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利用2003—2017年观测资料,分析了喀左县采用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方法人工增雨雪的效果。结果表明:天气形势为蒙古气旋、短波槽、冷涡时,取得的人工增雨雪效果较好。气球焰弹增雪播撒的高度在2000—4000 m,增雨的播撒高度在3000—5000 m,以稳定层状云中的层云、雨层云、高层云最明显。在-10℃温度条件下,冰核生成率平均为6.3×1013个/g;喀左县每年降水量平均为505.87 mm,比全市各县平均448.33 mm增加57.54 mm,每年增雨折合水量为1.29×108 m3。气球焰弹增雨每年增加量为31.31 mm,增加降水7.007×107 m3;投入产出比为1∶97.1。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增雨雪方法可为其他地区相关业务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西宁地区首次春季焰弹人工增雨(雪)作业试验的环流形势特征和天气条件分析人手,对试验(作业)方案的设计合理性进行分析,初步总结出适宜西宁地区春季焰弹增雨(雪)作业的天气条件和环流形势特征,并对焰弹施放量和施放时机提供了数据,对今后制定西宁地区春季焰弹人工增雨(雪)作业实施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长学 《气象》1997,23(11):11-13
主要介绍在北京地区开展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雨雪作业的作业技术,经济效益等问题。通过各种增雨雪技术比较,认敢球携带碘化银焰弹增雨雪作业在北方干旱地区的抗旱工作中或作为收音机增雨雪作业的补充手段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丁瑞津 《干旱气象》2000,18(2):53-54
在过去的 5 0多年中 ,人工催化作为增加降水量的一种方法得到重视和发展 ,在比较成功的地区增加降水量约为 1 0 %~ 2 5 % ,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应用最广泛 ,成效最明显的催化剂是碘化银。通过科学实验 ,有针对性地研制了许多碘化银混合物配方 ,使在不同环境下碘化银成核率达到最好。特别是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合作 ,从 1 6种配方中筛选出BR - 88- 5型碘化银焰火剂。经过多次实验 ,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生产出BR - 3型焰火剂 ,组装成BR - 3型焰弹。经室内测试结果表明 ,B…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影响天气外场作业中,为了得到更好的人工增雨催化效果,根据实际天气云层条件,今年我办采用了液态二氧化碳(LCO2)和碘化银(AgI)两种催化剂相结合的催化方式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机载碘化银(AgI)播撒器是我办研究人员参照美国的“Lohse—WMI”机载碘化银(AgI)播撒器而研制的一套新的播撒设备。它适用于层状云和积云的人工催化播撒,  相似文献   

6.
廖晓娟  韦昭义 《贵州气象》2006,30(Z1):50-51
通过对2003-2004年乡镇雨量点降水资料统计,将设有作业点的乡镇作业后降水量与相邻未设置作业点乡镇同一时段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显著假设检验其增雨效果显著性。结果表明:每次作业平均用弹20发,作业后平均增雨4.1mm,增雨效益比1:7,增雨显著可信度达99%。  相似文献   

7.
2001年至2005年青海省形成了由东部11个防雹县125门高炮组成的防雹作业网;形成了以空中飞机人工增雨为主,以高炮、火箭、燃烧炉、焰弹地面为辅的多种作业方式的人工增雨模式,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已初具规模。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效益进行评估分析,为今后持续科学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方大范围层状云和混合云飞机人工增雨(雪)是解除干旱、森林灭火、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制的L-1型机载19管多星体拖曳式焰弹催化系统可满足上述需求。该系统由多星体焰弹弹体、AgI焰剂、发射装置和电控装置构成。试验和初步应用证明,该系统工艺稳定、操作简便、发射成功率100%,催化剂成核率在-8℃时高达1015个/g,入云5 min内90%的核即可活化,携弹量760枚,可连续作业4 h以上,后向发射,作业方式灵活。与目前使用的龙B-2型焰弹催化系统相比,该系统是一种新型优越的催化系统。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峡县1971-2000年的降水资料,12月一次年2月的月平均降水量不足20 mm.降水量偏少,为山区火灾埋下隐患.因此,利用地面燃烧炉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可抑制森林火灾.西峡县冬季有降水时,桦树盘西南山坡盛行南一西南风,气流在耍荷关开始被山坡抬升,因此桦树盘海拔1424.89 m山顶处放置燃烧炉,沿山坡的上升气流可把碘化银烟粒送至云中-4℃以上高度,实现催化增雨(雪)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宏宇  嵇磊  周嵬  罗布 《高原气象》2014,(4):1119-1130
基于近年来北京地区开展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情况,利用农业气象灾情统计资料和经典的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对2004 2010年北京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和防雹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定量地评估。结果表明:(1)在5 9月的评估期,随着作业样本数逐年累加,人工增雨平均相对增雨率逐渐趋于稳定,并维持在20%左右;在所选目标区,连续7年的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加降水量约417.8 mm,增雨效果显著。(2)年平均人工防雹经济效益约2.48亿元,多年平均防雹投入产出比为1∶16。人工防雹效益最高、最低年份分别在2009年和2005年,对应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7和1∶6。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年来北京地区开展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情况,利用农业气象灾情统计资料和经典的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对2004 2010年北京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和防雹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定量地评估。结果表明:(1)在5 9月的评估期,随着作业样本数逐年累加,人工增雨平均相对增雨率逐渐趋于稳定,并维持在20%左右;在所选目标区,连续7年的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加降水量约417.8 mm,增雨效果显著。(2)年平均人工防雹经济效益约2.48亿元,多年平均防雹投入产出比为1∶16。人工防雹效益最高、最低年份分别在2009年和2005年,对应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7和1∶6。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现状、规模及需求,从作业装备、作业方式、气候特征、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论:地面碘化银烟炉是对广西现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式局限性的有效补充;新形势下,在广西利用地面碘化银烟炉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同时,对桂林资源县十里平坦布设面地面碘化银烟炉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拉萨地区19812010年汛期52010年汛期59月4个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汛期59月4个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汛期59月各类积云的发生频率及其降水过程,分析了各类积云的降水能力;从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图识别及目测三个方面对拉萨地区汛期适宜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云系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拉萨地区平均每年有40d以上的积云降水;其中伴随碎雨云的积雨云(Cb+Fn)降水概率最大。各县区平均积云降水过程占总降水过程的52.6%,平均积云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54.8%;汛期降水过程中由积云带来的降水占一半以上,一般产生小雨及小到中雨的雨量,产生大雨及暴雨的概率极小。降水性积云不仅人工增雨潜力很大,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机会也较多。适合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积云降水云系按其对降水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伴随碎雨云出现的积雨云(Cb+Fn)、伴随碎积云出现的混合层积云(Sc+Fc)、积雨云(Cb)、层积云(Sc)。  相似文献   

14.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以及双偏振雷达基数据,采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法,对2020年7月4日雷州半岛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进行物理检验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作业后作业区域云系云冰含量大幅增加,强回波区面积增大,回波顶高度升高,平均回波强度显著增加。选取1971—2000年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逐年7月的平均日降水量资料作为历史样本建立回归公式,结合作业当天区域自动站的雨量资料,计算得出日降水量和作业后3 h累积降水量的绝对增雨量分别为11.07 mm和2.32 mm,相对增雨率分别为51.08%和38.73%,均通过了置信水平为α=0.05显著性检验。因此,雷州半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对缓解气象干旱,满足水库蓄水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人工增雨(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由4个分系统组成:人工增雨监测识别分系统、通信传输分系统、作业指挥分系统、催化作业分系统。其中人工增雨监测识别分系统完成新一代人工增雨综合监测、催化作业飞机(夏延Ⅲ)改装,于2002年11月19日取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发的适航证书。机载碘化银末端燃烧器通过了由科教司组织的专家鉴定,新一代碘化银末端燃烧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  相似文献   

16.
针对陕西省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特点,设计出适用于作业后即时分析的区域回归统计方案,对2002年秋季飞机增雨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6架次08—20时平均增雨量3.4mm,作业后3h平均增雨量1.1mm,通过成对试验符号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优于5%,表明作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火箭增雨作业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夏半年用火箭对对流云进行增雨作业,对于抗旱和增加水资源都有重要价值。通过对人工增雨火箭性能和北京地区降水、0℃层高度等天气条件分析,认为火箭作业要选准作业时机,发射仰角根据0°C层高度和射界民居情况确定,一般应掌握在55°~75°之间为宜。作业用弹量根据冷云厚度确定,如厚度6 km左右时,用弹量为4枚。针对一次火箭增雨作业的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大洼县气象局在进入 6月份以来旱情日趋严峻的时刻 ,紧紧抓住 3次有利增雨时机 ,出动增雨高炮 ,向苍天发号施令 ,人工增降及时雨 ,让干渴的大地喝了个饱。这个县 5月份降水量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值 ,加之上游水库断水 ,旱情更加严重 ,全县 7万公顷稻田和 3万公顷蟹田及沿海滩涂养殖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6月 9日晚~ 10日凌晨 ,该县气象人员把握住从本地上空经过的可降雨天气系统 ,在榆树、荣兴、新兴、东风 4个乡镇炮点连续发射人雨弹 2 0 0余发 ,大洼地区降水量最大为 2 6 .7毫米 ,比未实施人工增雨的地方多降 2 0 %以上 ,旱…  相似文献   

19.
海炮 《气象》1976,2(4):12-12
1970年以来,我们先后在黄海石城岛和大王家岛地区,采用气球带火药、炸药施放碘化银的方法,进行了五次人工催化降雨的试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实施方法 1.气球带喷筒:将粉末碘化银同黑色火药(顺药)以1∶5制成混合物,装入纸筒内(每筒250克),用气球将纸筒带入云中,以导火索的长短控制火药燃烧的时机,通过火药的喷燃将碘化银分散播撒在云中。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2年8月13日切变线影响过程,实施了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区大部分降雨30-80mm,局部120mm,增雨效果显著。这表明,此次催化的云体一积雨云是最佳的高炮作业云体。由于影响本区的云体0℃层高度在5km以上,作业采取70′度和80度的高射角发射,爆炸点高度在5km以上,碘化银炮弹可直接进入负温层。碘化银微粒随云中上升气流和湍流在云中继续上升和扩散.不仅延长了碘化银微粒在云中的滞留时间,而且也使人工冰核可捕获到更多的过冷水滴.增大降水。此外.还采用分次作业的方式,使云中保持一定的人工冰核浓度,让云中含水量更多地转化为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