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读     
《地图》2009,(4):20-20
封面专题:吴哥——为什么一个古代文明就此衰落? 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吴哥,印尼的婆罗浮屠被称为东方四大奇迹。其中吴哥古迹的壮观璀璨.至今让身临其间的游客惊叹。建于公元九世纪,完成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吴哥曾经是东南亚高棉王朝的都城。1431年.暹罗军队的入侵致使吴哥城陷落.此后城池被遗弃.少有所闻。当19世纪60年代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发现它时,吴哥被丛林莽野包围。  相似文献   

2.
缘起     
逸风  LULU 《地图》2006,(5):18-20
曾经深深折服于柬埔寨丛林里的吴哥遗迹,盛开的蓓蕾里一直上演着众神的狂欢,高棉的微笑让人如沐普照的佛光.  相似文献   

3.
逸风  LU  LU  米粒 《地图》2006,(5):18-19
曾经深深折服于柬埔寨丛林里的吴哥遗迹,盛开的蓓蕾里一直上演着众神的狂欢,高棉的微笑让人如沐普照的佛光。  相似文献   

4.
江泽慧主席:欣悉中国景观村落授牌颁证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不胜之喜。感谢盛情邀请参加大会。十分抱歉的是在此期间我在柬埔寨吴哥考察不能参加盛会。特此专函致谢与致歉。  相似文献   

5.
在简单阐述无人机倾斜航空摄影技术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采用无人机倾斜航空摄影技术援助柬埔寨进行吴哥古迹保护与修复的情况,从方案设计、影像获取和数据整理等角度阐述了高精度文物实景三维模型重建工艺流程,对无人机倾斜航空摄影实景三维建模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王峰 《地图》2011,(3):50-59
东亚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诞育了为数众多的古代城市。在这些承载着东亚古文明的城市中,城市的中心往往与世俗政治权力中心高度重合,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中国长安和日本京都就是如此;而在另外一些古代城市,如柬埔寨的吴哥通王城,城市的中心则体现了世俗王权和宗教神权交织渗透的特点,而且宗教神权色彩更为突出。了解东亚文明,就从探索城...  相似文献   

7.
柬埔寨基本上没有真正的矿业。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苏联曾经援助柬埔寨进行矿产勘查,以期建立钢铁、煤炭、化学肥料和石油工业的原料基地。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矿业公司对矿业开发投资,柬埔寨政府于2001年颁布了矿业管理与开采法令,国家工业部、矿产部及能源部主管该法令及国家其他相关矿业法的实施。近几年柬埔寨矿业投资的优惠环境吸引了中国、越南等大批矿业集团和公司的介入,使柬埔寨矿业基础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发现了金、铜、铅锌、铁等许多矿床和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产地。  相似文献   

8.
柬埔寨的矿政构架1999年开始逐步完善,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任务清晰;矿业政策以及矿业法律法规脉络清晰,对环境日渐重视,并对保护区实施"分区域保护"原则。柬埔寨矿业的欠发达正是其吸引力所在。本文详述了柬埔寨各类矿产资源的分省分布态势、矿产投资活动的概况,以及金属矿产勘查活动情况,回顾了柬埔寨地质填图的历史简况,分析了柬埔寨历史上依靠外援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和各比例尺地质填图的情况,介绍了柬埔寨可供利用的地质填图成果,指出了柬埔寨基础地质研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中-柬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领域的合作做了合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国家级顶层战略,"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自2015年起,我国企业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其中基础测绘工作逐年增加.以柬埔寨蒙多基里省铝土矿区及管道系统地形测绘为例,主要分析了无人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于大比例尺航测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为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印度纪行     
缘起曾经深深折服于柬埔寨丛林里的吴哥遗迹,盛开的蓓蕾里一直上演着众神的狂欢,高棉的微笑让人如沐普照的佛光。曾经在西藏的神山圣湖间见证信徒的虔诚,雪域高原上一个个沧桑的面容,孤寂的背影,追寻他们深深信仰的精神家园。曾经在喜马拉雅之南的那个山国游历,在加德满都谷地中世纪的街道和建筑里,市井众生营营碌碌,却不忘每日侍奉着印度教的神明。于是我开始向往那个更西南的国度,文明的古国,如中国一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近代却饱受屈辱与苦难,在上个世纪终于获得新生,现在又都开始了崛起之路。它与中国虽是近邻,却为山海相隔,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如果历史上的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都能够延续至今,并实现现代国家的转型,那么它们今天也可能是  相似文献   

12.
数字地图,21世纪测绘业的支柱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高俊 《测绘通报》1999,(10):2-6
一、地图 地图是地表的模拟图像,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种文明和文化,它是人类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结果,也是再认识的工具.只要这种认识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那么地图的发展也就一次比一次深化、优化而无止境,地图的形式和内容也因技术与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更新.  相似文献   

13.
回首历史,世博会是"晴雨表",也是"助推器".它见证了一些国家的经济鼎盛繁荣,也曾在经济大萧条时推动了一些国家走出经济困局.  相似文献   

14.
地图是测绘学科总结性成果之一,而地图集是地图有机的、系统性的汇集.是一个综合有关学科的总结性成果。国家地图集则是一个国家地图学成就的集中表现和代表性作品。世界上发达国家大多有自己的国家地图集,有的甚至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在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代表性作品,不过那时不是用国家名称而是用帝王之名命名。当然古代的地图集内容不能同现代地图案相比.但也可算作国家地图集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国家地图集可说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国家普通地图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集系列之首卷,把我国地图集编纂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15.
卷首     
版图是一个地域主权的标志,更是历史上民族、种族之间战争、掠夺、斗争、交易、谈判的结果.在“寸土必争”思想的主导下,国家之间的边界形成了犬牙交错、蜿蜒曲折的形态.不夸张地说,多数边界的背后都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而在一个国家内部,一级行政区域的界线,体现的是历史文化沿革和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比如,中国自秦始皇实现大一统以后,逐渐形成了“山川形便”的划界原则,使得行政区域与自然区域匹配一致,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但这样容易造成地方诸侯势力割据,独霸一方,影响中央管控,于是便采用“犬牙相入”的做法,人为地使相邻政区彼此嵌入,达到互相牵制的管控目的.  相似文献   

16.
Susan 《地图》2011,(3):68-73
对旅游者来说,来到一座城市的"零公里"处(人们常常称之为"原点"),大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感觉。它既表明了一个国家或城市干线公路的起点,也是一个城市中心点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包含了历史与人文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什么样的企业历史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可口可乐的历史可以给你这样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古旧地图并非单纯的古董,内中往往包含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地理概貌、文化沿革和经济发展等丰富内涵,从某种程度上说,地图是很好的档案记录,不同时期的地图汇集在一起,就是一幅色彩斑烂的历史长卷。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上旬,我参加了江苏省赴瑞典、丹麦等国家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培训考察团.在考察期间,我们所到之处没有见到一个圈地式的工厂,没有看到一个半拉子工程和一宗圈而未用的土地,也没有看到一条被污染的河流.通过考察发现,这些国家尽管人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集约化利用土地的水平很高.  相似文献   

20.
百年国图的地图故事 地图作为我国浩繁典籍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自20世纪初京师图书馆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下文简称“国图”)收藏的重要一项.历经百余年的积淀,国图的地图收藏规模在国内的公藏机构中无出其右者.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国家、民族的兴衰转折,而一次次历史的波动,都让国图站在了历史舞台的前面,百年国图的地图故事也在这个舞台上一幕幕地上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