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平生物群     
《云南地质》2014,(2):F0002-F0002
<正>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  相似文献   

2.
罗平生物群     
《云南地质》2014,(1):F0002-F0002
<正>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  相似文献   

3.
罗平生物群     
<正>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  相似文献   

4.
罗平生物群     
<正>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壳纲为主,还有鲎类、千足虫类等。鱼类也丰富多样,至少有二十多个种,其中大部分是新属新种。伴生化石还包括海生爬行类、双壳类、腹足类、菊石、棘皮类、腕足类、牙形石、有孔虫等。罗平生物群保存  相似文献   

5.
罗平生物群     
<正>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壳纲为主,还有鲎类、千足虫类等。鱼类也丰富多样,至少有二十多个种,其中大部分是新属新种。伴生化石还包括海生爬行类、双壳类、腹足类、菊石、棘皮类、腕足类、牙形石、有孔虫等。罗平生物群保存  相似文献   

6.
罗平生物群     
<正>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壳纲为主,还有鲎类、千足虫类等。鱼类也丰富多样,至少有二十多个种,其中大部分是新属新种。伴生化石还包括海生爬行类、双壳类、腹足类、菊石、棘皮类、腕足类、牙形石、有孔虫等。罗平生物群保存  相似文献   

7.
罗平生物群     
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  相似文献   

8.
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生物群海生爬行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在距罗平县城东南15 km的罗雄镇大洼子村附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地层中发现了罗平生物群。罗平生物群目前已经发现有海生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菊石、双壳、腹足类、腕足类、植物等十多个大类的化石,完好地体现了当时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目前已知化石分异度最高的三叠纪海生化石库之一。根据含化石地层中发现的微体化石牙形石Nicoraella Kockeli带,确认罗平生物群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罗平生物群目前发现的海生爬行类种类丰富,基本涵盖了三叠纪时期主要的海生爬行类别,包括鱼龙类、鳍龙类、原龙类以及初龙类。中生代是对海生爬行类至关重要的时期。由于一直没有发现它们留下的遗迹化石,它们的运动模式还一直存在争议。云南罗平生物群海生爬行类研究中发现数百枚保存完好的幻龙类足迹——罗平双桨迹Dikoposichnus luopingensis,为研究其运动模式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另外罗平生物群中巨型捕食者张氏幻龙Nothosaurus zhangi的发现也支持了罗平双桨迹造迹者的存在。张氏幻龙拥有三叠纪世界上最大的头骨,这些处于食物链顶层的海生爬行类的繁盛说明当时生态系统已经很完善,代表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  相似文献   

9.
罗平生物群     
正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  相似文献   

10.
罗平生物群     
正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  相似文献   

11.
罗平生物群是我国著名的三叠纪海相生物群,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主要分布在云南罗平县城周围大洼子、九光村等地.在泸西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发现了海生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植物等罗平生物群化石类型,初步研究显示泸西地区罗平生物群化石构成面貌与罗平基本一致,但新发现的盾鳞化石是罗平生物群层位软骨鱼类的首次报道.在泸西白水塘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剖面中识别出了Nicoraella germanicus、Nicoraella cf.kockeli和Neogondolella? bifurcata等牙形石类型,构成面貌特征表明其归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与罗平地区地层时代相当.泸西地区罗平生物群化石的发现扩大了罗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其中新发现的盾鳞化石为研究华南中三叠世软骨鱼类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区调项目组2007年在罗平县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中发现了罗平生物群。罗平生物群是三叠纪的化石宝库,化石包含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以海生爬行类和鱼类为主。无脊椎动物以节肢动物为主,伴生有双壳类、腹足类、菊石、棘皮动物、腕足类、牙形石、有孔虫和植物类化石。牙形石研究显示罗平生物群处于Nicoraella kockeli牙形石带,时代上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罗平生物群保存在一个局限的台盆环境中。其化石的特异保存很可能与底层水缺氧和微生物席的密封作用有关。罗平生物群目前是研究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的最好的一扇窗口,也是三叠纪海生鱼类和节肢动物化石保存最好的产地之一,为研究二叠纪末大绝灭后海洋生态系统复苏以及中生代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云南罗平生物群埋藏环境初步研究:来自沉积构造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平生物群产于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中,是以海生鱼类为主,还伴生有海生爬行类、棘皮类、双壳以及植物化石。产化石层位以灰黑色薄层泥晶灰岩为主,水平纹层、波状层理、同生变形构造(滑塌构造、包卷层理)、正粒序、虫迹等沉积构造发育。对这些沉积构造进行研究来探讨罗平生物群的沉积与埋藏环境,结果表明:罗平生物群沉积环境为碳酸盐台地内部具远端变陡坡折的浅海深水盆地,水体相对较深,处于间隙性缺氧状态,有效地阻止了生物化石的腐烂分解;远端变陡缓坡部分发育的同沉积变形构造指示了环境的突发性变化,引发了生物的大量死亡并被迅速埋藏。  相似文献   

14.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生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云南罗平地区新发现的罗平生物群的产出层位、生物面貌、保存特征、古地理位置及其研究意义。该生物群产于关岭组二段薄层泥晶灰岩中,地层对比和化石鉴定表明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以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双壳类、腹足类以及植物化石;化石保存完好,分布广泛,埋藏方式独特。罗平生物群无论在丰度、分异度及化石保存上都极为罕见和独特,对研究埋藏学、古生态学、古地理以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尤其是海生爬行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平生物群     
《云南地质》2014,(4):F0002-F0002
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  相似文献   

16.
罗平生物群是继二叠纪末全球生物大灭绝后海洋生态系统全面复苏的典型代表.为了更全面地认识罗平生物群产出的沉积环境,通过露头观察、微相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罗平县宜石打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泻湖)、潮坪、台盆、台内滩5种沉积相类型.台内滩的颗粒类型以似球粒、包粒为主,其次为少量鲕粒、生物碎屑,颗粒之间主要为亮晶胶结,局部含少量灰泥,滩体规模较小,指示中等水能量环境,且由下向上具多期发育特征.综合研究表明,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早期发生了全球性的海平面上升,导致沉积环境水深迅速增加.研究区沉积相从潮坪相迅速转变为台内盆地相,其相对低能缺氧的环境有利于罗平生物群化石的保存.   相似文献   

17.
提要: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以丰富的稀有罗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和重要地层剖面为主,辅以典型壮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及泉水、瀑布和湖泊等多姿多彩的水体景观。本文分析了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美学、旅游开发3方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云南罗平上石坎剖面是产出罗平生物群的代表性剖面。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模式,从产化石层位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灰泥灰岩、生屑粒泥灰岩、粪球粒-生屑泥灰岩、纹层状泥晶灰岩、生屑泥粒灰岩和砾屑灰岩。通过在化石采掘现场对化石富集层位的统计,将产化石层位细分为生物群上层段UFH(Upper Fossil Horizon)和生物群下层段LFH(Lower Fossil Horizon),并进一步探讨了每个层段中沉积微相与化石富集规律的关系,发现化石富集程度高的层段主要发育灰泥灰岩、生屑粒泥灰岩、粪球粒-生屑泥灰岩、纹层状泥晶灰岩等4种沉积微相。这种沉积微相组合主要发育在深水、低能的台内盆地环境中,环境水体的滞留、缺氧给生物埋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