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许中彬 《北京测绘》2018,32(3):318-321
为了获取张家口市域农村居住占地以及农村人均居住占地的空间分布和数量,本文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结合正射影像数据以及专题资料,采用数据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张家口市域内农村居住占地以及农村人均居住占地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成果提供了张家口市域内农村居住占地以及农村人均居住占地的详细数据,从地理空间的角度上展现了调查对象的分布和数量,有利于对农村居住占地情况进行宏观的掌握,也为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大连市中山区6个街道建筑信息为数据基础,选取建筑景观指标,基于ArcGIS空间统计与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各街道10年间建筑景观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2003-2013年,各街道建筑景观逐渐由水平向垂直空间扩展,其中青泥洼桥街道、人民路街道及海军广场街道城市建筑景观变化明显突出;2003年4种类型建筑物在尺度为928.68 m时,空间分布上均呈聚集状态,当大于928.68 m时,超高层建筑空间聚集程度降低。到2013年,高层建筑物随尺度的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减低,低层、多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空间分布上均呈一定的聚集状态。  相似文献   

3.
《河北国土资源》2005,(5):43-44
3月28日,清河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城区县乡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全县清理历史违法占地、违法建筑工作会议,拉开了进一步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BIM的发展为数字城市三维模型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数据来源,现有研究主要关注BIM空间实体模型向三维表面模型转换,缺少建筑语义信息映射及整体集成方案研究。本文以构成建筑骨架的主要空间构件为研究对象,在参考IFC标准基础上,结合数字城市应用特点设计了具有空间语义一致性的建筑构件信息模型BCM,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信息模型和三维数字城市集成方案。首先,基于CAD图纸开展BIM模型交互式构建,然后,通过空间和语义信息映射将其转换为BCM,并基于ArcGIS Geodatabase建立建筑构件信息库,在三维数字城市场景开展建筑构件信息的集成应用。该方案可实现建筑构件信息与三维数字城市的大规模集成,对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进一步开展建筑内外模型集成展示、建筑节能分析、内部设施管理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城市建筑规划的质量与效率,在GIS系统中采用了BIM信息进行城市建筑规划,并在城市建筑空间分析上进行了一些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将微观领域的BIM信息和宏观领域的GIS信息的相互操作,能够满足查询与分析空间信息的需要,是未来城市GIS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GIS在天津市建筑市场监管系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在目前的建筑市场监管BS系统的业务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的各项技术对各类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的数据采集、空间分析等功能的实现,详细论述了其中关于Silverlight地图、嵌入式应用、空间数据库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人口空间化方法存在数据源多、模型复杂、忽视居住建筑类型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居住建筑作为人口分布参考的人口空间化方法。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支持下,文章选取株洲市境内的18个乡镇为研究区。首先,将研究区内的居住建筑重分类为多层房屋、低矮房屋和废弃房屋,采用最小二乘法求算各类居住建筑的居住密度。然后,根据各乡镇人口估计值的相对误差对各乡镇各类居住建筑的居住密度进行修正。最后,运用GIS的叠加分析技术得到250m格网人口密度图。检验结果表明,人口估计值与人口统计值的线性拟合斜率为0.965,另外基于居住建筑重分类的人口空间化方法使得人口估计精度较未重分类时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故宫对文物建筑登记造册,建立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信息化平台。但在文物建筑管理方面还是存在文物建筑语义不一致、巡查记录不标准等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故宫文物建筑管理中的问题,建立了一套层级化、网格化的管理体系:建立文物建筑全面档案,针对房屋、复建建筑等十七大类遗产要素进行标准编码,完善文物建筑基础信息;利用全文检索技术对文物建筑建立索引,精确匹配文物建筑的空间位置,实现文物建筑的地理编码;建立人、地、物、事关联关系,实现故宫文物建筑网格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高益忠  陈明辉  黄燕 《测绘通报》2021,(7):140-143,149
本文通过对东莞市获批的278处历史建筑的现场调研,采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空间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数字化建库,结合数字化管理平台与公众服务系统全方位展示和传播东莞市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旨在探索数字化技术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新模式,为传统文化资源的保存、保护、活化利用及传播提供新思路,从而推动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完整化、系统化和共享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房顶是三维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房顶结构的识别是三维建筑综合算法实现和进行城市建筑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的基础。分析了建筑房顶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三维建筑分类的实用方法,针对不同房顶类型设计了相应的结构化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建筑房顶面信息提取算法,并进一步实现了房顶类型的识别。实验证明,该方法识别的准确性较高,能够满足进一步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王儒壮  李小群  刘春霞  孙树承 《北京测绘》2021,35(10):1329-1332
基于WorldView遥感高分辨率影像,对海口市违法建筑进行了变化检测与人工识别.选取两时相遥感影像,通过变化检测发现疑似违法建筑空间分布,最后利用叠加分析与人工解译确定违法建筑物.实验结果表明,变化检测可提供较高位置精度和效率,最终人工判读解译图斑合计误判率仅为0.68%,可作为城市违法建筑监测,是一种高效率、高适普性的违法建筑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直升机在城市作战中的生存能力与城市建筑对其隐蔽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建立了城市建筑对直升机的隐蔽概率模型,对模型中的建筑分布、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等参数分别讨论,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最后总结了城市建筑对直升机隐蔽的影响规律,提出有效利用城市建筑进行直升机隐蔽机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历史建筑数字化复原有助于建筑历史和文脉的研究,为建筑保护和修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上海徐汇区的1座历史保护建筑为对象,研究点云逆向建模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使用Leica RTC 360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数码相机获取建筑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和纹理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部件化建模,构建精细的现状三维数字模型,并结合有关资料,对模型进行修改,复原80年前建筑的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14.
苏俊如  吕芳  杨俊 《测绘通报》2018,(8):111-114
以大连市中山区的遥感和建筑等多源数据为基础,结合单窗算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2002—2014年研究区的地表温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地表温度与建筑密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2—2014年地表温度高温区域多分布在中山区西北部、解放路和中南路的沿线,且温度增加明显,东北部由于填海造陆温度明显升高;(2)高密度和较高密度的地块主要分布在青泥洼天津街商业区,大部分低、较低、中密度地块分布在解放路和中南路沿线;(3)2002年、2014年,地表温度与建筑密度呈现中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4、0.537。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有效地监测建筑用地变化,服务城市扩展研究,该文以福州市为例,基于2006年DMC和2008年UCD两期高分辨率正射航空遥感影像,利用面向对象分类和空间叠置分析等技术,提取建筑用地信息,并构建动态度模型监测建筑用地变化。监测表明2006年—2008年福州市5个城区建筑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城市扩展呈现速度快、单中心圈层式扩展的特征,总体遵循"东扩南进"的发展战略。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发展和土地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洁然 《北京测绘》2023,(11):1552-1556
如今我国一、二线城市普遍建筑规模大、人口密集、功能复杂,城市灾害风险更大,一旦发生大的灾害后果将会很严重,因此应该重点关注人员密集、消防难点区域,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加强城市安全韧性监管,提高应急预警能力。文章以北京市地理国情监测(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和高德兴趣点(POI)作为数据源,研究创新网络空间分析技术的新应用,并将道路、建筑等实际地物等实际地物作为参数,应用数学分析法构建消防风险评估模型和消防机构布局合理性评价模型,以地理空间的角度分析当下北京市核心区的消防机构空间分布问题。成果表明,通过地理空间分析的方式对城市内消防机构布局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今后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建筑密度是城市规划布局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建筑密度的获取效率,本文提出一种结合珞珈一号数据和OSM数据的估算城市建筑密度的方法。基于珞珈一号数据,文中以固定大小的网格为单位采样分析了昆明市呈贡区灯光强度和建筑密度的拟合关系;基于OSM数据,利用GIS提取分析、数学分析等方法去除道路灯光对估算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非线性拟合模型估算了昆明市呈贡区的建筑密度,得到其空间分布情况;并验证分析了估算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昆明市呈贡区的建筑密度与夜间灯光强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结合珞珈一号夜光影像数据和OSM道路数据估算城区的建筑密度。  相似文献   

18.
毕朋峰 《测绘科学》2013,38(3):77-80
本文利用2006年、2010年沈阳市地区TM遥感数据,采用影像IB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分析了沈阳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现象以及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沈阳市热岛效应总体呈现由市中心向四周逐渐扩张的空间特征,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存在紧密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地表温度与归一建筑指数(NDBI)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城市建筑区夏季地表温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杭州市为研究对象,选择Landsat-8遥感数据和Jiménez-Muoz单通道算法进行地表温度遥感反演,同时结合地理国情数据分类结果数据,对杭州市城市建筑区域地表温度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反演的地表温度结果和区域统计分析,得出了杭州市2016夏季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城区部分的拱墅区、下城区、江干区、上城区和滨江区等区域,城市建筑温度整体较高;余杭区中部、萧山区中部和东北部、西湖区北部区域城市建筑温度较高;城区西部建筑区域温度相对较低。地表温度的极大值出现在拱墅区,为55.64℃;极小值出现在余杭区,为25.68℃。  相似文献   

20.
以大连市区建筑数据、SPOT 5和Landsat 8遥感数据为基础,运用局部气候带分类、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大连市局部气候带分区类型和特征,进而分析不同局部气候带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大连市建筑类型高度主要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和中高层建筑,建筑密度为中密度和较高密度,甘井子区分布大量森林绿地,中山区具有丰富的公园绿地;②地表温度整体偏高,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其中半数以上地区地表温度达到28℃~31℃,并且有超过1%的地区地表温度大于38℃,该区域出现极端高温;③同一建筑高度上,密度越大的建筑区域,地表温度越高;同一建筑密度,多层建筑高度覆盖区地表温度较高。森林绿地地表温度最低,公园绿地和社区绿地地表温度几乎一致,附属绿地地表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