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海底矿藏的不断发现,各国开发海洋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各工业发达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现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1.海底矿物资源开发在海底矿物资源开发方面,世界各国主要注重三个方面: 其一是海洋石油与天然气开发。从六十年代至今,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挪威等国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这一国际社会公认的结论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世界海洋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使各沿海国行使管辖权限的海域空间和海洋资源大为增加。沿海各国纷纷加强对本国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力度,海洋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新舞台。自1997年起,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向联大提交一份《海洋和海洋法》报告。据联合国秘书长的报告,1998年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海洋开发受到沿海各国的高度重视。把海洋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是1990年联合国第45届大会决议向世界沿海各国发出的倡议;1998年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海洋年,主题是“海洋———人类未来的财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海洋已成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通道之一。因此,海洋开发将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海洋开发关系到21世纪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海洋比陆地的面积要大得多,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海洋中蕴藏的物质和能量以及海洋空间统称海洋资源,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资源不断发现,全球掀起海洋开发热潮。1990年,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号召世界各国将海洋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世界海洋开发进入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捕捞、制盐、航运是人们对海洋的传统利用。真正作为一个领域对海洋进行开发,还是近一、二十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据统计,1980年世界海洋经济产值为2500—2800亿美元。国外学者们预计,到2000年,美国海洋开发可增值4000亿美元,日本、英国、法国、苏联、西德也将取得类似的发展。这一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学者们预言: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海洋经济”时代,将达到海洋和陆地在职能上没有两样的程度。我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海洋开发事业对于我国的社会和经济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海洋大国,自立国至今,从未失掉过与海洋的密切联系。因此,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早在60年代初,美国就成立了机构间海洋学委员会,负责制订国家海洋学规划,1961年美国当任总统在国会发表了“海洋与宇宙同等重要”,为了生存,“美国必须把海洋作为开拓地”的宣言,把海洋作为国  相似文献   

7.
现在,全世界共有150个领土与海洋沾边的岛国和临海国,占国家总数的四分之三多。在这些与海洋沾边的国家中,亚洲有36个,非洲最多达40个,欧洲28个,南美洲10个,北美洲总共23个国家和大洋洲总共12个国家全都是临海国或岛国。世界四周临洋的最大国家是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面积达770万平方千米。最大的群岛国,无论按人口还是按面积都非地跨  相似文献   

8.
1 美俄白令海海洋边界 现在所称的“美俄白令海海洋边界”,是1990年6月1日在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美期间,由美国和前苏联两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的。白令海属半封闭海域,美俄两国属海岸相向国家。划界区还延伸到白令海峡、楚克奇海和北冰洋的某些近海区域。这条海洋划界线为目前世界上最长海洋边界线,长达2 575公里。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和枯竭,各国都把开发的目光投向了海洋。在新世纪里能否成功地经略海洋已成为决定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13周年之际,新的一轮海洋开发竞争已呈现群雄逐鹿之势。同时各国海军也将通过积极的自身结构和功能调整,例如,增加新兵种,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力度等,为国家的海上综合较量争取优势。然而,全球性信息化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各国海军的发展发起了深刻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三、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构想1世纪之交的海洋形势随着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海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作用大大增强。1994年11月16fi,酝酿已久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世界海洋新时代的到来。《公约》关于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引发了全球范围的’“蓝色圈地运动”。据估计,各国依照《公约》而合法扩大的海域,占去了原属公海的I3亿千米’的面积,使地球表面约36%的海面变成了沿海国的管辖海域。可以说《公约》使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通过…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伴随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的建立并逐步被世界各国、特别是沿海国家所认同,海洋事务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数量展现在沿海国家政府的面前。海洋管理任务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以及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的方方面面。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国家各级海洋管理部门、管理者,需要转变思路、开拓视野,以效益管理为宗旨,抓纲带目,纲举目张,探讨一套在我国现行海洋管理体制条件下,国家海洋综合管理的有效途径。海洋、海岸带综合管理是近20年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国家海洋管…  相似文献   

12.
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当今各沿海国家的战略决策。早在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就做出决定,敦促世界各国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国家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联合国《21世纪议程》,要求“各沿海国家建立和加强协调机制以及高级别规划管理机构,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安全视角的南海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各沿海国对海上资源争夺的加剧,南海周边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斗争必将日趋激烈。南海问题对我国的领土安全、能源安全、军事安全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充分认识海洋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战略意义,在继续发展与东盟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的同时,处理好与美日等区外大国的关系,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南海资源开发战略,坚决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4.
日本海洋卫星技术、海洋仪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洋卫星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减灾防灾以及国防军事方面的广泛应用,它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巨大关注。1980年至2002年美国、欧盟、法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相继发射与海洋有关的卫星达16颗。其中,日本的海洋卫星技术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本文还介绍了日本近年来开发研制的几种海洋观测仪器、它们的技术性能及用途。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生效,这个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世界海洋权益与范围的再分配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际海洋边界将由沿海国陆续划定,200海里之内海域将脱离公海性质。这个占世界海洋面积近五分之二的海域划为国家管辖海域,使沿海国将面临新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已成为全球有识之士的共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在新的历史层面上将得到印证。随着'98国际海洋年的到来,世界各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关注海洋、宣传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海洋热”,海洋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一场没有硝烟的“海...  相似文献   

17.
1982年2月8—1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市召开了国际温盐深会议。该会由美国海洋技术学会圣地亚哥分会和海洋技术学会海洋仪器委员会联合主办,十个国家派出了代表或送交了论文。会议讨论内容包括:温盐深系统的实验室鉴定和现场鉴定、海洋仪器与温盐深仪器的研制、测量标准和测量技术、数据质量与管理。此次会议为世界各国科学技术人员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情况的机会,这对于提高测量数据质量和促进各国数据的相互比较工作,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波影 《海洋信息》1998,(5):19-19
“海洋采砂业,应纳入国家产业规划。”这是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杨子赓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强调的。 海洋采砂业,确切地说是海底采砂业,始于本世纪60年代,在80年代走向兴盛并成为新兴海洋产业。 杨子赓说,据1990年统计,世界砂砾石的产量就达90亿吨,其中绝大部分需求来自欧洲和北美,前苏联和美国均超过10亿吨。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采砂国和出口国,其海洋采砂量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国家。在世界各国中它拥有最长的岸线——224 000公里,由三大洋环绕,大陆架面积大于其陆地面积的一半,专属经济区面积达3.26×10~6平方公里。它的人口却不足世界人口的0.5%。加拿大在三大洋中有着广泛的利益,海洋是它今日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海洋经济等于全球经济,但是各国对海洋经济的理解有所不同。文章论述了主要沿海国家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海洋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比较了各国海洋经济概念的共性和差异性,提出关于全球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