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新汤家坪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15年7月17日观测曲线出现幅度为3.89 mm的下降变化。本文针对仪器工作状态、观测场地标志稳定性、人为影响、气象因素、异常变化特点及机理等因素,排除滑坡、开挖等影响,判断该水准AD测线压性异常属实,且非干扰所致,并据此提出后续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冕宁跨断层水准场地1-1C测段观测曲线从2016年6月开始出现大幅度突降,这是自汶川8.0级地震后四川地区出现的显著巨幅异常。针对该异常,使用Sentinel-1卫星影像数据,利用SBAS技术对冕宁跨断层场地进行沉降监测,通过SBAS-InSAR技术获取了变空间范围和幅度以及形变时间序列曲线。结果表明:(1)从空间看,形变中心位于西康温泉井附近;(2)从形变时间序列曲线上可以看出,沉降发生的时间与西康温泉井活动一致。因此,认为此形变是由西康温泉井抽水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2020年4月27日乌鲁木齐形变站定点跨断层水准观测出现的NW测线和EW测线的大幅异常变化,采用对比复测的方法进行了异常核实和提取。通过对比观测排除了仪器和人员观测影响的因素,观测资料真实可靠,异常属实,从地质角度判断可能是W点受到某种干扰造成不稳定。为了论证造成乌鲁木齐形变站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原因,通过各方面的调查分析,认为此次异常变化是由于靠近观测场地附近地下水变化和场地南面的水塔山绿化灌溉用水量增加造成了W点的位移变化,而非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4.
晏锐  官致君  刘耀炜 《地震学报》2015,37(2):347-356
在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流体观测点进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 本文选择川西地区观测环境较好、 干扰较少的温泉水温观测资料进行回溯性分析. 结果表明, 康定龙头沟和二道桥温泉、 道孚龙普沟温泉、 理塘毛垭温泉、 泸定共和温泉水温在芦山地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其主要表现为, 距离震中较远的理塘毛垭温泉和道孚龙普沟温泉水温在震前2年左右出现中期尺度异常, 距离震中较近的康定龙头沟和二道桥温泉水温在震前3个月内出现短期异常. 通过温泉水化学及δD-δ18O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认为这些温泉水具有深循环特征, 能灵敏地反映地壳深部地热及构造变化信息, 是芦山地震前观测到异常的可能原因. 加强对这些温泉点的观测, 对区域地震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苏地电阻率预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地电阻率的前兆机理和实际观测结果,给出构造活动作用下地电阻率的两类前兆异常变化:一是与观测场地周围应力场变化相关的长趋势变化;二是与震源岩石裂隙破裂相关的大幅下降变化。针对地电阻率的两类前兆异常变化,以江苏5个地电阻率场地的历史观测数据为例,采用一年窗长的归一化速率进行分析,提出将归一化速率值的二倍方差作为地电阻率的异常指标,并对预测指标进行R值检验,得到R=0.513,对应R0=0. 277,R/R0=1. 9,预测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异常判定的科学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汶川地震前对地下流体异常的认识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①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继续保持群体下降趋势,认为是青藏块体整体活动的加强表现;②2003年开始,南北地震带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在趋势下降背景下出现群体转折变化,分析认为:“2007--2009年中国大陆有发生7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1975-2005年间,四川省理塘毛垭温泉水温变化与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地热变化异常与地震的密切关系已被较多震例所证实. 2005年2月25日(温泉水温53 ℃)~3月14日(温泉水温26.9 ℃),毛垭温泉水温下降了26.1 ℃,2月水温月均值54.1 ℃、3月水温月均值30.7 ℃,下降了23.4 ℃,这一现象引起了地震系统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2005年3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南北地震带紧急震情会商会.根据会议决定,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组织了“毛垭温泉水温异常专题研讨会”,针对毛垭温泉水温下降异常,将30年来的资料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对于毛垭温泉的地震地质背景、温泉的热源、水温异常与强地震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且重点研究了水温下降异常特征与川滇两省强震的关系,对于毛垭温泉未来水温的三种动态变化趋势和近期川滇两省的强震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汶川MS8.0地震前四川地区前兆异常及其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四川地区观测到的各种异常.异常项与所有测项(或测站、台、场地、井点、泉点)之比称为异常测项(测点)比,以下类同. 地震前四川地区流动短水准观测存在中长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比为0.28,异常测项比为0.20;流动短基线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比为0.13,异常测项比为0.13;地倾斜类观测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台站比0.17,异常测项比为0.13;地下水位观测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水位井点比为0.20;温泉观测存在水温短期异常的泉点比为0.15;温泉水氡、气氡观测存在短期异常的台点比为0.08,异常测项比为0.04;井泉水质组分观测存在短期异常的台点比为0.20,异常测项比为0.04;视电阻率观测存在中期异常的台站比为0.17, 异常测项比为0.06.对同一观测台或场地有不同观测手段,分别计算了台或场地数:四川地区在汶川8.0级地震前各类观测台或场地共有172个,存在观测异常台或场地比为0.14,其中出现中期与短期异常场地比分别是0.08和0.03;各类观测项共有335项,异常测项比为0.09,其中出现中期与短期异常测项的占比分别是0.06和0.01.可见,震前仪器微观监测台或测项多数没有观测到突出异常现象.本文中其它没有提及的观测手段或观测项的资料,经过研究没有分析检测出异常项.   相似文献   

9.
杨彦明  高立新  范晔  李海清  陆颖哲  格根 《地震》2020,40(1):128-139
本文利用新疆伊犁及邻区温泉和克拉玛依红浅两个地磁台站2008年至2015年FHD分钟值观测数据,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计算方法, 选取台站300 km范围区域内, 震级M≥5.0的震例进行映震效果分析。 结果表明, M5.0以上地震发生前后, 温泉和克拉玛依红浅台站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下降—转折—恢复上升”。 异常持续总时间约为1~3年, 地震发生在趋势性下降变化后的转折期或者恢复上升阶段, 其中, 6.0级地震异常持续总时间为2~3年, 震前为1~2年。 温泉台谐波振幅比异常存在较为明显的长周期向短周期迁移现象, 意味着对应的未来地震震中距一般在100 km以上。 温泉和克拉玛依红浅台均发现不同测项之间或者同一测项不同周期之间存在不同步现象, 并且地震发生在同步性变差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以南通地震监测中心站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17年11月28日观测曲线上升率异常为例,通过对短水准观测场地环境、观测场地标志的稳定性、仪器工作状态、气象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影响、异常变化特点等因素分析。结果认为此次异常为台站附近施工改变观测环境的影响以及观测系统误差、人为影响因素综合叠加导致的观测数据产生异常。结合观测环境变化,提出了对短水准N-S1向加速上升异常进行核实判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张家口定点形变观测场地伸缩仪NS向观测曲线在2020年6月至12月出现加速上升的异常变化,以张家口定点形变观测场地为研究区域,基于Sentinel-1 SAR降轨数据并采用小基线集技术对场地进行形变监测,并获取了2018—2020年该区垂向年平均形变速率和形变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断裂两侧地表在垂向的相对运动速率小于1 mm/a,断层活动性较弱;张家口断裂在NNW-SSE向拉张应力作用下,使得断层南盘地表相对北盘出现较为明显的沉降运动,导致张家口伸缩仪NS向观测出现张性加速趋势变化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田雷  王博  晏锐  周志华 《中国地震》2022,38(2):213-225
1976年以来,四川理塘温泉水温观测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及异常变化信息。通过对理塘温泉周边7级以上地震前理塘水温原始观测值出现的显著变化进行总结,发现理塘温泉水温在多次7级以上地震前均出现了大幅度破年变下降,下降变化幅度超过5℃,持续低值状态时间超过半年。同时,利用Molchan图表法计算理塘水温的原始观测值、一阶差分原始值及绝对值、去趋势差分值、滑动值,并对经验模式和Dobrovolsky地震能量模型所选取的2个地震目录分别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计算时间占有率、预测效能和概率增益等参数。结果显示,由于经验模式条目少于Dobrovolsky地震能量模型所筛选的条目,计算出的预报效能整体高于Dobrovolsky地震能量模型,而其中一阶差分原始值及绝对值检验结果较好,其差分绝对值在阈值为4.89℃时的预报效能为0.6,证明理塘水温短时间内温度大幅变化与周边地震存在对应关系,该阈值也较为接近经验预报的相关阈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环境调查等手段,收集整理马家岭水准观测场地周边环境变化参数及岩土力学参数,运用不规则二维载荷模型计算荷载引起的水准高差变化。结果显示,霍山大峡谷漂流场地停车场的建设对马家岭水准观测有一定影响,影响量约为0.77mm,与实际观测高差0.70mm接近,研究结果从定量模拟的角度证实了马家岭流动水准异常为环境荷载变化引起的地面高差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朱航  苏琴  杨涛  闻学泽  王双绪 《地震学报》2010,32(6):649-658
耿达短水准AB测线观测资料2006—2007年出现了累计4.59mm的张性变化,但同时段该场地A点附近进行建筑施工,这引起了该变化是否属于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的争论.通过对耿达短水准场地现场地质和观测环境考察,在综合分析观测资料和场地内建筑施工有关信息的基础上,使用岩土力学分析程序计算施工对A点点位的影响的数值解.结果显示,建筑施工导致了约3.6mm的竖向沉降,这与同时段短水准观测的A点点位的变化幅度相似,发展趋势一致.认为耿达短水准AB测线测值从2006—2007年出现的变化是由于A点附近建筑施工影响所致.本文还对耿达短水准观测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同震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A点位于很厚的洪积扇上,当汶川地震发生时,在强烈地震动的作用下,洪积层内部空隙结构产生崩溃性破坏,从而形成地表的下沉,其沉降幅度与类似烈度条件下黄土场地的沉降幅度相当.  相似文献   

15.
苏鹤军  曹玲玲  张慧  李晨桦  周慧玲 《地震》2020,40(4):198-213
地震前兆异常性质的准确判断是提高地震预测水平的前提。 据国内外相关统计, 真正具有地震预测意义的地震前兆异常数量十分有限。 因此, 厘清震前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对今后异常识别意义重大。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前4个月, 甘肃清水温泉水氡出现大幅波动异常变化。 为了判断这次异常与九寨沟地震的关系, 在异常持续期间, 通过抽水实验、 水化学组分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 并结合九寨沟地震发震构造以及其他前兆异常空间分布特征, 对水氡异常成因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表明: 对于水氡与水位的变化关系, 实验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 都呈正相关变化; 实验中水氡变化幅度与实际观测的相当; 水化学组分以及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清水温泉水氡异常期间, 来自地壳深部的流体并未增加; 清水温泉区其他前兆没有出现明显的短期异常变化; 在空间上清水温泉与九寨沟地震震源区被两条深大断裂隔开。 因此, 清水温泉水氡大幅异常变化并非九寨沟地震的短期前兆异常, 而是企业抽水开始时间、 持续时间以及用水量不固定引起的。 该实例为地震前流体前兆异常性质的准确判定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康定温泉逸出气短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定温泉逸出气气体百分含量的观测始于1986年,期间先后经历了多次甘孜州及邻区5.0级以上地震。地震前康定温泉逸出气观测资料均有不同程度的短临异常。本文在系统整理和深入剖析两泉点自有观测以来的在甘孜州及邻区发生的5.0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多次“攻关”成果,排除观测资料的各种干扰因素及仪器标定变更情况,总结各观测资料短临异常特征、中短期异常特征及中短期异常特征随时间变化规律,提出康定温泉逸出气短临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7.
自1995年以来,朝阳桃花吐短水准观测已经持续20多年,从数据的日变化曲线可以明显发现2018年12月开始,1-3测段陆续出现加速上升变化,与钻孔水位持续下降同步,截止到2019年7月4日,短水准上升幅度变化1.244mm。本文通过仪器标定检查、原始曲线分析、数字滤波周期分析及与其他仪器对比分析、与地震活动性相结合等方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观测异常变化是趋势性异常背景下的短期变化,进一步说明辽西地区地震危险性增强,并据此提出后续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8.
王军 《内陆地震》1993,7(3):301-304
0 前 言 温泉县城北温泉于1988年4月正式投入流量观测,至今己有3年连续、可靠的观测资料,特别是经过1989年年中对该泉进行了合理的封闭改造,并通过国家局二类台站验收后,对500km范围内的几次5级以上地震有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反映。本文试对该泉流量变化与地震关系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9.
1 研究背景及内容 地下流体是地壳中的活跃介质.地下流体中水温的微小变化,可能反映了地震孕育过程中地壳构造活动引起的热状态变化.在地震监测预测多年实践中,水温成为一项重要的短临异常指标. 自1975年观测以来,理塘毛垭温泉测项积累了大量震例,且针对水温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已有部分研究,但对理塘水温在7级地震发生前异常变化规律性总结的研究较少,且对理塘水温观测数据的预报效能缺乏系统检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沂台新旧场地地电阻率的观测精度、曲线形态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地三个测向的地电阻率观测精度都优于旧场地;新旧场地变化形态EW向变化基本相同,其他两个测向差异性较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蔬菜大棚在耕种期间抽水灌溉,工业游散电流的影响。此外由于新旧场地距离蔬菜大棚远近不一,加之新场地的电极埋设较深,是造成观测资料的差异性另一主要原因。最后对观测资料进行相关的异常分析,以期得到资料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