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库米什盆地的硝酸盐型钾盐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米什盆地的硝酸盐型钾盐矿床,是利用~(40)K具有放射性特点,通过航空、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发现的。本文介绍了具有代表性C矿床的一般地质特征,总结了乌尊布拉克硝酸盐型钾盐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按其赋存状态可分为固体矿和卤水矿两类。水硝碱镁矾为最主要的工业矿物,共生矿物有钾硝石、钠硝石、杂卤石、芒硝、钠镁矾、石膏、石盐、极少量的泻利盐等。  相似文献   

2.
库车盆地内古近系—新近系发育巨厚的蒸发岩沉积, 尤其是盆地的中部和西部盐层发育好, 厚度大, 局部盐层己暴露地表, 是找寻各种盐类矿床及钾盐的有利地区。DZK01孔是近年来在库车盆地实施的一口以找钾为目的的科研探井。本文主要通过对钻孔古近系蒸发岩岩芯样品进行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研究, 进而对盆地成钾环境进行分析。DZK01孔古近系蒸发岩以含泥砾石盐岩为主, 含泥砾石盐岩为构造成因, 是古盐湖高度浓缩的产物。盆地古近系蒸发岩以沉积石盐为主, 钻孔中含钾矿物为钾石膏, 钾石盐和光卤石, 同时含钾矿物的发现证明了库车盆地古盐湖可能达到钾盐析出阶段。通过样品分析可知, 库车盆地古近纪时期古盐湖沉积环境为封闭的浅湖沉积环境, 盐湖发育过程中有五次较大规模的淡化事件, 盐类物质得到很好的聚集, 具有良好的成钾环境。  相似文献   

3.
辽宁金刚石中的六方镍黄铁矿及钾盐包裹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产于辽宁的一粒金刚石中新发现了具六方对称外形的镍黄铁矿和钾盐包裹体。金刚石呈八体,无裂缝,表面有熔蚀纹。镍黄铁矿具完好的晶表,发育平行双面{0001}及六方双锥{h0hl},根据电子探地的成分分析结果,计算的矿物化学式为(Ni,Fe,Co)8.62-9.01S8;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其拉曼位移有别于一般的镍黄矿(立方对称)。钾盐(KCl)包裹体呈不规则状,可见似片状晶体,集合体成叠层状;除钾盐外,可能不存在CaCl2等包裹体。金刚石中这包裹体的发现,指示了地幔中局部存在富钾、富氯和高铁镍硫的液相(或熔体)。  相似文献   

4.
老挝万象市巴根矿区位于万象平原东部呵叻盆地,是世界重要的钾盐矿分布区,钾盐资源丰富。通过对呵叻盆地的钾盐矿勘查工作,确定呵叻盆地钾盐矿矿石类型为中层钾石盐矿和下层光卤石矿两种,光卤石矿为主矿体;钾石盐矿为次矿体。本区钾盐矿分布范围较大、连续性较好、呈似层状,光卤石矿单工程KCl品位8.98%~22.91%(平均为18.90%),钾石盐矿单工程KCl品位22.36%~43.15%(平均品位31.29%)。经对本区钾盐矿层KCl资源量概略估算,属于大型矿床,可满足当前中小规模开采。下一步可对P3、P5、P7勘探线加密及外围布置勘探工作,重点对中层钾石盐矿矿层特征加以探明,寻求高级别资源储量,满足矿山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5.
Rietveld物相定量分析(RQPA)方法在地质学中已有大量应用,在蒸发岩定量分析中,对精确度的评价和误差控制是提高分析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人工配制和野外采集的样品(石膏和钾盐)进行RQPA分析,并与化学分析结果对比,评价其精确度并分析其主要的误差来源。结果表明:人工配制的氯化钠-氯化钾二元物相的绝对误差为0.4%~0.9%;氯化钠-氯化钾-碳酸钙三元物相的绝对误差为0.1%~1.2%;二元物相样品10次分析的标准偏差为0.702%,相对标准偏差为1.74%(氯化钾)和1.17%(氯化钠);野外采集的石膏和钾盐样品的RQPA分析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RQPA方法在蒸发岩矿物组分定量分析中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其误差主要来源于样品性质、样品制备、测试条件和精修过程等。RQPA方法具有减弱择优取向效应、无需纯样以及提高数据利用率等优点,与化学分析技术联用在蒸发岩矿产勘探、储量评价以及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杂卤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钾盐矿产,在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四-五段(T1j4-5)分布广泛,而T1j4-5埋藏深,杂卤石横向分布不稳定,利用地震技术对杂卤石进行预测是本区钾盐勘探的必要需求。而杂卤石夹杂在低速盐膏岩和高速膏云岩互层的地层中,一般单层较薄,在地震剖面上反应弱,地震识别困难。本文通过井震联合对比和地震正演分析,总结了杂卤石的地震响应特征,认为杂卤石由于形成机理的特殊性,其一般位于厚层盐膏层的上部,因此在地震上具有低频、强波谷背景上的高频、弱振幅的特征。在低频地震剖面上,杂卤石对应低频、强波谷的部位;而在高频地震剖面上,杂卤石对应高频、弱波峰的部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的层属性在杂卤石预测上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利用杂卤石在高、低频地震体上的幅频差异特征,通过体属性运算预测杂卤石分布的技术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该方法可为其他地区杂卤石的地震识别和预测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认为,杂卤石在纵向上主要发育于T1j4-5第2旋回盐膏层的上部,平面上主要在盐膏层塑性变形增厚的部位富集,呈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7.
钾盐主要用于农业中钾肥的生产,中国是钾盐消费和进口大国,但中国钾资源少、产量低,因此钾盐勘探对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是中国找钾的重要区域,文章运用岩芯样品、测井等资料,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元素含量测试等实验对宣达地区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含盐系典型矿物特征及岩石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测井解释方法原理对杂卤石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钾盐矿物包括氯化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3类,固态钾盐矿物主要为杂卤石,常与石盐、硬石膏共存,具有高电阻率、高密度、高伽马、高K的特征,主要分布于T1j4-2、T1j5-2层段。  相似文献   

8.
察尔汗盐湖浅部储卤层赋存有储量可观的固体钾盐资源, 目前正处于溶解液化开采阶段。储卤层中固体钾盐矿物溶解及储卤层结构变化特征受到溶剂注入速率控制, 但其控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察尔汗盐湖浅部储卤层典型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 通过开展室内岩芯柱渗流模拟实验, 研究岩芯在三种流速条件下储卤层渗透系数和固体钾盐矿物溶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随着注入溶剂速率的增大, 岩芯渗透系数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渗出液中钾离子浓度呈现持续减小的趋势, 但在流速改变的时间节点处, 岩芯渗透系数和其对应溶出液中钾离子浓度均出现异常增加现象。矿物的溶解引起储层孔隙度增加, 而溶剂流速的改变会导致松散盐类矿物颗粒重组。(2)储卤层岩芯固体钾盐矿物溶解受到溶剂注入速率的影响明显。注入速率增加引起矿物颗粒重组以及滞留孔隙高浓度水体释放是造成渗出液中K+浓度短暂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本次实验研究对于研究区低品位固体钾盐的水溶开采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挝甘蒙省地区广泛分布钾镁盐矿矿床,其矿床属于可溶性固体钾镁盐矿类型,矿层主要分布在新生界古近系盐层中,矿物主要以钾石盐、光卤石为主。通过对此处可溶性固体钾盐工程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用于可溶性固体钾镁盐矿的钻探施工工艺,特别是对矿心采取和保护、漏失预防及治理,以及最终的封孔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察尔汗盐湖钾矿是中国最大的钾盐矿床,别勒滩位于察尔汗盐湖的最西端,目前正通过液化技术在别勒滩区段的固体钾盐层中提取钾资源。文章通过野外钻孔采集样品和室内系统的岩矿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含钾地层液化前、后的石盐和主要钾盐矿物的特征,对常量、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得出的结论是:液化前和液化后主要钾盐矿物都是钾石盐、光卤石和杂卤石,其中杂卤石为最主要的钾盐矿物;液化前和液化后,富集程度高的微量元素为I、B和Li,可见别勒滩区段伴生元素I、B和Li具有开采潜力。通过计算得知此区段埋深22.42 m以上液化前w(KCl)平均为2.15%,液化后w(KCl)平均为1.68%,计算预测溶出的KCl资源量约为5 374万吨;埋深4.1 m以上液化前w(KCl)平均为2.23%,液化后w(KCl)平均为1.71%,计算预测溶出的KCl资源量约为1 087万吨,证明了液化法开采别勒滩地区固体钾盐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西部钾盐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礼 《地质与勘探》2011,47(6):1099-1106
在塔里木盆地发展地史上,白垩纪一第三纪曾有过多次大的海侵,带来了丰富的盐类物质成分,又由于干旱封闭的气候环境,使其西部沉积了广阔而厚层的盐岩,因此一直被列为我国有利的找钾远景区。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部的莎车和库车两个次级拗陷盆地的钾盐成矿条件综合分析,并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古地理、古盐度的耦合关系等研究表明:莎车盆...  相似文献   

12.
江陵凹陷古近系厚层蒸发盐对区域构造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仍然不明确。本文基于获取的江陵凹陷深钻SKD1岩芯和已有的研究资料,探讨了江陵凹陷古近系蒸发盐的矿物特征以及成盐环境,重建了蒸发盐的时空分布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沙市组时期构造活动强烈,较快的沉降速率以及极端暖旱的气候使蒸发盐首先在凹陷北部沉积;新沟咀组下段沉积时,构造活动减弱,季节性干旱气候以及沉降中心向西南方向迁移等诸多因素共同导致膏盐岩在凹陷南部沉积,进一步指示在南部次级洼陷中找钾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库车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发育一套巨厚的膏岩盐层,钻探勘查显示,在拜城凹陷南缘5100 m深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地层中发现钾石盐矿物。本研究采集并分析了多件盐泉水化学组成,结果显示7件盐泉水矿化度在117.7~299.4 g/L之间,钾含量在15.25~45.68 g/L之间,明显富钾,是以往报道数据(低于1 g/L)的几十倍,属于新疆首次发现。根据水化学分类,富钾盐泉水以氯化物型水为主,是Ca-Cl型卤泉水;水化学特征系数表明泉水具有高K×10~3/Cl和nK/nBr值、低的nMg/nCl和Br×10~3/Cl值(nCl~-=nNa~++nK~+)特征。同时,盐泉水均落在25℃Na~+, K~+,Mg~(2+)//Cl~-,SO■-H_2O五元水盐体系钾石盐相区,说明盐泉水可能溶滤了地层中的钾石盐,且受强烈构造挤压,沿地层断裂带或裂隙通道出露地表。库车盆地富钾盐泉水的发现,是新疆库车盆地含盐系地层存在固体钾盐的初步证据,对钾盐勘查的重点远景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刚果(布)布谷马西钾盐矿床盐类矿物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果(布)布谷马西钾盐矿床位于非洲大陆西部边缘,是白垩纪时期沉积的大型钾盐矿床。文章运用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识别出布谷马西钾盐矿的主要盐类矿物有硬石膏、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水氯镁石和溢晶石。盐类矿物的沉积顺序为:硬石膏→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水氯镁石或溢晶石。该矿区的成盐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盐类沉积物中贫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可能与白垩纪"方解石海"的海水成分密切相关。矿区中的钾石盐主要是由光卤石淋滤形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老挝甘蒙省钾石盐矿层形成机理的分析,探讨在此过程中层间卤水到封存卤水的转化过程,并与采矿活动中揭露的封存卤水水质和赋存位置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层间卤水因溶蚀了光卤石,水中MgCl2含量应远大于KCl和NaCl的含量;封存水的赋存位置应主要分布于次生钾石盐矿层的底部或次生钾石盐矿层与光卤石矿层的接触带。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含盐盆地戍钾矿集区、成钾准矿集区及成钾预备矿集区进行划分。矿集区的特点为①有一个主要的钾盐矿床;②每个盆地都有数个,有的迭10个以上钾盐矿床,地质资源合计储量KCl都达亿t以上;③钾盐戍因机制、模式复杂多样。对中国找钾60年进行回顾,提出深部找钾及科学找钾:①练好业务,即熟悉掌握找钾各种最新物探、化探、岩矿测试分析技术。②熟悉掌握中外找钾理论和经验;③二次开发找盐钾文献、资料和标本;④深入剖析一个盐盆的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找出规律,提出找钾有利层位和地点。⑤多学科多技术结合,老中新组成团队,发挥协作精神;⑥选有最利成盐钾和油气共生盆地(钾矿集区)开展工作,如四川、陕西、新疆等地。并对中国找钾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方勤方  高翔  彭强  姚薇  董娟 《地质学报》2015,89(11):2108-2113
本文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透射电镜-能谱(TEM-EDS)和工业C T等方法,对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580m运输坑道地质剖面钾矿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XRD和TEM-ESD结果给出,矿石中的盐类矿物主要是石盐、钾石盐、硬石膏和菱镁矿,钾石盐主要赋存在青灰色岩盐和灰绿色泥砾质岩盐中。CT结果表明,青灰色钾盐矿体中的石盐呈近似圆形和棱角分明的角砾,钾石盐沿石盐角砾的边缘呈条带状或不规则状分布,在条带状的内部可见钾石盐呈粒状或团块状分布,其中粒状钾石盐可能以八面体和立方体为主,而团块状钾石盐无特定晶形。钾石盐的这种分布特征表明,该盐类矿床在蒸发沉积过程中,早期沉积的石盐体呈遭受外力破坏,后期形成的钾石盐沿其裂隙沉积,表明钾石盐形成晚于石盐,且可能有多次沉积。  相似文献   

18.
广安构造作为四川盆地重要的隐伏含钾构造之一,下—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嘉陵江组杂卤石广泛发育。前人对杂卤石的找钾启示研究较少,杂卤石是否是易溶性钾盐的找矿标志尚无定论。本文通过野外调查、老井复查,结合广安构造ZK1井测录井、岩心样品测试等资料开展杂卤石地质条件及找钾启示研究,以期为广安地区下一步钾盐勘探开发提供参考。ZK1井钻遇杂卤石矿(化)层6层,单层厚度最大为7.03 m,累计厚度可达11.21 m。杂卤石主要呈块状、浸染状与硬石膏共生,少量条带状、簇状、星点状。镜下可见杂卤石呈板状、纤维状、它形粒状、放射状、团块状等。含钾剖面序列为“硬石膏—杂卤石—硬石膏”,KCl最高品位22.9%,平均品位14.57%,石盐层不发育。研究认为ZK1井杂卤石以后生交代成因为主,少量原生成因。在靠近盐湖中心区域,硬石膏层相对较薄的凹陷地段,很可能是易溶性钾盐的找矿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矿石化学物相分析方法,除少数方法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外,多数方法均是针对某一具体矿区的样品而制定,在实际应用中无法确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选择性分离流程的适应范围。验证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分离流程及方法准确度是该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锑矿类型——单锑硫化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矿鉴定确定锑的主要矿物相,从试验样品中挑选验证选择分离条件所需的单矿物,在无法获得锑华单矿物的情况下,通过价态分析确定了锑华与锑酸盐混合物中锑华的比例,并通过系列单矿物选择分离对比条件试验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锑华、辉锑矿和锑酸盐等锑物相的选择性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对于硫化锑含量大于35%的样品,锑硫化相的选择浸出时间从传统的30 min调整为40 min,硫化锑的浸出率提高了4%~6%,硫化锑相对于锑酸盐的串相率降低了45%~70%,硫化锑相浸出完全,提高了硫化锑和黄锑矿相分析的准确度。该方法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氧化矿、硫化矿)锑矿石样品的锑化学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位于陕北奥陶纪盐盆东二盐凹东部的钾盐科学勘查井——绥钾1井,揭示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亚段厚度为118.17 m,其中岩盐厚度累计100.38 m。本次工作将该井马五6亚段划分为4个成盐韵律,并利用示钾微化反应和岩盐样品溴、氯、钾元素分析为主要分析手段对绥钾1井岩盐段的含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井马五6亚段发育累计厚度达64.7 m的厚层钾石盐高矿化段,发育4套成盐韵律,含钾石盐分布在相对完整的韵律Ⅱ和韵律Ⅲ中大部分的褐红色和褐色石盐中,以韵律Ⅱ含钾性最好,石盐顶部的泥质夹层起到了保护作用;本井整体K+含量在0.08%~1.24%之间,一般在0.1%以上,平均为0.23%,局部井段钾含量接近边界工业品位;Br-含量在90×10-6~400×10-6之间,平均为242×10-6;Br-×103/Cl-(溴氯系数)在0.17~0.98之间,平均为0.45。溴值和溴氯系数绝大部分达到钾石盐-光卤石沉积阶段。利用绥钾1井和盐盆内其他地区9口盐探井的平均钾含量数据编制了陕北奥陶纪盐盆马五6亚段K+含量(%)变化趋势图,该图指示东南部的东二盐凹是研究区较有利的含钾盐凹。绥钾1井马五6亚段厚层钾石盐高矿化段的发现,不仅揭示了该盐盆巨大的找钾前景,也为今后钾盐勘查工作部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