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仁里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仁里铌钽矿床位于燕山期幕阜山复式岩体西南缘,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伟晶岩脉产在花岗岩内部裂隙或灌入冷家溪群片岩中。矿区伟晶岩可分为微斜长石型、微斜长石钠长石型、钠长石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四个类型分带,且脉体呈NE-SW向分布。相对于北东部的伟晶岩,南西部的伟晶岩具有较高的分异度,铌钽矿化程度高,仁里矿区为幕阜山地区铌钽矿化浓集中心,是幕阜山地区铌钽等稀有金属主要产地。较大规模伟晶岩脉具有较完善的分带,铌钽矿化主要产在伟晶岩内部的中-粗粒白云母钠长石带和锂云母石英带。各伟晶岩脉总体上具有地表品位低,深部品位升高的特点,在标高411 m时,品位达到最高值(Ta_2O_5品位0.438%),说明仁里矿区深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文在总结仁里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周边及深部的找矿方向,建立了复式岩体"体中体"成矿模型。区域找矿需要重视浅部低品位伟晶岩脉的深部评价,按照"北找钽铌、南找锂"的原则开展外围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
张振峰 《福建地质》2013,(4):289-295
叶坑铌钽矿区位于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田中部,区内已发现大量含铌钽矿伟晶岩脉(群).通过分析花岗伟晶岩脉(群)产出的地质背景,对伟晶岩脉的一般地质特征、分类特征、分带特征与含矿性的关系开展研究,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区内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找矿前景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何文兴 《福建地质》2010,29(4):296-301
建瓯周地美铌钽矿和南平西坑大型铌钽矿同处于政和—南平硫、多金属、铌钽成矿带上。区内伟晶岩可分为强交代型伟晶岩和弱交代型伟晶岩二大类,前者一般为铌钽矿体,后者一般为铌钽矿化体,花岗伟晶岩具有全岩矿化的特点。花岗伟晶岩脉成群成带平行分布,多数沿北北东向、北东向断裂、褶皱轴部贯入,与围岩呈微斜交。铌钽矿具有地层、构造、侵入岩多重控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甲基卡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以锂为主,伴生有铍、铌钽矿。伟晶岩脉主要产于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的周围,受花岗岩体的控制。矿脉按主要矿物含量及共生组合关系分为五种类型,各类型的伟晶岩脉沿二云母花岗岩体呈水平分带。研究伟晶岩脉的产出特征对今后的类似的稀有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具一定的找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伟晶岩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岩浆岩,常发育有丰富的稀有金属矿物,江西石城地区内已发现大量含矿伟晶岩脉。通过收集前人的工作成果并结合实际工作的认识,初步了解本区含矿伟晶岩脉的成矿地质背景、总结了含矿伟晶岩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含矿伟晶岩与蚀变的关系。最后,提出含矿伟晶岩的找矿标志,为该地区铌钽等稀有金属找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湖南平江县仁里铌钽多金属矿床是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11大队新发现的高品位超大型伟晶岩型稀有多金属矿床,经过多年的地质勘查,在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西南缘的仁里矿区查明伟晶岩脉140条,发现铌钽矿脉14条。对主要矿脉进行了地表槽探和深部钻探验证,具有北铌钽南锂的特征,铌钽矿体具规模大、矿体形态简单、连续性好,矿化较均匀,品位富、埋藏浅,矿石质量优及资源潜力大等特点。矿区估算(333+334)Ta2O5资源量10791 t,Nb2O5:14057 t,平均品位Ta2O5:0.036%,Nb2O5:0.047%,达到超大型规模。仁里超大型铌钽多金属矿床的发现,突破以往对大岩基难以形成和找到超大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既往认识,提出幕阜山矿集区定位于构造岩浆隆起带,仁里矿床大型层状构造与燕山期岩浆岩联合控矿、含铌钽矿伟晶岩脉形成于区域后造山构造环境的伸展构造体制的新认识,分析了区域上的找矿方向,丰富和发展了稀有金属成矿理论,为华南地区稀有金属矿产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使幕阜山地区有望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重要铌钽等稀有金属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7.
苏州善安浜超大型钽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善安浜地区钽矿找矿的突破,是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近几年开展国土资源大调查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该矿床为碱性长石花岗岩型钽矿床.矿体赋存在隐伏花岗岩体隆起部位的顶部,自上而下分为三个矿体,呈上钽下铌关系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钠长石花岗岩型,次为少量花岗伟晶岩型.矿石主要有益组分为钽、铌,伴生有益组分为锂、铷、铯、锆、铪.钽、铌主要赋存在铌铁矿-钽铁矿中,铌铁矿-钽铁矿主要嵌布在长石、石英等矿物颗粒间,矿石可选性好.估算的资源量:钽达超大型矿床规模,铌达中型矿床规模.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对苏州西部稀有金属矿地质找矿有重要指导意义,亦为平原区隐伏矿床的找矿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8.
铌钽铁矿族矿物(CGM)是重要铌、钽矿石矿物,记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扎乌龙位于四川省西部石渠县,为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文章以扎乌龙14号伟晶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铌钽铁矿族矿物研究工作.14号伟晶岩脉分带良好,从边部到中心可划分为云母石英电气石带(Ⅰ带)、斜长石带(Ⅱ带)、钠长石锂辉石带(Ⅲ带)和石英锂辉石带(Ⅳ带),均发育有铌钽铁矿族矿物.根据矿物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推断14号伟晶岩脉存在2个阶段铌钽矿化:早阶段在各带内均形成铌铁矿-铌锰矿(CGM-1),内部呈现均一结构或振荡环带,指示以铌结晶为主的岩浆阶段;晚阶段在Ⅲ带和Ⅳ带内形成钽铁矿和少量富钽的铌铁矿-铌锰矿(CGM-2),围绕早阶段铌铁矿-铌锰矿再生长或穿切、交代早阶段铌钽矿物,指示以钽结晶为主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铌钽铁矿族矿物呈现出2种演化趋势,分别为早阶段铌铁矿-铌锰矿的Mn/(Mn+Fe)比值随着Ta/(Ta+Nb)比值升高而增加,晚阶段富钽矿物Mn/(Mn+Fe)比值随着Ta/(Ta+Nb)比值升高而不变,指示扎乌龙14号伟晶岩脉总体为中等程度分异,早期岩浆阶段各带内连续、晚期岩浆-热液阶段发生跳跃的不连续演化过程,并指示早阶段演化受岩浆结晶分异的控制、晚阶段演化主要受结晶分异、富Li流体环境和其他含Fe-Mn矿物共同控制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湖南仁里超大型钽铌矿床钽铌铍矿资源丰富,Ta2O5资源量达到了超大型规模,BeO资源量达到了大型规模。为进一步研究湖南仁里超大型钽铌矿床稀有金属的赋存特征、成矿规律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前景,开展了地球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包裹体、同位素测年及可选性试验等研究工作,通过系统梳理仁里超大型钽铌矿床的工作进展,进一步探讨了该矿床的下一步找矿思路。仁里钽铌矿床共(伴)生矿种多,稀有金属综合回收率及矿产资源采选综合利用率高,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可作为绿色、环保、无尾矿范例进行高效勘查与开发。仁里矿区钽铌铍矿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加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有望取得钽铌铍锂等稀有金属找矿新进展。下一步应对矿区2、3、5、6号主矿脉深部矿体进行控制,力争取得钽铌铍矿找矿突破,同时加强对矿区西部或西南部隐伏锂辉石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的研究工作,力争取得锂辉石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型锂矿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0.
钽矿是我国的紧缺资源,近年来对别也萨麻斯地区钽矿取得了找矿新进展,包括新矿点的发现以及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资源的找矿突破。区内伟晶岩脉广泛发育,为探究含矿脉体的成矿时代、查明区内典型铌钽矿物的矿物学特征,本文以L18号伟晶岩脉中的钽锰矿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地质年代等进行了分析。应用电子探针测试钽锰矿的化学组成,热电离质谱法(TIMS)测定其U-Pb年龄,确定含矿脉体的形成年代。结果表明,研究区钽锰矿中Ta_2O_5含量为51.58%~74.80%,均值68.49%,Nb_2O_5含量为6.15%~27.63%;部分主量元素分布不均,未表现出规律的分带性,但矿物颗粒中心部位的CaO含量较边部低,横剖面上SiO_2含量相对稳定,TiO_2与WO_3显示不规律波动。这种特征表明钽锰矿并非单纯由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而是可能受到了后期交代作用的影响。钽锰矿的U-Pb年龄为160Ma,说明钽锰矿化发生于晚侏罗世早期,与围岩海西期二云母花岗岩相差甚远,后者并非L18号脉体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1.
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308号伟晶岩脉为其中出露面积最大的伟晶岩脉,由于勘查及研究程度较低,其形成时代及成矿机制尚不明确.通过LA-MC-ICP-MS锡石U-Pb测年,首次获得产于308号伟晶岩脉中间带含锂辉石伟晶岩的年龄为210.9±4.6 Ma,表明其形成于印支晚期,为印支旋回强烈造山运动之后相对稳定阶段的产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308号伟晶岩脉中边缘带无矿细晶岩与矿床内二云母花岗岩具有相似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二者具有同源性,并认为其成矿机制为:花岗质岩浆在中浅成、偏还原的环境上升侵位,由细晶岩至伟晶岩演化过程中,相对分异程度升高,熔体相和富挥发分的流体相之间发生强烈碱交代作用,并在一定的结构分带中发生大规模稀有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锂矿勘查与研究已成为当今矿产勘查和地学研究的热点。项目组2017年以来通过多次野外勘查、系统取样与室内化验分析,确认在新疆和田县白龙山锂多金属矿床东部的雪凤岭一带发现了雪凤岭、雪盆和双牙3处花岗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雪凤岭锂矿床由3个含矿伟晶岩脉群共计47条锂多金属矿体组成,矿体长32~360 m,厚0.9~8 m,走向110°~120°,倾角49°~78°。对雪凤岭矿区伟晶岩脉群研究,发现含矿伟晶岩脉群‒含白云母伟晶岩脉群‒块体石英长石伟晶岩脉群‒含黑色电气石伟晶岩脉群‒块体石英长石伟晶岩脉群‒含白云母伟晶岩脉群‒含矿伟晶岩脉群具对称分带特征,进而在距雪凤岭1550 m南部的双牙山和雪盆沟发现较好的锂矿体,其中双牙锂矿床主矿体长850 m,厚12 m,出露最宽处近100 m;雪盆锂矿床3条锂矿体,长800~1200 m,厚4~8 m,向西合成一个矿体,厚12~20 m。各矿体Li2O品位0.6%~4.02%。伴生BeO品位0.04%~0.15%,Rb2O品位0.10%~0.23%,Nb2O5品位0.007%~0.047%,Ta2O5品位0.003%~0.046%。预测雪凤岭、雪盆、双牙3个矿床334资源量共计Li2O为7.1886×105 t,BeO为2.648×103 t,Rb2O为1.433×103 t,Nb2O5为3.387×103 t,Ta2O5为1.727×103 t,雪凤岭一带有望成为一个超大型锂多金属稀有金属矿产基地。  相似文献   

13.
The Nanping pegmatite deposit is a large Ta-Nb-Sn deposit in the northeastern Cathaysia Block, SE China. Columbite-group minerals from zone I in the Nanping No. 31 pegmatite vein belong to columbite-(Fe). The compositions and texture features of zircon grains from the same zone identify their magmatic origin. Columbite-(Fe) U-Pb age coincides well with the U-Pb age of zircon, and these age data constrain the absolute formation timing of this pegmatite vein to approximately 387 Ma. Zircon εHf(t) values from the Nanping No. 31 pegmatite range from −13.81 to −11.60 with the TDM2 model ages ranging from 2107 to 2246 Ma, implying that the Nanping pegmatite-forming melts are derived from Paleoproterozo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The differences in emplacement age and Hf isotopic features preclude the surrounding granites from being the parental granite of the pegmatite vein.  相似文献   

14.
丹凤地区北部加里东期岩浆岩的形成经历了挤压-过渡-拉伸3个阶段,分别形成了花岗岩体、花岗岩株和花岗伟晶岩脉,三者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差异性明显。岩浆运动方向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斜向抬升,岩浆运移与结晶分异、成岩及成矿过程大致同步,铀矿化最终富集于拉伸阶段形成的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中,较好解释了目前落实的矿床、矿点和矿化点主要分布于花岗岩体南部花岗岩株接触带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中的现象,为今后该区铀矿找矿选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志富  冯明月 《铀矿地质》1994,10(6):334-342
光石沟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小型重选试验为工业利用花岗伟晶岩铀矿床的矿石,特别是低品位矿石方面开拓了新的途径。试验证明重选法在回收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矿石的铀以及回收副产品和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均优于湿法冶炼,并有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萑香洼大型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台隆五丈山花岗岩基西南部中元古界能耳群火山岩中。矿区主要发育金矿化,少量的钼矿化。其中金矿体主要产于NW向和近EW(NWW)向断裂带中,矿化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少量石英脉型,蚀变自矿体中心向外具分带现象,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黄铁钾硅化带、青磐岩化带。钼矿化主要产于靠近五丈山岩体的辉钼矿化花岗伟晶岩脉中,并被F8断裂错动破坏,和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穿切。辉钼矿化整体较弱,多呈粗粒,浸染状、团块状或辉钼矿-石英细脉产出。为了探讨金、钼矿化之间的关系,确定二者是否是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作者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辉钼矿和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钾长石分别开展Re-Os同位素和Ar-A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辉钼矿的Re-Os年龄为155.0±2.2 Ma,钾长石Ar-Ar坪年龄为133.2±1.3 Ma,分别与区内晚侏罗世五丈山花岗岩体、早白垩世花山花岗岩体形成时代相近,分属于不同期次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事件。结合区域构造,矿区钼矿化和金矿化分别对应于晚中生代伊佐奈歧板块俯冲弧后陆缘环境和之后的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成矿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7.
阿尔泰造山带岩石和矿石的氩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阿尔泰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岩石、矿石样品氩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认为阿尔泰造山带的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 ,造山过程中的地幔脱气现象是存在的。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幔。可可托海 3 脉伟晶岩型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及基性超基性岩的母岩浆主要也来自于地幔。而大喀拉苏花岗岩结晶分异型伟晶岩矿床与库威变质型伟晶岩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于地壳 ,将军山天河石花岗岩与富蕴县城附近的含铜石英脉也主要是地壳物质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王乔林 《地质与勘探》2021,57(1):110-121
白头山铷矿床是甘肃北山地区新近发现的典型花岗伟晶岩脉型铷稀有金属矿床,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研究。初步确定花岗伟晶岩脉型铷稀有金属矿床的岩石和土壤中的通用指示元素组合为Rb、Be、Bi、Tl、Li、K 2O;北山地区勘查铷稀有金属矿床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最佳采样粒级为-4~20目,最佳采样层位为残积层。试点测量结果表明,研究确定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可以完整地圈定已知的铷矿化范围,迅速缩小找矿靶区,为后续异常查证等工作布署提供准确的地球化学依据,为北山地区找寻铷稀有金属矿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技术。同时试点测量在已知矿区外围发现了新的具有找铷矿前景的靶区,有望获得新的找矿进展,为同类地区寻找铷稀有金属矿产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9.
张杰 《地质与勘探》2021,57(3):497-506
为进一步研究东秦岭地区稀有金属矿产特征,指导河南省卢氏县蔡家锂矿的勘查工作,本文通过对蔡家锂矿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及薄片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花岗伟晶岩成矿作用规律,对蔡家锂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花岗伟晶岩型;矿石类型为微斜长石-钠长石型、锂辉石-钠长石型、锂云母-钠长石型;矿石矿物以锂辉石、锂云母为主,其次为磷锂铝石、铌锰矿、钽锰矿、铌钽铁矿、绿柱石等。在此基础上,对该区花岗伟晶岩矿脉的母岩和花岗伟晶岩密集区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表明研究区花岗伟晶岩母岩为桃坪花岗岩体,具有高级分异特征,主要赋存在背斜带次级构造内。  相似文献   

20.
赵如意  王登红 《矿床地质》2023,42(6):1305-1309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产出于后碰撞到非造山构造背景,同期多阶段复式岩体中,侧向侵位的晚阶段高分异花岗岩是有利的成矿母岩。南岭成矿带发育稀有金属矿化的花岗岩很多,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却较罕见。贵东岩体具备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的成矿条件,“界山”有利于矿体保存。笔者通过野外查证,在贵东岩体赣粤界山附近的龟尾山和牛牯石地段均发现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该花岗伟晶岩脉铍矿化强烈,脉体规模和矿物分带性特征表明其找矿潜力大,综合利用价值高。此发现不仅补充了南岭成矿带的稀有金属成矿类型,还表明二(白)云母花岗岩的小岩体周边也有可能发现花岗伟晶岩型铍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