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黔西南含砷热液金矿床Au,As矿化分离现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西南含砷热液金矿床中,砷异常与金矿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研究结果表明,导致金、砷空间分带的原因由Au、As矿化分离引起,并受控于Au、As各自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热液体系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胶东金矿床的矿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胶东半岛存在不同地质环境和不同地质特征的两类金矿床---中深成热液金矿和浅成热液金矿。本文利用5个中深成热液金矿和5个浅成金矿的328件矿石地球化学样品,查明前者以相对富含Bi和Au/Ag比值高为特征,后者以富含Ag、Cu、Pb、Zn、As、Sb和Au/Ag比值低为特征,建立了判别两类不同成因金矿床的不同成因金矿床的函数式。模式与矿床地质的研究结论一致,深化了对区内金矿床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紫木凼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砷成矿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紫木凼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两个钻孔不同深度金、砷及伴生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床深部金与砷密切共生,表现为正相关;而在矿床浅部金与砷关系并不密切,二者不相关或呈负相关,金矿床成矿热液中金可能主要以Au(HS)2及AuS等形式迁移,砷则主要以H3AsO3形式迁移。随着成矿热液系统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成矿前阶段、热液主成矿阶段至晚成矿阶段,金、砷络合物在热液中的沉淀经历了共生、初始分离至分  相似文献   

4.
新疆伊宁县伊尔曼德热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伊尔曼德金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二岩性段硅化热液喷发角砾岩及其下伏上泥盆统吐呼拉苏组毒砂黄铁矿化凝灰质碎屑岩中,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喷发沉积期和热液交代蚀变成矿期。由热液喷发作用形成的热液喷发角砾岩等热水沉积物,使金发生初步富集,循环的地下水热液与热液喷发角砾岩发生强烈的交代硅化蚀变作用,使金进一步富集而形成矿热泉型金矿床。含矿岩石富含Au、Ag、As、Sb、Hg、Bi,贫Cu、Pb、Zn  相似文献   

5.
延边地区火山岩型金矿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延边地区北部大面积出露中生界(Js)火山岩系,为正常的钙碱性系列,同玄武岩-安山岩-石英安山岩组成,以富含Au,Ag,Sb,As,Bi为特征,其中的金矿床可分为两类即蚀地型高温热液矿床和浅成中低温线热液成矿,同位素资料表明,其成矿热液主要来自火山岩浆。  相似文献   

6.
胶东邓格庄金矿床矿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汉龙 《贵金属地质》1995,4(4):247-254
本文研究了胶东邓格在金矿床金银系列矿物、黄铁矿、石英和方解石的化学成分,金银系列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金银太,含Pt等微量元素,与金矿化学关系密切的黄铁矿以Fe亏损占优势,富Au,Te,As和Ag为特点;石英具高的Al,K,Cu,Pb和Zn,低的Li含量;黄铁矿、石英和方解石和稀土元素组成指示成矿热液可能有二种来源,方解三笺稀土元素组成指示成矿热液为岩浆或深部来源。  相似文献   

7.
八卦庙金矿床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八卦庙金矿床是秦岭地区新近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本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这个金矿床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通过与其它金矿床微量元素组合的对比分析,认为八卦庙金矿床是一种类似于中高温热液碳酸盐型金矿床,与卞林型金矿有一定的差异性。基于元素等位线研究,认为大多数微量元素在热液蚀变过程中呈惰性行为,Au和As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性,确认了在金的成矿中围岩不仅提供容矿空间,而且还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砷共生分异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中金可能主要以Au(HS)-2及AuS-等迁移形式,砷则主要以H3AsO03形式迁移。随着成矿热液系统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成矿前阶段、热液主成矿阶段至晚成矿阶段,金、砷络合物在热液中的沉淀经历了共生、初始分离至分离的富集演化阶段。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是导致金、砷共生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的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卡林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Au-As-(Sb)型、Au-Hg-(Tl或U)型和Au-Sb-黄铁矿型金矿床。Au-As-(Sb)型金矿床可以成为超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欧巴拉格铜金矿床成矿地质、物化探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欧巴拉格铜金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物探激电中梯和化探原生晕剖面的试验研究,认为物探ηs异常的基本形态和分布规律与矿区主要断裂带展布规律一致,在3.5%以上的异常范围内有铜金隐伏矿体的存在;化探Cu、Au、Ag、Bi元素组合异常为隐伏铜金矿体晕显示。表明铜金矿床的形成受构造控制的次火山岩热液作用,从而建立了欧巴拉格铜金矿床成矿地质、物化探模型。  相似文献   

11.
小于赞金矿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矿体受火山-次火山岩体与NW向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呈脉状产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为Au-Ag-Hg-As-Bi组合。该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小于赞金矿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矿体受火山-次火山岩体与NW向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呈脉状产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为Au-Ag-Hg-As-Bi组合。该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成果建立在对产于晚太古代录岩带中的55个中温热液金矿床的137个大样的约70种元素的分析基础上,尺管这些矿床在成矿省和单外矿床的元素共生组合和富集上有明显差别,但总体来看,Au,Te,S,As,W,Bi,Ag和Se依然是金矿勘探中最重要的元素,Te,As,Bi和Se的富集一般大于玄武岩平均丰度的1000-100倍,W、S和Ag的富集系数则为100-10。Sb,B,Mo,Cu,U,Hg,Pb,  相似文献   

14.
四川金鸡台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春  何刚 《矿产与地质》1994,8(2):102-107
金鸡台金矿床产于碳酸盐岩中,受层间构造破碎蚀变带一格控制。金矿床矿物特征元素组合为Au-As-Cu-Sb-Bi-Ni-Ag,蚀变类型有硅化和绢云母化;通过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矿质主要来自地层,经由地层卤水和大气降水构成的混合水循环富集,沿断裂充填、交代,形成工业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八卦庙大型金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于学元  郭健 《地球化学》1996,25(2):140-149
八卦庙大型金矿床是秦岭造山带中的一种与碳酸盐岩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本系统总结了该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矿石、围岩、含金石英脉、酸性岩脉、铁的硫化物中的稀土元素组成、关系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了这个金矿床的形成与围岩、酸性岩脉、地壳深部金的矿源层有关。在此基础上应用简化了的Gresens方程-Grant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过程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并分析了样品中出现Ce和Eu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穆龙套金矿床Au、W、As等地生晕特点及与矿化的关系,并通过对其东南侧所作的地球化学研究,对伴生元素进行了垂向和横向的分带。根据原生晕的组成及展布特点确定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7.
《地质与资源》1994,3(4):320
美国达科他南部利德-莱德伍德多姆地区北布莱克山第三纪浅成低温-深成中温热液金矿床的成因北布莱克山浅成低温热液─深成中温热液Au─Ag矿床,其形成与东西带第三纪(38─62Ma)碱性火成岩侵人体有关。Au─Ag矿床可划分为四种类型:1)片岩容矿;2)火...  相似文献   

18.
鹿儿坝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儿坝金矿床产于西秦岭中三叠统浊积岩建造的浅变质岩中的NWW向断裂破碎带及两侧硅化蚀变带内。矿石的金矿物由自然金和银金矿组成,以粒间金为主,次为裂隙金和包裹金,矿石分为破碎角砾岩型和碎裂岩型。金矿与围岩硅化、黄铁矿化蚀变关系密切,具有消长关系。微量元素显示Au-As-Sb-Hg-Bi低温矿物元素组合。表明鹿儿坝金矿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同时指出了沉积相、构造破碎带、硅化黄铁矿化蚀变等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甘肃文康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甘肃文县-康县地区的内生金矿床可分为两类,即兼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参与成矿的混合热液型和韧性剪切带型。其典型代表分别为新关金矿和尚家沟金矿。通过对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综合研究及典型矿例的分析,认为本区成矿条件良好,尤其是具有形成大型剪切带型金矿的广阔前景,找矿中应特别注意碳硅泥岩中韧性剪切带发育并伴有破碎蚀变及低温组合Au-As-Sb-Hg-Ag的浓集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20.
平江万古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平江万古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容矿地层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坪原组,矿床继承了容矿地层富As、Sb、W等微量元素的特点,成矿流体为与区域浅变质作用有关的HCO_3--Cl--Na ̄+-Ca ̄(2+)型建造水热液,成矿过程中Au主要以AuAsS_2、AuAsS_3 ̄(2-)络合物形式迁移,矿床形成于中一低温,弱碱性、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