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以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新工科建设和专业认证实践,提出了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通过重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筑牢"以本为本"防线等改革措施,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的"基础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对我国同类型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是高等工程教育主动顺应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不断发展而提出的,测绘类是工科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现在实践性新技术及新仪器更新快,在国民经济基础建设中起到先行作用。测绘工程伦理教育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现有的工程伦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应对工程伦理教育方式和手段进行改进。加强测绘工程伦理教育,才能适合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倡议对我国工科类高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实践基地建设与实习实践教学能够切实培养工科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本文紧扣新工科背景并结合笔者学校矿业特色,首先深入分析了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然后通过持续深化校企、校校合作,多措并举,建立了校企、校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模式和实践基地合作平台;最后分析了笔者学校测绘工程实践基地共建措施与运行成效,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测绘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测绘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缺乏体系、科研素养培育欠佳等总体现状,具体分析了地方高校测绘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过程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新工科背景下测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的三项要求,提出了提升测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的三条途径,有望为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测绘科技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鉴于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思维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要求,提出工程思维向工程及产品思维转变的思维培养模式,拓展专业内涵外延的测绘导航方向,围绕"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改革人才培养方法,构建一种兼顾工程及产品思维的智能导航实验班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近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兼顾工程及产品思维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郭辉  张国卿 《北京测绘》2021,35(5):703-705
专业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仪器操作、软件使用、程序编写等实践动手能力,是专业理论知识再认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阐述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分析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进一步优化的举措,并对以"数据流"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讨.通过对实践教学模块、内容、体系及机制的不断完善与优化,以此提高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承担着面向测绘地理信息升级转型的创新人才培养重任,其来自于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但又需要面向新任务和新需求,高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系列专业,培养适应动态测绘服务的地理国情监测创新人才。本文在对地理国情监测任务、任务和人才培养要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专业的地理国情监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建设的思路,为具有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系列专业的高校开设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测绘学从早期专注于测量和制图,到当前已发展为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我国工程教育转向新工科建设阶段,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测绘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设计了面向测绘新工科人才培养,以传授客观知识为核心,重塑教师、学生、知识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形成贯穿教师设计、学生体验、师生互动的5阶段体验式教学模式。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笔者所在院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并以概念型、规律型、关系型、综合应用型4类知识点开展教学实践。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与提升能力,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非测绘专业的学生而言,现阶段的测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合现代工程人员的素质要求。通过对非测绘专业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土木工程测量的特点,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求,提出了非测绘专业土木工程测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并通过该方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双向衔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整合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导航工程等核心专业构建的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概况,从专业群建设的角度研究探讨了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该研究结果可为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在交通行业背景下,文中针对华东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特点,以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深入研究该专业实践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构建集实践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实践验证该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测绘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利  李建成 《测绘通报》2020,(12):148-154
测绘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是我国测绘高等教育支撑测绘科技强国、地理信息产业强国建设的创新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测绘类专业演变历程和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智能化测绘的“新工科”建设思路,并提出了“新工科”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以及STEM理念下的“新工科”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与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点和优势,探索了"地理素养、测绘技能"驱动下的GIS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和"厚基础、重知识、强技能"的贯通式培养途径。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从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创新型教师团队与新型教学方法、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与创新条件、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与激励机制等4个方面开展了创新型发展探索。结合实践表明,本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测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紧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性要素作为切入点,创建了一套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搭建“高工程素质、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多元实践教学,构筑创新实践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了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化教学和实践资源,集业务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等为一体的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国各高校正处于以“卓越计划”为载体,迎接创新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转型阶段。测绘学科正在向信息化测绘新阶段转化与跨越,对于测绘工程专业而言,信息化测绘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强化GIS知识和技能。文中从GIS与测绘工程专业关系人手,说明GIS在测绘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分析GIS教学体系与测绘人才需求的矛盾,并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为例,阐述面向“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GIS教学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对测绘行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反映了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也是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实践,从教材选取、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几方面对该课程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信息化、全球化新形势下测绘科学与技术转型升级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分析了这种背景下测绘科学与技术转型升级发展的国家需求与必要性,明确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地位与内涵,研究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体系,探讨转型升级后测绘科学与技术在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中的应用与服务,提出和构建转型升级的学科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平台,提出重点发展方向、趋势和策略,为实现测绘科学与技术全面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进教育创新、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测绘工程专业系列精品课程建设分析,总结在精品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对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为导向,围绕"培养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创新应用型、零试用期并与国际接轨的高级测绘专业人才"开展了测绘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改革与建设成果,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