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铁帽型金矿中黄铁矿与褐铁矿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散分析-浮选-选择溶解相结合的方法,分离了铁帽型金矿中两种主要载金矿物-褐矿和黄铁矿,然后根据已分离矿物的矿物量及含金量计算出金在各矿物中的配分,解决了物相分析测定金在氧化铁矿物与硫化铁矿物中配分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安徽铜陵某铁帽型金-铁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劲宏 《矿产与地质》2006,20(3):283-286
对某铁帽型金-铁矿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矿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通过溶解度和物相分析,区分矿物金和分散金,测定了金矿物的成分、粒度和嵌布关系,进行了金的平衡配分,指出了金的回收方向。  相似文献   

3.
庞家河微细浸染型金矿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庞家河金矿矿石中的主要在金矿物和载金矿物,金然矿石中的配分微型赋存状态矿石中金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铁矿,毒砂和粘土质矿物(含绢云母和少量粉砂质)金主要为次显微金,粒度在0.025~0.1μm之间,呈小圆球状及链状的独立金矿物(自然金)充填在黄铁矿,毒砂的微裂隙度或沉淀在晶面上或吸附在晶体边缘。在氧化或半氧化矿石中,可见到一部分可见金或显微金。  相似文献   

4.
白云鄂博矿区交代及成矿作用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荣红 《地球科学》1995,20(2):231-236
通过对白云鄂博矿区碱性角闪石和金云母的成因矿物学研究,证实本区确实有岩浆碳酸岩的活动,活动中心在矿区东部,矿区碱交代作用来源于岩浆碳酸岩的后期热液活动,与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中的主斯铁矿化无趋势关系,但与稀土矿化关系密切,作为铁矿化的太物学标志是:标型矿物镁钠闪石和镁钠铁闪石;金云母的特殊反多色性及其低Ti,高X^tetsi的成分特征以及特殊的标型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5.
矿物吸附金的实验研究及其在红土型金矿形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Au(Ⅲ)-氯化物和Au(Ⅰ)-硫代硫酸盐被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针铁矿、褐铁矿及黄铁矿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矿物对AuCl4^-的吸附作用显著大于Au(S2O3)2^3-,粘土矿物对金的吸附能力,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含铁矿物中,黄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矿物对金的吸附作用与矿物结构和金的存在形式有关,即受矿物表面基、金组分的稳定性和位阻的影响;天然雨水中所含微量H2O2是Au、黄铁矿等不同矿物氧化-还原的催化剂,可加速地表岩(矿)石的风化氧化过程和Au的溶解与迁移。雨水对红土中的Au具有一定的淋滤浸取能力。红土型金矿形成于富Cl^-、SO4^2-的酸性、氧化的水化学环境,含金黄铁矿等硫化物的氧化不仅直接导致了Au的溶解和酸的释放,而且其反应产物Fe^3 、S2O3^2-等为Au的氧化、溶解和迁移提供了氧化剂和络合剂,并促进Au的溶解和迁移;Au主要以硫代硫酸络合物、氯化络合物及其水合物的形式进行迁移;硫代硫酸根的氧化和风化壳下部的还原作用是导致金络合物失稳、Au被其他矿物吸附和沉淀富集的主要因素。矿物对金的吸附在红土型金矿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拉尔玛矿床中自然金及共生矿物一般特点的基础上,对自然金的矿物学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提出了决定自然金形成及在矿石、矿物中配分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7.
喜马拉雅造山带内广泛分布着淡色花岗岩,近期研究表明多个岩体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喜马拉雅东部拉隆岩体中花岗质伟晶岩发育有铌钽成矿作用,主要赋存在铌铁矿族矿物中。本次研究考察了该岩体的伟晶岩,观察了这些铌铁矿族矿物的产状,并对它们的主量、微量元素成分进行了分析。根据岩相学特征的差异,拉隆伟晶岩被分为边部带、过渡带和核部带。铌铁矿族矿物大多出现在过渡带中,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根据产状和Ta#[Ta/(Ta+Nb)]可将铌铁矿族矿物分为两类,第一类矿物成分均一,自形程度好,晶体内部缺少内部结构。第二类矿物自形程度差,分布于第一类矿物的边部、填充于第一类矿物的裂隙或交代其核部,并发育有一系列的亚显微结构(包括韵律环带结构、交代结构、溶蚀孔洞结构和裂隙填充结构)。第一类铌铁矿族矿物是Ta#较低(0.08~0.34)的铌铁矿,而第二类为Ta#相对较高(0.45~0.60)的铌铁矿和钽铁矿。这两类铌铁矿族矿物的稀土配分模式相近,Eu呈强烈的负异常,δEu的范围为0.001~0.020。配分曲线总体呈海鸥型,四分组效应不明显;LREE/HREE值范围为0.016~0.044,反映出重稀土元素富集...  相似文献   

8.
王兵  谭靖  孟昌中  邓强  陈靖  杨林 《贵州地质》2012,29(3):229-234,240
以电子探针(EPMA)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常规化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透反射显微镜研究,对黔西北某地低品位铁矿中铁—钛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铁主要以褐铁矿形式存在,少量以赤铁矿产出。载铁矿物与粘土矿物常常混杂出现,分布不均,团块大小差异也大,矿物间的嵌布关系复杂;钛在矿石中一是以微细粒的独立矿物金红石、锐钛矿、钛铁矿与脉石矿物相互混杂分布,另一种则是蚀变残留于褐铁矿中类质同象的钛。根据铁、钛赋存特征研究结果,对该矿石提出了"分散—絮凝—磁选"分离预富集铁—钛矿物、"直接还原法"实现铁钛分离的工艺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西南部两个金矿床的矿物成分,进行了考察,这两个金矿床含有全部是显微或次显微颗粒的金或包裹体金。它们含有难以提炼的或低品位矿石,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相似。对采自两个矿床的矿石样品的矿物成分研究(如质子探针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矿石显微镜研究)表明,最主要的含金矿物,在东北寨矿床是黄铁矿,在金牙矿床是毒砂和黄铁矿。两矿床中的金均与As、S和Fe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太白金矿含金角砾岩带赋存于秦岭泥盆纪浅变质细碎屑岩系中,地质特征独特。金矿佛主要产于含铁白云石-黄铁矿等胶结物中,这些载金矿物中普遍有大量流体包裹体产出。应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技术发现了石英和含铁白云石中的黄铁矿、毒砂和铁白云石等离子矿物,结合流体包裹体成分LRM分析资料,对成矿流体特征有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东省平度市大庄子金矿区黄铁矿、方铅矿三个蚀变阶段特征研究,发现金矿化主要发生在第二阶段,强烈的石英-黄铁矿-碳酸盐化与金矿化的关系最为密切。金多数以包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中,并且在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物共同产出时更有利于金的富集。研究认为石英和黄铁矿组合以及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的组合可作为金的富集指示性矿物组合,伴生矿物之中方铅矿含金性最好。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和磁黄铁矿呈细脉状、网脉状、斑杂状产于含金石英脉和团块状黄铁矿的裂隙中,研究发现细脉状较团块状黄铁矿含金性要好。  相似文献   

12.
刘玖芬 《地质与勘探》2011,47(5):823-827
本文论述了黄铁矿中晶格金、自然金、石英包体金的分离技术及测试方法,它可用于研究金矿载金矿物黄铁矿中不同赋存状态金与成矿的关系。运用本方法对胶莱盆地典型金矿中主成矿阶段黄铁矿三种赋存状态的金进行了测试,发现以自然金为主,且自然金含量比例差别不大,说明盆地中的金矿可能具有相同成矿流体和环境。通过对含矿与不含矿黄铁矿中离子晶格金含量研究,进行了靶区预测验证。研究发现黄铁矿中存在石英包体金,且部分金矿中石英包体金含量较高,普通测试方法可能丢失该类金,造成样品分析结果偏低,进而出现丢矿或资源量估算不准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湘西金矿黄铁矿的谱学研究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含金性不同之黄铁矿进行了电子顺磁共振谱(EPR谱)及远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含金性不同的黄铁矿,它们的谱学特征也各异。黄铁矿的含金量与其EPR谱的峰数及强度有关,与其远红外吸收光谱的光密度值(D)成密切的负相关关系,据此可评价黄铁矿的含金性,以指导金矿床的找寻。  相似文献   

14.
黄铁矿热电性与矿石含金量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本单位研制的矿物热电图谱仪,对辽宁某地金矿中黄铁矿样品进行统计性测试研究,初步探讨了黄铁矿热电性与矿石含金量的关系,得出空穴型导电黄铁矿的热电系数越高,矿石中含金量也越高的规律。同时,也对不同深度的黄铁矿进行了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杨忠琴  余大龙  郑杰  吴文明  吴俊 《贵州地质》2010,27(4):263-265,301
从江翁浪金矿受构造蚀变带控制。通过对蚀变岩石及其中黄铁矿单矿物进行含金性测试发现金矿化与黄铁矿关系密切。本文利用矿相学、化学分析和电子探针技术等地质地球化学手段对该矿床黄铁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中含金性较好的黄铁矿一般颗粒细小;早世代黄铁矿的含金性比晚世代好;金形成于贫S、低S逸度介质环境;晶胞中S过剩的黄铁矿含金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硫化物氧化过程中金的富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条例上将海绵金用王水溶解形成金氯酸溶液,再用纯净的不含金黄铁矿吸附溶液中的金,粉干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将其分解,发现溶液中出现粒状、片状及壳皮状金。对溶液中金和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黄铁矿的分解溶液中铁含量增加,金含量也随之增加,但当溶注保出现小金粒或金片后,溶液中的金含量急剧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子探针研究甘肃陇南赵家庄金矿载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相结合的手段是研究载金矿物的主要方法。本文采用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赵家庄金矿中载金矿物含量、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矿物的空间关系开展研究,并对载金矿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寻具有找矿意义的载金矿物和总结标志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金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少量为黄铜矿、闪锌矿,这些载金矿物中Au含量依次为:细晶黄铁矿粗晶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黄铜矿。不同时期的黄铁矿(粗晶黄铁矿、细晶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中Au的分布均匀,但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细晶黄铁矿和草莓状黄铁矿中的Au含量较高(平均含量0. 14%~0. 18%),这种现象表明此类矿物为构造热液期形成,金易富集。Au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可见金"包裹于脉石矿物中,或以裂隙金的形式嵌布在矿物晶隙及裂隙中;另一种是"不可见金"以纳米级颗粒金的形式存在于载金矿物中,也是Au的主要存在形式。本研究为后期矿床的成因、成矿过程和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佐证,同时易于根据含金矿物的特征选择合适的选冶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ore mineralogy of the largest quartz vein, Osinovaya, at the Kedrovskoe gold deposit has been studied. Three stages of mineral formation, namely, marcasite–pyrrhotite–pyrite, gold–polysulfide, and hypergenic stages are identified. Native gold is attributed to the gold–polysulfide stage and is represented by two generations. The earlier high fineness generation (600–870, 780–820 prevails) cements the fragments of pyrite grains or forms inclusions in pyrite, and the later low fineness generation (520–580, 540–580 prevails) is associated with sphalerite–chalcopyrite–galena veinlets in pyrite. The disappearance of arsenious pyrite, the increase in iron content of sphalerite, and the change in pyrite to pyrrhotite with depth is recorded.  相似文献   

19.
李德忍 《矿物学报》1995,15(4):428-432
利用电子探针对黔南卡林型金矿床中环带状黄铁矿进行研究,把它划分成三种类型,并分别测定内外带中As、Sb、Au、Hg和Tl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绘制了以步间距1μm,横穿环带的这五种元素的X射线强度变化曲线图,图中清楚显示出环带起因于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这五种元素在微观尺度上呈正相关的振荡式变化,具有同源性。讨论黄铁矿经由胶体粒子的聚集、固结与结晶的生长演化过程,提供了低温热液可能是一种富含成矿质的多相  相似文献   

20.
周平 《矿产与地质》1991,5(6):453-458
研究了广东河台金矿黄铁矿的成分、形态及热电系数标型特征,阐述了这些标型特征在区分不同含金性的黄铁矿、判别含金黄铁矿化岩石与金矿石以及预测矿体深部远景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