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古龙地区的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通过古龙地区登娄库组的构造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特征综合研究,对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构造演化对沉积充填特征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为断坳转换期,可进一步划分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和晚期、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和晚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对应4个三级层序(Sq1-Sq4); 古龙地区登娄库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浅水三角洲、湖泊沉积等沉积体系; 登娄库组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演化,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即沉积充填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Sq1)和晚期(Sq2)下部地层受断陷作用控制,沉积充填特征符合陆相断陷湖盆沉积演化模式; 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和晚期(Sq4)地层具有坳陷层序地层特征,其中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和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属于坳陷盆地"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晚期(Sq4)发育干旱背景下的坳陷湖盆"洪水-河漫湖"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
吉林东部盆地群早白垩世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汉梁  范超颖  高璇 《世界地质》2013,32(2):263-272
通过区域地质、电法和地震资料等对吉林东部盆地群早白垩世地层、沉积和构造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恢复沉积古地理及原型盆地面貌,结合现今勘探成果与原型盆地控制烃源岩展布,残留盆地改造情况,预测有利勘探区。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早白垩世原型盆地为一大型陆相湖盆的一部分,果松组-鹰嘴砬子组沉积期为初始裂陷孤立盆地发展阶段,林子头组沉积期为断坳转换期,沙河子组- 营城组沉积期为统一的坳陷盆地,至登娄库组沉积期原型盆地完全遭到破坏,泉头组沉积期各盆地进入独立发展阶段。靠近原型盆地湖盆中心的( 扇) 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沼相沉积区且位于现今盆地的凹陷区是吉林东部盆地群的有利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获取了白垩纪陆相沉积资料, 其中连续、多参数、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为研究松辽盆地地层的沉积速率变化规律提供了机会。本文利用GR、Th、K、Th/K多种测井数据, 采用天文旋回的方法来计算松科二井登娄库组地层的沉积速率, 并探讨影响地层沉积的主控因素。多种测井数据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了登娄库组地层记录着米兰科维奇旋回信息, 这说明登娄库组沉积过程受天文轨道驱动力影响。Th测井数据对天文旋回信息的敏感性强, 综合考虑多种测井数据的测试结果获得了连续、相对准确的地层沉积速率。登娄库组地层沉积速率从下往上整体呈现为由高到低的趋势。 登二段至登三段时期地层沉积主要受盆地断陷活动控制, 地层整体具有高沉积速率特征, 最高达到 16.2 cm/ka。随后至登四段时期由于断陷活动逐渐减弱, 盆地向区域坳陷的构造格局转化, 登四段整体具有沉积速率较低的特征, 最低为5.9 cm/ka。该研究建立了松科二井登娄库组地层连续的沉积速率剖面, 为揭示松辽盆地由断陷活动过渡到坳陷活动的地质规律提供了测井证据。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南部埋藏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盆地沉降史和埋藏史分析是油气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松辽盆地南部测井资料,在地层剥蚀量计算的基础上,开展了沉积速率、沉降速率和埋藏史研究。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模拟结果表明: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最高,泉头组、明水组较高,而登娄库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四方台组较低。埋藏史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营城组时期,具有快速沉降、快速沉积和快速埋藏特征;营城组末期遭受剥蚀,地层缺失和剥蚀自西向东有增大的趋势;登娄库组-明水组时期,埋藏史特征表现为较快速的沉降、沉积和埋藏;姚家组以下的地层保存相对完整,嫩江组上部-明水组地层剥蚀较大,东南隆起区基本缺失嫩江组三段-明水组;古近纪-新近纪,总体特征是缓慢抬升,之后缓慢下降、缓慢沉积、缓慢埋藏。  相似文献   

5.
运用沉积、成藏、构造等手段,对梨树断陷秦家屯—七棵树—太平庄构造沙河子组隐蔽油气藏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秦家屯地区沙河子组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叠置沉积,发育构造油气藏;七棵树地区为湖相沉积和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发育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太平庄构造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油气远距离运移,以构造油气藏为主。研究区源岩母质类型为Ⅱ2-Ⅲ型,TOC平均值1.48%。活跃期的断裂可以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停止活动的断裂起遮挡作用,不能作为油气纵向运移通道。登娄库组末期构造运动时间早于油气成藏时间,油气大规模运聚发生在登娄库组沉积之后。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末期-断陷向坳陷转化过渡期。综合分析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三角洲、河流、湖泛平原、湖泊5类沉积体系,细分为冲积扇、砂质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湖泛三角洲、湖泛平原和湖泊7类沉积相;垂向上登娄库组一段受断陷影响大,沉积相模式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登娄库组二至四段为河流-末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 十屋组在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十分发育,分布稳定,界线清楚,含丰富的孢粉化石,岩性特征、沉积旋迴、厚度清楚。 建立十屋组是为了澄清松辽盆地深层“登娄库组”对比混乱局面,建立正确地层层序,以利于区域地层对比。由于登娄库构造远离松基六井,南北相差近180km,将松基六井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南缘长岭凹陷断陷层的构造特征与应变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伟  刘少峰  吴键 《地质通报》2009,28(4):431-438
以松辽盆地南缘的长岭凹陷断陷层为对象,采用构造-地层分析方法,在确定盆缘断裂活动期次、样式及由沉积记录示踪的构造变形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系统的二维构造-地层平衡恢复,揭示出在长岭凹陷断陷层的发育过程中,盆地伸展方向存在自NE—SW至近EW向的顺时针旋转。旋转主要发生于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形成时期。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带南端的长岭凹陷由于构造部位的特殊性,在形成的早期表现出较明显的北东向伸展断陷的特征,并与后期北西向的构造伸展相叠加,形成了较复杂的构造样式。在盆地伸展的过程中,存在应变机制的转变,早期以纯剪变形为主,以发育地堑式伸展构造样式为特征;后期以简单剪切变形为主,以发育半地堑式伸展构造样式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东宾县凹陷白垩纪地层层序及其与松辽盆地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测剖面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厘定了宾县凹陷白垩纪地层层序:下白垩统板子房组、宁远村组、淘淇河组、泉头组和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综合运用岩性地层、生物地层、地质事件和同位素年龄的方法将宾县凹陷白垩系与松辽盆地进行了对比。根据同位素年龄对比,板子房组相当于沙河子组上部和营城组下部,宁远村组相当于营城组中上部。根据植物化石组合分析,淘淇河组可与营城组顶部、登娄库组和泉头组底部对比。“鸟河组”下部红层作为区域性气候事件的产物可与泉头组下部对比;该组以Triangulicypristorsuosus和Triangulicypristorsuosusvar.nota繁盛为特征的介形类化石组合与青山口组相似,轮藻类化石Atopocharatrivolvis、Aclistocharasongliaoensis和Obtusocharaniaoheensis在泉头组至嫩江组均有发现;因此将“鸟河组”分解为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  相似文献   

10.
白垩纪松辽盆地:从火山裂谷到陆内拗陷的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科探井等新成果,从全球构造-盆地分类和松辽盆地成因类型综述入手,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构造-充填特征分析,研究松辽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松辽盆地位于蒙古—华北板块东北部边缘带,其北部通过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与西伯利亚板块相连,东部通过锡霍特—阿林构造带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其形成演化受这两个活动陆缘带的影响。营城组和嫩江组顶部的2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把松辽盆地分成3个构造层:断陷层(火石岭组—营城组)、拗陷层(登娄库组—嫩江组)和反转层(四方台组—依安组)。前者属火山裂谷盆地,后两者为陆内拗陷盆地。断陷期150~110 Ma,在北部与东部两个活动陆缘带共同作用下,板块重组导致区域性伸展和大规模裂陷,形成同裂谷期火山-沉积序列。后裂谷期110~79.1 Ma沉积,是火山期后热沉降与区域走滑拉分沉降叠加的结果,其沉降速率高沉积厚度大,因此形成大规模烃源岩沉积。挤压反转期79.1~40 Ma,表现为沉积沉降中心向西北迁移和盆地逐渐萎缩消亡,是白垩纪中期至中始新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边缘近于正向俯冲、区域挤压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