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北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包括地下水资源属性数据库和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采用AC-CESS97存储格式,空间数据库采用ARCVIEW3.1存储格式,文中介绍了西北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的基本内容,组织结构及其元数据,阐述了其在网上发布的动态网页设计思路及基于WEB GIS的数据浏览,查询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GIS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研究空间对象的有力工具,本文利用GIS软件Arc/Info为基本工具,以遥感数据作为获取,更新数据库数据的重要信息源,结合前人的地学资料,建立了湖北省区域稳定性评价空间数据库,阐述了该空间数据库的内容,功能,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找矿勘查信息化的实际出发,设计并构建了金属矿床找矿勘查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整合了找矿勘查能够获取的数据,其中包括矿区地质特征信息、基础地质信息、地球化学信息、地球物理信息、遥感信息等几种类型,从而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调查信息化的程度.该系统用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用GIS组件MapObject进行空间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的显示、查询、输出等,采用SQL查询语言进行综合信息的查询,从而实现数据库与GIS的有效集成.系统的模块主要包括矿区文字资料的管理模块、空间数据的管理模块、文件资料的管理模块和数据库的查询模块.  相似文献   

4.
李振华 《地球科学》2002,27(3):333-337
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GIS的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除数据类型简单, 不能很好地表达非结构化数据外, 也难以表示GIS中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 关系模型简单, 不能表达数据之间的层次, 继承、聚合、泛化或特化等在GIS广泛使用的关系; 与数据操纵语言如SQL和通用程序设计语言, 特别是目前流行的面向对象设计语言之间失配.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ORACLE的空间数据库在传统的关系数据库上进行了面向对象的扩展, 即所谓对象-关系模式, 其核心在于增加了名为SDO-GEOMETRY的对象数据类型, 用于存储几何实体.ORACLE的空间数据库的应用示例表明: 以面向对象的形式表示空间数据比之于关系数据库中存放大量无意义的坐标有着很大的优势, 同时, 它在复合对象的表达方面, 在对于空间关系的处理方面都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5.
新型地下水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现有地下水空间数据库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的地下水空间信息的数据模型,并利用关系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存储地下水空间数据。文中介绍了地下水空间数据结构并根据地下水特点给出空间数据的存储表的逻辑结构,设计并实现了新型地下水空间数据库。新型地下水空间数据库可以将地下水空间图形和属性统一存储于关系数据库中,改善了传统地下水空间数据库采用文件———数据库混合存储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在实际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多元空间数据包括专业化的空间数据(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属性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多媒体数据。多元空间数据来源多样,数据量大,操作复杂,难以在传统关系数据库中存储管理。为了有效管理多元空间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引入了数据对象,利用数据对象存取并操作多元数据,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各种多元空间数据,纳入到统一的系统框架内。基于对象关系数据库,提出了设计多元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完整思路。最后,利用最新的ORACLE10g数据库实现多元空间数据存储,使用ADO.Net连接数据库,实现了多元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岩石圈数据模型总体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GIS的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包含了数据类型各异的12个专业子库内容。存储和管理这些复杂的数据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数据模型,以确保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对象得到精确和完整的表达。本文讨论岩石圈数据模型的总体设计问题,基本思路是采用当前成熟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和面向对象的地理数据库模型。总库数据模型需要满足扩展性和扩充性的要求。开发中用UML协助分析子库数据,在面向对象的地理数据库中用一个要素数据集来容纳一个子库的空间数据,用数据库表、要素类、关系类、子类、域等概念描述岩石圈研究中的各种概念和信息,形成统一的、空间和属性存储管理一体化的岩石圈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损性评价是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揭示了地质灾害基本构成元素之一的承灾体的社会经济属性,对整个地灾灾情评估体系完整性的构建及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明确性、统一性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等面积法作为基本手段,根据评价区实际情况算得的离散等积网格作为评价模板。结合“3S”(GIS、RS、GPS)技术,探讨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的实现方式,旨在提出“3S”框架内的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实现模式。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文章提出了为实现易损性面评估而确立的评价对象之层次分类方法、评价模板构造计算方法、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空间信息集成模型。重点讨论在空间数据完整性基础上的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模式及以GIS空间分析算法模式为蓝本的空间数据处理和集成手段。在理念层面上,文章将空间分析实现方法分为现实评价区域、概念评价区域、数字评价区域、逻辑映射虚拟区域等4个阶段,认为在GIS环境下的地灾灾情评价原始空间数据、派生空间数据以及经专用模型集成后的结果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可以分为颜色序列、数字高程模型(DTM)及等值线3种表达方式。最后提出实现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的一般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完善,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矢量化数据)与化探测量数据(定量数据)的有机结合,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库对已有的海量化探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并开发基于GIS空间信息技术的地球化学异常查询系统,是化探相关地质信息提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传统地质灾害数据库通常为静态数据库,不能记录灾害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而时态GIS是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事件的动态多级基态修正模型(DMBSAE),并基于DMBSAE模型和地质灾害时空过程概念模型,设计和构建了地质灾害时空数据库,并讨论了四库结构、时空数据组织的基本思路、数据库均衡化、时空数据在对象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存储机制、历史状态再现、灾害体历史变化沿革回溯等关键问题。开发了地质灾害时态GIS系统(GH-TGIS),在地质灾害概率预测、地质灾害动态管理以及地质灾害演化对比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实践表明,DMBSAE模型能有效和便捷地存储、组织和管理海量地质灾害时空数据,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宽频带地震数据库是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的子库之一.底层库为支持客户/服务器方式的SQL SERVER数据库;基于平台,管理系统用Visual Basic 6.0编程,使用MapObjects控件和ADO技术,实现了属性与空间双向查询、台站和震源两种途经浏览地震记录的波形以及元数据、属性数据、原始记录数据的查询一体化管理和可视化操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维GIS图形的盆地综合测井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三维GIS空间数据模型出发,介绍了基于三维GIS图形的砂岩盆地综合测井专家系统软件的研究内容,包括地下矿体的三点面体抽象结构模型,测井数据库结构和内容以及采用Mapbasic和SQL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周翠英  陈恒  刘祚秋  黄显艺  何兴 《岩土力学》2004,25(9):1469-1474
地下环境信息系统是运用岩土工程、地理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数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GIS技术为基础,结合数据库处理、C 语言编程、OpenGL编程技术、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建立的对地下环境信息进行数据综合管理和分析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结合笔者开发的广东省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地下环境信息系统特点,阐述了重大工程地下环境信息系统的功能特征:探讨了GIS二次开发的主要技术,包括:SQL Server数据库处理技术、OpenGL三维图形编程技术、C Builder面向对象编程技术、MAPGIS二次开发技术等;建立了地层三维模型,并提出了映射变换和插值技术相结合的地层切剖原理,以及在地层三维显示和分析中实用的径向基函数插值、滑动最小二乘插值、分片Lagrange插值等方法;开发了数字制图与分析、地基基础设计计算与稳定性分析、三维空间分析的主要功能;提出了地面结构景观和地下空间一体化分析的研究方向,并初步实现其分析功能。最后,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的二维GIS无法满足实际地质工作中对复杂地质体的描述和模拟,构建三维实体GIS成为目前GIS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地质体三维模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实现,探讨在已有构模方法的基础上应用Dephi、SQLServer2000、OpenGL图形库和传统的二维GIS数据(Geomedia数据)相结合,针对地质体的不规则性,采用线框模拟的方法来构造三维地质体,生成高真实感三维立体模型,并可进行地质体的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按照ArcSDE GeoDatabase模型结构进行空间数据库建模,将数据库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端,用户通过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访问数据库,便于实现数据共享和多用户并发操作。ArcObjects是ESRI公司开发的面向对象的地理数据模型和高度集成的软件组件库,是一套完全符合COM标准的大型软件架构。在服务器端以SQL Server 2000+ArcSDE8.1为空间数据库平台,客户端的管理系统通过ArcObjects+VB6来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6.
Study on 3D terrain visualization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GIS,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 graphics, digital photogrammetry and other fields,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gital earth strategy. Try to take advantage of IDL data processing and graphic display function and ArcEngin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in the Visual c#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hybrid programming mechanism, use of componen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analysis of terrain visualization application operating environment, realized the 3D digital terrain express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DL and ArcEngin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ethod applied to the 3D terrai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software platform developed operability and extension force with strong, both in terms of space efficiency and image data analysis , development costs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7.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06,33(4-5):260-274
Three-dimensional (3D) evaluation of slope stability is a widely addressed problem in the domai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pproach, with capacities ranging from conventional data storage to complex spatial analysis and graphical presentation, means that it is also becoming a powerful tool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s. In this study, in which we combine GIS grid-based data with four proposed column-based models of 3D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we have devised new correspondent GIS grid-based 3D deterministic models to calculate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slope. Based on the four GIS-based 3D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models, a GIS-based program, 3DSlopeGIS, has been developed to implement the algorithm where all the input data are in the same format as the GIS dataset. The 3DSlopeGIS system, which is an extension of the widely used GIS software package, represents the combined development of 3D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GIS-bas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 (COM) skills. Since all related data are supplied in the GIS format, this new database approach will be convenient for the repeated renewal and consulting of data. Certain widely addressed examples are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sults show the correction and potential of this GIS-based tool as a means of assessing the 3D stability of a slope. Two practical slope problems have been evaluated using the 3DSlopeGIS system.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convenience of data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 range selection of Monte-Carlo random variables and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 location in some parts of a lava dome.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边坡稳定三维极限平衡方法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由于GIS强大的功能从一般的数据存储到复杂的空间分析及图形显示,在岩土工程分析中亦必将成为一个常用工具。本文研究基于GIS栅格数据和4个边坡稳定三维极限平衡模型,开发了一个GIS扩展模块用于边坡三维安全系数计算。考题和实例计算表明了该模块的正确性和便利性。  相似文献   

19.
GIS在农业生态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凭借其所具有的科学可视化功能,区域性、多层次、易操作等特点,能够将各种空间、 数字数据分类存储并进行分析,以上优点使GIS能够在农业地质调查项目中起到存储信息、分析态 势、辅助决策等重要作用,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辅助管理决策系统,在农业生态地质调查 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Current advances in computer hardw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have produced very large data sets in a wide variety of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We must harness this opportunity to visualize and extrac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data. We have taken the task of data mining by implementing a map-like approach over a web server for interrogating the data, using a client-server paradigm. The spatial-data is mapped onto a two-dimensional grid from which the user (client) can quiz the data with the map-interface as a user extension. The data is stored on the server, while the computational gateway separating the client and the server can be the front-end of an electronic publication, electronic classroom, a survey, or an e-business. We have used a combination of Java, Java3D, and Perl for processing the data and communicating between the client and the server. The user can interrogate the geospatial data over any particular region with arbitrary dimensions and then receive back relevant statistical analysis, such as the histogram plots and local statistics. We have applied this method for the following data sets: (1.) distribution of prime numbers (2.) two-dimensional mantle convection (3.) three-dimensional mantle convection (4.)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reflectance data over multiple wavelengths (5.) molecular dynamics describing the flow of blood in narrow vessels. Using the map-interface, one can actually interrogate this data over the Intern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