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藻酸钙凝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UDIESONIMMOBILIZATIONOFPAPAINBYCALCIUMALGINATEGELS褐藻酸盐凝胶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理想载体,已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工业,塑料工业,食品和医药工业中[1~3]。本实验以褐藻酸钙凝胶作为载体,用包埋的方法来固定木瓜蛋白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法探讨了最佳固定化条件,测定了固定化酶的催化特性和动力学性质: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和表现米氏常数。并且还对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固定化酶的半衰期,固定化酶和游离态酶的活性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固定化酶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可能性。1材料和方法1.l…  相似文献   

2.
壬基酚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效应的内分泌干扰物,同时具有致癌作用。壬基酚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但是目前对其有效去除的技术有限。本文研究并比较了海藻酸钠包埋固定的三角褐指藻与悬浮自由藻对海水中壬基酚的去除和降解能力,实验设置了2个壬基酚浓度组,分别为低浓度组(1μg/L)和高浓度组(10μg/L)。结果表明:在2个浓度组中固定化藻细胞和自由藻细胞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在168h的处理时间内均呈现类似的增长趋势;168h后,固定化藻细胞和自由藻细胞对壬基酚的去除率和降解率均达到95%左右。由于固定化藻珠具有易收获、可生产生物能源等优点,因此固定化三角褐指藻更适合于海水中壬基酚的去除。  相似文献   

3.
紫菜细胞悬浮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酶解技术获得条斑紫菜离体细胞并对其进行细胞悬浮培养研究;对藻休不同部位的细胞分化发育方式,不同悬浮器具培养效果及不同起始培养的细胞密度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细胞效果最佳,起始培养的细胞密度可达l×10~5细胞/ml,细胞存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甲壳质及其衍生物作为载体固定化酶和细胞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1]。甲壳质是甲壳动物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生成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聚合物。甲壳质的化学结构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生物高聚物,其化学性质稳定,而且耐热性好。特别是分子中存在有氨基,既易于与酶共价结合,又可络合金属离子使酶免受金属离子的抑制,同时容易通过接枝改性,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固定化载体。本文介绍了固定化载体的制备、固定化方法和应用。1 固定化载体的制备方法1.1 壳多糖的制备以新鲜虾蟹壳为原料分别用2mol/L…  相似文献   

5.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Ca2+为交联剂,对风味酶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了固定化风味酶的工艺,并考察了固定化风味酶使用的稳定性。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固定化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浓度2.43%,加酶量(酶液体积/海藻酸钠体积)1:1.76,固定化时间2.89 h,此时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可达81.88%,考虑到实际操作时对参数精度的控制水平,将固定化酶的优化工艺确定为海藻酸钠浓度2.50%,加酶量(酶液体积/海藻酸钠体积)1:2,固定化时间3.00 h,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达到80.05%±1.33%。优化工艺下制得的固定化风味酶最适使用温度为60?C,热敏感性降低,稳定性提高;最适p H 8.0,比游离酶向碱偏移了1.0,酸碱适用范围增大;可多次使用,冷藏条件下储藏3周后活力依然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 8种载体材料中选取自制的氨基含量约 2 .878mmol/ g的甲壳质作为固定化载体 ,采用吸附交联法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对木瓜蛋白酶进行固定化。 17.5 mg/ g的固定化酶 /载体比例 ,p H6 .5 ,5℃下 ,先吸附 10 min,再以 0 .7%的戊二醛终浓度交联 12 h,所得固定化酶酶活回收可达5 2 .0 % ,酶活力为 3.5 4 U / g。固定化酶在 6 5℃以下 ,溶液酶在 5 5℃以下稳定 ;固定化酶在 p H7.0以下稳定 ,溶液酶在 p H6 .0以下稳定 ;5℃条件下 ,固定化酶贮藏半衰期为 183d;以酪蛋白为底物 ,固定化酶的操作半衰期可达 2 7d。用固定化酶水解甲壳胺 ,产物分子量小于 10 0 0 0的甲壳胺低聚糖得率约为 4 5 .5 5 %。  相似文献   

7.
海洋脂肪酶ADM47601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聚乙烯醇和明胶等材料, 进行对脂肪酶ADM47601的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壳聚糖固定化脂肪酶, 在最优条件为2% (W/V)壳聚糖, 10% NaOH, 1%乙酸, 0.25%戊二醛, 每克载体添加840U脂肪酶时,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87.06%。使用海藻酸钠-明胶固定化脂肪, 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54.45%。使用聚乙烯醇固定化脂肪酶, 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33.22%。使用海藻酸钠固定化脂肪酶, 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17.11%。对比四种不同固定化酶方法, 脂肪酶活力回收率高度高低顺序为: 壳聚糖吸附交联法>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包埋法>聚乙烯醇-硼酸法>海藻酸钠包埋法。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蒙脱土插层复合物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和戊二醛交联法固定多酚氧化酶(PPO),考察了固定化酶的最佳制备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吸附法固定化多酚氧化酶(A-PPO)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5.0,酶与载体质量比20mg/g,固定化时间6h,固定化酶的载酶量为12.12mg/g,单位载体酶活为12.76×103 U/g,酶活回收率为81.7%。交联法固定化酶(C-PPO)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4.0,酶与载体质量比75 mg/g,固定化时间6h,固定化酶的载酶量为18.33mg/g,单位载体酶活为2.78×103 U/g,酶活回收率为12.9%。A-PPO和C-PPO的最适酶促反应条件为pH=8.0,温度分别为40和30℃。与游离多酚氧化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均有所提高。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可保留37.6%以上的相对酶活。PPO,A-PPO和C-PPO的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0.48,0.56和3.06mmol/L,较游离酶的Km值均有所增加;最大反应速率Vmax分别为2.70,2.08和0.18U/g,较游离酶的Vmax值均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明胶作为包埋材料,活性炭作为吸附剂,采用吸附-包埋法固定化漆酶,研究了游离漆酶和固定化漆酶的酶学性质,探讨了氧化还原介体类型及浓度、盐度对固定化漆酶降解四环素的影响,考察了四环素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化酶对pH和温度的变化表现出出色的适应能力,制备的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60℃培养3 h后保留了其初始催化活性的76.31%,而游离漆酶仅保留不到20%的活性;4℃储存30 d固定化酶保留了51.41%的相对活性,表明固定化酶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漆酶-SA系统在去除四环素(Tetracycline, TC)方面表现的更加优越,在3 mmol·L-1丁香醛(Syringaldehyde, SA)存在的条件下,固定化漆酶对四环素的去除率为91.69%;盐度影响漆酶处理四环素的效果,但在30的盐度条件下,固定化酶能达到接近90%的TC去除率,满足水质净化的需要,漆酶催化氧化四环素的最佳pH为7。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降解产物,认为氧化、脱氢、脱甲基是漆酶氧化四环素的主要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鲅鱼乙酰胆碱酯酶的制备及部分性质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酶的固定化是酶传感器制备过程中重要的1个环节.研究采用直接共价法固定鲅鱼乙酰胆碱酯酶(AChE).制备方法为:0.1g 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凝胶用1mmol/L的HCl充分溶胀后,与活力为10U的AChE溶液混合,于4℃下150r/min振荡8h.所制备的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较高(96%),对pH值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均优于非固定化酶;在3个月保存期内,前者的活力损失13%,而后者的活力则下降89%.这说明固定过程能够大大提高AChE的抗逆性和保持酶活力的稳定,有利于酶传感器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以海洋脂肪酶ADM47601为研究对象,以树脂为载体,进行了固定化酶的研究。筛选了21种树脂,确定D316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固定化的最佳条件,每克载体加脂肪酶10 000 U,pH7.5,25℃,150 r/min,固定化时间3 h,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可达65.53%±1.06%。固定化脂肪酶最适作用pH为7.5,在pH6.0~9.0的范围内能够保持85%的活力。最适作用温度40℃,在50℃下贮存1 h后依然保持66%的活力。25℃保存半衰期为55 d,操作8次仍然能维持60%以上的活性,且在多种有机试剂中能够稳定的保持活性。固定化脂肪酶Km和Vmax值分别为4.86×10~(–5) mol/L和1.31×10~(–5) mol/(L·min),对底物亲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环境下镉对小球藻吸收磷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配制的污水中进行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及不同pH值下,镉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悬浮和固定状态下对污水中正磷酸盐的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存在的情况下,在实验所设的各光照强度内,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4~10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12~16μg/(h.个);而相同的镉浓度下,在不同的pH范围中,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1.9~9.4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5.7~12μg/(h.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镉总体上降低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其中使悬浮藻普遍下降40%~60%,而固定处理使藻受镉的影响较少,至多下降10%~20%,但在个别光照强度下镉反而促进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不同pH值时,无论悬浮态还是固定态,镉在大多pH下使小球藻的磷吸收速率下降20%~30%,固定处理并没有减少镉的影响,同样在个别pH下镉促进了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微藻对改善养殖水质和增强对虾抗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引入固定化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于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环境中,检测与凡纳对虾抗病力有关因子的变化和测定主要水质因子,研究固定化微藻改善养殖水质对对虾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固定化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的藻珠能改善水质,凡纳对虾的血细胞数目,血清蛋白的含量以及酚氧化酶、溶菌酶、抗菌酶的活性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固定化波吉卵囊藻对氨氮的吸收能力较强,而固定化微绿球藻对亚硝酸盐氮的吸收能力较强。试验期间固定化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的褐藻胶藻珠中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约10倍和17倍,证明它们的生理活性不会因固定化而受干扰。因此,固定化微藻可应用于虾池微藻生态调控防病。  相似文献   

14.
关于褐藻胶作为固定化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顾柯楠 《海洋科学》1987,11(4):71-72
包埋法是固定化技术中比较成功而且多为工业应用的方法。褐藻胶(Algin)的钙盐能够形成天然的凝胶,因此,褐藻酸钙(Calcium-Alginate)是包埋法固定化技术中人们普遍采用的载体之一。 褐藻胶应用于固定化技术,1973年始于美国。其后,1975年联邦德国的科学家Hackel  相似文献   

15.
含酶防污涂层材料由于良好的环境友好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蛋白酶是含酶防污涂层材料中的关键防污活性酶之一。本文基于海洋微生物产出蛋白酶对海洋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二氧化硅微球易于在防污涂层中作为填料应用的背景,选择牡蛎表面生物膜分离菌株所产蛋白酶作为防污活性酶,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材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活性表面纳米二氧化硅微球(NPSiO2),通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NPSiO2进行氨基化处理,并通过戊二醛将牡蛎源菌株产出蛋白酶共价固定于NPSiO2表面,制备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共价固定化蛋白酶(NPSiO2-P)。相对于游离酶,固定化蛋白酶对温度、pH值的适应性明显提高,储存稳定性良好。以典型污损生物贻贝和底栖硅藻为评价生物,考察了固定化蛋白酶的防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蛋白酶对硅藻、贻贝足丝的附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显著降低硅藻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强度。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培养对亚心形扁藻生理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材料,研究了2%(W/V)的褐藻胶包埋,用不同浓度的CaCl2(0.5、0.75、1.0、1.5及2.0mol/dm3)处理,在不同培养温度下(25℃、15℃)对细胞的生长、形态、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影响.发现最佳固定化培养条件为CaCl2 0.5mol/dm3,培养温度为25℃.固定北培养的细胞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15℃条件下比25℃条件下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固定化培养的亚心形扁藻细胞变大,表面凹凸不平.本文还就固定化培养各个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固定化培养的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FIA和光学原理的酶传感器检测海水甲基对硫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传感器与流动注射系统(flow injection analysis system,FIA)相结合,通过光学方法测定固定化酶受农药抑制后的残余活性,对海水中微量甲基对硫磷进行定量分析。该系统的适宜工作条件为:温度30℃;固定化酶的用量0.05 U;载液流速0.45 mL/min;进样时间20 min;底物(碘化硫代乙酰胆碱)溶液浓度0.100 mol/L,注射量100μL。在0.1~100μg/L之间,农药浓度的对数值与固定化酶活性的抑制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3)。利用该系统检测含甲基对硫磷分别为0.8μg/L和5.0μg/L的模拟海水样品,获得了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平均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以甲壳胺为基质合成的CX—1型微载体,进行Vero细胞悬浮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1mg/ml甲壳胺微载体浓度下,使用RPMI1640培养基,添加10%新生牛血清,37℃培养3h,传代Vero细胞能够快速贴附于微载体上。悬浮培养24h时,细胞浓度达到2.26×105个/ml;培养72h时,细胞浓度达到6.89×105个/ml;培养120h时,细胞浓度达到7.12×105个/ml。电镜观察表明细胞在微载体上长势良好。说明甲壳胺微载体适合Vero细胞高密度悬浮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血细胞酶细胞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 ,对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的血细胞和血清中的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部位进行标记。实验结果显示 :酚氧化酶主要以酶原形式存在于大颗粒细胞的颗粒体中 ,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以酶原形式存在于小颗粒细胞的颗粒体中。健康虾和患病虾血细胞中酶活性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在病理情况下 ,颗粒细胞能以细胞解体的方式 ,排出细胞内的颗粒 ,转化成有活性的酶 ,以此提高血淋巴中这几种酶的活性。透明细胞可以吞噬排放颗粒后的颗粒细胞 ,透明细胞中由高尔基体合成的酸性磷酸酶等溶酶体酶主要用于透明细胞的细胞内消化作用。研究认为 :3种血细胞因含有不同的免疫酶以及酶的作用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岸滩溢油生物修复过程中海浪冲刷等不利环境对石油降解菌(群)岸滩定植的影响,本文利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石油降解菌群DC10进行固定化,通过研究细菌固定化微球的机械性能、传质性能及石油降解特性等参数,确定石油降解菌群的最优固定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6%PVA,2%海藻酸钠及0.5%活性炭制备的凝胶可以通过蠕动泵方便快捷制备细菌固定化微球,其粘度小、易成型、机械强度高。海洋石油降解分析表明,与游离菌体(FB)相比,固定化菌群12d石油降解率提高了近7%;GC-MS分析显示,石油烷烃和芳烃降解效果显著。实验证明,石油降解菌群DC10经过固定化处理,其石油降解活性提高,连续降解能力增强,该研究为溢油岸滩的生物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