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闾 《中国地名》2011,(4):72-73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的遗痕。”南京的每一条“老地名”,或附载一个古老的动人故事,或镌刻一段不凡的历史,或彪举一个杰出人物,或蕴含某种意义,或表现某种民俗史实。南京地名,承载了古都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地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往往实体变化了,而反映历史的文化信息仍然保留在地名之中。透过纷繁复杂的地名,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全社会的地名意识,弘扬南京优秀历史文化,宣传地名管理法规,提高南京城市形象,反映该市建设新成就,南京市地名委办公室、南京市区划地名学会和《南京日报》社于1月5日至16日联合举办了2004年“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这次“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是继“2002、2003年南京十佳新地名”后的又一次全市性的地名评选活动。2004年南京11个市辖区内依法新诞生了道路、居民区、高层建筑、综合性建筑、广场等地名358条,此次评选就是在这些新增的地名中选出十个最佳地名,其中选出5条道路名称和5个高层建筑、住宅区名称,组成2004年“南京…  相似文献   

3.
张华 《中国地名》2011,(5):22-25
被誉为“城市名片”的中国城市老地名近年来消失速度令人吃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里,广州老地名消失2000多个;随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南京已经消失了近2000个老地名;从2000年到201O年短短十年间,长沙老城区老街名消失400多个;201O年山东省烟台市一年间消失街道地名90个;甘肃天水小巷道越采越少,老地名不断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相似文献   

4.
薛光 《中国方域》2004,(2):35-37
近来,南京的《金陵晚报》登载了关于“拯救南京老地名”的系列报道,称15年来有180多条“老地名”从地图上消失;从2001年以来,新地名则以每年200条左右的速度直线递增。紧接着,又适时将报道转移到开展“评选十大遗憾消失地名”的活动上来。由于关系老百姓身边的事,引起不少市民极大关注,产生了热烈反响,很多地名  相似文献   

5.
杨宏烈 《热带地理》2013,33(6):737-747
广州“十三行”地名文化已构成一个时空大系统,虽然当时地面上的历史建筑较少,但遗址地名可考,后续相关建筑很多。研究“十三行”地名,不仅可了解其产生、沿袭和变革情况,还可鉴识遗址环境参照物及所涵丰富的中外贸易关系史。为培育广州世界文化名城,亮出“十三行”国际名牌,构建国际性的“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项目。文章梳理了有关“十三行”的主要地名系列,分析了“十三行”地名文化的构成特色,揭示了其沿江近水的分布规律和时空传播的文化功能,提出了保护运用“十三行”地名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信息集萃     
江苏将重拾一批被丢弃的老地名江苏将重拾不少被丢弃的老地名。今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地名在江苏将得到立法保护,一批已经消失的老地名也将再次被启用。记者在《江苏省地名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看到,和1987年出台的规定相比,《规定》首次明确要求,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规划确定保  相似文献   

7.
周妮 《中国地名》2014,(8):75-76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它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时代的标志,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社会、经济等各种世相百态。它具有"活化石"的功能,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陈正祥认为,地名作为代表一个地方的符号,其来源和演变除了受天然环境的影响外,也常为文化的接触所左右。现今的地名应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并赋有文化层指标作用,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此,研究一地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地名文化学的研究即通过地名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性,即通过一地地名研究,获取与当地生活、民族、信仰、历史等相关的文化。本文以“长生”地名为切入点,引入“长生”文化效应,剖析“长生”作为地名命名真正地文化内涵,并认为重庆市彭水县长生镇作为“长生”文化的代表性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爽 《中国地名》2010,(2):35-35
老白渡、烂泥渡路、其昌栈,浦东新区一些老地名随着浦东新区开发的深入正逐步消失,是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严重践踏。地名是城市的靓丽名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地名,具有强大的无形资产价值,各级地名机构,尤其是上级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9.
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世界角度看,对地名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联合国第6届地名标准化会议的9号决议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许多国家都把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作为地名科研与地名工作的重要内容。如加拿大从1989年始就展开了对传统地名的整理,对怎样保护具有纪念意义的地名进行了研究与决策;荷兰正在建立历史地名数据库,以保护和研究地名文化遗产;奥地利联合中、东欧各国对12世纪以来形成的居民地地名…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城市的每一个地名都维系着历史的记忆,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们不仪要在保留、继承传统地名文化,更要在城市建设中把城市的地名命名工作做得更透明、更科学,继承地名文化遗产,弘扬地名文化,才能使我们的城市不断增添时代光彩。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地名小断涌现,有些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逐渐淡出,成为历史的陈迹。  相似文献   

11.
张华 《中国地名》2011,(8):22-25
城市地名具有指代作用,每个地名都代表着城市的具体地理实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名又是一座城市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每个地名都象征着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地域特色,是城市对外开放的“名片”。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六朝民间巫觋鬼神崇拜盛行,当时一些地名与此有关。比如蒋神崇拜盛行于今日南京及其附近地区,“蒋王庙”的地名一直流传至今。苏峻虽为叛将,战败而亡,但后被尊为苏侯神,历史上留下“苏峻湖”的地名。  相似文献   

13.
商越 《中国地名》2011,(5):41-43
随着沈阳全运村建设的全面快速推进,大浑南的变化日新月异,核心区“八横八纵”16条街路经反复论证,即将被正式命名。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地名能直观展现城市的文脉传承,而老地名更是古城历史的活化石。伴随着沈阳城市建设的的快速发展,如何把地名所蕴藏着的文化记忆保留下来,同时又能起出展现时代特色的新地名,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已走过3600年岁月的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有很多内涵丰富的老地名。我常常看着旧版郑州地图,对那些雅致的老地名作诗意遐想。终于,我被老地名的魅力俘虏,捧着地图,走街串巷,漫步老街,寻访失去的记忆。一路行来,用脚步丈量一道道老街,听老郑州们“讲古”,请教专家,去图书馆查资料……叩击历史深处的回响,我眼前仿佛徐徐展开了一幅历史的画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20年来北京二环以内地区历史地名消失的程度以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发现城市实体空间变化是历史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但城市实体空间变化不是历史地名变化的充分条件。本文最后提出延续城市历史地名文化的三点建议:第一,城市实体空间的建设没有改变原来中地名所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时,原来的历史地名必须保留。第二,由于实体建设改变历史地名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的,要求实体开发建设者在设计方案中,将原来的历史地名的“专名部”以可见形式体现出来。第三,在变更城市历史地名的前期,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从而确定成为当地“地方性”组成部分的历史地名并给予保留。  相似文献   

16.
刘烜 《中国地名》2012,(10):16-16
诸城是千年古县,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极其丰厚。我们在开展地名公共服务中抓住“文化”这个主线,把“地名文化”建设作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精髓和服务的延伸,在完成公共服务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创新机制,丰富载体,大力推进地名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南京主城区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与社会记忆理论,探讨街巷地名变迁的时空格局与动因机制。研究发现:新增地名主要分布于老城区外围,消失地名主要分布于老城区内部。老城南既是现存街巷地名密度最大,也是消亡强度最大的地区。新增地名在20世纪50—80年代集聚于下关区沿江地带与明城墙内的老城区,90年代以来散布于老城区外围。民国开始政府成为命名主体,政府主导性与企业自主性不断增强。现存街巷以周边民居、祈愿祝福、异域文化和山水地物类为主要命名依据,既传承老城区的命名传统,也体现新城区的发展理念。宗教信仰、历史人物、经济活动、市政设施、自然方位类地名易随社会意识形态与城市功能空间的转变而消亡。权力与资本的介入催生大量新式地名,记忆的惯性延缓了老地名的消亡,记忆的社会建构性驱动地名的演进。  相似文献   

18.
“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地名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征服自然和发展自我的辉煌历史;记录了民族的变迁和融合,见证了民族形成及发展的历史。内蒙古自治区地名文化有它独特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真实记载各个历史时代人类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记录了民族的变迁融合、疆域政区、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等历史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地名文化,它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包含知识性和趣味性。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名”也在不断地变化。地名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地名与宗教信  相似文献   

20.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遗产。地名是与特定地理实体一对应的专有名词,因此地名文化应包括两个层而,一是地名语词文化;二是地名实体文化。地名语词文化属于语言文化范畴,是地名实体文化的文字图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