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颖春 《地球》2014,(4):36-39
过去我们常常把土地荒漠化理解为是“沙漠不断扩大,把沙漠里的沙子扩散到越来越广的肥沃土地上去”。然而事实上荒漠化不只如此,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确定了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有时也将湿润和亚湿润区的石漠化归入荒漠化范畴。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3)
正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沙漠就是不毛之地,是危险的生命禁区,而不是一个可以闲来无事就去旅游的地方。然而,随着近年来沙漠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各种类型的沙漠景观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而各大以沙漠为主题建立的沙漠公园,更是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让人尽情领略独特的沙漠风情。或许是需要勇气的滑沙,或许是需要技术的跑马赛驼,也或许是静静观赏就能让人沉醉的沙漠绿洲。大漠长河落日圆,风吹起衣衫,像古代的侠客,  相似文献   

3.
新疆平原沙漠区湖泊干缩生态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峰  章海生 《湖泊科学》1993,5(3):218-224
50年代至80年代初,新疆平原沙漠区湖泊普遍处于退缩状态,一些湖泊干涸或基本干涸,这是湖泊所在流域上、中游地区灌溉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到目前为止,湖泊干缩所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其范围主要限于湖周有限区域;变化的幅度尚未达到对人类生活和生湖泊及湖周有限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中,人类不正确的活动方式占了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4.
库布齐现代沙漠景观发育的沉积学及光释光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库布齐沙漠5条南北向断面上的12个探坑和剖面的考察,分析了现代库布齐沙漠景观及下伏地层结构,发现该沙漠风沙沉积直接覆盖于冲洪积相/湖相沉积地层之上.石英的双单片再生法(DoubleSAR)光释光(OSL)测年结果表明,库布齐沙漠的西北部和东部地区最迟分别在距今19和9ka前后开始风沙堆积,在距今7ka风沙活动显著增强,特别是在距今2ka以来,沙漠向南和北扩展,现代库布齐沙漠景观开始形成.库布齐地区距今19,9和7ka前后的风沙堆积可能受到亚洲夏季风衰退的影响,距今2ka前后现代库布齐沙漠地貌景观的形成则更多地受到人类活动的触发.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等与人类始终相依相伴,这些资源都是来自地球的恩赐。因为有了这些资源,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丰富多彩。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本文从森林资源的角度谈谈如何合理利用好森林资源,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李政伟 《地球》2013,(2):100-101
本文介绍了凤冈县基本情况,指出人类不适当的社会活动,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石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土地石漠化防治方法和对策,以此来加快石漠化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7.
阿风作品     
《地球》2017,(8)
正早在上世纪70年代,青海的德令哈市就以外星人遗址闻名世界,沙漠怪圈的传闻更是让人难以想象。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外星人,但德令哈市外星人遗址景区的风景很是迷人……  相似文献   

8.
李秋香 《地球》2012,(4):146-14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有21亿人口居住在沙漠或者旱地中,其中90%属于发展中国家。全球44%的可耕地为旱地,30%的耕植作物生长在旱地上。土地是地球的骨骼,如果骨骼患上疏松症,后果可想而知。荒漠化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危险。由于上地退化和干旱,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50亿吨肥沃土壤流失,每年有1200万公顷土地消失,这些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粮食,每年由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  相似文献   

9.
联系沙漠-黄土演变过程中耦合关系的沉积学指标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从沙漠 黄土过渡带的榆林到黄土高原的南缘渭南 ,在这南北向的断面中 ,对 9个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粒度分析 .通过观察晚更新世不同时期黄土沉积中砂粒 ( >6 3μm)百分含量的空间变化后发现 ,沙漠的进退变化是控制黄土沉积中颗粒变化 ,尤其是砂粒含量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提出用沙漠 黄土过渡带风成沉积中砂粒百分含量变化作为指示沙漠进退的一个代用指标 ,从而将黄土研究与沙漠研究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 ,对黄土高原西部的两个剖面 (李家塬、姬塬 )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粒度分析 ,发现在末次冰期时 ,沙漠环境存在着千年数量级的不稳定变化 .  相似文献   

10.
任杰  李幸福 《湖泊科学》1992,4(4):48-55
青海湖流域是西北半干旱地区一个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主要由草地、湖泊、沙漠、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复合而成。该系统具有高寒干旱、太阳辐射强,以及交通闭塞、人口少、经济落后等特点,因而抗干扰能力弱、输出水平较低。在气候暖干化条件下,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使该系统暴露出土地沙化、植被退化、湖水位下降、渔业减产和鸟岛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潜在的工业污染扩大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中国东部沙漠/沙地典型地层序列的年代和古环境代用指标,文章揭示了中国东部沙漠-沙地全新世以来的地表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风沙-古土壤沉积序列中一系列的古环境代用指标和光释光测年数据显示:(1)库布齐沙漠大规模现代沙丘景观形成于全新世时期;并在4~2ka期间普遍发育古土壤,指示了该时段区域降水量或有效湿度增加并促进了植被生长,风沙活动减弱,进而导致有机质累积、土壤发育;最近2ka沙丘大规模的扩张除了受自然因素影响,还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丰富的沙源和人类活动共同促成了该沙漠现代景观的形成.(2)浑善达克沙地现代沙丘景观可能形成于12ka左右,而在此之前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应是一个大湖;在9.6~3ka期间,浑善达克沙地比现代明显湿润,普遍发育古土壤,然而风沙活动并未完全停止;全新世湿润期在该沙地可能具有穿时性,沙地东部气候条件的转好早于西部.(3)呼伦贝尔沙地的古土壤早在14.5ka便开始发育,可能一直延续到最近2ka.中国东部各个沙地的古土壤发育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甚至各个沙地内部不同地点的古土壤发育时间也不一致,但是总体上中全新世(尤其是在7.5~3.5ka)各个沙地趋于固定,风沙活动强度显著减弱.近十年来中国东部沙地的古环境记录数量迅速增长,但是已经发表的数据数量与中国东部沙地广大的空间范围仍然不匹配,要全面理解中国北方风沙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还需对更多的风沙沉积剖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土地沙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的环境问题。联合国大会1975年以3337号决议,通过了“向沙漠进行斗争行动计划”,并在1977年召开世界沙漠化会议,沙漠化问题正式作为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已为世界公认。土地沙漠化,也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国土整治问题。一、沙漠化的概念及分布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8,(6)
正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中国现有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耕地面积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正在增加,但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土地浪费、土地流失、滥用土地等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土地的结构与布局,有助于科学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5)
改革开放能让我国的城市范围加大,使原本的耕种土地逐步成为建筑用地。使用中合理的规划现有用地,是我国当前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保护现有国土资源的前提下,让我国的土地资源能合理的使用,所以使用土地测量技术能让规划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5,(5)
<正>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中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  相似文献   

17.
正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一大热点和难题。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监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每5年监测一次,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实现连续3个监测期缩减。然而,全国仍有4亿多人口在遭受着风沙的危害。荒漠化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的根本目的。从2014年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正式挂牌"中国国家沙  相似文献   

18.
纪亚洲  顾和和  李保杰 《地球》2012,(12):102-103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活的载体,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开不了土地,她像一位辛勤的母亲,慈祥地哺育着万物生灵,我们人类像孩子般慵懒地享受着大地母亲温暖的怀抱。但是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改造与影响自然的能力不断扩大,对土地资源的掠夺也到达了一种贪婪的境界,大地母亲的身体正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地震、飓凤、沙尘暴、地质灾害、极端天气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这是地球在向  相似文献   

19.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艾青的这句诗来说明中国人浓厚的土地情节也许再合适不过了。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与土地息息相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耕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也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6月25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21,(5)
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的沙漠是我国内陆干旱区的重要地貌类型,也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荒漠生态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我国沙漠中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和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是国家战略资源宝库;沙漠还有很多特有的野生动植物,是极为珍贵的生物种质资源库。沙漠也是我国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这里曾经驼铃声声,商旅云集,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见证着人类的历史发展,也促进了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欧亚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