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早上睡了一觉,我们就接着出发去珠峰大本营了! 一路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大本营,就是有点失望,因为珠峰比想象中的要小。我们坐了25元/人的中巴来到了一号营地,这下离珠峰终于近了一些。本来商量说晚上要在这个一号营地通宵,幸好最后没有这样干,因为我们的装备并不支持,在大本营都已经很冷了。回到大本营后,我们还去踩了点,看看晚上要是拍摄哪里地景比较好。Jeff和小珊去了一个寺庙,我和子辉发现了结冰的河流。不一会儿,就开始下雪了。  相似文献   

2.
针对FAST的天文观测要求,对其天文观测软件进行了设计与开发。首先介绍了FAST天文观测的原理,对天文观测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而后提出了馈源天文运动轨迹规划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针对其轨迹要求给出了控制方法,对天文观测控制软件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最后通过现场实地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的算法与软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高中,这个与初中完全不同的地方,连空气都是紧张的。地理老师通知有冬令营,是去南山天文台的,我很高兴,缠了妈妈好久,终于获准去了。时隔多年,我又要踏上这片土地了,儿时的记忆还依稀的留在脑中,那片星空灿烂的天,在脑海中依然。不知道,这片天,变了多少,心中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和天文奥赛“一见如故”。没有功利的束缚,让我深沉地爱上了这个比赛。在去年整整一年里,我都醉心于天文奥赛,经历了从国内竞赛到IOAN(国际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一系列比赛。宁夏固原的国赛让我踏出了广东,并且首次面对了众多的天文爱好者们。而后的IOAA则让我放眼世界,认识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更收获了一份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从未想到,我可以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风采。虽然没有十分优秀的成绩,但在一次次的天文历程中,我长大了!  相似文献   

5.
转瞬间,六天的草原观星之旅便结束了。 六天时光,如一轮新月,那样短暂,又那样柔长;似一抹香茗,那样轻描淡写,又那样回味悠扬……看了很多,见了许多,闻了许多,赏了许多,遇了许多,学了许多,品了许多,悟了许多。不只是蓝天、碧水,青草、野芳,鸣虫、飞鸟,繁星、夕阳……  相似文献   

6.
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科学(Science)》在2001年2月下旬的一期中,发表了美国西雅图州华盛顿大学贝克尔博士等人的一篇文章。他们的发现为2.5亿年前的物种大灭绝提供了证据,认为这是由一颗彗星或者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引发。科学家们认为,彗星或者小行星与地球的碰撞,并不是直接杀死了这些生物,而只是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比如诱发了大规模的火山作用,改变了海洋中的含氧量,改变了海平面高度和气候,等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现代天文爱好者,如果还没上网,就有点落伍了。本人由于做单位网管这一便利条件,1998年就有幸成为上网天文爱好者的一员了。如今,家中也有了上网条件,算得上一个爱好天文的小网虫了。作为开展寻彗观测多年的爱好者,过去一直为彗星信息的缺乏而苦恼。上了网以后可真是方便,不但能看到很及时的消息,还能与很多同行交流。我在网上到世界各地漫游,搜集了大量彗星方面的信息,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2013年度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常规观测、系统改造及科研实验情况。应用多种高效率滤波技术、精确指向模型等手段,在国内同类型测距系统中首次实现了同步轨道卫星白天千赫兹重复率激光测距,测量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用高稳定光子探测器及其温度控制等方法,提升了系统时延标定稳定性,测距资料质量得到改善。对使用多年的主副镜重新镀膜,提升了532 nm波长激光反射效率,同时兼顾了1064 nm工作波长,为开展1064 nm波长激光测距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基于已有基础,国内首次开展了高重复率空间碎片激光测量,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测量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与1.56米天文望远镜建立了网络通信链路,实现了1.56米/60厘米双望远镜激光测距控制与数据传输,开展了多接收望远镜在提升空间目标激光测距能力方面的实验验证,促进了中国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天体力学的不确定的特性,并探讨了它同稳定性研究的关系。当初始条件的不确定、未知的动力学影响以及不可积性同动力系统固有的不稳定性联接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不确定性,结果,轨迹的集合就代替了单一轨迹,可靠的长期预报变成了不切实际的期望。确定性的问题成为使用经典的或数学的动力学模型的课堂练习,同时所有实际的问题却表现出不确定性来,而拉普拉斯的精神就不再适用了。木文首先定义了所使用的概念,列举了几个例子以说明不确定性的原因;然后讨论了与确定性有联系的稳定性。接着又探讨了不确定性的作用和几个重要的时间尺度。动力学系统的积分和变换的存在看来对确定性是有利的,但事实上它们仅仅延迟了剧烈变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用户简便地获取指定时刻和指定卫星的授时数据的需要,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授时数据查询系统,实现了系统对用户查询指令的自动回复。阐述了系统总体设计、软件的各组成模块及其实现。对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设计目的,验证了利用互联网进行授时数据查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五一”,我参加了2005年全国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从5月2日至6日,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天文爱好者齐聚北京韩村河,度过了既紧张刺激而又令人难忘的五日五夜。5月2日是报到时间,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我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北京天文馆新馆,既感受了坐地日行八万里之神速,又领略了巡天遥看一天河之奥妙。在无限的回味中,我们乘车赶往韩村河——2005年全国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场地。5月3日至5月4日进行理论、实测和观测比赛。比赛前我有些激动,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铃声响了,理论考试开始了,我认真地浏览了一遍试卷,发现理论考题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难,因此紧张的心情也舒缓了许多,计划两个小时的考试我只用了一半的时间。交卷后,我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基于XML进行软件设计的方法,并在乌鲁木齐天文站的数字钟软硬件改造中成功地运用了该方法。给出了天线控制程序中时间采集的基本方法。使用FT206数字钟,在计算世纪数时淘汰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年月日的计算直接从儒略日推算,避免了天线控制计算机设置UT时间的复杂性。运用了基于XML的设计方法,使各种软件设计方法得以统一,便利交流和协作,容易发布,方便软件设计师和程序员协作,使基于Internet的软件开发模式成为可能。最后展望了基于 XML的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脉冲星信号实时消色散处理的需求,实现了基于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的非相干消色散算法。采用高性能并行计算方法对非相干消色散算法的多线程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算法的并行化加速方案,解决了消色散算法计算量大、无法实时处理的问题。分析算法的密集型计算部分,高效利用图形处理器的层次存储结构,提高了图形处理器的资源利用率,减少了计算时间,显著提升了非相干消色散算法的计算性能。  相似文献   

14.
●5月7日下午天空阴云密布,找不到太阳的踪影。可是我们听到的气象预报是阴转多云,于是怀着一线希望做好了一切准备,架起使用了27年的“120”和新购置的“天狼157”,连望远镜的跟踪系统都接上了电池,坐在观测台上苦等。 从下午1点开始,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云层中有一点活动的气氛,带来了希望……。到了15点34分时,  相似文献   

15.
位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是世界上最大的、可操控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为了便于控制望远镜,提高观测效率,设计了观测控制系统图形用户界面。首先分析了LAMOST望远镜的控制软件体系结构,采用基于场景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对界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使用Qt、CORBA、多线程技术和MVC模式,实现了用户界面,并对界面进行了测试。最后,用户界面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成功应用于LAMOST观测。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大会精神鼓舞下,云南天文台为落实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于1978年6月27日—29日举行了建台以来第一次科研成果报告会。会议开得严肃认真。通过成果汇报,检查了半年科研任务执行情况,汇报了半年来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收到了鼓舞士气,活跃了学术气氛,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更好地完成本年度科研计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记得五六岁时,我就迷上了天文,那些镶嵌在天幕上的点点繁星,伴我度过了个又一个快乐的夜晚。那时,我能接触到的只是一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和几本过期的《天文爱好者》杂志,还有一架小口径的天文望远镜,我对天文的所有认知,除了家人的介绍,其余全来自于上面的书刊。1997年3月8日,我和爸爸偶然看到了日偏食,更激发了我对天文知识的探求。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我度过了初小三年,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文爱好者。这时,家里的墙上已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了——画满了星系、星云图案。三年级以后,课本上虽然也有些天文方面的知识,但对我来说太简单了,  相似文献   

18.
有源电视同步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源电视时间同步方法的优点。较为详细地叙述了有源电视时频发播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简短地叙述了接收系统,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有源电视同步的准确度可优于0.2μs。  相似文献   

19.
我的天文梦     
从小就爱听“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神话,爱看那璀璨迷人的星空。上中学以后,学到的知识丰富了。每次天象奇观都令我兴奋不已。学了天文望远镜的原理后,我邮购了一组镜片,自制了一架望远镜。虽然它的倍数不高,但我能用它观测天体了,那时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  相似文献   

20.
磁场重联是空间等离子体和实验室等离子体中的常见现象,被认为是太阳耀斑和磁层亚暴的重要机制。实验室磁场重联的模拟研究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结果。对几个主要的磁场重联实验装置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各个装置的等离子体参数以及产生重联的方法,回顾了实验室研究中和太阳射电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另外,以中国科技大学的线性磁化等离子体装置为基础,建立了国内首个磁场重联的实验装置,研制了实验中需要的诊断工具,并开展了初步的磁场重联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