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照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90处,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利用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价、地质灾害稳定性、危险性评价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分区评价,查明了地质灾害点分布位置,将地质灾害点的基本单元格进行现状、潜在地质灾害强度分析,其他基本单元格进行潜在地质灾害强度分析,确定各基本单元格易发程度。通过MapGIS软件,将相同易发程度的基本单元格合并连接成区,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灾害变化趋势、灾害危害特征,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防治区,提出详细的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及对策建议,为日照市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2016年,临沂市地质灾害排查共查明了39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崩塌数量最多,其次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该文详细介绍了临沂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将临沂市划分成1350个面积相等的单元,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分布密度、活动频次和险情等要素进行量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级进行定性修正,将临沂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个区。预测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划分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建议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为临沂市应急管理局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地质灾害基础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2004年8月13日,台风"云娜"带来特大暴雨,引发温州乐清市龙西乡仙人坦村东、西两沟的泥石流,造成18人失踪或死亡。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对该隐患点开展勘查设计,但后续工程治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行。2015年8月8日,受台风"苏迪罗"影响,平阳县顺溪镇岭降村后山发生2处泥石流灾害,造成坡脚公路受阻以及6间民房毁坏,财产损失约40万元。"除险安居"行动开展以来,当地政府立即将该隐患点列入工程治理攻坚计划。目前正在施工,完成治理后将使10户51人远离地质灾害威胁。2017年,温  相似文献   

4.
根据最新一轮地质灾害排查结果,烟台市共发育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该文以烟台市地质环境背景和岩土体类型特征为基础,通过对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统计,首先从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和发育密度2个方面分析了烟台市地质灾害在各类岩土体类型中的分布特征,然后重点分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层状变质岩组中,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侵入岩岩组中,岩溶塌陷发育区土体结构主要为上部第四系松散土体、下部灰岩或大理岩的二元结构。依据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相关性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和监测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太原市万柏林区为工作区,以地质灾害信息为提取目标,通过对SPOT5影像进行预处理、信息提取、野外核查和信息统计,初步掌握了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地质灾害现状。结果表明,万柏林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68处,其中:地面塌陷及地裂缝26处,泥石流3处,滑坡地质灾害10处,崩塌灾害7处,不稳定斜坡22处。通过本次工作,为区域发展了解区内地质灾害信息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北沟-西岚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于受长期风化作用影响,导致上覆松散物失去原始支撑向下方缓慢滑移,暴雨期间极易引发落石,因而该地段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为强发育,崩塌隐患的危害程度为中等。为保障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海市局申请上级补助资金360万元,对北沟-西岚村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近日,该工程全部完工,总计清理危岩方量814.8 m3,稳  相似文献   

7.
从7月23日夜里开始,一场特大暴雨突袭我省豫西南山区,引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仅栾川县就引发地质灾害点和地灾隐患点多达上百处,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似乎一夜之间,美丽的豫西山川,失去了往日的温情。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入汛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汝州市地矿局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预防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周密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汝州市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条件,汝州市地质灾害以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为主,次为矿区堆积的废渣废石及废弃采坑引发泥石流等。通过汛前排查和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全市共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85处(滑坡42处、崩塌7处、泥石流11处、地面塌陷18处、不稳定斜坡3处、尾矿库1处、矿坑3处),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48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灾害是陕西省秦巴山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为了有效地减少和避免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作者在收集区内县(市、区)区划资料和汛期应急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IS统计分析小流域单位面积内泥石流灾害的密度,形成高、中、低易发单灾种图层,结合区内地质背景条件,对该图层进行概化,形成陕西省秦巴山区泥石流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对各个分区进行评价。近几年来,该项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相关部门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其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栖霞市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崩塌和滑坡,尤其是泥石流灾害频发,其形成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因而在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基础上危险性趋势进行了分区评价,确定了泥石流灾,将泥石流的发育频度、面积密度和规模进行了分级,采用袭扰系数法对区内泥石流灾害的害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泰安市地处鲁中山区,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是山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在强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现状、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从地貌特征、岩土体特征、地质构造、降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深入阐述了崩塌、滑坡、泥石流与地质环境条...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恭城县某铅锌矿山为例,在充分了解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从矿山实际情况出发,查明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预测未来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继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发育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影响程度较轻;预测矿山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污染、采空区地面塌陷(沉陷)和矿坑突水等,影响程度较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拦挡、排水、矿坑回填等一系列防治工程措施,并重点论述新型宾格石笼挡墙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烟台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6年山东省开展各市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烟台市作为地质灾害较发育区,是该次排查重点工作区之一。该文以现状调查为基础,查明了烟台市共发育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其中崩塌隐患点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8%,数量最多,其次为泥石流和采空塌陷,各占总数的15%和14%,滑坡数量最少,仅占总数的1%,并介绍了各类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进行工程建设活动的同时重视其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以减少和预防其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4.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到国计民生。烟台市域面积13864.5km2,截至2020年末共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5类共40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约占全省总数的1/5。本文基于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地质灾害核查数据,总结了烟台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灾情损失。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开展了烟台市易发程度分区评价,划分出了高、中、低及不易发区。结合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针对不同分区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工作建议,为烟台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红运水源地地处嘉祥断块北部,主要含水层为奥陶纪三山子组中细晶白云岩,且岩溶发育,在岩性上中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泥灰岩灰岩和豹皮灰岩微晶白云岩。区域断裂构造发育,多以张性断裂为主,一般为带状岩溶发育,深度143~330m,与断裂构造的走向基本一致,为地下水的富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通道。奥陶系顶板不同埋藏深度形成的高差,为岩溶地下水径流提供了强烈的地下水动力条件。通过研究岩溶发育特征,对比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证实岩溶发育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动力条件、埋藏深度等关系密切。通过对比钻孔地层资料,分析了红运水源地富水性条件,地层岩性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地质构造是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水动力条件是岩溶发育的外在因素,对指导北方覆盖型岩溶地下水勘查及寻找覆盖型岩溶水富集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概略地叙述了西宁地区的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形成机理,并将西宁地区泥石流划分为稀性泥石流类及泥石质泥石流种类。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泥石流灾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Accurate prediction on geological hazards can prevent disaster events in advance and greatly reduce property losses and life casualties.Glacial debris flows are the most serious hazards in southeastern Tibet in China due to their complexity i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difficulty in prediction.Data collected from 102 glacier debris flow events from 31 gullies since 1970 and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970 to 2019 in ParlungZangbo River Basin in southeastern Tibet were used fo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based prediction of glacial debris flows.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lacial debris flows in the ParlungZangbo Basin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and the calculations involving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disaster event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two layers 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s.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ies and scales of glacial debris flows(small,medium,and large)were predicted,and promis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Through the proposed model calculations,a prediction accuracy of 78.33%was achieved for the scale of glacial debris flows in the study area.The prediction accuracy for both large-and medium-scale debris flows are higher than that for small-scale debris flows.The debris flow scal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In addition,the K-fold cross-valid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The average accuracy of the model calculated under this method is about 93.3%,which validates the proposed model.Practices have prov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ANN and disaster events can provide sound prediction on geological hazards under complex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