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历史大震与泉州古建筑塔寺桥类的结构抗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泉州市一些经历了1604年泉州海外7.5级大震并保存至今的典型塔、寺、桥类建筑的结构抗震,同时探讨这次大震对这些古建筑可能产生的地震影响,及这些古建筑在场地特征、结构设计、材料强度、施工工艺等方面与结构抗震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林建生 《华南地震》1990,10(2):17-24
本文通过对泉州古石塔的西塔场地进行地震动特征和塔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得到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对塔体与塔址场地产生地震动影响的有关参数,有关结果对了解石结构的抗震能力及这次大震可能存在的影响程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研“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和“8.8”九寨沟7.0级地震灾区建筑物破坏情况,对灾区内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简易结构三种类型的建筑物震害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次地震中相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同级别地震作用下其破坏程度不同,其中砖混结构和简易结构震害特征差异性较大,分析认为除地震本身作用外,灾区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同也是造成两次地震建筑物震害特征差异较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议以供灾区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安全建设等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古建筑早在汉代就基本定型,到唐、宋时期已有明确规制,而梁思成先生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提及到了一些“不守常规”的建筑,本文调查发现它们分别是1303年洪洞8级地震和1695年临汾7?级地震之后重建的产物。进一步分析发现,依现代防震理念,先人“不守常规”的做法其实是按震害经验采取了有效防震措施。这些防震措施虽然使建筑外观不够美观,但却增强了建筑物的防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2013年11月22日,木里、盐源交界处先后发生Ms3.4、Ms 4.1及Ms3.7级地震,地震造成当地自建房屋破坏,震中区建筑类型主要为土木结构、夯土墙结构及木结构。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地震烈度图,分析了建筑物破坏原因,指出土木结构及夯土墙结构是农村自建房屋中抗震最不利建筑,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相对较好。房屋抗震性能不佳是此次地震震害较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汶川地震是中国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工程结构震害。震中位于映秀镇(北纬31.015°,东经103.365°)。映秀镇的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其中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底框架结构和工业厂房。该镇的建筑多数是按照不同时期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一部分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少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由于映秀镇地震动强度大,建筑物的破坏十分严重,震害非常典型,为地震工程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材料,对工程震害的研究在理论与工程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在映秀镇收集到的工程震害进行概述,讨论不同结构形式的破坏现象和特点,并给出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苏公塔是新疆蕴含维吾尔族文化风采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开展苏公塔抗震性能研究工作对于保护古建筑将起到积极作用。根据理论计算与脉动测量得到的自振周期与振型,采用振型分解法计算苏公塔的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冲量法试讨论其竖向地震作用。依据结构在不同概率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效应,分析苏公塔的抗剪、抗弯性能及抗变形能力。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计算结果表明,苏公塔的抗剪能力高于抗弯能力。按照6度、7度设防水准计算表明,塔截面强度满足小震和基本满足中震作用时抗震要求及弹性抗震变形要求;塔截面强度在大震作用(7度设防)时不满足抗震要求。竖向地震作用对塔的影响计算表明,塔在受到8度竖向地震作用时将出现不利振动状态,结构端部可能出现拉力。根据结构分析提出简单、可行的抗震加固与保护文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震区城镇建筑框架结构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地震专家及其科技人员通过长期分析研究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对地震的经验不断总结,对地震的破坏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了“概念设计”的设计理念,要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能力,“概念设计”比“结构设计”更为重要。主要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的统计分析,阐述了抗震“概念设讣”的有关问题。通过建筑场地选择、地基基础的设计、结构体系及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等方面的分析,明确了“概念设计”的原则和要求,特别是针对工程实际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设计问题,总结了延性设计的要点及其实现方法,从而消除了建筑中的薄弱环节,提高了房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5.5级地震给震区建筑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选择震区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砖混结构以及土石木结构等3类典型建筑结构,介绍了各类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特点,分析了震害特征与破坏机理。结果表明:RC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抗震性能,即使在震中区,破坏也仅仅表现为非结构性破坏,如填充墙开裂和吊顶脱落等;砖混结构绝大多数抗震性能优良,仅震中区的少数建筑物发生了承重墙墙体开裂情况;土石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最差,地震破坏最为严重,是导致该次地震人员伤亡主要原因。建议地震高烈度设防区房屋建筑应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RC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而抗震性能差的土石木建筑房屋应尽量避免继续建设和使用。结果可供类似地区房屋建设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1604年泉州海外大地震及其海啸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昭  王善雄  王喜年 《地震》2006,26(4):94-102
由于史料记载的模糊和局限性, 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地震是否引发地震海啸灾难, 一直是有争议的。 该文从这次地震历史资料的辨别、 考证和分析研究认为, 泉州海外大地震并未引发地震海啸产生的显著灾害。 在相关的史料与台湾海峡发震构造的分析基础上, 通过潜在海啸源的鉴别以及海啸源参数的确定, 对泉州滨海断裂和台湾海峡浅滩南缘海啸源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 利用了1994年台湾海峡浅滩南缘地震的海啸波验潮站资料, 对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检验。 1604年泉州海外大地震的潜在海啸源(滨海断裂)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海啸波对泉州湾沿岸的增减水效应不足以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因此也为1604年泉州海外大地震未引发灾难性的海啸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罗荣联  张俊昌 《地震研究》1999,22(4):325-329
在研究中甸一个大理地震带活动特征,丽江地区大地震重复性和1996年2月3日丽江7级地震的强余震活动格局基础上,认为丽江震区在未来100年内不大可能再度发生7级以上地震,这对于确定丽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2月13日22时07分(当地时间2月13日23时07分)在日本福岛县东部海域发生了MW7.1级地震,震源深度50 km,震中位于北纬37.75度,东经141.75度。此次地震发生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约10周年之际,震中位置亦非常接近。根据搜集到的资料,部分房屋受损,发生严重结构性破坏的结构相对较少。建筑内部的水管泄漏和柜体倾覆,建筑外部的装饰面板和玻璃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是此次地震的主要建筑震害特征。此外,此次地震没有人员死亡或失踪,仅造成了约180人受伤。非结构的破坏,如柜子倾倒和玻璃破碎是造成人员受伤的重要原因。建筑抗震设防标准高以及居民防灾意识强是此次地震震害轻和人员伤亡少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尽管在日本抗震设计规范中已充分注意建筑非结构部件的抗震要求,但仍主要针对与人员生命安全、重大次生灾害直接相关的建筑非结构部件进行抗震计算设计,对大量与财产安全及功能运行相关的部件仅作一般构造性要求,在地震中仍难以避免因非结构部件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功能中断。  相似文献   

13.
王波  郭迅  宣越 《震灾防御技术》2020,15(3):496-509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作者第一时间前往地震现场,获得第一手震害资料。基于“散、脆、偏、单”评估法,对当地建筑物震害特点和成灾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整治措施。实际震害显示,当前我国城乡建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散”和“脆”;学校建筑和底商结构在此次地震中仍表现出诸多抗震不利问题,集中体现在因填充墙布置不合理导致的“偏”;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虽在地震后保存完好,但填充墙破坏较重,修缮费用较高。震害调查结果警醒行业人员需围绕实际震害特点精准发力,优化结构概念设计,全面提升抗震能力,推动韧性城乡建设。  相似文献   

14.
砖石古塔为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大多数古塔都遭受过地震的破坏。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省都江堰奎光塔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抗震保护,本文结合奎光塔的结构特点,讨论了中国砖石古塔的抗震机理,得到了砖石古塔的抗震性能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抗震建筑的结构整体性分析和构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量房屋建筑整体性倒塌,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现场实际震害调查,总结和反思了若干经验教训,其中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抗震和构造进行了分析,包括设防水准、概念设计、选型布局、结构整体性、结构刚度、强柱弱梁、构造措施、非结构部件、抗震缺陷、病态抗震结构等等.汶川地震震害也证明了建筑结构整体性抗震和构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2012年9月7日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造成大量村镇建筑物损坏和倒塌。对灾区村镇各类建筑结构的震害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此次地震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将村镇私人建房纳入审批管理程序,建立村镇建筑工匠的管理、培训与证件发放制度,进行村镇建筑抗震能力调研工作,政府给于适量补助,编制系列化的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和标准图集,重视概念设计等一系列防震减灾对策,为灾区重建和未来该类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小江西支断裂古地震剖面的开挖研究结果表明,接近和等于8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约为2000 a左右,M>7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也在1000 a左右.1833年嵩明8级地震至今仅170 a,未来10a或更长时间段内,在位于小江西支断裂上的1833年嵩明8级地震破裂带内,再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庑殿建筑作为最高等级的古建筑形式,多用于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为研究该类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个1/2缩尺单檐庑殿顶古建筑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获得了不同输入地震动不同水准下单檐庑殿建筑的动力响应和破坏现象,总结了柱顶石、围护墙与木构架间的相互作用、榫卯结构的变形规律等。研究表明:柱底与柱顶石间相对滑移削弱了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减震效果良好;输入地震动强度较大时,小额枋、额枋垫板榫头轻微拔出,大额枋榫头连接牢固,木构架的整体性良好;庑殿顶与木构架间通过斗拱连接,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在保证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同时,增强了结构的耗能能力,提高了该类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建筑物震害分析与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永年 《华南地震》1996,16(3):27-37
对台湾海峡7.3级地震广东境内建筑物的地震破坏进行了调查,对地震损失进行了总体评估,并根据当地的工程地质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用材和施工特点等,分析了各种地震破坏形态和破坏规律,为今后的建筑抗震设防提出了有闪斩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汶川8.0级地震给川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破坏与人员伤亡。通过大量对汶川地震灾区的建筑物破坏情况实地调查,并根据现行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建筑物选址、抗震设计及建筑施工等多个环节,对汶川地震中的典型建筑物破坏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探讨破坏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提供参考经验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