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CS-500型智能回声测深仪与ms-48型(英国产)回声测深仪在长江三峡河段的同步测验,对CS-500型智能回声测深仪的仪器性能,测深精度,智能化程度以及整机可靠性进行了综合检验,检验结果认为,CS-500型智能回声测深精度优良,自动化程度高,是目前取代普通回声测探仪在长江三峡河段测深的新一代测深产品。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随着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施工大规模展开,长江三峡河段的高精度水深测量日趋频繁,对回声测深仪的工作性能、测深精度、智能化作业程度要求更高。早期引进的与国产的普通电机记录式回声测深仪难以适应目前高精度、高频率的工程测量要求。对此,我们选择了中国船舶总公司上海726  相似文献   

3.
回声测深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其精度和稳定性必须定期检定。测深仪精密数字校准仪就是解决测深精度的调试校准的专用仪器设备,设计新颖、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实用性强。可直接与各种测深仪连接,在测深仪全部可用测深频率(4~260KHz)、声速(1400~1600米/秒)、量程(0.5~12000m)范围内,模拟实际测深中回波的情况,为测深仪提供了检验、维修及校准等工作急需的专用设备和技术保障,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SeaBat 9001S多波束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传统的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相比,多波束测深系统采用条带测量方式,可对水底进行全覆盖无遗漏扫测,在测量自动化、效率和精度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点。本文介绍了SeaBat9001S浅水型多波束及前视声纳系统在长江某水下抛石护底工程监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的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相比,多波束测深系统采用条带测量方式,可对海底进行全覆盖无遗漏扫测,在测量自动化、效率和精度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点。本文介绍了Simrad EM950浅水型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及其在亚欧海底光缆路由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声速仪对测深仪改正精度的测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HY1200声速仪对SDH-13D测深仪进行声速改正后的测深精度进行了测试,介绍了测试的设备、方法及测试步骤。试验结果表明,实际声速置入测深仪对SDH-13D测深仪进行声速改正,简捷可靠,切实可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SDH-13D测深仪的测深精度,而且提高了测深改正精度。  相似文献   

7.
EM120型多波束测深系统及在深海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与传统的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相比,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水深全覆盖无遗漏扫测,测量范围大、速度快,测深精度和分辨率高,记录数字化和实时自动绘图等优点。介绍了EM120型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水系统的技术性能,分析了EM120在中沙深海区的测量试验情况及在深海区水深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精度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了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误差来源的基础上,讨论了多波柬测深系统静态精度、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的系统精度评估方法。采用的静态精度评估方法就是在多波柬测深系统静止的条件下考核其对同一位置测量深度的误差;相对精度评估方法就是布设多条交叉重叠的测线,考核交叉重叠点的测深误差;绝对精度评估方法是在多波束测深的同时利用高精度的测深仪测量同一区域,用此参考地理模型来检验多波束测深的精度。根据误差理论,三种精度评估的方法分别从系统稳定性、自符合性和系统误差方面确定各误差源的综合误差,它们是检验多波束测深系统精度是否符合海道测量标准的有效方法。文中给出了系统试验数据的重要结果及设备验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回声测深仪作为一种测量用仪器,其精度和稳定性应定期进行检定,为此各种版本的《海道测量规范》中都要求在出测前对回声测深仪进行停泊稳定性试验。但是随着现今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该项规定已显出明显的不足,因为目前生产及装备的测深仪其标称精度均优于1%。举例来说,即在水深10m时,扣除海区声速的影响后,实际误差应在±0.1m以内。由于海区声速随着时间、地点和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取值范围通常为1420~1540m/sec,这样当测深仪设计声速为1500m/sec时,10m处由此造成的误差最大可达0.35m。因此要检定出0.1m的测深精度必须准确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水下地形测量中,由于作业环境复杂,影响测深仪测深精度的因素很多。为了提高测深仪的测深精度,本文提出了五种较为合理的意见。其中着重论述了静水比测和换能器动态吃水的测定立法两个方面,在论述这两方面时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葛宜瑞  曾炜 《热带海洋》1994,13(3):95-99
所研制的海洋测深数据绘图接口装置,采用MCS8031单片微电脑管理本机的运行。它能把测量仪器测到的数据取出送往打印机打印出曲线;或把所测的数据输入接口装置的内存区,待具备打印条件时,再依次取出绘成曲线。该接口装置在研制成功后,曾用于连接CS-60回声测深仪及九针打印机,并在一次海上测量海底地形的测深作业中使用,得到满意的效果。文章还讨论了该测深数据绘图方法结合其他类型的测量仪器和其他打印机应用的问  相似文献   

12.
所研制的海洋测深数据绘图接口装置(以下简称接口装置),采用MCS8031单片微电脑管理本机的运行。它能把测量仪器测到的数据取出送往打印机打印出曲线;或把所测的数据输入接口装置的内存区,待具备打印条件时,再依次取出绘成曲线、该接口装置在研制成功后,曾用于连接CS-60回声测深仪及九针打印机,并在一次海上测量海底地形的测深作业中使用,得到满意的效果。文章还讨论了该测深数据绘图方法结合其他类型的测量仪器和其他打印机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HY1621多波束测深仪的多次研制试验,利用不同水域的测试数据,重点分析了HY1621多波束测深仪的测深稳定性、边缘波束稳定性以及测量精度。通过对比分析HY1621和T50-P多波束对新安江水库区域的水下地形扫测成果,以及对HY1621多波束在长江三峡库区的水下地形扫测成果所做的分析,验证了HY1621是一款达到预期性能设计指标的多波束测深仪。  相似文献   

14.
海底地形测量波束角效应改进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海洋测深过程中,回声测深仪波束角效应使记录的测深图像失真。现有波束角效应模型应用分段解析几何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三个作用过程:测深值平移效应、双曲线增伪效应、深度丢失效应。在此基础上,应用微分几何的原理对波束角效应的空间结构及其数学原理描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波束角效应的改进模型及其改正算法。改进模型的优越之处在于提出决定波束角效应发生作用的是海底地形的线性特征而不是形状特征,由此提高了改正算法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众包测深技术的试验分析,探讨提高众包测深数据精度的技术与方法的可行性,以期理清众包测深数据处理流程。其中涉及时间同步、数据自动处理、潮位改正、声速改正等多个技术与方法,并结合实际众包测深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提高了船用测深仪数据精度,即采用船载测深仪获得的水深数据结果可满足IHO-S 44标准1等要求,基本满足了航道水深监测的要求。其结果有利于及时掌握航道水深变化,保障航行安全;同时为增强全球海洋测深覆盖范围、更新航海海图、提高水深监测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SC—Ⅳ型测深仪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千米测深仪。该型仪器测深精度高、功能较完善,但电路比较复杂。因而出了故障后,一时很难查出故障发生的准确部位,通常我们是先根据故障现象,结合仪器的方框图和信号的来龙去脉来优先确定更换的备件板;找出故障板后,再参照该板各部分电路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 SDH—13A型测深仪自1990年装备部队以来,由于无相应的配套检测仪表,所以在仪器修理和长期使用后,其移相精度和校准脉冲宽度无法实时检测和校准;同时该机无数字信号输出,因而不便于实现水深测量自动化。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研制了DC—1A型多功能数显接口。 该型接口可作为SDH—13A型测深仪的水深显示器使用,亦可用作SDH—13A型测深仪的专用测试仪表,还可作为水深转换接口,以便将SDH—13A型测深仪与Falcon—Ⅳ型微波测距/定位仪或水深测量自动化装置连接起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与不同型号单波束测深仪的多种方式和角度的比测试验,验证了SEABEAM 1185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全覆盖扫测,测量范围大、速度快,测深精度和分辨率高等优点,突出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介绍了SEABEAM 1185系统的组成及其技术性能,并具体分析了系统在监测广东省某河道堤防险段的使用情况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种国内技术领先的、新型的H/HCSOO—D型回声测深仪,日前在七院七二六研究所研制成功。这种用于大中型水面舰船助航和对中、近海水深测量的回声测深仪,最大测量深度为1 000m,其重量比原型的轻一半,成本也比原型减少20%。 为跟踪国外同类型产品的先进技术,体现技术创新,以适应用户新的需求,七二六所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20.
将计算机和高速DSP处理器引入测深仪,采用低噪声设计以获取高质量的回波,并通过高速DSP处理器实现了实时高精度测深和数据采集。通过功率可控发射机和大动态增益接收机实现了高质量信号的采集,通过全量程数据窗和高精度数据窗的独特设计,既保证了测深的搜索能力,又保证了测量精度,实现了测深控制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