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对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但由于受客观条件所限,中学地理教学中多用演示实验,真正意义上的实验不多。本文提供了一些学生操作地理实验的教学实例,并提出了适时提示引起学生注意、结合地理原理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实验本质现象、启发学生合理利用手头实验材料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介绍维修方法或生活经验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建明 《地理教学》2010,(23):56-56
随手教具是指那些无需专门准备即可应用于教学的物品,也是一种不大被教师所注意、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正式教具相比,随手教具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准备,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除此之外,随手教具可使教师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使教学内容更易于长存在学生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3.
几种化学固沙材料抗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胡英娣 《中国沙漠》1997,17(1):103-106
以几种常用的化学固沙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固结层与风蚀量关系进行了风洞实验。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水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对比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水系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地表径流模型数据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根据现实可得DEM数据的精度,指出DEM中“数字负地形”来自真实的地形和伪地形;伪凹陷来自数据单元的低估或高估;伪平原区的流向是一种汇聚模式的流向。通过对ARC/INFO的样本数据进行实验,该方案有效解决了数据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会 《地理教学》2011,(6):21-23,17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地理新教材儿乎在每章或单元后,都安排了地理实践或实验活动。新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栏里除了内容标准外,还没置了活动建议一项,虽是一种参考性意见,但这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雷鸣 《地理教学》2010,(2):24-26
一、地理实验教学的内涵 地理实验教学是指利用地理实验器材,创设特定的“实验环境”,采用演示手段,将跨越一定时空的地理过程(地理现象)变得可以接触与感知,从而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讲解决暴雨径流及河流实时予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水文学途径;另一种是水力学途径。所谓水文学途径就是通过暴雨径流过程或上下游洪水资料分析出单位线或通过联立求解连续方程和蓄量方程得到转移函数;所谓水力学途径就是求解Saint—Venant方程组及各种简化形式。  相似文献   

8.
耿庆明 《地理教学》2010,(11):56-56
热力环流是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它的深入理解是学习“风的形成”、“全球大气环流”、“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等知识的关键。虽然它真实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时时相伴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常常觉得它飘忽不定,对它视而不见,不好验证。怎样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它的存在,亲眼观察到它所起的作用呢?我们巧用厨房做实验,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做”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实践活动。学习地理,需学习地理实验原理知识与地理实验方法和技术内容,确立地理实验观念,培养地理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0.
沈斌 《地理教学》2007,(8):9-12
如何应对地理新课程实验带来的各种挑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培养教师专业自觉的意识和能力。著名成人教育家诺尔斯(Knowles)将专业自觉定义为:“一种借助或无需借助他人帮助的、由个体自己引发的以评价自己学习需要、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评鉴学习结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姜俊杰 《地理教学》2021,(15):24-28
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实验分为三个实践力水平,从低到高分别为学生真的能操作实验、学生真的能设计实验、学生真的能运用地理实验解决问题,进而探讨教师在其中的行为策略和实验设计原则,以期实现地理实践力的真实落地.  相似文献   

12.
顾筱莉  周勤 《地理教学》2005,(12):16-19
地理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手段,高效率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地理知识、原理的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地理实验教学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敏锐细致地观察和发现一些重要现象,从中培养观察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原因推究和结果推测,需要做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钟伟青 《热带地理》1995,15(2):162-167
目前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三种:①野外实地考察和记录方法;②定位观测和实地实验方法;③室内实验与模拟方法。地貌学的发展历史表明,地貌实验与模拟是地貌学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蕾  陈晓 《地理教学》2013,(14):54-56
正一、演示类实验方案设计案例在高中自然地理实验教学时,根据演示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演示实验。根据演示手段的不同,教师演示实验又可分为教师实物演示和计算机模拟演示两类。(1)教师实物演示实验教师实物演示实验是指在上课时,配合讲授和谈话,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或者由教师向学生作示  相似文献   

15.
影响土壤风蚀主要因素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2,他引:50  
利用风洞实验技术,对影响土壤风蚀的诸因素进行模拟实验,进而定量或半定量地确定各因素在风蚀过程中的作用与关系。土壤风蚀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人为因素作用是叠加于自然因素作用之上的加速过程,实验表明,由人为因素引起的风蚀量占总风蚀量的78.6%,而自然因素只占21.4%。  相似文献   

16.
肖显静  林祥磊 《地理研究》2013,32(4):653-662
对于生态学实验分类,国内外专门研究的文献很少,国内主要根据生态学学科分支和教学需要进行,国外主要根据具体的生态学实验特征进行,两者都不系统。进一步根据分类的一般原则以及文献研读,发现现有文献中对生态学实验的分类存在一定的欠缺:标准不统一、划分不全、多出子项、越级划分、概念混淆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生态学实验进行了系统分类:①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与其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研究动机,分为各个生态学分支学科实验;②根据教学需要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③按照实验自身的时空特征、对象特征、作用特征等,分为野外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操纵(受控)实验和非操纵(受控)实验、定性实验和定量(测量)实验、自然实验和非自然实验等。  相似文献   

17.
化学固沙材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为三大治沙措施之一,化学固沙措施能够使流沙表面迅速地形成防风蚀的固沙层,受到广泛的关注。无机类化学固沙材料、有机类化学固沙材料及有机-无机复合类化学固沙材料等三大类化学固沙材料为化学固沙措施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但各自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耐水蚀、耐冻融、耐风蚀及抗紫外线辐射性能、对环境没有污染及对植物无副作用、成本低廉的固沙材料是今后化学固沙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邓明红 《地理教学》2010,(18):49-50,43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了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  相似文献   

19.
路璐  苏小兵 《地理教学》2022,(10):19-24
论证探究式教学ADI(Argument-Driven Inquiry)是一种将论证活动和实验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探究、书面论证、口头论证、同伴评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推理能力及批判性思维。本文围绕问题情境、探究活动和论证活动三个ADI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结合ADI教学的八个具体环节开展地理教学,以“水土流失”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以及基于证据进行科学论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晨光 《地理教学》2012,(23):35-36,34
探究式学习是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文本或资料,在教师的帮助或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自主建构意义或理解、自主寻求所需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有三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即问题解决式探究式学习、文本解读式探究式学习、材料分析式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