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到省地科院作了题为"漫话地球三极"的学术报告,山东省地调院、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及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科技人员12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李廷栋院士融最新的地学前沿理论于学术报告全过程,他首先讲解了地球的圈层构成,从地质学的角度详细解说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冰雪迅速消融的北极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并穿插着自身的实地考察经历,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对"地  相似文献   

2.
正踏上神神神奇奇的天路,登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对观光客来说,也许是浪漫;但对于一辈子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朝圣者来说,则意味着艰苦、坚持,甚至是近乎疯狂的执著。在这些朝圣者中,他有些与众不同,他的信仰既不是佛教,也不是印度教,他痴情于和石头说话,在青藏高原地学研究、白垩纪大洋红层与富氧作用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破性贡献。有趣的是,在这条地质路上,别人的榔头换了又换,他那把用了20  相似文献   

3.
<正>地质工作是相当艰苦的,许多地质院校以"地质事业是强者的事业,是豪迈的事业",来给学生励志,那么,青藏高原的地质工作就更是艰辛万分。但有一个人,他毅然舍弃舒适的城市生活,一次次放弃能调动到待遇优厚的其它工作岗位的难得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的降水量预测不仅为该地区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依据,同时对中国及周边国家气候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利用1990—2016年青藏高原降水量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对青藏高原月降水量进行预测,主要包括:① 使用青藏高原86个测站1990—2013年的月降水资料,预测各个测站2014—2016年的月降水量,并与传统的RNN、NAR、SSA和ARIMA预测模型相比,平均决定系数R2分别提高了0.07、0.15、0.13和0.36,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表现更低;② 分析了降水量预测精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将各模型的R2在青藏高原地区内插值,分析R2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所有模型降雨稀少的干旱地区和降雨多的湿润地区R2较低,在气候稳定、降水规律性明显的地区R2较高,且LSTM模型R2≥0.6的空间范围远大于传统模型;③ 分析了不同预测长度对各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发现所有模型会随着预测长度增加而预测精度降低,但在不同的预测长度下LSTM预测的RMSE值都低于其他模型。  相似文献   

5.
均生函数预测方法在天气预报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预测方法没有涉及到图形处理。在对方法、原理及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重新编写了程序的头部、中部、尾部语句及子过程调用函数。经多次调试试验,实现了入口资料调用灵活、多变、计算模拟结果屏幕显示等,提高了预测方法的整体实用性和预测信息的可视化程度。检验得知:该方法对青藏高原冬季降水的预报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6.
他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标兵、"十三五"科技创新标兵……自2019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凭着敬业、认真、奉献的精神,他顺利完成了从"新手"到"能手",再到"行家""专家"的转变,他就是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一院生态修复研究所技术员冯路远.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中原王朝以王畿为中心,以地域、语言、文化、习性、服饰、器皿等为标准,按东西南北方位,区分周边的部族群落,逐步形成了所谓的华夷五方格局。从碧波万顷的东海之滨,到广袤无垠的瀚海大漠,从雄奇壮美的青藏高原,到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中华大地像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哺育与呵护着她每  相似文献   

8.
正魏荣珠,1966年5月生。他是一名基层地质调查队员。在30年的区域地质矿产调研中,他一多半时间在祖国的高山戈壁中奔波,在铁锤敲击声中找寻。魏荣珠,他是业绩优异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孜孜不倦地在地质调查科研中探究,在学术道路上求索。他多年坚持在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一线,研究区域涉及山西、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2000-2009年,他连续10年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新疆天山等极其艰险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地质工作富有挑战性,每当我揭开一个个奥秘的时候,快乐油然而生……"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陆济璞说。这位1991年中专毕业,现就读研究生的高级工程师,怀着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充分发挥一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始终不渝地追求着他的目标,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还是在高温酷热的八桂山区,他都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履行党旗下的誓言。  相似文献   

10.
正张培震院士等完成的"青藏高原及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与形成过程"项目,2018年1月8日荣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利用GPS观测资料研究整个高原尺度的变形格局、运动速率和应变分配,定量揭示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状态。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为研究对象,从构造变形、山脉隆升、盆地消亡和地貌演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择山而住     
靠山而居,择山而住,这是彝族自古就有的一种生存选择。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大小凉山、乌蒙山、哀牢山、六诏山、金钟山……这高原,这山,和彝族的命运历来都是生息悠关的。几千年来,彝族先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经历了从穴居到棚居再到屋居的漫长过程。彝文典籍《笃姆躲雨志》描述道:"天生石溶洞,红壤石林带,阿谱笃姆屋,阿童溶洞里,坐位闪红光,站位绿茵茵。"从这段文字描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07年张鹏展参加工作以来,他坚持扎根一线,刻苦钻研技术、积极开展科研、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之中。"非学院派专家""拼命三郎"这些绰号,是同事们对他的无形褒奖。刻苦钻研强技能从身体纤瘦略带书生气的懵懂少年到雷厉风行专业技术一流的工程处处长,从队级"先进工作者"到局级"青年岗位能手"再到市级"劳动模范",张鹏展用11年时间完成了从美术专业毕业生向钻探  相似文献   

13.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中国夏季降水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检验我国包括青藏高原地区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初始值及边界值取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中心(NCAR)的全球再分析资料。模式积分时间为2005年5月1日到2005年8月31日,考虑到模式的“spin-up”时间,只对6月1日-8月31日的模式结果进行分析。模式水平分辨率取为60km,范围包括整个青藏高原在内的我国及周边地区(14°-55°N,70°-140°E)。结果表明:RegCM3具有模拟我国夏季降水主要分布特征的能力,尤其在观测站点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可提供局地降水分布的较可靠信息。模式较好地模拟了包括整个青藏高原在内的我国区域降水的月际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等基本特征,但对我国东南地区的夏季降水模拟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喊他‘陆三叠’‘桂西通’,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岩石,经他一看,就能说出个道道来。只要说出桂西的任何一个地名,他就能告诉你周边的地层和构造特征。"与他共事多年的潘艺文如是说。他和同事一道在地层、沉积相、生物礁、韧性剪切变形带等方面获得了丰硕的地质研究成果:先后发现与识别出桂西二叠系荷叶藻及风暴岩、同构造沉积不整合、钙质糜棱岩、内潮汐沉积,在青藏高原地区首次发现早侏罗世祁阳蚌动物群等,并对二叠纪海绵藻礁进行了再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王双绪研究员撰写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三维地壳运动特征研究"一文,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F5000"。专家认为,此论文所取得的成果翻开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构造活动研究新的一页。该论文由"地震行业研究重大专项——中国综合地球物理场监测"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16.
早在新近纪—早更新世,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以不同的速度向北运移作用的影响下,中国大陆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宏伟壮观的地质构造运动,在地质学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它以磅礴的气势使260万平方千米的青藏地区从平地崛起,成为世界第三极,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巍巍昆仑,横空出世。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西横跨新疆、青海两省区,入甘肃后与秦岭相连。它像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东西绵延2500余千米,盘踞于青藏高原之上,被称为"亚洲脊柱"、"龙脉之祖"。  相似文献   

17.
正32年前,他奔赴南疆,在战场上指挥果断、作战勇敢,荣获一等功;18年前,他转业到省国土资源厅先后从事信访、执法监察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庄严承诺。"昔日千里戍南疆,转业归来护田忙。三十二载虽已逝,守土有责终不忘。"32年来,王东亚实现了从"南疆卫士"到"国土卫士"的完美转身。  相似文献   

18.
<正>任运生是南乐县自然资源局原信访办主任,曾荣获"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称号。3年多来,他从局机关先后到千佛村、邵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启了他脱贫攻坚的征程。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见到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肖顺良,是在长沙市门户网站"星辰在线"上,网上的他神定气闲,完全是一种底气十足的新闻发言人形象.肖顺良原来是一名部队副团职干部,1988年底,转业到长沙市国土资源局,20年来,他先后担任过办公室副主任、土地有偿使用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虽然岗位变了,职务不断升迁,却一直站在长沙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最前沿,从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到政务公开制度的完善、从长沙城市发展新模式的推出到"两型"社会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他为长沙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相似文献   

20.
<正>青藏高原,天空湛蓝,白云触手可及,雪山近在咫尺,草原广袤无垠。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翱翔着这样一只"神鹰"——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第五工程处。6年来,他们奋战在青藏高原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国家提交煤炭资源储量25.2亿吨,完成钻探工作量近4万米,并且创造了"祁连山第一钻"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