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1月28-29日,由意大利欧洲-地中海气候研究中心(国家火山-地球物理研究所,CMCC-INGV)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联合举办的“中-意气候变化与气候变率学术研讨会”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市举行。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为首的中方代表团一行9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23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召开了有关"中国的减排目标以及国际谈判战略"的小型研讨会。会议邀请美国东西方中心资深研究员张中祥博士作主题报告。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任国玉研究员主持了研讨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罗云峰博士介绍了会议背景以及主题报告人的主要学术背景。会议还  相似文献   

3.
1访问情况综述 根据中国气象局与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的合作协议,本人作为中方派出的访问学者,2005年5月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气候预测中心(CPC)进行为期一年的工作访问,并于2006年5月结束访问返回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12—13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08年度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以及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培训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及有关省(区)市气象局的专家及研究生,共计40余个单位100多位代表参加了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12~14日,“第三次中口低层大气和降水研究(LAPS)学术研讨会暨工作组会议(Third Japan-China Joint Workshop on Lower Atmosphere and Precipitation Study)”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召开。以李维京研究员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9人出席了会议。中方代表主要来自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相似文献   

6.
2008年2月25—26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07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以及中国气象局有关省、市、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异、生态-环境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科学研讨会”于2005年8月22-2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隆重召开。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国气象学会、国家气候中心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共同主办的一次大型学术会议。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担任这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LCS)简介根据国务院批转的有关文件建立的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LCS),目前是设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内的部门级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4年12月。它是我国专门致力于气候变化、气候预测和气候影响评价研究的开放型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9.
1基本情况 2005年11月15~17日中美干旱监测评估研讨会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和国际合作司主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气候中心承办。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副局长为参加研讨会的中美双方全体代表举行了欢迎招待会。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动态》是国家气候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主办的信息类刊物,2007年7月创刊,由国家气候中心编辑出版。2009年4月正式移交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暨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编辑出版。该刊为周刊,内部发行。  相似文献   

11.
1 会议概况全国“提高短期气候预测质量研讨会”于 1999年 11月11~ 13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陶诗言、曾庆存和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王绍武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意见 ;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副局长李黄在会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及各区域中心和部分省的短期气候预测专家近 70人。2 会议主要内容这次会议既是对目前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水平的检查和回顾 ,也是对 2 1世纪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发展方向的重要研讨 ,特别深入总结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产品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各国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给国内从事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面工作的业务、科研人员及单位提供一套使用方便的中国和东亚地区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数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科研人员对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用到的20多个全球气候模式以及国家气候中心运行得到的一个区域气候模式的数据进行了加工和分析处理,形成了一套“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第一版)”。本数据集可以在国家气候中心的网站(http://ncc.cma.gov.cn)上下载。  相似文献   

13.
2007年9月3-9日,国家气候中心闫宇平、张强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第7届国际CEOP(The Coordinated Enhanced Observ-ing Period)执行计划会议”。会议召开前还参加了“2008亚澳季风年工作研讨会”以及“泛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季风会议”。  相似文献   

14.
2007年7月16-27日,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全球变化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START)协办,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培训中心联合承办的“第四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ISCS)”在中国气象局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2月3—4日,由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主办的2009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气候与气候预测信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会议得到了各有关部门及同行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6.
1会议概况 第14届气候专业委员会工作组会议于2009年3月23~25日在日内瓦召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随中国气象局王守荣副局长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是自2005年11月在北京召开届会和技术研讨会之后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气候专业委员会工作组在2010年15届换届会议之前的一次承上启下的会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5月29日至6月9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主办的第3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和应用研讨会(Third ICTP Workshop on the Theory and Use of Regional Climate Models),在意大利的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ICTP的所在地)举行。与会人员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员。高学杰研究员代表国家气候中心,是会议的5名组织者之一,与国家气候中心徐影博士,研究生张冬峰、石英、曹丽娟,访问学者徐集云(浙江省气象局)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和研究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全国气候模式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和国家科委“九·五”重中之重科技项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主办的《全国气候模式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1月18日—2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总结交流的国内...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9—12日,由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和山西省气象局联合举办的“区域气候变化检测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近30个单位80余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2009年2月12-13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08年度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