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地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西太平洋国际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42.6度,北纬38.1度,即为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处,震源深度约20千米,为日本有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日本气象厅最初将此次地震震级定级为7.9级,随后立即更正为8.8、8.9,又回调到8.8级,最后定级为9.0级。此后,在当日内还发生大大小小余震共计64次,其中最高为7.1级,最低为4.1级。日本国土地理院19日宣布,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地震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谢志平  陈园田 《台湾海峡》1995,14(4):338-347
在我国辽阔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只有渤海发生过Ms≥7级地震。而面积狭小的台湾海峡却发生3次7-8级地震、34次5-6.9级地震,是我国大陆邻近海域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最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丁学仁  吴长江 《台湾海峡》1997,16(3):339-347
本文根据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强震序列的空间活动图象变化特征,结合历史地震资料,比较分析了台湾海峡区域史今地震活动的总体演变过程,表明该区强震发生与周边地区的台湾,日本及菲律宾大地地震,在时间进程,强度变化和地域分布关系上存在关地球物理场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板缘构造作用对泉州—汕头地震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东南沿海断块隆起区长乐—沼安断裂带(简称长沼带,下同)南段的泉州—汕头地震带(简称泉汕带,下同)是华南地区仅次于台湾的强烈地震活动带.自九世纪有地震记载以来,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1604年的泉州近海地震,1600年和1918年的南澳地震,震级均大于7级.按6级以上地震统计,截止1976年,泉汕带已释放的地震总能量大于台湾西带.一、东海、南海、台湾海峡近代构造运动对泉汕带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及邻近海域的近代构造运动以断块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阿尔及利亚沿岸曾发生过几次中度至强烈的地震。仪器记录下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980年10月10日,地点是阿斯南(即现在的谢里夫),震级达到了7.3级(Ms)。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03年5月21日,震级达6.8级,地震袭击了阿尔及尔沿岸城市布米尔达斯市,诱发了相当大规模的重力流,破坏了大量的海底电缆。为了调查地震对近岸海域造成的影响,我们分析了阿尔及利亚陆缘一段的陆坡脚,重点是距阿尔及尔东北约50km的阿尔及利亚近岸海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利用三种台站常用的分析方法分别分析厦门台东西、南北两分量1990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地倾斜资料以及1999年8月5日惠安4.8级地夺和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7.6级地震的前兆异常,对造成两分量映震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从均值图上判别,东西向对近震的映震能力较强,而对远震的映震能力较弱。经过资料处理后的两分量对近震的反映和乎相同,相比之下,东西分量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11,(3):15-17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在随后的3天时间里,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强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次生灾害更使日本民众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9,(6):5-5
根据农业部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调整方案,从6月1日12时起,我国北纬26度30分以北的黄渤海和东海海域休渔正式开始。其中,北纬35度至26度30分的黄海和东海海域的休渔时间截止到9月16日12时,北纬35度以北的黄渤海海域的休渔时间截止到9月1日12时。连同5月16日12时起开始实施的北纬26度30分以南海域伏季休渔,至此,我国2009年海洋伏季休渔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学问题的学术交流,推动该区域的国际合作研究,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地球科学部和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于1987年9月1—4日在福州联合举办了“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质与地震研讨会”。来自国内外地学界30个单位的专家、学者携带70多篇论文参加了会议,其中50篇在大会和分组会上报告交流。专家、学者们就该区及其邻近海域的大地构造、构造地质、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熊本熊有点伤心。因为日本熊本县在4月16日发生了大地震。7.3级的强震使熊本县拥有2500年历史的阿苏神社也遭到严重损毁。熊本地震带来的严重损害,让人们对自然灾害的破坏又多了一次深刻认识。防灾减灾,一直都是人们需要高度重视的。人类目前还没有能力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把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台湾岛1999年9月21日在南投发生7.6级地震前有出现地震条带现象,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用地震条带方法对2004年12月台东海外7.0级地震、2006年12月高雄海外7.2级地震和2016年2月6日高雄6.7级地震前的地震图像进行分析发现,这3次地震前也存在ML5.5级以上地震条带现象,说明近年来台湾岛及邻近海域强地震前都有地震条带出现.对这些条带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EN向地震条带是受菲律宾板块挤压形成的,沿台湾岛东部海岸排列的地震条带是受台湾岛东部的地震断层影响形成的,沿琉球海沟方向排列的地震条带是受琉球海沟断裂带影响形成的.研究结果对台湾岛及邻近海域的地震预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侠 《海洋世界》2012,(6):56-57
2012年4月l1日下午,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海域发生了里氏8.6级的强烈地震。此震一出,人们恐慌莫名。这不由使人想起了2004年末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以及由它引发的巨型海啸。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5,(2):1-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受灾严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印度尼西亚 印尼从亚齐、棉兰到巴东的广大地区都有震感,但最严重的灾区是亚齐省的比勒文县,地震造成当地断电、大批房屋损毁和人员伤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11日东京时间14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9级的大地震,由此引发了大海啸,瞬间造成了一场大灾难;更可怕的是,地震及其海啸还产生更为严重的次生灾害,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核泄漏、核辐射,这个灾难及其影响将是长期和深  相似文献   

15.
金希  孙洁 《海洋世界》2012,(3):12-17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左右,在日本三陆海域发生了里氏9级的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了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的城镇乡村,海浪冲上岸边时的高度是数个世纪以来日本都不曾记录到的。这场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印度尼西亚海域再次发生海啸10月25日晚当地时间21点42分(北京时间22点42分),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西苏  相似文献   

17.
划区管理工具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最为有效的手段,广泛应用于各国管辖范围内和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本研究在探讨划区管理所依据关键生物地理要素的基础上,以我国管辖范围内的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区原则与分区要素,开展基于生物地理要素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管理分区,将我国近岸海域划分为一级分区6个:黄海、渤海、东海、台湾海峡过渡区、南海和三沙岛礁区;二级分区16个:北黄海近岸海域、南黄海近岸海域、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渤海中央水域、苏北及旧黄河口、长江口及杭州湾、浙江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过渡区、珠江口及广东沿海、环海南岛沿海、北部湾及广西沿海、西沙岛礁区、南沙岛礁区、中沙岛礁区;三级分区101个:黄海14个,渤海10个,东海20个,台湾海峡过渡区16个,南海38个,三沙岛礁区3个。探讨了分区要素对结果的影响,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海啸与海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土成  欧秉松 《台湾海峡》1991,10(3):264-270
台湾海峡及其邻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水暴涨。在剔除那些因台风暴雨而引起的海水暴涨外,本区自公元647年以来共发生9次,本文按其形成把它划分为地震海啸和地震海溢两种类型,通过对地质构造、震源机制和地球物理资料等方面阐述其成因条件。认为地震海啸可分布在台湾海峡内,而地震海啸只能分布在台湾东北部海域;在地震海溢中,震级(M)和它影响的距离(△)关系为:M=5.892+0.019△。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26日晚,台湾南部海域发生了强烈地震,地震震断了包括中美海缆、亚太1号海缆、亚太2号海缆等14条海底光缆,使中国大陆用户至港澳台地区、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方向的通信大量阻断。  相似文献   

20.
张年明  郑健志 《台湾海峡》2005,24(4):426-432
中国台湾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地震活动频繁.本文报道了 我国台湾地区及其邻近海域1985~2002年间5.5级以上地震的条带内外频度比分 布,并着重研究了1999—2002年中发生的3次7.5级以上地震前的条带现象.其结 果表明:台湾地区近期发生的3次7.5级以上大地震前,5.5级以上地震呈条带分 布.这些条带符合条带内地震个数Nin≥6的条件,符合条带内、外频度比Nin/(Nin Nout)≥75%的条件,也符合条带长宽比大于5的要求,只是与板内地震条带相比,条 带的长度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