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首届全国地震科技期刊工作会议于1992年5月26日至30日在沈阳召开,27家期刊的编辑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在总结期刊工作,交流办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评比,地震学报获一等奖,中国地震获二等奖,地震地质、国际地震动态获三等奖,地震、地震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壳形变与地震、东北地震研究、世界地震译丛获优秀奖,地震学报(英文版)、中国地震研究(英文版)获国际交流奖。  相似文献   

2.
简讯     
全省地震工作会议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六日在太原召开.各地、市地震局,专业台站、企业办台站、重点县与骨干测报点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业务负责人,省局处、室、队的有关同志共七十八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议程是传达全国地震计划会议精神;总结全省一九八一年的地震工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地震研究所地震科技协议,双方商定于1992年9月24日—30日在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联合召开第一届天山地震预报国际讨论会。 这次会议将着重交流有关天山地区的地震预报、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地下水化学和水动态、地震形变测量以及地震观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将出版会议论文集。另外会议还将组织对阿拉木图等几个大震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括报道了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9月5日至21日在成都市联合召开的“鲜水河地震带地震学术讨论会”情况。全国各地50个科研单位的16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第一阶段围绕鲜水河地震带的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形变测量,地震预报与预防等方面,对70余篇论文分四个组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就古地震、地震大形势、活断层与遥感遥测等问题进行了大会交流与讨论;会议第二阶段组织60名代表沿康定一炉霍路线进行了为期9天的野外现场考察。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地震地质工作,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地震局联合召开了“地震地质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讨论会”。会议于1983年4月19日至25日在南京举行。来自我国各系统的7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丁国瑜主持了会议,并在会议闭幕时作了总结发言。江苏省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13日至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与河南省地震学会联合举办,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河南省地震局及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为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协助.中国地质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与中心,部分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市县地震局、企业台站、公司等地震相关部门20多个单位50余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地震局于今年8月6日至13日在昆明召开了首次全省气象与地震关系讨论会。与会代表50余人。四川、贵州两省也应邀派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交流的大量文章是对气象与地震关系的客观事实和统计规律的讨论。从近期成果看,云南省对气象与地震关系的研究不仅涉及了一些理论探讨,而且对地震预报业务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会议中具体部署了全省下一阶段气象与地震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震工程学新进展与新挑战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2年 8月 15日至 17日在哈尔滨召开。中国地震局宋瑞祥局长、刘玉辰副局长、黑龙江省马淑洁副省长出席了会议 ,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次讨论会是近十年来由中国地震局主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 ,会议得到了科技部、建设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及亚太地区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会的支持和资助。这次会议的召开 ,对推动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发展、扩大我国地震工程学界与国际同行的友谊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国际讨论会受到国际地震工程学界的高度重视 ,参加会…  相似文献   

9.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1979年4 月在巴黎国际地震讨论会的专家会议上提出的,后又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署、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和赞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地震学会共同  相似文献   

10.
“全国历史地震科研工作会议”在杭州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地质》1986,8(1):50
由国家地震局主持,于1985年11月19—24日在杭州举行了“全国历史地震科研工作会议”。来自全国36个单位的6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及论文摘要42篇,内容涉及历史地震资料考证、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学分析,历史地震参数的标度及其应用、历史地震工作回顾与展望以及国内外动态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8月11日~14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协办,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监测二处以及挂靠单位地震预测研究所对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大力支持.中国科技大学、云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防灾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与中心,部分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市县地震局、企业台站、公司等地震相关部门30多个单位60多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据《地震工程与构造动力学》1980年第8卷3期的一则消息报道,土工地震工程学与土动力学新进展的国际会议将于1981年4月26日至5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举行。本会议是由美国密苏里州大学罗拉分校组织的,并由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美国地震工程研究学会(EERI)及美国地震学会等单位发起的。土工地震工程学与土动力学新进展的国际  相似文献   

13.
由云南省地震局和云南省地震学会联合举办的“龙陵地震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昆明举行,提交会议论文六十三篇,报告交流四十五篇,编辑“摘要汇编”一册。论文内容涉及地震预报、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地震波与地震机制、工程地震与地震地质、震害及大震对策等。  相似文献   

14.
国家地震局于1985年11月19日至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首次召开了全国历史地震科研工作会议,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6个单位的代表以及国家地震局有关直属所、队、出版部门和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院地震历史资料总编室的特邀代表共62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摘要42篇,在大会上,有26名代表宣读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内容涉及历史地震参数的标度及应用、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学分析以及历史地震工作回顾与展望等,现就几个主要方面作一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地震学会于1993年3月14日,在沈阳召开了全体理事扩大会议,到会理事共29名,符合开会法定人数。为增进与各单位的联系。特邀请在省局参加辽宁省地震系统计划工作会议的各市地震办公室主任和地震台长列席了会议。理事会外聘的地质矿产局、测绘局的理事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1年3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召开的,学会秘书长苏公望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卫一清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刘恢先作了会议总结。参加会议的有国内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近期强震危险区判定与研究汇报会1984年9月19日至23日在石家庄召开。来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监测司、地质所、地球物理所、物探队、地震地质大队、测量队,以及山东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应邀的兰州地震研究所代表近4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马宗晋同志主持,监测司辛书庆同志也到会指导工作。会议交流的“近期强震危险区判定”成果,是介于地震烈度区划与前兆观测预报之间的难度较大的科研成果。它将对今后华北地区地震工作布署和地震危险区监视以及防震和抗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1986午5月21日—26日在杭州召开的“地震活动大尺度相关与构造微动态”学术讨论会的概况。来自全国从事地震活动性、震源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形变测量和力学等专业的约3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①地震活动和地震前兆的大尺度相关现象;②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可能机理;③在地震预报应用中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1.会议概况及背景 为交流全国地震区划科研新成果,增进国际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促进我国新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由中国地震工程学家发起,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国际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市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周锐副局长和广东省黄清渠副省长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外国学者和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国家地震局科技攻关会议精神,落实我省科技攻关任务。四川省地震局于1983年8月6日至11日,在成都召开了地震科技攻关会议。局分析预报研究中心、局情报资料室、各地震中心站、地震地质队、地震测量队、地震仪器厂和部份地、市、州地震局(办)业务负责人、以及局机关各处室有关人员、各专业攻关组成员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