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台地震前福建水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利用福建水氡台网1990年以来的水氡资料,对福建及其东南沿海大于4.5级地震,台湾及其近海大于7.0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上述两区域地震异常特征的共性和特性:认为地震前存在异常加速性、同步性,形态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等共性;而在福建及其东南沿海大于4.5级地震前,异常呈现“异常加速-减速-地震”特征,在台湾地区大于6.8级地震前异常呈现“异常加速-地震”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地震前兆的模糊描述和模糊识别方法处理了唐山地震前我国50余眼井孔的水氡含量变化资料。结果表明:(1)从属函数曲线比原始观测值曲线更易判别前兆异常;(2)通过模糊从属函数计算,增强了对异常可靠性的识别能力。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临震前兆,在距震中50公里范围内反映不明显,而在主震破裂方向的东北端和西南端有高异常区;(2)邢台地区的水氡含量异常在震前的同步增强表明邢台地区是华北的一个“应力窗口”;(3)震前水氡含量变化与应力变化呈一致性;(4)通过比较泉水及自流井的水氡异常与浅井中水氡异常,认为震前水氡含量变化是深部应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异常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华北地区分布的33个水化观测点的水氡观测资料,以半年为尺度对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的异常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异常存在由外围向震中区演化的异常特征,且在唐山地震发生的短临阶段,水氡异常在唐山地区形成集中,异常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大同地震水氡动态图像的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云贞  王吉易  张素欣 《地震》1999,19(1):90-96
采用“九五”攻关提出的水氡动态图像分析方法,对二次大同5.8级地震水氡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简介了大同地震水氡动态图像的生成方法。研究表明,地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出现水氡变化率≥0.06的异常特征区,异常区的时间演化与地震具有“扩展-急剧扩震-地震-持续扩展-地震-收缩”的关系,且与多种异常发展的中期,中短期和短临阶段相对应,异常区的空间分布演化与震中,地质构造和地热等有密切关系。表明动  相似文献   

5.
唐山地震前后水氡变化率动态图象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唐山地震前后水氡变化率动态图象的时空演化特征.用水氡月均值的变化率做参量,绘制每月的变化率平面等值线图,得到水氡的变化率动态图象.研究表明,唐山地震前震中周围出现水氡变化率≥0.06的异常特征区.异常特征区的面积具有“扩展—收缩”的特点,并显示出阶段性.  相似文献   

6.
汶川8.0级地震引起了社会广泛地关注,产生了地震能否预测的疑问以及汶川地震前是否出现了异常的讨论,震后一些学者对前兆资料进行了研究总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仅对地下流体异常进行了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前存在着一些地下流体异常,本文从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同震及震后调整这几个方面对水氡、水位、水温、流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中期异常的识别及提取,认为采用从属函数方法定量提取异常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汶川8.0级地震引起了社会广泛地关注,产生了地震能否预测的疑问以及汶川地震前是否出现了异常的讨论,震后一些学者对前兆资料进行了研究总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仅对地下流体异常进行了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前存在着一些地下流体异常,本文从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同震及震后调整这几个方面对水氡、水位、水温、流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中期异常的识别及提取,认为采用从属函数方法定量提取异常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杨述文 《地震研究》1998,21(3):221-226
1996年2月3日中甸-丽江交界发生7.0级地震,震前,洱源县地震办公室根据原地区水氡月均值滑动标准差、月均值滑动距平、12个月雨量滑动等中期背景异常和水氡日测值、水温日测值、日均气压值等的短临异常,本对这次地震的预报及前兆异常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初步分析了唐山大地震前,燕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背景,讨论了唐山震源区及其邻近(1°范围内)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特征。试图以“蠕变——应力集中”的震源孕育图式去讨论异常发展的不同步性和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张北地震前、在中期阶段,多井水氡出现负异常变化;短期阶段出现区域水氡差分异常的月频次增加;短临阶段则出现怀来4井水汞的多次突跳。大同地震前多井出现水氡的趋势性正常,是张北地震水化前兆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本文分析了张北地震水化方法预报失误的原因。讨论认为,水氡负异常做为中期前兆的信度较低;为提高水化预报地震的效能,必须与其它前兆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的异常及其震后效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前甘肃地区、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的水氡(气氡)资料,甘肃地区数字化改造后的水位和地温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这次地震前有部分水氡测点的资料存在明显的震前异常,而且变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同步性很好。这些异常在恢复时间上无明显的规律。水位测点震后效应非常明显,部分水氡和地温测点也有不同程度的震后效应。  相似文献   

12.
杨芬 《四川地震》2013,(4):37-40,45
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性存在中期异常,地下流体存在中短临异常。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滇西地区5级以上地震东西迁移规律性活动、滇西地区4级以上地震成条带分布和程海断裂发生4级窗口地震等中期震兆异常。水氡、固体二氧化碳、水温和流量存在中短临前兆异常。地下流体前兆中期、短期和短临阶段都出现同步性异常。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短临跟踪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2008年3月21日盈江5.3级地震前,在地震活动性方面,长中短临不同时段内呈现出各种形态的异常,小震活动呈现条带、围空和平静-活跃的过程。地下流体前兆异常水氡趋势性中期异常呈现同步性转折,水氡突变性短临异常呈现同步性突跳,近源区和邻区的水汞呈现同步性高值异常;而且,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形成区域与中强震发生地点有一定的构造关联性。因此,对2008年3月21日盈江5.3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长中短临各阶段呈现的异常.中短临地下流体前兆异常,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理清预报思路,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南北地震带强震频发,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的甘东南地区被认为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区域之一。2013年7月22日岷县6.6级地震发生在这一区域,本文对岷县地震前后甘东南地区地下流体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岷县地震前距震中300 km内的一些地下流体资料出现了明显的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和同震响应。本文从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同震响应等几个方面对甘东南地区的水氡、水温、水位、流量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利用从属函数方法定量提取出的中期异常效果较为理想,震前7-32个月各测点资料开始出现异常;震前几个月地下流体资料出现了上升速率加快、趋势性上升、下降及与正常形态不一致等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唐山地震丰富的观测资料,按照统一的异常判别方法,采用新的研究思路,再次对唐山地震前水氡的前兆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唐山地震前,水氡前兆的时间分布具有整体性、阶段性、加速性和层次性;空间分布具有网络性和条带性。此外,对水氡异常的机制及其与地震孕育过程的关系做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云南省电感地应力和土应力相对测量资料,总结了龙陵大震前地应力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的基本特征,以及与地震三要素的对应关系。认为:地应力中期异常有近—早、大、长,异常由震中区向外围区扩展的特征。短临异常有远—早、大、跳,异常由外围区向震中区逐步收缩的特征。结合震前地震活动、多种前兆手段的异常,认为它们有着异常在空间发展上的一致性和随时间变化的同步性。并初步讨论了地应力异常与龙陵大震震源孕震过程的关系,地应力中期异常可能与震源岩石膨胀过程有关,而震源的岩石硬化、断层的予滑过程可能是造成一定范围内地应力出现短临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6.1,6.2级地震的前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时平  王林 《华南地震》1996,16(3):46-52
通过对北部湾6.1,6.1级地震前的震兆分析,认为地震是在区域地震活动出现中期异常背景的情况下发生的,前兆观测的趋势异常较为突出,但短临异常极少,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手段的趋势异常变化具有稳定性和准同步性,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喜龙  王海燕  付聪  王松阳  杨振鹏 《地震》2019,39(4):158-171
讨论了锦州沈家台水氡活度浓度出现的高幅度波动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沈家台水氡测项自2004年开始观测以来, 数据变化稳定, 氡活度浓度一般在4~5 Bq/L范围波动, 且具有很好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但在2016年11月20日开始出现高幅度异常变化, 较正常波动范围平均高出约5 Bq/L。 针对此次出现的异常变化, 在排除外界干扰的基础上, 应用临界慢化方法进行高频异常识别分析。 结果表明, 提取的水氡高频信息成分和方差均存在异常变化, 且高频异常与原始数据异常出现时间具有同步性变化特征。 综合测点映震效能、 区域地震活动性、 井水地球化学分析及水氡异常形成机理等分析结果, 认为这次沈家台水氡出现的异常变化与辽西及环渤海地区应力场调整关系密切, 该区应力增强及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是造成水氡出现高值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收集观测连续、动态稳定的井(泉)的水位、水氡观测资料,选择适合中期和中短期的异常提取方法,对大同6.1和张北6.2级地震前的水位、水氡异常进行分析,依据统计资料给出了山西及其邻区强震地下流体中期和中短期发震时间预测的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