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马德广 《湖南地质》1993,12(1):62-64
皮江法炼镁工艺对白云岩原料的特定技术要求,提出了炼镁用白云岩矿床的勘探工业指标的矿床勘探原则,对我国今后进行这个矿种的勘探工作具有现实的技术户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西最佳炼镁白云岩的地质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最佳炼镁白云岩的地质分布刘探宝,林枫(冶金工业部第三地质勘查局)1炼镁白云岩的工业要求据国标GB3499-83规定,成品镁锭分为三级(表1)。按国家炼镁技术对原料白云岩的化学成分要求是:MgO≥20%,SiO_2<1.5%,R_2O_3酸不溶物总...  相似文献   

3.
地下富镁流体运移机制问题,制约着规模埋藏白云岩形成过程的认识,一直是白云岩成因中地质学家争论的焦点。以塔里木盆地蓬莱坝组埋藏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和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与锶元素含量等常规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镁同位素分析,认识了规模埋藏白云岩的形成过程。分析显示,蓬莱坝组不同类型白云岩的镁同位素分布虽有重叠,但是差异明显,藻纹层白云岩镁同位素为2. 34‰~2. 02‰;细中晶残余颗粒白云岩的镁同位素分布范围较广,为2. 24‰~1. 66‰,平均为2. 04‰;粗晶白云岩的镁同位素主要集中在2. 24‰~1. 89,平均为2. 05‰;蓬莱坝组灰岩镁同位素为3. 63‰和2. 82‰,较白云岩明显更偏负。镁同位素与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和锶元素含量在高频旋回中表现出规律性的旋回变化,对应三种白云岩形成过程:向上变轻- 渗透回流叠加埋藏云化、向上变重- 蒸发泵叠加埋藏云化和向上变重- 埋藏云化模式。进一步,通过白云石晶体变化与锶元素含量变化明确了埋藏云化流体的侧向运移和白云石晶体响应规律。认识到厚层白云岩是由多期白云石化作用叠加而成,既有层内云化流体也受源外云化流体影响,受沉积相和构造埋藏演化史共同控制,海平面波动下大量叠置发育的准同生白云岩是规模埋藏白云岩形成的关键。特别是,基质孔发育的渗透回流型准同生白云岩,在高频层序格架下占比越高、越频繁,越有利于埋藏云化的顺层渗透扩散,进而形成规模埋藏白云岩。  相似文献   

4.
实验资料表明,一些火成镁铁质包体是在岩浆库中下伏的镁铁质岩浆层和上覆较富硅质岩浆层分界处通过气相溶离和汽泡化作用形成的。报道了南极半岛西北帕默陆地坎贝尔山脊一个大的复式岩体分界面上出露的几平方米的厘米尺度的羽状构造,认为这种羽状构造可作为岩浆层上下标志,对解释古地磁资料可能具有特殊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冻结”镁铁质包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属镁工业的环境效应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的优质白云岩、菱镁矿资源丰富,为发展金属镁工业提供了良好条件。20世纪90年代末,以相对浪费能源、资源和牺牲区域环境质量为代价,依赖皮江法炼镁技术,中国发展成为世界上金属镁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现今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挑战,决定了必须对皮江法炼镁技术进行变革,以实现金属镁工业的清洁生产和节约发展。以优质白云岩为原料,经煅烧和钙镁分离,生产轻质碳酸钙和氧化镁,进而采用碳热还原法提取金属镁的技术,较之传统的皮江法具有资源利用率高、节能高效、且可完全实现清洁生产等优势。这一创新技术体系,将在现今中国国情背景下,引导金属镁工业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符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金属镁是新世纪重要的绿色金属能源,而冶镁白云岩是生产金属镁不可缺少的原料,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矿产资源.盂县羊泉冶镁白云岩矿床位于吕梁、太行断块-五台山块隆东侧,白云岩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上统-奥陶系下统三山子组,总体上呈走向NW、倾向SW的单斜构造.含矿岩石主要为中-厚层细-粗晶白云岩,粉晶-细晶或中粗晶粒状结构,块状或薄层状构造.矿床的形成演化经历了沉积-白云岩化-重结晶三个阶段.矿体平均品位ω(MgO)为21.20%、ω(SiO2)为0.67%、ω(K2O+ Na2O)为0.076%,品位变化较均匀.该区共求得冶镁用白云岩矿资源量约3.45亿吨,属一大型矿山,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北部丘里塔格群(寒武系至奥陶系)白云岩的成因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叶德胜 《沉积学报》1992,10(4):77-86
本文通过详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丘里塔格群(寒武至奥陶系)白云岩的成因。研究表明藻纹层白云岩、微晶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中的颗粒为近地表准同生白云化的产物。结晶白云岩(细晶以上)及颗粒白云岩中的中粗晶白云岩胶结物是深埋藏成岩环境的产物。并对埋藏白云化的镁离子来源及搬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西乡县东南约50公里木竹坝至下高川一带,石炭纪地层广泛出露。上统为灰色厚层灰岩,中统为乳白或灰白色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广泛出露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中,冶金用白云岩主要产于奥陶系三山子组,其他层位较少。而安徽宿州龟山矿区熔剂用白云岩矿赋存于寒武系张夏组上段(∈2z2)。白云岩矿体总体呈单斜层状产出,矿体走向NE—NNE,矿体南北长大约2 km,储量超过6500万吨,规模为大型。矿石类型主要为鲕状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本文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体厚度和矿石质量沿走向、倾向和厚度方向变化规律,以及各组分含量变化特征,并探讨了矿床沉积环境及其相变,确定本矿床成因类型为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沉积型碳酸盐岩矿床。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本地区张夏组上段是寻找优质熔剂用白云岩的良好层位。  相似文献   

10.
王晓青  赵祥  张桥 《山西地质》2011,(4):14-16,24
通过系统的地质填图、探槽揭露及采样分析,对绛县沟东洼地区三山子组冶镁白云岩进行了矿体圈定,并进行了资源量估算。从地层构造、矿石结构类型及化学品质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冶镁白云岩矿的地质特征;并结合沉积环境及矿石结构构造对白云岩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认为本区冶镁白云岩矿床为准同生期白云岩。  相似文献   

11.
从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在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方面评述大直径桩承载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各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三组结构面产状模型力学实验结果, 揭示了这种组合条件岩体中产生压剪区、张剪区及结构面、结构体的多种变形成分, 也揭示了压剪区和张剪区形成机理、及三组结构面组合下结构面产状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胡远超 《安徽地质》2007,17(2):154-157
观赏石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经济矿产资源,安徽复杂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观赏石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安徽的观赏石资源,本文对安徽观赏石资源的品种、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观赏石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成矿预测中证据权重法与信息量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简述了证据权重法及信息量法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同时分别用证据权重法模型和信息量法模型对同一研究区进行预测,取得了极为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钇钽矿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验表明,黄钇钽矿需要在温度≥500℃,溶液pH≈4.0-7.5,压力500—1500bar的范围内形成,与褐钇铌矿相比,其形成条件的范围要窄得多。 不同的稀土元素在形成黄钇钽矿时的成矿温度亦不同。钇族稀土成矿温度相对较低且相互接近,铈族稀土的成矿温度比钇族稀土高得多,并随原子序数减小而迅速增高,以致La、Ce、Pr、Nd在一般的地质条件下难以形成这种结构的矿物,这就是至今在自然界发现的黄钇钽矿均为钇族稀土占优势的原因之一。实验还表明,大量F、P等组分的存在,对黄钇钽矿的形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庄儒新  李峰  庞君 《云南地质》2005,24(4):455-461
独龙江地区岩体破碎,暴雨强度大,边坡稳定性差。独龙江公路下段Ⅰ号滑坡体位于贡山县普拉河旁,为确保公路安全,我们采用抗滑力/下滑力的方法来分析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英热发光特征研究,发现石英热发光曲线的复杂与否,与矿床的形成深度、多期次成矿作用和矿化的贫富有一定的关系。进而,为在该区进一步深入找矿及寻找其它内生矿床提供一项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新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晓英 《安徽地质》2004,14(2):95-98
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实际探测法;另一类是理论计算和经验公式计算法。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产生和发展了许多新的探测技术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探测新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准确地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选择探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较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干旱荒漠景观风成沙、土壤及水系沉积物表生介质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风成沙、水系沉积物的粒级组成、颗粒成分、元素含量变化及三者的关系.研究了土壤各发生层元素的分布规律,以钙积层为主碱性障对元素迁移和富集贫化的影响.上述基础性研究为化探方法技术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断裂多期活动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断层多期活动的客观存在出发,在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论述了断层多期活动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对断裂多期活动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