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北部得尔布干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得尔布干断裂带控制了火山 侵入杂岩作用 ,形成了多金属成矿带。多期次构造 岩浆活动 ,在成矿带内形成了不同时期规模不等的侵入岩体及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在区内已发现金、银、铜等多金属矿产地百余处 ,矿床空间分布明显受断裂控制。研究表明 :得尔布干断裂带经历了加里东期到第三纪多期构造演化并伴有相应的岩浆活动。深断裂控制区域构造发展 ,次级断裂对成矿起导矿、容矿作用。本文从构造控矿作用入手 ,分析研究区内各类矿床的构造控矿因素 ,提出了成矿带内多级构造控矿作用 ,对今后在我国东北部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得尔布干成矿带成矿区划与勘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界于蒙古-鄂霍次克断裂带和得尔布干断裂带之间的得尔布干成矿带地区是我国东北重要的Au、Ag、Cu、Mo、Pb、Zn成矿带,可划分为三个成矿亚区,即(1)北部的上黑龙江坳陷Au(Ag)、Cu(Au)成矿亚区,发育有2条NEE向和1条NNE向成矿带及相应的3种主要矿化(成因)类型;(2)中部的额尔古纳隆起Pb、Zn、Au、Ag、Cu、Mo成矿亚区,初步划分为3条NE向成矿带和6种主要矿化(成因)类型;(3)南部的满洲里-克鲁伦浅火山沉积盆地Ag-Pb-Zn、Cu(Mo)、Au成矿亚区,主要产出有3种NW向成矿带和5种矿化(成因)类型。针对上述不同矿化(成因)类型矿床的勘查技术方法实验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森林沼泽覆盖区的找矿勘查技术方法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3.
4.
得尔布干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伴随中生代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形成了众多Ag、Pb、Zn、、Cu、Mo等多金属内生矿床,构成了得尔布干多金属成矿带。该区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并且断裂构造控矿为主导因素,断裂控制了地层、岩浆活动和内生矿床的成生与发展。得尔不干地区的内生有色、贵金属矿床主要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Pb、Zn、Au矿床及斑岩型Cu(Mo、Au)矿床;矿种以Cu、Pb、Zn、Ag、Au、Mo为主。得尔布干成矿带与毗邻的俄罗斯赤塔州、阿穆尔州和蒙古乔巴山地区同属一个成矿、地质构造单元。综合研究表明本区具有很大的成矿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西昆仑地区恰尔隆、大同一带ETM遥感影像构造解译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针对西昆仑恰尔隆、大同一带,在对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卫星遥感图像ETM对西昆仑地区的遥感影像线性特征和环形特征进行了解译,得出该区断裂发育且分期次,区内环形构造说明该区岩浆活动剧烈;划分出南北向和北西向为主的线性构造格局,其中南北向断裂晚于北西向断裂,并控制了环形构造的展布;认为南北向和北西向线性构造交汇并与环形构造叠加的部位是有利的成矿区段,类比已知矿区,圈定出4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矿床类型、成矿分带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得尔布干成矿带的西南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新巴尔虎右旗至满洲里一带,是大兴安岭成矿省内极具找矿潜力的地区.铜、钼、铅、锌、银是该区的主要矿种,区内已发现大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和矿点多处,分别形成于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这2个主要成矿期,并可划分为3个矿床类型、6个矿床式.燕山早期的成矿元素主要是Cu、Mo、Au,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为主;燕山晚期的成矿元素主要为Pb、Zn、Ag,以次火山热液型和浅成热液型矿床为主.燕山期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和超浅成-浅成的中-酸性小岩体,控制着矿床的产出和分布.矿产地集中于燕山期隆坳交接带及其两侧,并形成以隆坳交接带为中心的、与成矿流体温度和盐度降低相伴的不对称分带.文章提出,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的找矿潜力主要在隆坳交接带及其两侧,具体为已知矿区的深部及边部、乌奴格吐山-哈拉胜隆坳交接带和甲乌拉-山登脑隆坳交接带的两侧.此外,位于该区西南部的另一个隆坳交接带是潜在的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7.
8.
9.
10.
得尔布干成矿区(北片)成矿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该区有色、贵金属矿床的主成矿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不同成因类型矿床成矿温度亦有差异,"斑岩型"属中高温矿床,"火山热液型"属中低温矿床,"新类型"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应属低温热液矿床.有色、贵金属矿床中S的来源主要与深源岩浆关系密切,成因类型应属广义的"岩浆热液型矿床",但有少量S来源于容矿岩或为外生S.成矿热液的主体或组成的总趋势,是以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为特征,热源来自中生代火山侵入岩浆,而莫尔道嘎金矿点是浅成低温热液型,其成矿热液的主体是大气降水.西吉诺山方铅矿包裹体除了显示出岩浆热液的性质外,更多地反映了地下热卤水的介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遥感图像显现的地质构造形迹是地史以来地壳运动的最终结果,包含有历次构造变形的特征信息。因此,构造复合区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的图像解析,可将宏观构造(褶皱和断裂)和与其密切相关的微观构造(遥感大节理)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构造变形组合的分解,即分不同构造层次(期次)建立其变形场,然后通过构造变形场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反演各时期应力场。环形构造及相关的环状、放射状遥感大节理与地下隐伏构造隆起在空间上有一定对应关系。本文根据弹性力学理论,提出了在遥感构造信息场分层解析基础上将有关构造信息有机组合量化,建立隐伏构造隆起的自然模型,以此数据定量计算构造应力场的理论与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刘允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0,(4)
对辽宁清原地区和丹东—岫岩地区的控制金矿构造的影象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对该区控制金矿的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和条带状褶曲构造的图象标志和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条带状褶曲、线性断裂和与岩体有关的环形构造的叠加或复合,是本区寻找金矿的主要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16.
依据遥感和航磁技术的方法原理及理论机制,结合广泛赋存于自然界岩石中的铁氧化物之磁性与光谱吸收特征谱带的研究分析,提出在地学领域中综合应用遥感与航磁技术方法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技术的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防治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北方地区人类活动对地表组成物质的扰动特征,将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区划分为绿洲周缘农业型沙质荒漠化、农牧交错带农牧型沙质荒漠化、草原牧业型沙质荒漠化三种类型;利用1975年M SS卫星图像数据和2000年ETM卫星图像数据为信息源,在M APG IS软件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对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进行信息提取,编制研究区1975年和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分布图,在根据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的变化幅度确定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类型的基础上,通过1975年和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分布图的叠加分析,查明了中国北方近25年来沙质荒漠化土地的时空演化规律,结合中国北方不同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区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特征,提出了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典型黑土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为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绥化市2003、2015年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计算,并结合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生成了黑龙江省绥化市水土流失强度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绥化市2003、2015年的水土流失现状、空间分布及2003~2015年水土流失的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2015年间,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土壤侵蚀状况有向好的趋势.从统计结果看出,强度、极强度侵蚀面积比例减少,相对的轻度和微度的侵蚀面积增加.2015年,强度侵蚀等级水土流失面积相比2003年减少522.75 km2,轻度侵蚀增长近1000 k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