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未完全理解建筑的本质之前不能专横地将它强归为某类艺术,而关于艺术谈得过多也将危险地将它混同于流行的时髦。"[1]—凯文·罗奇凯文·罗奇(图1)[2],这位来自爱尔兰的美国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负盛名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主要强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强调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他的建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主要包括:奥克兰博物馆(1961年)、纽约世界博览会  相似文献   

2.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文章首先论述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传统岭南建筑的设计经验,接着探讨现代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及设计手法,最后通过建筑实例,进一步明确现代岭南建筑今后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早在70多年前,中国建筑的先驱者林徽因先生在中国营造学社调研古建筑时,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架构制既与现代方法恰巧同一原则,将来只需变更建筑材料,主要结构部分则均可不有过激变动,而同时因材料之可能,便作新的发展,必有极满意的新建筑产生"。其中,"中国架构制既与现代方法恰巧同一原则"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文化自信";"将来只需变更建筑材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华美的乐章,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世界各地的建筑以其宽厚的胸怀,开放的姿态吸引五湖四海的友人前来观赏,分享城市的深厚内涵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而众多优秀建筑的创造者之一——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一贯秉承"传承历史、设计现代、创造未来"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在结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包括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的确定、基础抗浮和侧墙抗水平土压力的"有效传力路径"的确定、结构体系的选择、大跨度组合结构的选型、施工期间因奥运停工而引起的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观众厅座位间距调整引起的加固方案等等,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门理论的发展都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建筑理论也不例外。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建筑理论“是由过去的传统建筑理论发展而来,我们今天的“现代建筑理论“也终将被“传统化“,逐渐的成为未来建筑理论的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于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1898年~1976年)(图1)[1]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与格罗皮乌斯、赖特、柯布西耶、密斯齐名,是现代建筑学的先驱,同时也是现代灯具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城市规划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尔瓦·阿尔托终生倡导人性化建筑,主张一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他把芬兰的建筑传统结合到现代欧洲建筑中,形成了既有浪漫主义特征又有地方特色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8.
乐圆 《地球学报》2017,38(2):304-312
随着地学博物馆数量逐年大幅增加,除自身的基本陈列外,专题展览活动也随之加重,具有专业性、科学性、趣味性、及时性和延续性等多种特点。在国家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地学博物馆陈列展示使用的展览内容框架雷同、千篇一律,难以激发观众参观热情。中国地质博物馆作为地学博物馆的"领头羊"对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以该馆为例,总结了地学博物馆展览陈列的设计原则、流程和要素。在原则方面,设计师在进行艺术设计同时需掌握地学知识;在流程方面,先策划,确定展品数量梳理展览大纲,再进行总体规划和展览艺术形式设计,最后实现协作与优化。在要素方面,展览陈列设计需要特别注意空间布局、展品选择、艺术表现形式、光环境设计、色彩设计等七个方面的应用。展览陈列设计师要努力挖掘和彰显地学专业的特性,不断创造新的表现形式,从而促进我国地学博物馆的蓬勃发展,更好地为公共事业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传统建筑共存了几千年,无论在建筑形态、建筑用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文章从东西方建筑所选材料的不同来对两类建筑的差异性进行探讨,阐明东西方传统建筑的发展变迁,为今后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融会古今与现代建筑材料相契合的时代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编制的1:200万重磁资料分析,中国北部深层存在东、中、西3个构造区,其东界在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一线,西界在星星峡-若羌一线。由此可见,东部范围包括华北-东部地区;中部包括蒙甘青地区;西部为塔里木-准噶尔地区。东、西部由中国最古老的2个太古代-早元古代稳定地块组成,而中部是元古代地块区,因受青藏高原的推挤,活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正约恩·伍重(Joslash Utzon)(图1)是丹麦著名的建筑大师,因设计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而享誉全球,他曾受过严格的教育,受到梁思成、赖特等多位东、西方建筑大师的影响,且有"行天下"的经历。他毕生致力于建筑事业,在多元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在设计中融汇世界建筑文化的精髓,在创作中扎根于丹麦本土文化并将其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成绩斐然,并于2003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相似文献   

12.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10,(3):F0003-F0003
8月30-9月1日,2010中国·贵州关岭生物群国际研讨会在关岭县举行,来自中国、阿根廷、美国、瑞士、英国、日本等国的古生物学、地质学、医学专家60余人齐聚关岭,共同研讨关岭生物群的形成与演化,以及关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地方性博物馆的发展、国际合作交流等主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连贝壳博物馆的介绍,揭示贝壳博物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总结贝壳博物馆设计和建设对我们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徽派传统建筑更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本文说明了徽州传统建筑的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普遍的实用的建筑类型——民居建筑,它的造型美学及其附加艺术的美学与通用产品、器物的造型美学应该是共通的,但是它也表现出自己特有的规律。浅析如下: 一、历史性 建筑是一项最古老的产品,人们从穴居巢开始一直不断地努力改善营造自己的家园住居,也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民居建筑,大家竞相仿效建造,表现了自己的美学爱好。但什么是最好最美的民居呢?这点很难说清楚。原则在于时代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美学爱好不同。在历史建筑中始终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说它最好,也不过当时它最好。用今天的观点评价历史建筑及其美观问题往  相似文献   

16.
彝族建筑特色保护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现象的日益推进,在城市建设当中所出现的千城一面,建筑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丧失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此,有识之士倍感心忧,纷纷尝试、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2001年3月初,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广泛邀请高等院校和设计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共同就彝族建筑特色问题进行研讨,并发起了彝族现代建筑特色方案设计竞赛。 2001年6月下旬,设计竞赛评选出结果,笔者主持完成的《彝风建筑》设计成果脱颖而出,获得竞赛一等奖,并继续接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  相似文献   

17.
招投标信息     
《中国勘察设计》2011,(4):90-90
先农坛修缮(文物建筑及化学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招标采购公告招标编号:[2011]BGC-005GP招标代理: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业主单位: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报名截止:2011-04-27所属地区:北京所属行业:水利桥梁建筑,商业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8.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08,32(2):112-11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汪筱林和台湾省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程延年、张钧翔4位古生物学家于2002年9月宣布,在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发现了一种1.28亿年前的盗蛋龙科恐龙(oviraptorosaurs)化石,标本包括一个几乎完整的头骨和部分颈椎,头骨长约100mm,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长着一对大门齿,就像现代兔子那样。  相似文献   

19.
正勒·柯布西耶作为20世纪最出色的建筑师之一,"他的理论和作品几乎是现代建筑成就的缩影"[1]。他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被共称为"现代建筑之父"。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其设计的项目遍及法国、德国、瑞士、美国、阿根廷、印度和日本。现今,我们不单要学习他的建筑形式,更要透过建筑读懂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掌握他的建筑设计原理,推动当今设计思维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20.
《河南地质》2010,(3):I0001-I0001
贾松海,号拜石。1962年生,河南临颖人。先后毕业于郑州地质学校、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任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自幼喜欢书画,坚持自学成才。野外地质生活的磨练和博物馆艺术生活的积累,为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师宗李可染画风,十几年以传统笔墨写现代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