-Kopeikin理论和Damour-Soffel-Xu体系;接着,详细给出了IAU2000年大会关于相对论参考系的决议内容;最后,讨论了IAU2000决议的工程化应用、近10多年来的理论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简要地回顾和介绍了IAU时间尺度和参考系的历史和进展,其主要内容:(1)牛顿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2)IAU各种时间尺度的历史演变和相互关系;(3)IAU的天文参考系,有关的最新决议,相对论框架下度规及其规范问题,四维时空中的空间1PN坐标变换,也介绍了一些有关工作,阐明了与IAU最新决议稍有不同的观点,指出目前IAU有关决议可能仍存在的某种程度上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江苏省天文学会于1989年8月1—6日在浙江嵊泗联合举办了“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和大地测量中的相对论问题”(Relativity in Astrometry,Celestial Mechanics and Geodesy)研讨会。来自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大地测量和天体物理领域的专家3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相对论时空观,相对论参考系和相对论天体力学三个专题作了系统综述和讨论,并结合科研工作进展就VLBI,激光测距在测地工作中应用所需考虑的相  相似文献   

6.
文[1]对地球四极矩在太阳系质心参考系(BRS)中影响人造卫星运动的相对论效应作了仔细的研究,引入相对经模型轨道的厘米级上符合。本文发现,利用文[2]得到的结果与此有矛盾。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文[2]定义的均匀极矩及其转换上存在缺陷,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其局了性。本文还将文[2]的方法与相对论参考系的最新结果DSX理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玉山顶上看星星(续)李启斌新竹“登临”沈君山台湾清华大学设在新竹市。清华大学虽然没设天文系或天文研究所,但该校的天文工作却是第一把手挂帅。校长沈君山先生就是一位天文学家,早年在美国研究相对论天体物理,现今虽然公务繁忙,社会活动频繁,但仍教授广义相对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相对论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及最近的进展作了统一的和连贯的叙述,以便为射电天文研 究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基础材料。 在类星体和星系核的射电天文的观测研究中,已经揭示出那里存在着相对论运动效应(在0.1—10pc尺度范围内)。而在更大尺度上,例如最近在天鹅座A的西北射电瓣内测到了~60kpc长的射电喷流中,流动也可能是相对论性的。因此不论在小尺度还是大尺度的射电现象的研究中,都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这些年来,在河外射电天文学中经常要利用相对论流体力学的研究结果,有些工作直接是为射电天文而进行的。本文的目的就是根据这种需要(特别是什对射电喷流的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相对论流体力学研究的基本结果,加以统一的和连贯的叙述,以便为射电天文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8.变星星历表的应用变星的观测与研究是广大天文爱好者很乐于做的事。书上说有这类变星,那类变星,究竟是什么样的?需要自己去观测检验。熟练的观测者还可能有所发现,那意义就更大了。在观测之前,先要了解一下《天文普及年历》中有关变星的列表。(1)长周期变星(...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变星观测者协会(AAVSO)(图1)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变星观测组织,不仅有遍布全球几十个国家的数千名热心的观测者会员,而且有成熟的变星资料库,其中包含变星的基本信息、观测数据和我们观测所需的证认星图。AAVSO也热心天文普及,并积极为入门观测者提供帮助。因此,AAVSO资料库是等待我们发掘的资源宝库,我们首先要先学会如何从AAVSO各种资料库中获取资源。  相似文献   

11.
小型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概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型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是:使用在太阳轨道上天拖曳航天器和地面站以激光干涉和脉冲测距的方法,精确地探讨天文动力学,检测相对论与时空基本定律,改进探测引力波的灵敏度以及更准确地测定太阳,行星和小行星的参数。1969年开始的月球激光(反射)测距,对地球物理,参考坐标的选定,相对论的检验均有重要的贡献。30年来,激光技术的长足进步,使现在正是适合于开始进行研究空间有源(主动)测距和光波空间通讯的时候。激光正是适合于开始进行研究空间有源(主动)测跑和光波空间通讯的时候。激光天文动力学的兴起是必然的趋势,其精确度将比现在提高3到6个数量级,将是天文动力学革命性的发展。小型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它的关键技术有三,即:弱光锁相,极精确无拖曳航天和高衰减日冕仪。弱光锁相已有长足的进步。对高衰减日冕仪的研究,也有初步的方案。LISA空间计划将于2006年8月发射SMART-2,研究测试极精确地拖曳航天。小型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的关键技术已日趋成熟。在第一届国际激光天文动力学研讨会(2001,9.13-23)中介绍了各相关学科背景及前沿研究,讨论了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科学目标及相关技术,并召开了两次小型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预研究筹备会,建立了和欧洲的合作关系。会后着手进行此项对基础物理,太阳系探索及引力波天文学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空间计划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以来,国际上相继出现了一些先进的天文观测技术,使天体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几门学科密切地联系起来,确定地球运动及其变化,进而探索地球运动及其变化的力学机制。天文学不仅拥有近百年地面经典观测的资料,而且随着甚长基线干涉仪、激光月球和人卫测距仪、人卫多普勒技术、空间地球动力学卫星、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2000年的决议上以两个互相等价的相对论N体多参考系理论——Brumberg-Kopeikin体系和Damour-Soffel-Xu体系为基础,构造了严格且自洽的一阶后牛顿(1PN)的局部参考系和全局参考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坐标变换规则。回顾了IAU2000决议关于参考系理论的核心内容,并指出该参考系理论的主要优点和理论不足。结合决议发表前后国际上对相对论参考系理论的一系列扩展研究,详细总结了在二阶后牛顿推广、参数后牛顿化以及太阳系非孤立引力系统等方面对参考系理论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的理论研究发展以及对实际天体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2008,(3):20-20
国际上为了表彰业余天文爱好者发现彗星,特设立了埃格·威尔逊奖(The Edgar Wilson Award),该奖励基金的设立,旨在鼓励业余观测者寻找发现新彗星。该奖励基金规定,以每年6月11日世界时零时为一个颁奖期限(一年)的起止日期,在每一期限内,利用目视、拍摄和电子方法,并使用业余级观测仪器(强调)发现新彗星者,将获得被推荐获奖资格。  相似文献   

15.
苏菲天体观测竞赛是一项类似于梅西耶天体马拉松的天体观测国际竞赛,但是它比梅西耶竞赛更难。2006年,伊朗天文学会的天文爱好者委员会(ASIAC)决定举行一项天体观测国际竞赛.以纪念伊朗著名天文学家阿卜杜勒拉赫曼·AL-苏菲(al’Sufi,公元903~986年)。第一届苏菲竞赛2006年在伊朗北部的塞姆南省举行。第二届苏菲观测竞赛2008年夏天在扎黑丹附近的拉迪兹举行,来自伊朗和伊拉克100多名观测者参加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天文观测技术的日新月异、广义相对论的1PN近似方法在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有必要在1PN框架中严格而细致地重新审查天文常数系统。在相对论框架里,太阳系天体的质量应当定义为BD质量,它们的相对变化不超过10^-19,可视为守恒量;引力势满足的方程不再是Poisson方程而与坐标规范的选择有关,引力势也不再能用传统的球谐函数展开。应当选定一种规范,并且以BD多极矩作为天文常数。黄赤交  相似文献   

17.
WinView是一个用于图像采集和处理的高性能软件包。作为一个商业性的软件,在天文上的应用正日益广泛。本文结合配套的硬件设备,详细介绍了它的主要功能及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以期对使用这套设备的观测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WinView软件在云台1m望远镜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inView是一个用于图像采集和处理的高性能软件包。作为一个商业性的软件,在天文上的应用正日益广泛。本文结合配套的硬件设备,详细介绍了它的主要功能及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以期对使用这套设备的观测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1990年7月至1993年1月期间中国的星表和天文常数工作。它包括仪器的改进与研制,星表的观测和编算,天文常效、天球参考系的研究,以及其相应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20.
简要说明了天文地球动力学范畴内所研究的潮汐现象,包括由日月引潮力引起的固体潮、海洋潮、大气潮和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极移引起的极潮,以及这些潮汐对地球自转和地球自转的测量产生的效应。重点阐述中国天文学界在这一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潮汐影响地球自转的机制,也就是各种潮汐效应与极移、自转速率变化和章动的关系,包括构建这类关系的理论模型,分析潮汐对它们的影响,利用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计算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计算弹性或滞弹地球的洛夫数,依据某一地球模型计算潮汐效应或章动序列等等。研究也涉及在测量地球自转参数的不同技术中各种潮汐效应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及其改正,并涉及与潮汐有关的观测方法的优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改进。最后介绍了中国学者所发现的脉冲星的周期和周期变率测量中的潮汐效应,尽管它们的量级甚微,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