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电子探针查明铅精矿中银的存在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对铅精矿中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批铅精矿舍有大量的非天然银矿物,银颗粒呈疏松絮状物分布在方铅矿周围。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Ag2S-PbS,Ag2S-PbS-Sb2S3及各体系相平衡资科以及內蒙白音诺等矿床中各种矿物共生组合中方铅矿的成分,论证了银的赋存状态及其与伴生元素锑、铋的关系。在含银及低温条件下,银在方铅矿中形成独立的银锑硫盐矿物,这有利于银的回收。在含铋低温条件下,银在方铅矿中不可避免地有相当一部分呈固溶体的状态分散在晶格中,它不利于银的回收。因此,只需研究银的赋存状态及矿石或方铅矿中伴生元素锑、铋含量及其比例,即可对铅精矿中银的存在形式及回收率作出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西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和成矿金属元素赋存状态,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研究了该矿床中银的赋存状态,并探讨了银的成矿机理。结果表明,西沟矿床中银以独立矿物或类质同象产出,主要独立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和硫铜银矿,主要类质同象矿物为银黝铜矿和含银黝铜矿。辉银矿以显微包体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硫铜银矿呈不等粒集合体分布于黄铜矿颗粒的边部;而自然银呈粒状分布于石英脉及碳酸盐矿物的晶隙间。  相似文献   

4.
云南官房铜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EPMA)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方法,首次对官房铜矿的矿物组合和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矿石矿物为中-低温热液成因,并受火山机构及断裂构造的控制;银矿物主要为碲银矿和辉银矿。矿石中银与铜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方铅矿中不含银。银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含铜矿物或黄铁矿中;银的独立矿物含量低,且多呈包裹体的形式存在于黄铜矿、斑铜矿及黄铁矿中,或以微细粒状赋存于矿物颗粒间和斑铜矿的表面。  相似文献   

5.
作者根据Ag2S-PbS, Ag2S-PbS-Sb23。及各休系相平衡资料以及内蒙白音诺等矿床 中各种矿物共生组合中方铅矿的成分,论证了银的赋存状态及其与伴生元素锑、秘的关系.在含 银及低温条件下.银在方铅矿中形成独立的银锑硫盐矿物,这有利于银的回收。在含秘低温条件 下,银在方铅矿中不可避免地有相当一部分呈固溶休的状态分散在晶格中,它不利于银的回收. 因此,只需研究银的赋存状态及矿石或方铅矿中伴生元素锑、秘含量及其比例,即可对铅精矿中 银的存在形式及回收率作出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作者关于“银的存在形式和提高回收率”与“银的成矿作用”两项研究成果的综合。研究表明,本矿主要的银矿物就有五种。大多成微粒包体,主要赋存于方铅矿,其次闪锌矿内。方铅矿除作为多种银矿物不混溶包体和交代体的载体矿物外,本身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银。银相继有两个原生成矿阶段。空间上形成重迭的垂直分带趋势。根据原矿、精矿、尾矿中银矿物的粒度分布和连生结构特性的矿相研究,为提高产品中银的回收率和品  相似文献   

7.
吴宅铅锌矿位苏州市西郊城隍山花岗斑岩岩体东北端,通安桥—光福—潭山多金属成矿带。属中低温热液交代和矽卡岩型矿床。矿石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为主,其次有黄铜矿、磁铁矿和微量银(金)矿物,可综合回收利用。勘探阶段根据矿石银组合分析,认为以含银方铅矿为主,初步查明有自然银、银碲化物以及含银的硫盐矿物微粒。矿石中银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发现的首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中-大型多金属矿床。矿区矿物组合多样,矿石组构复杂,具有热液成矿作用的典型特征,成矿阶段可划分为(I)闪锌矿-黄铜矿-硫砷铜矿-黄铁矿-石英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黄铁矿-石英-方解石三个成矿阶段。通过野外调查、地质编录、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微区分析,本文对该矿床中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形式存在,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中不可见银极少。银矿物种类主要为硫砷铜银矿、辉银矿、深红银矿、螺状硫银矿和自然银,呈裂隙银或粒间银形式赋存于矿区碧玉、铁锰碳酸盐和早期金属硫化物中,次以包裹银形式赋存于早期硫化物中。另,在硫砷铜矿中发育极少的类质同象不可见银。银矿化主要形成于成矿阶段Ⅱ,银主要以硫的络合物形式运移,随着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沉淀,形成银矿物。  相似文献   

9.
该矿床中银品位可达数千g/t.工业矿物为方铅矿、黄铜矿、银黝铜矿、螺状硫银矿—辉银矿、硫铜银矿等.本文在研究银的赋存状态、粒度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银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宝山铅锌银矿床混合矿石中银矿物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伍超群 《矿物学报》2001,21(3):537-538
本文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等,确定了矿石中银的矿物名称和化学组成,查明了银矿物的粒度大小及在矿石中的分布,指出方铅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  相似文献   

11.
湖南宝山铅锌矿西部矿带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湖南宝山铅锌矿西部矿区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铅锌银矿床。本文对该矿带银的工艺矿物学进行系统研究,利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手段,查明矿石中银的主要矿物种类、赋存状态和工艺特征。化学分析结果确定矿石中银的平均品位为156.6×10-6;地质小样化学分析统计显示银含量在空间上呈现上部高、下部低,平面上北西和南西部较北东和南东高的特征;白云岩型、砂岩型、灰岩型、角砾岩型矿石的银平均含量分别为595.78×10-6、247.97×10-6、195.83×10-6、169.73×10-6,白云岩型矿石的银含量最高,角砾岩矿石的银含量最低;银与方铅矿关系密切,银和铅二者的含量总体表现出良好的趋同性,据此可预测高品位的铅矿石的银含量高。对光片进行显微镜下鉴定、扫描电镜以及电子探针分析,确定矿区的金属矿物主要是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初步查明矿石中的银矿物主要是银黝铜矿,其次是含银砷黝铜矿和含银方铅矿;该矿床银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独立矿物——银黝铜矿形式存在,这部分银含量为10.179%~13.579%,银的平均含量为12.061%;另一种是赋存于方铅矿中,这部分银含量为0.011%~0.127%,银的平均含量为0.069%。经银的物相分析、单矿物银含量分析和平衡配分计算,揭示银黝铜矿虽然含有较高品位的银,但因矿物含量较少,银的平衡配分低;方铅矿的银含量不高,但由于矿物含量高,平衡配分率达到84.78%,因此成为银的主要载体矿物。筛析实验也发现银与铅有较好的趋同性,进一步印证了银的主要载体矿物是方铅矿,并且银在细粒级中含量偏高。本研究提出,在选矿过程中要提高银的回收率,应重视细粒级中主金属元素铅、锌的回收。  相似文献   

12.
麒麟厂铅锌矿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静纯 《矿物学报》2001,21(3):531-533
笔者应用微区测试研究、粒度统计分析及物相分析等,对云南会泽铅锌矿麒麟厂矿床6号矿体铅锌特富矿石中银的工艺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银以类质同象和独立矿物两种状态存在,发现了11种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方铅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的最佳回收指标为93.52%-99.20%。  相似文献   

13.
锡铁山铅锌矿床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庚辰  魏德洲  张凯 《矿物学报》2005,25(2):165-169
锡铁山铅锌矿矿床除了主元素铅、锌、硫外,还伴生有金、银、镉等稀有和贵金属。为了更好地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对锡铁山铅锌硫化物矿石中伴生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查明了矿石中银的主要矿物种类、分布状态、工艺特征,以及提高伴生银回收率的途径和可能提高的幅度,为选矿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阐述梅县嵩溪银锑矿床矿石特征,包括: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物共生组合、主要金属矿物特征与矿石组构、矿石中银的赋存状态以及矿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等。从多方面信息探讨了矿床成因。概括地论述了该矿床银锑矿石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杨睿娜  纵瑞  杨东潮 《矿床地质》2020,39(3):486-500
董家埝银矿床位于豫西小秦岭地区小河岩体的南缘,矿体赋存于中元古代小河岩体与太古界太华群、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早古生界寒武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的接触部位。文章通过矿相学研究、电子探针定量分析、能谱半定量分析及电子探针面扫描分析等手段对该矿床矿石中银的赋存状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董家埝银矿床银矿物主要为自然银、辉银矿、硫锑铜银矿、金银矿、银金矿,载银矿物主要为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其中黝铜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主要以可见银及不可见银赋存,可见银包括独立银矿物、显微包体银;不可见银包括晶格银、次显微包体银。赋存形式以独立银矿物、显微包体银及晶格银为主。  相似文献   

16.
矿床中伴生的金、银含量变化较大,银主要呈自然银和金银矿以包裹体和裂隙充填式赋存在黄铜矿中.其次呈类质同象赋存在方铅矿和闪锌矿中.金则呈次显微银金矿赋存在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17.
官地银矿床银主要以独立矿物(银的硫盐盐矿物和矿化物)形式存在;载体矿物中以方铅矿银含量最高;但金属矿物银的配分率不高,而综合脉石中银的配分率地较高;部分银矿物则以单独解离形式存在;矿石中银的配分随着标高变化呈递变现象。  相似文献   

18.
郭沅芬 《湖南地质》1994,13(1):33-35
东岗山银多金属矿床有三种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锡石─硫化物型银矿床。银形成于硫化物成矿后期的硫锑铅矿─方铅矿─黄铜矿─银黝铜矿阶段。银的赋存状态有三种:①以独立矿物相即银黝铜矿的形式赋存于主要矿石矿物之中;②以类质同象替代状态产出,并且不排除次显微状银黝铜矿存在的可能性;③在氧化带的下部则为次生的辉银矿。  相似文献   

19.
北营西沟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银,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主要有银锑黝铜矿、硫铜银矿、辉银矿等,自然银很少。银矿物呈它形粒状同脉石矿物及其它金属矿物镶嵌在一起或呈显微、超显微及胶状包嵌在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等矿物中,其中与方铅矿的关系更为密切。本文通过研究银的赋存状态,为选矿方法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全分析,矿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银与铁、镁、锰、铅的相关性,以及镜下观察,确定了查干银矿床氧化带中银主要以硫化银及卤化银等独立矿物赋存于褐铁矿中,颗粒微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