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江西相山矿田典型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3个典型铀矿床邹家山、横涧和沙洲矿床铀矿石中的萤石矿物进行了系统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邹家山矿床-130 m标高和206 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66.1℃和159.9℃,盐度w(NaCleq)为11.61%和13.16%,密度为0.88 g/cm3和1.00 g/cm3;均一温度与盐度之间呈抛物线型关系,密度与均一温度为负相关,而密度与盐度正相关。横涧矿床-3 m标高和92 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59.9℃和291.7℃,盐度w(NaCleq)为13.45%和7.95%,密度为0.91 g/cm3和0.79 g/cm3;均一温度与盐度正相关,密度与均一温度负相关、与盐度关系不明显。沙洲矿床-138 m标高和-98 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97.3℃和272.9℃,盐度w(NaCleq)为13.73%和11.62%,密度为0.86 g/cm3和0.87 g/cm3;均一温度与盐度之间规律性不明显,密度与均一温度负相关、与盐度之间关系不明显。计算获得邹家山矿床-130 m标高和206 m标高铀成矿平均深度是860 m和550 m,横涧矿床-3 m标高和92 m标高平均深度是930 m和950 m,沙洲矿床-138 m标高和-98 m标高平均深度为578 m和537 m。与地表标高对比获得,邹家山、沙洲和横涧铀矿床形成后的剥蚀程度分别在320~416 m、190~240 m、727~902 m之间。相山北西部地区的抬升剥蚀程度强于南东部地区,显示东部和南部地区在深部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相山矿田西部邹家山、居隆庵及牛头山铀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和井温资料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邹家山矿床温热水形成的主要条件,以及矿田西部地温场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蕾 《铀矿地质》2011,(6):331-336,369
矿物包裹体在形成过程中保存了所在地质环境及不同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信息,并且其形成后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和自身物质的带出,因此对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是研究成矿地质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相山铀矿田邹家山、沙洲矿床为例,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法计算矿床的成矿深度和剥蚀厚度。结果表明,邹家山矿床成矿深度320~1640m,剥蚀厚度320~416m;沙洲矿床成矿深度38~1425m,剥蚀厚度190~240m,大体上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Haas(1976)图解法在沙洲矿床成矿深度研究中比较接近合理,邵洁涟等(1986)的经验公式法在邹家山矿床成矿深度研究中最为合理,Bischoff et al.(1991)T-ρ相图法误差均较大。  相似文献   

4.
邹家山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邹家山矿床矿石中的萤石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取自邹家山矿床-130m和206m标高样品流体包裹体的均-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66.1℃和159.9℃,盐度平均值分别为11.61wt%和13.16wt%,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88g/cm^3和1.00g/cm^3。流体包裹体均-温度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呈抛物线型,密度与均-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密度与盐度成正相关关系。计算获得邹家山矿床-130m和206m标高铀的平均成矿深度分别是553m和65m,表明矿床形成后遭受一定程度的剥蚀,其剥蚀深度大约在65~150m。  相似文献   

5.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为我国核工业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整个相山矿田中的铀资源量超过一半的出自邹家山矿床,因而对邹家山矿床的深部赋矿变化特征研究对整个相山矿田影响重大,对相山地区进一步深部外围找矿有重大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铀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均一温度分布范围较广,为122~360℃。矿床形成温度有两个阶段,分别是高温阶段213~360℃(平均值为263.1℃)和低温阶段122~185℃(平均值为142.7℃),属于中低温热液铀矿床。高温阶段盐度变化范围为(1.74~7.31)wt%(平均值为3.77wt%),低温阶段盐度变化范围为(0.88~2.57)wt%(平均值为1.64 wt%)。矿床成矿溶液高温段的平均密度0.78g/cm3,成矿压力204.57×105 Pa,成矿深度0.68km;低温段的平均密度0.92g/cm3,成矿压力96.08×105 Pa,成矿深度0.32km。据此推测,邹家山铀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主要是岩浆期后热液,同时伴有大气水热液。  相似文献   

7.
戴清峰 《地质与勘探》2015,51(3):555-562
江西相山火山盆地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地,其地形复杂,切割强烈,矿藏分布不均,各矿区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特征。利用相山地区重力资料,结合磁法、MT数据以及相关地质资料,运用地球物理反演,比较了邹家山与牛头岭矿床,并用钻孔、遥感以及地质资料做了验证。推测相山矿田存在东、西双岩浆活动中心,邹家山与牛头岭之间存在大型断裂带,两边各有次生断裂,两地矿床在成矿地质环境、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深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邹家山富铀矿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床,其储量大,品位富,并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背景。本文在论述矿床地质条件及富铀矿富集团素的基础上,剖析了成矿物质来源及热液来源,阐明了富铀富集部位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最后对矿床的成矿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以期对今后在相山及其它火山区寻找类似矿床有所脾益。  相似文献   

9.
江西相山铀矿田邹家山铀矿床蚀变特征及热液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不同标高的赋矿围岩及矿石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邹家山矿床不同中段的矿石经历了碱性—酸性—碱性的蚀变过程,在-85 m中段酸性蚀变达到最强,随深度增加碱性蚀变呈增强的趋势;微量元素的Q型聚类分析、不同中段U含量分析和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表明,成矿物质可能并不来源于赋矿围岩,而是来源于流纹英安岩岩浆。进一步根据与成矿关系密切的13种元素的R型聚类分析,将邹家山矿床成矿热液系统划分为高温成矿热液系统和中低温成矿热液系统。  相似文献   

10.
结合矿床的蚀变特征,对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和沙洲矿床不同标高的赋矿围岩及矿石样品进行了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制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典型常量元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相山矿田垂向蚀变分带明显,邹家山矿床浅部出露的蚀变岩以"碱性"蚀变为主,而沙洲矿床出露的蚀变岩以"酸性"蚀变为主,证实了相山地区蚀变"北碱西酸...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钟姑铁矿田内已知铁矿床的外围发现了白象山外围、杨庄2座大型铁矿床,在原有铁矿外围(深部)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文章通过对龙山铁矿区地质特征研究,以及对外围多个邻区铁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在与龙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类比的基础上,提出了龙山铁矿外围(深部)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的部位,经钻探工程检验已见到铁矿体。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镇赉县西北沟井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油砂矿局部构造不发育,矿床矿层埋藏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区内分布有上部潜水和深部承压水,均为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前者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后者为区域地下水径流补给,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相似文献   

13.
贾公台金矿为甘肃党河南山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床。为探索深部矿化、寻找盲矿体,在贾公台矿段开展原生晕研究,建立原生叠加晕轴向分带,发现贾公台金矿具反向分带特征。说明该矿体深部存在多期次成矿作用。结合地井五方位测井,预测深部3 200 m标高以下存在盲矿体。深部钻探发现了厚度大、品位高的多层金矿体,新增金资源量12吨,取得了显著找矿成果。构造叠加晕结合地井五方位测井成功圈定贾公台金矿深部矿体的实践,对同类矿床的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油房西矿区钼矿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油房西矿区为中型银多金属矿床,伴生的铅锌、铜、钼可形成独立矿体。银铅锌与铜、钼矿化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分带现象,即银、铅锌遍布全区且主要集中在浅部,钼、铜主要赋存在矿区中部和深部。通过2个较深钻孔的探索,在深部出现较普遍的与斑岩型矿床蚀变、矿化特征类似的钼(铜)矿化,且矿(化)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趋势明显。在位于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南的小东沟—库里吐地区,通过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特征,初步认为本区钼矿化范围较大,矿床成因类型好,矿化空间保存完整,因而具有中型以上钼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岗讲—白容铜铝矿系斑岩型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东段,矿区的含矿斑岩体显示多期次复式岩体特征,铜钼矿化与钾硅化蚀变关系密切.断裂构造对含矿岩体具明显破坏作用,对矿床的剥蚀程度也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认为岗讲矿区的剥蚀程度比白容矿区更浅,其“环状”矿体中心的流纹—英安斑岩之下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夹皮沟金矿近几年资源已近枯竭,浅部矿基本开采殆尽,深部地质信息相对较少。2013年国家在该矿山实施了老矿山深部找矿,如何探查500m以下深部找矿信息,常规的物探方法已达不到这样的勘探深度,况且矿区的游散的电干扰也较严重。本次工作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取得了数据质量可靠的剖面异常,通过两个钻孔的验证,在深部不同程度地见到了金银矿体,与物探解释部位吻合较好,为该矿区深部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矿区其他区段开展深部找矿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银洞超大型金矿位于国家级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带北部,探明金资源量超过290 t,矿体埋深150 1 400 m,为隐伏金矿床。根据水银洞金矿中矿段成矿模式,开展东部大尺度找矿预测,实施深部钻探验证,实现贵州省金矿二度空间找矿重大突破,是理论指导找矿的典范。主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赋存于茅口组与龙潭组之间的构造蚀变体(SBT)和龙潭组生物碎屑灰岩中,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灰家堡背斜为主要控矿构造。背斜轴部平缓构造简单地段,矿体只产于SBT中;背斜轴线起伏、倾伏角变化、轴线转向突出、轴面倾斜、隐伏断裂发育等地段,在SBT、P3l、P3c、P3d、T1y1中均有矿体产出,层控矿体主要产出P3l中部,同时有断裂型矿体产出;特别是深部不协调过渡转折地段是金矿体集中产出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相山铀矿田第二找矿空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山矿田业已探明的铀资源量主要分布于地表以下500m深度空间内。矿田北部铀矿化多赋存于花岗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西部铀矿化主要赋存于火山熔岩内断裂构造、不同岩性界面附近,铀矿化空间上表现为界面控矿特征。据现代水热成矿理论,结合矿田以往和近年来勘查成果的系统分析以及与国外成矿地质条件类似的矿田(床)对比,认为相山矿田存在第二找矿空间,并且第二找矿空间内可能存在第二铀矿化富集带,第二找矿空间具较乐观的铀资源潜力,近年来矿田深部找矿成果对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