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速率面拟合法已应用于地壳垂直形变模型分析,本文利用这一曲面拟合理论研究了地壳水平形变模型,详细推导了相应的公式,并进行了模拟试算。  相似文献   

2.
非构造形变对GPS连续站位置时间序列的影响和修正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GPS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场通常包含有构造形变与非构造形变二类信息, 去除其中的非构造形变信息对于有效运用GPS数据研究构造形变场至关重要. 本文运用国际卫星对地观测资料及各类地球物理模型, 定量计算海潮、大气、积雪和土壤水、海洋非潮汐4项负荷效应造成的地壳非构造形变, 并以此研究和修正这些非构造形变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基准站位置时间序列的影响. 研究发现此4项负荷效应, 特别是大气、积雪和土壤水, 对于测站垂向位置的影响显著. 通过模型改正可以使测站垂向位置的RMS降低~1 mm, 占其总量的~11%. 对于垂向时间序列的周年项部分, 这一改正可降低其振幅的37%. 研究还表明经过地球物理模型改正和周年、半周年谐波拟合改正的时间序列比起仅经过周年、半周年谐波拟合改正的时间序列更为平滑, 表明地球物理模型改正对于消除非构造形变场的作用不是周年、半周年谐波拟合改正所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将InSAR用于检测地表形变(地壳形变和火山形变)和地震研究取得的成果与相关问题,以及它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现今大地形变测量资料,可分析研究得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大地形变场的建立,主要以精密水准测量监测大地区域垂直形变,以地面激光测距监测大地水平形变,以短基线、短水准测量等方法对断层活动性进行定点观测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比较流行用GPS监测场区现代构造运动及断裂的地壳形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对比中、越红河断裂带及其相邻地区的现代形变监测资料,得出现今红河断裂的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5.
山西断陷带垂直形变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崇立 《中国地震》1993,9(4):327-333
本文综合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垂直形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本区深、浅部结构,构造和地壳价质物性特征的关系;结合浅部地震地溶部探测的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本区现代垂直形变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垂直形变测量揭示出山西断陷带的现代垂向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即晋北地区以北东至北东东向构造活动为主;同时,也反映了浅部构造活动和地壳介质的特征特征对地壳形变的制约作用;2.山西断陷带内主要盆地的垂直形变与其深  相似文献   

6.
从华北37次M≥6.0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以及1954~1992年首都圈地壳形变图象研究中,提炼出强震前的异常特征;对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与地壳形变异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强震前出现地震活动的增强与地壳形变速率的增大;②震前数年环绕强震震中出现孕震空区与形变空区;③在图象动力学参数方面都表现出信息维的减小,表明地壳形变局部化随着时间而增加,是反映强震孕育阶段的重要现象和参量.最后,应用非均匀介质中非均匀坚固体孕震模式,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与地壳形变图象异常物理机制给予了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7.
四川及邻区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弋培  廖华 《四川地震》1996,(4):109-116
对四川及邻区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精密水准复测资料进行处理,绘制了四川及邻区的地壳重直形变速率图、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和垂直形变速率梯度矢量分布图。结合研究区内构造特征,对上述图件进行分析。指出数处呈四象限分布的图像,结合地震活动进行解释,确定了研究区未来的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分数维的概念及方法,对京、津、唐地区1968─1975年的大面积地壳垂直形变复测成果数据处理后的结果进行了分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的分数维明显降低,地壳的有序性增强。本文认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分数维能够明确地揭示地壳的有序程度,是一种较好地利用形变测量资料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梅世蓉 《地震学报》1996,18(2):170-178
从华北37次M6.0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以及1954~1992 年首都圈地壳形变图象研究中,提炼出强震前的异常特征;对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异常与地壳形变异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 强震前出现地震活动的增强与地壳形变速率的增大;② 震前数年环绕强震震中出现孕震空区与形变空区;③ 在图象动力学参数方面都表现出信息维的减小,表明地壳形变局部化随着时间而增加,是反映强震孕育阶段的重要现象和参量.最后,应用非均匀介质中非均匀坚固体孕震模式,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与地壳形变图象异常物理机制给予了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0.
鄂西地区地形变和地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鄂西地区十多年来的地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特征,讨论了形变异常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关系,最后,从地形变的角度对鄂西地区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的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11.
张祖胜  杨国华 《中国地震》1996,12(4):347-357
应用最新的全国垂直变形速率图和各地区不同年代的形变图。编绘相应的形变速率梯度图,计算了若干跨断层测量台、点资料的低通滤波残差及其一阶和二阶差分。结合在相应空间和时间域内所发 生的强震,讨论了地壳形变与强震的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Unstable fault de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synthe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nstablefaultdeformationandinformationsynthesisWAN-JUBO(薄万举),JUE-MINXIE(谢觉民)andGUAN-SHOULOU(楼关寿)FirstCrustalDeformationMonit...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形变观测量求解地壳水平应变场的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在森  张希  王双绪  祝意青 《地震》1999,19(1):41-48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初步研究建立了利用多种地形变资料联合求解地壳应变连续分布的方法途径和数学模型。包括利用多种地形变观测资料整体解算测区分单元的应变张量的最小二乘平差模型,以及借助最小二乘配置进行应变空间连续分布估计的方法,并给出了对临潼水平形变网监测资料的试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的编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祖胜  尤晓青 《地震》1996,16(3):232-238
应用地壳形变资料观测未来强震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地震容易发生在变形高梯度带上,文中归纳并提出了具体计算和编绘“地壳垂直形谱速率梯度图”的方法,主要有网格法、函数拟合法及图解法。讨论了3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并给出了用图解法编绘的“全图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薄?  相似文献   

15.
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北部的地壳形变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北省地震局掌握的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北部及邻省山西的地壳形变资料利用周期滤波,调和分析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处理,获得异常12项,其中趋势异常10项,短临异常2项。本文分析了这些异常的特性及张北地震的关系,同时针对这些异常分析了形变手段地震预报的现状及当前的困难,并探讨了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By studying the seismicity pattern before 37 earthquakes withM⩾6.0 in North China and the pattern of crustal deformation in the Capital Area from 1954 to 1992, some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atterns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have been extracted. A comparison has been made between the anomalies of these two kinds of patterns. From the results we can know the following. (1) Before a strong earthquake, the seismicity will strengthen and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rate will increase. (2) Several years before a strong earthquake, there will be seismic gaps and deformation gaps around the epicenter of the quake. (3)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patterns all show a decrease in information dimension. This means that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localized with time and it gives an important indication showing that a strong earthquake is in preparation.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of the abnormal patterns of seismicity and crustal deformation have been explained in a unified way in terms of the earthquake-generating model of a inhomogeneous strongbody in inhomogeneous media.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板内块体与板块运动的差别,提出以Bursa公式作为板内块体的运动学模型,并据此提出了划分板内活动地块的方法。根据华北GPS网1995、1996和1999年的3期观测成果,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将华北北 剖地区划分为8个小块体。本文用地壳水平运动划分的结果与用本区地壳垂直运动划分的结果在是体旧一致或相近的。本文的划分结果与新构造运动也基本一致,本区活动块体的现今运动是新构造的继承和发  相似文献   

18.
FieldofverticalcrustaldeformationinNorthChinaandthefeatureofitsdynamicevolution王若柏,洪汉净,许忠淮,耿世昌,孙东平,韩月萍Ruo-BaiWANG;Han-JingHON...  相似文献   

19.
地壳变形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及其异常关系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地壳变形与地下水之间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 文中首先借助扩容串通模型研究了地壳变形与地下水相互关系, 讨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然后从地壳变形和地下水位异常是否为主要控制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地壳变形与地下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以及对地震的触发作用; 最后通过震例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