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在分析金乡县大蒜产区农业地质背景的基础上 ,依据该区代表性土壤及大蒜样品矿质营养元素的测试结果 ,探讨了土壤肥力状况及大蒜产品的优势与不足 ,认为金乡大蒜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 ,指出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金乡大蒜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经调查证实 ,小清河中下游地区土壤质量较好 ,N ,P ,K ,Cu ,Zn ,Fe等元素在土壤中含量丰富 ,但B元素含量不足 ,Mo元素含量严重短缺 ,且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植物对土壤微量元素的需求和大量元素不同,有相当大的比重仍然依靠土壤本身提供,通常不经其他途径补给,土壤微量元素受成土母质控制,同时受表生作用影响,在各地分布往往具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对巨野县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发现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研究元素总量的控制机理,进而了解表生作用对该地区乃至整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内土壤B略缺乏,Mo和黄河下游流域背景一致,均远低于山东和全国水平。巨野组和鱼台组的分布与Mo元素异常分布相吻合。土壤粒度和质地对元素含量有一定影响,区内砂质土壤Mo含量较低,粘质土壤较高,B在各类土壤中含量水平基本一致,与土壤质地关系不明显。与数年前土壤调查数据对比发现短期内表生作用对Mo的影响较显著,土壤B的流失十分显著,B和Mo在局部地区的年变化率可达1%以上。土壤有效态B和M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夏季有效态含量较秋季增加明显,有效Mo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4.
济宁南部优质大米产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济宁南部优质大米产地的不同层位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土壤元素的分布特征,证实除P的含量稍低于山东省平均值外,其他元素含量均高于山东省平均值,土壤质量良好,营养水平较高。但Cu,F,As,cd,Pb,Hg,cr在土壤中原始含量偏高,是潜在污染源和引发地方病的隐患。通过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大部分地区肥力优良或尚可,但个别地段因重金属污染超标成为质量较差区,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曹县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浅层土壤样品1点/4 km~2,深层土壤样品1点/16 km~2。测试N,P,K,Cu,Zn,B,Mo,Mn,F,As,Hg,Pb,Cr,Cd等14种指标。在统计这些指标的表层、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对其与世界、全省同类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区内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认为该区表层土壤元素含量的显著特征是高F而低P,Zn,Mo。大部分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的成分特征,但N,P,F,Hg等受人为活动和污染源的作用在表层土壤中明显富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桓台县域内表层土壤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统计了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厘定了桓台县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并与山东省、淄博市元素平均值进行对比,发现土壤元素中Se、有机质、N,Zn,P,Hg,Cd,V,F,I含量明显偏高于山东省土壤均值;土壤元素中Se,I,P,N,Hg,Cd含量明显偏高于淄博市土壤均值;Se元素高于淄博市土壤均值。对表层土壤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根据聚类分析分组结果和各因子得分空间分布特征情况,结合研究区内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综合考虑影响元素含量的各种因素,将研究区表层土壤分为5个地球化学分区,各分区元素组合特征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元素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地质背景,人类活动对土壤元素含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统计了广西北部湾地区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表层土壤背景值,并且对表深层土壤元素含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表层土壤元素对深层土壤有一定的继承性,少部分元素如Cd、N、P、Cl、S、有机碳等受表生迁移活动和人为活动因素影响又与深层土壤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生姜氮钾配施的增产效应和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姜的产量,施钾的增产幅度,柴姜为15.3%~58.4%,平均增产率为35.8%;狮子头姜产量提高18.2%~46.9%,平均增产28.7%。增施氮钾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缓效K、有效Ca和有效Mg含量,降低NO3-盐含量,促使土壤pH趋于中性,对全P和碱解N含量影响较小。土壤N素和P素大量盈余,不施钾时土壤K亏损严重,施钾处理土壤钾基本上处于盈余状态.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济阳县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研究,该区受成土母质来源、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及其理化性质等因素影响,土壤元素全量、有效量及有效度表现为:低平洼地土壤中K,P,N,Se,Mn,Fe,Zn,Cu和Mo全量较高,P,N,Se和Cu有效量较高,显示为低平洼地为黏质成分的沉积成因特点;而决口扇形地区土壤Cu,Mo,N,Zn,B有效量和全量均偏低。富含有机质,且pH相对较低的潮土中Se,Cu,Mo和B等元素有效度较高,贫有机质、pH相对较高的草甸风沙土中N,Fe,Cu,Mo,B和S等元素有效量较低,但K有效量和有效度均较高。统计分析表明,土壤中K,P,N,S和Cu等元素全量与有效量间具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全量是有效量的重要影响控制因素;有机质含量与K,P,Zn,Cu和B有效度间为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质较高有利于土壤元素活化;Fe,P,S,Zn,B和Cu有效度与pH值为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酸性增强会增加这类元素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钾是作物生长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植物体内,钾分布很广,尤其是细胞分裂活跃部位的钾含量很高。钾能增进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光合作用,加速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种子、根)输送,增  相似文献   

11.
辽宁地球化学场研究,是根据辽宁全域41种元素丰度及各种地球化学参数,论述了辽宁不同地质时代和构造分区表壳岩石元素分配特点,指出了辽宁重要成矿元素的高值时代;建立了辽宁早前寒武纪变质岩、超变质岩,全域沉积岩,火成岩不同岩类的主元素地球化学模型和元素富集型式;并对Au、Pb、Zn、B等主要成矿元素的分布、分配以及与有关元素的相关特征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成矿元素的主要载体岩石和高值地质单元。根据大地构造分区、元素组合,将辽宁全域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省,11个地球化学区,35个地球化学分区。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山东招远大尹格庄金矿床中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床围岩、矿石等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大尹格庄金矿围岩中微量元素以富含Bi,Au,Pb,W,Ag,Sn为特点,矿体和矿化体中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B,Cu,Zn,Bi,Mo,Mn,Co,Ni,W。在5个成矿阶段中,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较明显,表现为Au,Ag,As,Co,Bi,Cu,Pb,Zn等的富集,成矿元素可分为2个分带序列,主成矿元素为Au-Ag-Cu-Pb-Zn-Bi组合、头晕元素As-Sb-Hg组合和尾晕元素Co-Ni组合。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区域化探成果,论述和探讨了37种元素在辽宁省全域及各地质子区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与分配特征及省内7种类Au、Cu、Pb、Zn典型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景观地球化学标型元素是Al(强烈富集)和Ca(大量流失),出露地表的岩石以遭受化学风化作用为主;组成重砂矿物的微量元素(亲铜和亲铁元素)在水系沉积物中趋于富集;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是Au、Cu、Pb、Zn、B元素最重要的矿源层,蓟县纪地层富含Au、As、Sb、Bi等元素,是寻找浸染型金矿的有利层位;排由楼金矿区元素组合特征与太古界相似,该区可能一直处于相对封闭体系。  相似文献   

14.
辽河群主要由石英片岩,板岩-千枚岩、浅粒岩-变粒岩、斜长片麻岩组成。其中石英片岩、板岩-千枚岩和斜长片麻岩具有Si、Al,K相对偏高的特点,为Au、Pb、Zn、Ag、F等元素的主要荷载岩石。浅粒岩-变粒岩富集B、As、S、Zr、La、Pb、Ag、Ba等元素,为B的矿源体。这几种岩石稀土元素组成具有变质沉积岩的稀土分配特征。片岩、浅粒岩和变粒岩的原岩,主体为沉积岩,个别为火山岩,前者主要来源于大陆上部地壳;后者属上地幔或接近于大陆溢流玄武岩的物质经部分熔融的产物。其微量元素均可分为二大群,组合形式多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以往都将研究区内商丹断裂南侧的岩石定为角岩化碎屑岩或火山岩,划归泥盆系青石垭组或加里东蛇绿岩套。笔者认为这些岩石是一套糜棱岩,不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单位。对该区的长英质、富铝质、斜长角闪质和碳酸盐质四类糜棱岩,分别做了岩相学特征描述。通过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碎斑矿物特征和变余构造恢复了各种糜棱岩的原岩。并讨论了这些原岩的时代归属,认为这些原岩分别来自秦岭群、丹凤群和中泥盆统,说明有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地质体卷入了这条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准和热音苏木地区属古亚洲成矿域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省二连-东乌旗晚古生代-中生代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及多金属集中分布区。野外调查采集了地表岩石(打块)样品61件,化验分析Au,Ag,Cu,Pb,Zn,As,Sb,Bi,Hg,W,Sn,Mo,Cd,Co,Cr,Ni共16种元素。通过综合岩石中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信息,分析岩石元素的含量、各岩石分区元素的含量、岩石元素富集离散等特征,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研究岩石元素的组合特征,对元素组合的物质属性进行判定,分析成矿性,指明了找矿方向,指出了该区具有寻找硫化物型的Pb,Cu,Bi有色金属矿产及与安山岩有关的Cd,Co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广西沙田柚农业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田柚生长好坏、产量品质高低 ,与所在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 ,种植在碎屑岩和花岗岩环境区及河流阶地、江心洲、山麓地貌环境区的沙田柚 ,长势好、产量品质高。种植在碳酸盐岩环境区及山坡型、岩溶洼地地貌区的沙田柚 ,长势差、产量品质低。影响沙田柚长势、产量品质的关键元素是Na,Na是沙田柚的特需元素。  相似文献   

18.
安徽南陵-宣城地区是一个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东北段的东南翼。对该区发育的岩浆岩开展了较为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并与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其他地区岩浆岩进行对比,旨在确定岩浆岩的成岩时代、探讨岩浆岩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南陵-宣城地区岩浆岩一部分侵入于盆地基底中,另一部分喷发形成盆地盖层,还有一部分产于盆地之上的推覆构造(体)中。侵入岩的岩性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等,火山岩主要为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和熔岩。获得的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主要为138~135 Ma,火山岩年龄均小于134 Ma,表明岩浆作用发生于晚中生代(燕山晚期)早白垩世。岩浆岩主量元素显示高Si、K的特征,为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岩浆岩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火山岩比侵入岩较为亏损Sr和P;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富集轻稀土元素的右倾模式和较弱的Eu负异常。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区内岩浆岩具有壳幔混源且以幔源为主的特征。南陵-宣城地区既发育与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隆起区(如铜陵地区)同位素地质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的侵入岩,又发育与凹陷区(如庐枞、宁芜等盆地)同位素地质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的火山-次火山岩,显示该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具有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隆起区和凹陷区的双重特征。岩浆作用的双重特征暗示与其有关的成矿作用也可能具有双重性,即既可能发育与隆起区侵入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和脉型铜金等多金属矿床,也可能发育与凹陷区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玢岩型铁(硫)矿床。  相似文献   

19.
库米什地区火山岩属该区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形成于晚泥盆世,以中性和酸性岩石为主,火山碎屑岩较发育,具有钙碱性火山岩套的特征。岩套内的沉积夹层具有远海沉积的性质。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属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明岩浆起源于消减板块之上的地幔楔形区;稀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安山岩的特征相符。综合分析这些证据发现,该区火山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陈蔡群变质岩中的斜长用闪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陈蔡群变质岩中存在两种不同成因的斜长角闪岩,其一是正角闪岩,由拉斑玄武质岩石变质形成;其二是副变质成因的角闪岩,其原岩为白云质泥灰岩。进一步的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正斜长角闪岩的成岩构造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