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半封闭式对虾养殖体系的水环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年5 ̄9月,在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试验虾池进行半封闭式对虾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取得相对较明显的经济效益。该半封闭体系具有养殖水质环境较稳定的特点,试验池水体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相对持续较高,整个养殖过程浮游植物种类、数量较稳定,异养细菌总数和弧菌数较低,对预防对虾病毒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虾养殖事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养殖生产中,常常由于方法不够恰当而导致饵料浪费严重,生产成本过高,生长情况不佳,养殖产量不够稳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因此,探求饵料合理的投饵方式已是生产上的当务之急。为进一步探索对虾对于饵料的利用规律,前人已做过大量的工作我们仅以本地养殖生产上常用的,来源较丰富、价格较低的饵料品种作为饵料对象,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进行了投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从对虾工厂化育苗成功之后,我国对虾养殖事业发展很快,但单位面积产量仍然偏低,有少数单位虽然达到500kg/亩以上,但很不稳定。近几年来不少国家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有的亩产1500kg以上。为了探索中国对虾稳产、高产、高效益的高密度养殖技术,我们于1987年在山东省胶州市营海渔业公司对虾育苗场利用4个育苗池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年10月25日通过专家们的技术验收,4个试验池,总面积为78.43m~2,平均产虾1.98kg╱m~2,折合亩产1322kg。其中较好的3号池,单产2.80kg/m~2,折合亩产1868.3kg,对虾平均体长11.77cm,体重19.03g。专家们认为,该实验在国内属首次试验成功,创国内单位面积养虾最高记录,为我国的对虾养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虾养殖净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水养殖是海洋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养殖国,对虾养殖净收益直接影响对虾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对虾养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文章以山东省、江苏省和广东省对虾养殖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对虾养殖净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对虾养殖净收益的3个主要因素是:①每年对虾养殖的造数;②是否参加对虾养殖农业合作社;③对虾出塘的销售价格。对虾养殖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混养其他品种生物,养殖模式,养殖面积对对虾养殖净收益影响不显著。基于回归结果,笔者提出完善对虾养殖基础设施;发展对虾养殖农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建立稳定的对虾市场价格调控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工养虾池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崔玉珩 《海洋科学》1994,18(2):64-65
为养殖对虾而修筑的大大小小的养虾池都是一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池内生态条件适于对虾正常要求的情况下,对虾可以在其中生存、生长。如果生态条件逐步恶化,非但影响对虾的正常生活、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全部对虾死亡。粗放式的养殖,其影响也相对小些,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潜在的危险较大,对养殖池的环境状况要特别注意。l人工养虾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1·1人工养殖池是一个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在池内除放养的对虾(有时混养贝类等)外自然存在的生物通常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食物链大体上是二个层次(对虾靠投饵喂养例外)。养虾池…  相似文献   

6.
1990-1993年试验使用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感染获得成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环境及对虾体质对驿虾感染死亡率影响甚大,恶劣环境中的死亡率比优良环境中的死亡率出83.3%;体质差的对虾感染的后的24h死亡率是正常对虾的2.5-3倍。为此,在对虾虾养殖生产中除应注意消灭病原菌外,还应注意优化养殖环境与增强对虾体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与斑节对虾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民杰 《台湾海峡》2002,21(2):224-227
于2001年进行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与斑节对虾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在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存活率,饵料系数和抗病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斑节对虾,适合于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8.
2002年5~7月对杭州湾萧山现代农业开发区农发养殖实验场的4口大小不同、放苗量不同、产量不一的淡化对虾养殖虾池水体中的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养殖过程中,4口虾池的叶绿素a含量均较高,各虾池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变化幅度不一,所测数值中有68%超过富营养化阈值,因而该水体在养殖期间已呈富营养化状态,但此间没有发生赤潮。(2)4口虾池水体中的脱镁叶绿素与叶绿素a含量比值的变化有所不同,1、4号虾池在养殖过程中该比值呈下降趋势,表明1、4号虾池水质相对正常、稳定;2、3号虾池在养殖中期该比值急剧上升,表明2、3号虾池在养殖中期水质曾发生剧烈变化,这直接导致了养殖对虾的减产。因而,养殖水体水质的剧烈变化较其富营养化程度更能直接影响对虾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应用有机碘防治养殖对虾疾病的试验。结果表明,15.0mg/dm3浓度的药液消毒可杀死水体中大量细菌,0.3mg/dm3浓度的药液对对虾的蜕壳有促进作用,按一定比例加工成配合饵料投喂对虾,在虾病狂发期可延长养殖时间。文章还对有机碘防治对虾疾病的有关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对虾病害防治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对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发生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病,造成养殖对虾大量死亡,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挫折。这场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原生物的传染,养殖海区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虾池有机污染的积累造成养虾池池塘池底“老化”,近海区的工业污染以及养殖操作管理的失误等都是诱发原因[1~6]。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探讨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根据1993年暴发性流行病的传播特点,作者于1994年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养殖场进行试验,利用对虾防病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相似文献   

11.
半封闭虾池中三氮与溶解氧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4月~1998年7月,我们采用次溴酸钠氧化法对胶州湾中的两个半封闭式的虾 池中氮元素的含量时行了实验测试,分别通过将各态氮氧化或还原为NO2-态氮的方法测定不同时期虾池中NH4++NH3态N,NO3-戊N,NO2-态N,总N的含量,并对水中其它一些影响虾池水质状况及其变化的物理化学因子,包括PH值,溶解氧(DO)、温度、盐度等进行了测定。得到在不同理化指标下各价态氮营养盐的含量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个对虾养殖防病新模式,并进行了小规模试验,获得初步成功。在4个30~40m^2的露天水泥池中,各放入3cm的大苗500~700尾(每亩约10000尾),经90余天的养殖,对虾成活率80%左右,个体10cm,平均体重80尾/kg,饵料系数约1.5。新模式的立足点是防病,特点是设置一蓄水沉淀池,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养殖用水,配备充气增氧设施,选择优质配饵,合理投喂,使各种水质理化因子及生物因子尽量  相似文献   

13.
厦门潘涂对虾养殖垦区水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5月-1997年2月对厦门对同安湾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进水渠道的Chl a,COD和DIN,DIP等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虾池内DIN,DIP含量低于邻近内湾,Chl a和COD高于邻近内湾,池内各生态因子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而邻近内湾则呈现较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本文讨论对虾病害与横向感染的相互关系以及台风期间虾池水质管理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虾养殖池生态环境的人工调控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调控对虾养殖池的水色、透明度、溶解氧和COD,建立了较稳定的对虾养殖生态体系.其特征为,生产力水平高,物质循环速度快,各项水质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较快.提出了人工调控虾池生态环境应以维持稳定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数量为主要内容,同时,讨论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及数量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本研究在室内受控条件下,在虾、贝、藻的多池内循环养殖的基础上,采用残饵污染控制技术减少残饵生成量,并针对对虾养殖中产生的主要目标污染物质及其存在形态,镶嵌以相应的生物修复技术,探讨了综合生物修复技术对对虾养殖生态系统自身污染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虾、贝、藻及生物滤池综合生物修复技术可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溶解无机碳和溶解有机碳的含量。残饵即时修复技术可显著减少残饵生成量,但梭鱼和沙蚕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对综合生物修复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综合生物修复技术中大型藻类对水体中溶解无机氮的修复能力略显不足,在实际修复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大型藻类固氮速率和系统内生物排氮速率的平衡关系,并确保能满足大型藻快速生长最佳的水层空间。单靠微生物滤池对水体中有机物的修复能力并不理想,需辅助增加泡沫分离等技术,提高系统对大分子胶体的去除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构建现场对虾养殖环境的综合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3年7月台风发生期问对虾工厂化养成后期3个用日的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该时期水环境中无机氮(DIN)、无机磷(DIP)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该养殖生态系统中,台风气候对DIN,DIP的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尢以养成密度较大的养殖池最为明显,物理、生物、化学过程在不同周日均得到了良好体现;但无论养成密度大小,水环境中的N/P比值及浮游植物量均较高,说明该生态系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含量变化有较宽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不同池塘养殖模式的环境氮磷负荷及其水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研究了广东海丰县东关联安围湿地两种投饵养殖模式——对虾主养(半集约化养殖)和虾蟹混养(半集约化养殖)海水池塘的环境氮磷负荷和养殖水体氮磷含量的周年变化情况,并以不投饵的塭围虾贝混养(粗放式养殖)模式为对照。3种模式中,池塘单位面积环境氮、磷负荷以对虾主养模式最高,分别为36.52 kg/hm2和7.39 kg/hm2;虾蟹混养模式次之,分别为1.49 kg/hm2和0.52kg/hm2;而塭围虾贝混养模式最低,分别为–2.47 kg/hm2和–0.34 kg/hm2。每月1次对3种模式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总氮、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和总磷及磷酸盐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养殖环境氮磷负荷大小相对应,塭围虾贝混养池塘水质最好,虾蟹混养池塘次之,而对虾主养池塘水质最差,这种现象尤其在养殖后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eries of experimental trawls repeated over the same area during both 12 and 24 h cycles coupled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stomach contents of the bib demonstrate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variations in the predator's diet. The population studied feeds continuously over 24 h, the coefficient of "fullness" is relatively constant, and freshly eaten prey can be observed both during the day and at night. The proportion of brown shrimp in the food increases after high tide, especially when this occurs at night, coinciding with the shrimp's period of maximum activity. However, the overall impact of the bib on the shrimp population depends more on the abundance of the former than on variations in their individual food intake.  相似文献   

20.
对原建在潮带的对虾养殖池进行改造。使堤坝高3.5m,养殖池水深2.5m,池一端设闸门1座用于养殖池首次进水和对虾收获;养殖前用农药全池泼洒浸泡,杀灭越冬穴类甲壳动物,使用不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虾苗进行养殖;养殖过程中添加水通过蓄水池进行,池水用80mg/L浓度的漂白粉消毒;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微生态净水剂、沸石矿物剂、消毒剂等,优化养殖环境,增强对虾抗病能力;结果对虾养殖成活率达到40%~60%,能有效防止暴发性流行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