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坚持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初步实现了从无偿到有偿、从无序到有序、从外延粗放到内涵集约的转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999年以来,全省共投入资金约8亿元,开发整理耕地26万亩,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净增耕地9.4万亩。国土资源市场建设有较大的发展,去年土地收益比上年增加23亿元。矿业权市场  相似文献   

2.
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20万亩,连续1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供地54.68万亩,增长10.7%;土地出让价款达2191.5亿元,增长90.6%。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0.3577亩,占供地总量的73.8%,同比增长3.2%。新增大中型矿产地50多处,超额完成3年找矿任务。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的省份。2002年底,全省人均耕地仅0.6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每年建设占用耕地6到8万亩。全省可供  相似文献   

4.
淮阴区地处淮安市区北大门,全区土地总面积196.5万亩,其中耕地而积114.9万亩,人均耕地1.3亩。近年来,淮安市国土资源局淮阴分局,在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和淮阴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腹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国土资源工作职责,不断深化“完善体制、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万亩耕地大坝调查及成果图集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建民  易志 《测绘通报》2005,(10):48-49,53
在贵州省万亩耕地大坝调查项目中应用1:1万DEM进行山区坡度自动量测,辅助农田面积量测,得出目前最准确的贵州省万亩耕地大坝数据集,编制<贵州省万亩耕地大坝图集>,为贵州省耕地保护、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1):I0004-I0004
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充分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目前,全市可供开发补充耕地的未利用地、园地和山坡地面积共100.4万亩。2003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开发整理补充新耕地11万多亩。  相似文献   

7.
易县国土资源局对荒废土地实施综合开发治理,确保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000年以来,该局先后有12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省厅、市局和国土资源部专家论证和考察验收,全县新增耕地1.2万亩。  相似文献   

8.
奉化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土地总面积1336.4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267.7平方公里,下设9个镇、两个街道,总人口49万。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市现有耕地40.14万亩,园地17.09万亩,林地94.28万亩,水域11.75万亩。市内矿产资源种类稀少,以建筑砂石料为主。近年来,奉化市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在保护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9.
《河北国土资源》2005,(11):29-30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全市土地总面积412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7.23万亩,人口308万,人均耕地仅0.39亩,基本农田面积104.07万亩。福建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莆田又是福建人均耕地最少的地级市,吃饭与建设矛盾十分突出、耕地保护任务尤为艰巨。面对如此特殊的资源特点,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保护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确定的国土资源管理以及耕地保护的大政方针,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确立“在保护中求发展”的发展观,把保护耕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力度,全省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034亿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千亿斤,并以每年300亿斤的规模向省外调出粮食和粮食制成品,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大厨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省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坚持“三个到位”,搞好“四个结合”,实现“五个确保”,是被誉为“风筝之乡”的山东省潍坊市大力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呈现的新亮点。近年来,潍坊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创新模式,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坚守红线,严把闸门,全市耕地保有量1176.34万亩,比省里下达保有量指标多5500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036.1万亩,保护率达88%。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福建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部署,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突出维护农民权益,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效.2010年8月至2014年7月,全省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582个,共计整治土地规模达8.86万亩,预计新增耕地7.91万亩,新增挂钩指标6.03万亩,全省签订指标交易合同981份,转让指标5.61万亩,交易金额达141.76亿元,大大加快了全省重点小城镇综合改革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枣阳按照“抓项目促发展,以建设促保护”的工作思路,加强高产农田建设指导工作,科学整合土地资源,不花农民一分钱,为农民增加收入,不仅促进了全市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更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近年来,枣阳市共实施高产农田建设项目5个,建设总规模达13.9万亩,投入资金2.34亿元,新增耕地6602.55亩,全市连续6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4.
我于2002年7月到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工作,分管规划、矿产开发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几个月来,我先后到定西、平凉、天水、庆阳、陇南、甘南、白银等地对国土资源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到大连对城市国有土地经营情况,到河北、青海对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调研,对进一步推进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 一、甘肃省国土资源现状 甘肃省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又是全国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全省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89%,人均占有耕地0.46亩,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3。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国土资源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严把土地“闸门”,建立健全“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机制,以处置闲置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江都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总体情况是人多地少。一方面,108万亩耕地养活着107万人,人均耕地只有1亩左右,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土地使用观念的影响和管理水平的制约,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还不高,多占少用、宽打宽用、低效利用的现象仍然存在。为了改变这种“有人无地用、有地无人用”的状况,江都市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破解难题,构建起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寻明胜是2009年1月调到费县国土资源局担任局长的。上任后半年多时间里,寻局长跑遍了全县的沟沟岔岔,提出了向河滩、荒山要耕地的工作思路,国土资源工作获得长足发展。三年多里,他先后向上级部门争取了4000万元的土地整治项目,总规模达2.6万亩。这个数字凝聚他和同志们太多的心血。每一个项目,他跑了何止十趟八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辽宁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服务社会,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十一五”期间,省、市、县、乡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和检查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用途管制更加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不断加大.5年来,全省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133个,总投资59亿元,开发复垦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333万亩,新增耕地78万亩,耕地占补和耕地总量实现双平衡.同时,全省建设用地得到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情报》2008,(9):I0001-I0001
近年来,河北省饶阳县国土资源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狠抓土地开发整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自2002年以来,饶阳县国土资源局共开发整理复垦土地46210亩,新增耕地7446亩。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全县实现了耕地“占一补一”、“占补平衡”。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土地开发整理被老百姓称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20.
湖北是全国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近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牢固树立生态国土理念,始终高举耕地保护大旗不动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坚持以规划促保护、以建设促保护、以执法促保护,紧紧抓住耕地占补平衡这一“牛鼻子”不松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同时,连续1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全省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